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一、北京共产党小组、北京社会主义青年团的创立与发展 五四运动以后,共产主义运动在北京地区迅速发展,由社会思潮发展为政治实体.1920年2月,新文化运动的主要领导人陈独秀与李大钊开始商讨组建中国共产党.3月,在李大钊的倡导下,北京大学学生邓中夏、罗章龙等人发起成立马克思学说研究会.这是中国最早研究宣传马克思主义的团体,为北京党组织的创建和北方各地党组织的建立打下了坚实的干部基础.4月,共产国际代表维经斯基、秘书马马耶夫来到北京,会见了李大钊和先进青年邓中夏、刘仁静等人.维经斯基经李大钊介绍赴上海与陈独秀联络,在上海发展了中国共产党的第一个小组.秘书马马耶夫留在北京,帮助李大钊开展建党工作.  相似文献   

2.
在上海、北京等地共产党早期组织成立之前,陈独秀、李大钊等马克思主义者已经开始进行共产主义色彩的媒介动员活动。这些社会运动以北京大学马克思学说研究会和上海马克思主义研究会为组织框架,通过学术研究、筹建工会、创办学校、发行印刷出版物等媒介形式,向民众宣传马克思主义,形塑革命化的媒介气候。但是基于外部宣传和内部教育两条群体动员路径的共产主义媒介活动,从一开始便遭受到中外政治势力的多重阻碍。因行政管制与经济封锁所造成的媒介动员困境,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马克思主义的传播。中国早期的马克思主义者们并未侧足而立,而是始终与中国最广大人民站在一起,不断挖掘各类媒介的社会力量,反击中外政治势力的反革命行动。  相似文献   

3.
《北京档案》2011,(6):44-45
李大钊(1889—1927),中国共产党的主要创始人之一,1920年发起成立马克思学说研究会,成立北京共产主义小组,指导北方工人运动和党团组织的建立。在李大钊的亲自领导下,北京成为中国共产党在北方地区活动的中心。  相似文献   

4.
《北京档案》2011,(7):44-45
高君宇(1896—1925),1919年五四运动时为北京大学学生会负责人之一。1920年3月,在李大钊的指导下,与邓中夏等共同组织马克思学说研究会,同年10月加入北京共产主义小组,参与发起成立北京社会主义青年团,11月北京社会主义青年团召开第一次会议,高君宇被公推为团  相似文献   

5.
鲍珍玲 《档案》2011,(2):23-25
20世纪20年代初,一批初具共产主义思想的先进分子,在陈独秀、李大钊的召集下,分别创建了上海、北京等地共产党早期组织,并南北相约建党。  相似文献   

6.
十月革命的一声炮响。给我们带来了马克思主义,让苦苦寻求救国之路的李大钊、陈独秀等先进分子认识到走十月革命的道路,必须要建立一个无产阶级政党。在不到一年的时间里,先后在上海、北京、武汉、长沙、济南、广州等地建立了党的组织,在国外留学生中也建立了旅欧、旅日共产党的组织,并积极筹备建立统一的共产党组织的准备工作。在共产国际代表的建议下,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定于1921年6月20日在上海召开.  相似文献   

7.
李桂华  孟雅睿 《北京档案》2020,(3):52-53,57
20世纪20年代,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北京市第一个农村党支部在北京西郊的大瓦窑村诞生。大瓦窑村党支部的建立,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在北京农村传播的历史见证,对推动北京农村革命事业的发展产生了非常重要的历史意义。一、马克思列宁主义在大瓦窑的传播1919年的五四运动使中国的无产阶级开始登上历史和政治舞台,同时也进一步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列宁主义在中国的广泛传播。1920年10月,李大钊、邓中夏等在北京发起成立共产主义小组。  相似文献   

8.
在浩淼的历史长河中,80年只是短暂的一瞬。在这瞬间的凝结点上,回望湖南革命历史,我们仿佛看到滚滚硝烟里伟人振臂一呼,刀光剑影间,红旗翻卷如潮。毛泽东长沙建党 1919年五四运动爆发之后,毛泽东,何叔衡,彭璜等人,以新民学会会员为骨干,团结进步学生和爱国人士,在湖南传播马克思主义。为建立长沙共产主义小组,毛泽东曾于1918年和1919年两次来到北京,开始与李大钊、陈独秀密切接触。1920年1月,毛泽东来到北京北箭杆胡同20号,专程拜访出狱不久的陈独秀。  相似文献   

9.
1920年8月,上海共产主义小组(即以陈独秀为首的中国共产党上海发起组)成立。小组创办了以工人为对象的刊物《劳动界》,并将《新青年》(8卷1号起)改为小组机关刊物,秘密编辑与出版《共产党》月刊,同时,着重出版翻译和介绍马克思主义的著作。这项工作是由党的上海发起组肩负的重任,以便对各地共产主义小组成员学习革命理论和传播马克思主义起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10.
靳明全 《新闻界》2005,(5):30-30
《劳动界》是上海共产主义小组于1920年8月15日在上海创办的刊物,刊物主办者是陈独秀.作为上海共产主义小组的领导人,陈独秀邀约了曾在日本留学的朋友,如李达、李汉俊、沈玄庐等,参与了《劳动界》的撰稿工作.《劳动界》发稿内容主要是针对中国工人运动,为工人说话,向工人灌输革命道理,结合工人的生活与斗争事例,深入浅出地宣传社会主义。  相似文献   

11.
正中国共产党的创建并非一蹴而就。1920年8月,在上海法租界环龙路老渔阳里2号的陈独秀寓所,成立了中国共产党的第一个组织,曾名上海共产主义小组,现名党的上海早期组织。因为它在全国各地乃至欧洲、日本党的早期组织建立中发挥了推动者、指导者作用,具有发起组性质,被誉为上海发起组。经过上海发起组的筹备,中国共产党经历了一个从团体到政  相似文献   

12.
1920年4月,各地共产主义小组的成员非常渴望看到马克思主义的原著。陈望道通过日文译本和英译本,翻译了《共产党宣言》。当时,为了使这本书尽早与中国读者见面,由陈独秀出面与维经斯基商量,维经斯基拿出一笔经费,在上海建立了一个小小的印刷所,承印的第一本书,即是《共产党宣言》。为了让更多的人了解《共产党宣言》,上海共产主义小组成员沈玄庐通过另一位共产主义小组成员、《民国日报》经理兼总编、《觉悟》副刊主编邵力子,在1920年9月30曰《觉悟》副刊上发表了一篇  相似文献   

13.
中国共产党成立时期几个史实的考证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一关于上海的“中国共产党”组织1920年1月,五四运动的主将陈独秀被迫离开北大,将《新青年》杂志社迁往上海。李大钊送至天津分手,曾相约在京沪两地建党。陈独秀到上海后即与《星期评论》、《时事新报》、商务印书馆的一些编辑、作者讨论社会主义。上海建党经过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准备阶段,即1920年3月至5月,成立了社会主义的学术团体马克思学说研究会;第二阶段是发起阶段,即1920年5月至7月,多次开会讨论建党,并起草了党纲草案;第三阶段是成型阶段,从1920年8月至1921年7月。  相似文献   

14.
杨明斋是我党早期革命活动家。在五四运动中,大批爱国青年走上了街头,为了让更多人了解共产主义,杨明斋在协助陈独秀创建上海共产主义小组后,就迅速开展建立中国共青年团的工作,为我国共青团事业的发展作出了卓越贡献。  相似文献   

15.
五四时期,各类社会思潮争相涌动,而一批组织严密的知识分子、进步青年和产业工人等社会群体,通过创办马克思主义研究会、共产主义小组和工人学校,以及发动联合爱国运动等群体传播和组织传播的方式,使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得到了深刻而广泛的传播,并逐步融进了中国革命的历史大潮中,成为挽救中华民族的指导思想。  相似文献   

16.
严峰 《编辑学刊》2021,(4):31-32
2021年是伟大的中国共产党建党100周年,也是《共产党宣言》的第一位中文翻译者、复旦大学老校长陈望道先生诞辰130周年.复旦大学拟于2021年七一前夕编撰、出版《陈望道文存全编》,全书400万字,分12卷,由复旦大学党委书记焦扬担任主编,复旦大学出版社出版. 陈望道先生1891年出生于浙江义乌,是重要的马克思主义早期传播者,也是著名学者、教育家、语言学家和社会活动家.1920年,陈望道与陈独秀等在上海组织马克思主义研究会,并参与社会主义青年团筹建工作.同年春,翻译、出版了《共产党宣言》第一个中文全译本.1920年8月,陈望道先生加入上海共产主义小组.  相似文献   

17.
中国共产党成立后,为了宣传自己的政治主张,扩大革命书刊的传播,立即着手建立了无产阶级的出版发行机构,作为团结人民、教育人民、打击敌人、消灭敌人的有力武器。   (1)党组织最早创建的出版机构——新青年社   新青年社成立于 1920年 9月。它是因出版《新青年》杂志而命名的。《新青年》从第八卷第一号起,脱离群益书社而独立出版,成立了新青年社,成为上海共产主义小组的出版机构。上海共产主义小组是中国共产党的发起组,它担负着筹备和组织统一的中国共产党的任务。这是我国第一个共产主义的早期组织。因此,作为上海共产主义…  相似文献   

18.
小资料     
我堂创办的最早的报刊 《新青年》;《新青年》是我党最早的中央机关报。自上海共产主义小组成立后,《新青年》就成为该小组的机关刊物。19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后,一度成为党的机关报。主编为陈独秀。 《向导》:我党公开创办的第一份机关报是《向导》周刊。1922年9月13日在上海创刊。主编为蔡和森。 《热血日报》。我党最早创办的日报是《热血日报》,1925年6月4日在上海创刊,是我党创办的第一张日报。主编为瞿秋白。 《妇女声》:我党最早创办的妇女刊物是《妇女志》。1921年12月13日创刊于上海。该刊是中国共…  相似文献   

19.
"一大"释疑     
陈独秀、李大钊为何没有参加"一大" 陈独秀、李大钊没有参加中共"一大",是历史上的一些偶然因素造成的.当时陈独秀担任广东政府教育委员会委员长,又兼任大学预科校长,正在争取一笔巨款修建校舍,如果他离开广州,这笔款子就会落空,所以未能出席"一大".  相似文献   

20.
正【相关链接】本文为拙作《陈独秀的上海往事》的补篇,旨在根据解密档案资料和现有学术成果,厘清陈独秀居住在上海法租界环龙路老渔阳里2号(今南昌路100弄2号)的历史踪迹,梳理陈独秀在这个被誉为"中国共产主义运动先驱的落脚地""中国共产党孕育期和哺乳期的所在地"期间的言论和行动,重点探究陈独秀以此为居住和工作地点,大力宣传马克思主义、迅速向马克思主义者转变、推动中国工人运动发展、创建中国共产党并领导中共中央早期工作的若干重要史实,叙述的是一座私宅与一桩伟业的传奇佳话。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