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2.
本文分析了中国标准书号的结构与原理,说明了其作用与用途,并指出其常见错误。  相似文献   

3.
4.
本文旨在宣传、介绍中国标准书号的使用范围.  相似文献   

5.
CIP数据与中国标准书号质量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根据中文分编实践,对图书馆在版编目和中国标准书号的质量问题进行深入细致的分析研究,呼吁提高CIP数据和中国标准书号的质量,促进编目工作的规范化.  相似文献   

6.
介绍了ISBN升位后,ISBN-10与ISBN-13之间的相互转换算法。  相似文献   

7.
8.
9.
对于国家标准“中国标准书号”的看法及修订建议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相似文献   

10.
11.
12.
国际标准书号(ISBN)是国际出版业和图书贸易通用的标识编码,历经50年发展演变,已被全球160余个国家和地区广泛采用,为出版业界所熟知.但学界对国际标准书号的历史研究仍有诸多不足.本文在厘清国际标准书号发展历史的基础上,纠正了相关文献中的讹误,补充了1970年以前英国标准书号(SBN)的发展历程,明确了国际标准书号的设计者及SBN的校验码算法,并深入分析了国际标准书号升位的原因.  相似文献   

13.
14.
15.
中国的书号制度始于50年代中期。1956年,我国出版物实施了由文化部颁布的全国统一书号。1987年,开始正式实施根据国际标准书号改编的中国标准书号,实现了出版物标识和国际的接轨。1994年以前,书号是敞开发放、不受限制的。因此,一度出现了图书品种的盲目增长,同时买卖书号也开始盛行。针对上述情况,1994年,原新闻出版署正式实施书号宏观调控政策。书号宏观调控对于加强出版管理,优化选题结构,提高图书质量,确实起到了很好的作用,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遏制了买卖书号之风的蔓延。  相似文献   

16.
17.
18.
ISBN升位:一种进化,而非革命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本文介绍了10位和13位编码的国际标准书号的结构、背景、内容、意义和不足,阐述了13位编码的国际标准书号对图书馆工作的影响,以此说明ISBN的升位是一次进化,而非革命。  相似文献   

19.
20.
再谈ISBN在图书馆中的作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ISBN在我国的实施已经10余年了,它对我国图书出版的管理和文献信息的交流以及提高我国图书在国际上的知名度都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同时ISBN在图书馆中的作用也是十分重要的,特别是图书馆业务实现了计算机管理,各种图书馆应用软件的深入开发和广泛应用,也使得ISBN与图书馆的关系更加密切了.基于此,笔者撰写此文,就ISBN的结构和其在图书馆中的作用再谈几点认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