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改革开放以来,高校校办产业蓬勃发展,它在经济建设和高校改革与发展中的作用已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特别是85年中央做出关于科技体制改革和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以后,高校校办产业的发展跃上了一个新的台阶.许多高校在对原有校办工厂进行技术改造,调整产品结构,使其向科技产业转轨的同时,还出现了一批以技术推广、咨询、培训为内客的技术服务型和知识型产业,使高校校办产业进入了以发展科技产业为主体的新时期.高校校办产业,尤其是科技产业的发展壮大,必然促进科技与经济的进一步结合,它对高等教育的深化改革和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都将起到巨大的推动作用.一、高校校办产业的地位、作用及存在问题世界经济发展的历史和我国经济建设的成就已经证明:科学技术是第一主产力.众所周知,高校具有明显的科技、人才、信息等综合优势,是潜在的第一生产力的拥有者,  相似文献   

2.
一、校办产业的统一与管理体制校办科技产业包括校办高技术公司和校办工厂,两者的性质和职能是相同的。但目前在经营范围、机制和管理等方面存在一些差别。这些差别主要是历史发展过程及由校办工厂和开发区两种不同优惠政策造成的。在税收方面,校办工厂比开发区高技术公司享有更多的优惠待遇。而在外贸经营权、出国人员审批权等方面,高技术公司比校办工厂享有更  相似文献   

3.
最近,一些地方的部门和学校来信,反映在当前清理整顿校办产业过程中,有的地方不注意政策界限,把兴办校办产业视为经济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学校不得开展商业、服务业等第三产业活动;有的省、市提出小学不得再新办校办企业,并关闭了一些原有的校办工厂:有的地方决定撤销教育部门勤工俭学管理和服务机构——校办工业公司。来信询问这样做是否符合国家有关政策规定,为此,记者走访了国家教委校办产业管理办公室,得到答复如下:  相似文献   

4.
党的十四大后,我校校办产业加快了前进步伐。由原来校办工厂独轮转动发展成为校办工厂、技术服务、开办第三产业的多轮运行的新格局。 一、特别重视发挥校办工厂的主干作用 我校校办工厂有数十年的生产管理和实习管理经验,已经发展成为规模大、功能全、效益较高、产教结合良好的校办支柱产业。  相似文献   

5.
发展后勤产业,开拓后勤经费来源是极为重要的改革措施。后勤产业主要属于服务性行业,是社会第三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后勤利用现有的人力、物力和技术力量,以从事服务产品的生产和经营活动为主,兼有服务和生产自助性质的行为。后勤产业与校办产业二者是既有分工,又有区别的。校办产业主要是指学校兴办的校办工厂和属于科技开发产品的企业,它通  相似文献   

6.
校办产业怎样确定与选择产品方向和产品结构,怎样才能充分发挥学校专业的特长和学校在人才、信息、设施等方面的优势,怎样既有利于提高教学质量,又能创造好的经济效益,是我们在发展校办产业时,应予重视和研究的问题.  相似文献   

7.
1.校办产业现状目前,天水师专的校办产业实体有校办工厂、轻印刷技术开发部、招待所和综合商店。由校办产业管理处统一管理,各实体独立经营。96年,产业处及各实体完成产值25万元,实现利税5万元。同时,产业处积极组织新产业开发工作。 2.目前校办产业发展中存在的困难 2.1 对校办产业的认识不到位目前我校对校办产业的认识仍停留在六、七十年代的水平上,总以为校办产业以解决职  相似文献   

8.
对校办工厂中几个问题的认识和处理天长市第三中学陶宁一、校办工厂的性质和领导体制问题校办工厂的特点是校办,既然是校办工厂,它应是学校的集体经济组织机构,其行政管理应隶属于学校,而不能独立于学校。就其机构级别来说,应同学校的下设机构平行.这样便于学校的统...  相似文献   

9.
清华大学校办产业发展过程刍议李鸿儒,姜锡华校办产业是指由学校创办或参与创办并为主管理、产权属学校所有(或产权主要属学校所有),从事物质产品生产或提供科技、劳动服务的一切经济活动群体的总称。清华大学的校办产业,始建于1922年,以后逐步发展、扩大,历经...  相似文献   

10.
为宣传对技工学校校办产业改革发展的经验、校办企业产品信息以及其他有关资料信息等,我刊与劳动部技工学校勤工俭学办公室、中国技工学校校办企业协作会联合开办了这一栏目,希望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使此栏目成为联接学校、企业和市场的“信息之桥”,成为展示技校校办产业发展的“宣传之窗”。  相似文献   

11.
谈市场经济条件下校办产业的生存与发展□省勤工俭学指导中心宋涌海校办产业的现状我国的勤工俭学和校办产业开始于五十年代。1958年在“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的指示指引下,不少学校办起了校办工厂和实习农场,其教育功能是第一位的。当时的勤工俭学,仅以培养学生...  相似文献   

12.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高等教育改革的日益深化,迎来了高校校办产业的异军突起。随着农业和农村经济的改革与开放,农业部部属院校的校办产业以科技为依托、以市场为导向,呈现出日益兴旺的势头。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 其一,校办产业已初具规模。 部属农业院校的校办产业是在原有的校办工厂和农场的基础上创建起来的。虽然各校的基础和发展水平很不平衡,但经过几年的努力,从经营队伍、产业数量与规模、产值、税后利润等主要指标看,  相似文献   

13.
高校校办产业的蓬勃兴起,为高等教育管理体制改革带来了生机和动力。然而,高校校办产业由无序向有序发展、完善的过程中,也出现了一些过乱、过滥的现象,严重损害了高校的声誉和知识分子的形象。为此,必须规范高校校办产业的基本准则,进行正确导向。一、以科技优势为依托的准则高等学校,尤其是理、工、农、医类院校,学科齐全,人才会本,信息灵通,科研成果多。高校要充分利用得天独厚的科技优势,创办科技型产业,重点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加速实现科技成果的产品化、商品化。高校科技型产业的主要类型有:1.行业优势型科技产业。众…  相似文献   

14.
1996年2月5日至7日,山西省教育委员会在太原召开了高校校办产业座谈会。参加会议的有本专科学校分管校院长、校办产业处处长、科技发展总公司经理、部分企业代表。会议重点讨论修订了《山西省高等学校校办产业管理(暂行)规定》,总结交流了近年来高校校办产业的成绩与经验。大家一致认为,这次会议开得好,开得及时,对我省高校校办产业的发展将起到推动作用。一、高校校办产业的基本情况我省高校校办产业起步较早,邓小平同志南巡谈话后,高校校办产业进入了一个新时期,特别是科技企业有了新的发展。多种形式、多种类型的校办企业已  相似文献   

15.
银南地区各县(市)、各类学校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广泛开展勤工俭学活动,既抓“育人”,也抓“创收”,大力兴办校办产业,取得了可喜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全地区872所学校开展了不同形式的勤工俭学活动,占中小学校总数的50.2%,吴忠、青铜峡等县(市)开展率达100%;校办工厂发展到53个,第三产业网点133个;建农、林、牧、副、渔实习基地202个,面积6404.25亩,1992年学生在基地实习劳动约28万人次;校办产业职工779人,形成了一支生产、销售、管理队伍,安置了一批待业人员;1992年勤工俭学总产值1426.77万元,纯收入296.87万元,250万元用于补充教育经费不足,缴纳税金35万元;年末固定资产总值502.53万元,流动资金334.4万元,为进一步发展校办产业奠定了较坚实的基础,我们的做法和体会主要有以下几点:  相似文献   

16.
改革开放以来,“经济建设必须依靠科学技术,科学技术工作必须面向经济建设”的方针已逐步深入人心。高校校办产业发展较快,有的已逐步形成集团化、国际化经营,走向国际市场;但仍有相当多的校办产业,尤其是欠发达地区的高校校办工厂,既受着市场经济的影响,也受着计划管理的控制,生产规模、效益、管理、发展都不尽理想。展望未来,高校校办工厂的管理还需进一步改革、探索,使其  相似文献   

17.
随着我国高新技术的兴起,我省校办高新技术产业也得到了很大的发展。发展高科技,实现产业化,为国民经济的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是时代赋于大中专院校特别是高等院校的新的历史使命。从我省高校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情况来看,如何采取措施,加快校办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步伐,是当前需要认真研究解决的问题。一、我省校办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现状与分析我省校办科技产业发展于五十年代末期,当时在“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教育方针的指引下,部分高校创办了校办工厂或实验厂,但这些校办工厂的职能主要是为学生提供生产实习和教学试验基地。进入八十年代以后,根据党的“科学技术必须面  相似文献   

18.
邓小平同志的南巡讲话,为我国的改革开放大业注入了新的活力和生机,也为高等院校校办产业的蓬勃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政策条件,创造了优越的外部环境。笔者结合几年来的工作实践,就如何发展高等院校的校办产业谈一些看法。 (一) 高等院校校办产业的历史可以追溯到50年代。1958年中央提出了“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的方针,在此指引下高等院校普遍建立了校办工厂、校办农场、校办医院。当时这些实体的主要功能是接收学生实习和生  相似文献   

19.
职业中学发展校办产业,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增强自我发展和完善能力的重要途径。校办产业的发展,无疑会给职业中学带来新的活力。 从职中校办产业的生产经营和管理体制上看,有独办、联办、租赁、承包、股份、挂牌等形式。独办的厂场,多数采取学校集体经营,责任落不实,效益提不高;少数采取目标责任制,效益虽然提高了,但从管理秩序、收益分配上等仍存在着不少问题。联办的厂场,有的扯皮现象较严重。租赁、承包、挂牌这三种形式,学校参与少,虽感轻省,但收益分配较少。承包、挂牌还可能打官司,不少职中往往因经济纠纷官司赔钱。股份制企业,有一定风险,但在效益好时收  相似文献   

20.
一、高校产业管理现行体制难以适应科技企业的发展目前,高校一般均设置产业管理办公室(或称产业管理处),作为学校的一个行政职能部门对校办企业实施具体的指导、监督、管理,以及咨询、服务与协调。有些还结合学校整体规划,建立了校办产业园区。逐步将分散在校园各处的校办企业相对集中,净化了教学环境,加强了产业的集中管理。这种管理体制在高校产业兴起与发展过程中起过积极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