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关于发展云南乡村旅游的思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幸岭 《昆明大学学报》2005,16(Z1):74-78
近年来乡村旅游逐渐成为人们生活的新时尚,乡村旅游开发也继农业产业化之后成为农村经济发展新的增长点.本文从乡村旅游的概念入手,分析了云南发展乡村旅游的意义、现状及存在的问题,继而提出云南发展乡村旅游的保障措施.  相似文献   

2.
对乡村旅游及其相关概念做出了界定,分析了乡村旅游产品要素的分类.结合我省乡村旅游发展现状和资源优势提出了我省乡村旅游的发展模式,还提出关于发展我省乡村旅游的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3.
随着现代旅游的发展,乡村旅游已成为人们回归自然、放逸身心、感受自然野趣、体验农村生活、进行休闲娱乐的主要方式之一.乡村旅游作为新农村建设的重要模式已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认真发现现状,发现问题,树立科学的乡村旅游市场营销理念,并采取有效的策略,对于提高乡村旅游这一新的旅游方式无疑是重中之重、无疑会加快我国旅游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4.
乡村旅游市场营销的产品策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主要是从乡村旅游的概念和乡村旅游产品营销,从乡村旅游产品的概念、乡村旅游产品生命周期、乡村旅游产品组合及开发策略等讲述了乡村旅游市场营销的产品策略。  相似文献   

5.
乡村旅游经济的提质升级对人才培养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面对当前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目标与乡村旅游业发展需求不一致、"双师型"教师队伍缺乏、乡村旅游类创新创业实践开展不够、乡村旅游终身培训体系不完备的现状,职业教育服务乡村旅游人才培养需要精准对接乡村旅游新产业新业态要求,通过深化旅游专业教育教学改革、搭建创新创业平台、构建多元立体职业培训体系等措施,培养出复合型、技能型、创新型乡村旅游人才,助推乡村旅游向高质量、高层次发展.  相似文献   

6.
全球"低碳经济"背景下,可持续发展已成为乡村旅游发展的瓶颈问题.依托延平区的资源和生态优势,坚持低碳旅游理念,从低碳乡村旅游吸引物、低碳乡村旅游基础设施、低碳乡村旅游消费方式、低碳乡村旅游教育示范四个方面构建延平区低碳乡村旅游模式,为延平区乡村旅游转型升级与可持续发展提供新的途径和模式选择.  相似文献   

7.
旅游的空间公平问题与乡村旅游的三级概念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乡村旅游概念的界定是构建乡村旅游研究理论体系的基础。乡村旅游的空间公平问题在乡村旅游的研究和实践中日益突显,它要求理论研究必须对乡村旅游的概念作进一步的解构剖析,在二级概念的基础上提出乡村旅游的三级概念。在这一层面,旅游是表象,乡村是主体,文化是背景,发展是核心。因此发展乡村旅游不能仅被作为一种发展经济的手段,它还是构筑乡村田园理想的契机,是新农村建设的文化手段,即乡村旅游三级概念的核心是人的发展和解放的实现。  相似文献   

8.
在当前社会中,广大民众的生活质量持续提升,大众更加热衷于旅游活动.乡村由于生态环境优美,民俗风情丰富而成为现代旅游热点,乡村旅游模式也随之形成.新型乡村旅游突破运输业、服务业、花卉业等产业的局限性,在一定程度上进行产业结构调整,促进乡村旅游发展.在美丽乡村视角下,通过分析西部乡村旅游发展的现状,重点探讨其乡村旅游的发展模式及影响其发展的主要因素,为西部乡村旅游发展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9.
在中国职业教育的发展历程中,旅游职业教育一直承担着培养适应乡村旅游产业发展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重任。随着旅游业迈向高质量发展阶段,职业教育也提升到与普通教育具有同等重要地位的教育类型,职业教育赋能乡村旅游也有了新的变化。在研究乡村旅游人才需求及从业人员构成分析的基础上,提出旅游职业教育助力乡村旅游发展的路径选择以及长效机制建设,为职业教育赋能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提供新思路、新路径。  相似文献   

10.
从乡村旅游产品的整体概念出发,结合山东省发展乡村旅游的现状,分析了乡村旅游的目标市场以及开发定位,指出乡村旅游产品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了乡村旅游产品高级化的设计导向,以期对山东省乡村旅游的发展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11.
乡村旅游目的地开发与新农村建设存在着良好的互动个关系,但目前一些乡村旅游目的地在新农村建设背景下的开发建设,没有把建设核心放在"乡村"这样一个特殊区域之中,而是将城市作为新农村建设的参考,使得开发出的乡村旅游目的地存在诸多问题。文章在探讨乡村旅游目的地开发与新农村建设的耦合基础上,讨论分析了乡村旅游目的开发中存在的面貌"城市化"、环境"园林化"、旅游通道"水泥化"、和旅游专门设施"现代化"等问题。为促进乡村旅游的可持续发展,避免乡村旅游目的地出现"千村一面"现象,提出新农村建设背景下的乡村旅游目的开发对策。  相似文献   

12.
As a new kind of tourism development orientation, the rural tourism has occurred in China many years before, and hasdeveloped vividly and dramatically. However, there were also some problems. The thesis will open with the concept and characteristics of therural tourism, and discuss the significance of the tourism development, and point out the problems, as well as put forward the measures to solvethe problems, and also predict its development prospect.  相似文献   

13.
当前学术界关于乡村旅游,乡村文化,民俗旅游的研究很多,但是关于具体的参与型乡村民俗旅游产品的专项研究几乎没有。从这个角度出发,探讨参与型乡村民俗旅游产品的开发思路,对乡村民俗旅游的发展提出了一些积极的思考。  相似文献   

14.
城市旅游、乡村旅游作为两种不同的旅游形式,具有较强的互补性和融合性。区域城乡旅游互动是促进区域城乡旅游全面、协调发展,最终实现城乡统筹的重要模式。本文在城乡统筹的背景下,分析了四川城乡旅游互动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以及互动发展的可行性,提出了促进四川城乡旅游互动发展的具体对策。  相似文献   

15.
休闲农业是农业经济与旅游经济的有机结合,它有利于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在贵州新农村建设中发挥重要的作用。针对贵州休闲农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促进贵州休闲农业发展的思路及对策。  相似文献   

16.
基于利益相关者理论的乡村旅游开发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张碧星  赵瑞 《宜春学院学报》2010,32(3):50-51,72
探讨了利益相关者理论在旅游发展中的应用,提出乡村旅游含义,并基于该理论,将乡村旅游开发中的相关利益主体按照其在乡村旅游经济运行中的作用、乡村旅游产品的供需和乡村旅游开发参与程度划分为直接利益相关者和间接利益相关者,探讨分析了不同利益主体在乡村旅游开发中的作用,并提出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7.
通过对乡村旅游的特征、国内外发展现状分析,结合实例阐明发展乡村旅游的资源条件,即为:农事生产活动、农业生态环境、农业文化景观、农民生活与环境以及农村民俗风情等。国外乡村旅游开发模式以休闲观光型和务农参与型为主,国内出现“农家乐”和“民俗村”等多种模式。揭示了不同国家和地区呈现具有区域特色的开发模式。并以陕西省旬邑县为例,对乡村旅游开发的资源凭借及开发模式进行实证研究。  相似文献   

18.
文章从乡村旅游发展的角度入手,阐述了农村经济发展状况在四川乡村旅游的带动下的迅速发展,进一步对乡村旅游的进一步提升提出战略发展目标。  相似文献   

19.
乡村旅游的蓬勃发展为农村经济找到了新的增长点,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又推动了乡村旅游进一步的发展。但在新农村建设中也存在认识的误区。例如黄山市黄山区乡村旅游开发在新农村建设中就存在着村庄建设千篇一律、乡村建设城镇化、追求形象工程和乡村建设空心化等问题。对影响乡村旅游深入开发和新农村建设的误区进行剖析,有助于探寻乡村旅游和新农村建设共同发展的途径。  相似文献   

20.
乡村旅游产品设计不同于一般的旅游产品设计。为了提高乡村旅游产品的质量,以宜都市乡村旅游为例,从乡村旅游产品内部差异化设计以及规划原则等方面进行了探讨,笔者认为县域乡村旅游产品的设计必须使县域乡村旅游产品内部差异化,体现各自的特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