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96 毫秒
1.
在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大背景下,雄安新区正值推进城市"多规合一"的最佳时机,亦是推进国家"多规合一"的理想试点之地。在雄安新区推进"多规合一"的基本策略为:确保雄安新区"一张蓝图"绘制到底,推动雄安新区"两类用地"(地上用地、地下用地)上下协同,做到雄安新区"三生空间"(生态空间、生产空间和生活空间)无缝对接,实现雄安新区"四种指标"(坐标、定标、目标和限标)精准统一,强化雄安新区"五条红线"(耕地红线、生态红线、水红线、资源环境承载上线和城市空间增长边界线)刚性约束,推动雄安新区"六大统一"(一个总控、一个规划、一张图纸、一个标准、一个法规和一个平台)全面落实。为了推进雄安新区"多规合一"工作的顺利开展,应尽快将雄安新区纳入国家"多规合一"试点,建成国家"多规合一"试点区和典范区;最大限度地协调好雄安新区总体规划与京津保城市总体规划的精准对接关系;适时启动雄安新区"多规合一"智能化生成与决策支持系统平台建设;积极承接首都科技创新资源有序转移,将雄安新区建成京津冀区域创新的新高地;优先做好白洋淀生态绿心规划,将雄安新区建成智慧低碳产城融合的绿色生态新区;高起点高标准建设紧凑型的雄安新区,避免出现新一轮城市病和"新区病";推动保定当好雄安新区建设的"服务员"和"净化器",高度对接建设"新保定";突出雄安新区规划与建设的国际一流和中华特色,成为承载国家千年大计、实现国家大事的典范区。  相似文献   

2.
《内江科技》2020,(1):96-97
通过对雄安新区人口、产业发展分析,提出沧州市对接雄安新区发展,服务雄安新区建设中的重要举措。提出在雄安新区发展过程中,将受到水资源、热力资源等资源的限制,现有自然资源可利用量,将不能满足雄安新区建设绿色生态宜居新城区、创新驱动发展引领区、协调发展示范区、开放发展先行区的要求。本文从沧州市地理位置、区域定位、产业布局和技术性等多方面进行分析,研究了沧州作为雄安新区水、热供应基地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3.
智慧城市大数据中心架构和功能设计是智慧城市建设的重要任务。文章在分析智慧城市大数据类型和特征的基础上,归纳分析了智慧城市大数据中心相关的数据来源和主要的数据提供主体及其需求,参考通用大数据中心架构,提出了雄安新区智慧城市的大数据中心架构构建方式,描述了架构各层的功能,最后针对雄安新区智慧城市建设的关键问题,提出了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4.
<正>为全面深化院省合作,特别是加强在河北雄安新区规划建设中的合作,2017年6月23日,中科院与河北省在北京召开座谈会,并签署合作协议。中科院院长、党组书记、中科院参与河北雄安新区规划建设发展领导小组组长白春礼,河北省委副书记、省长许勤出席会议并讲话;河北省委常委,河北雄安新区党工委书记、管委会主任陈刚出席会议并介绍了雄安新区规划建设进展情况。白春礼指出,设立河北雄安新区,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为深入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雄安新区是  相似文献   

5.
雄安新区建设水安全保障面临的问题与挑战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夏军  张永勇 《中国科学院院刊》2017,32(11):1199-1205
河北雄安新区建设是我国的千年大计、国家大事,是集中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的重要举措。雄安新区位于华北白洋淀地区,面临缺水和水环境与水生态等多个影响的风险问题与挑战。文章从水安全和可持续水资源管理的学科前沿出发,重点探讨了目前雄安新区建设主要面临的水资源、水质和水生态安全等问题,分析未来建设可能存在的风险及风险成因;提出应对风险的几点对策与建议,包括:开源节流并重,严厉控制污染排放;加强全流域生态修复和白洋淀生态补水等措施;实施流域水资源综合管理,实现供水向需水管理的转变。  相似文献   

6.
通过国内外智慧城市发展现状和案例分析,借鉴上海市临港地区开展智慧城市的具体实践,提出了建设可感知、可管理、可推演、可规划、可复制的"智慧雄安"建设思路,提出了打造以城市综合管理平台为核心、城市云数据中心为关键、整体基础服务体系为支撑、城市智能化、精细化发展为目标的雄安新区特色智慧城市初步构想。  相似文献   

7.
雄安新区的人口与水土资源承载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设立河北雄安新区,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深入推进京津冀协调发展的历史性战略选择。雄安新区正处在规划建设阶段,亟待探明资源环境承载能力与保障水平,为新区建设提供科学依据和决策支持。文章立足雄安新区,放眼京津冀,基于人口分布及人粮、人水关系,定量评价并对比分析了雄安新区及其周边地区的人口与水土资源承载力。研究表明,雄安新区土地资源承载力优于周边地区,人粮关系协调,尚有一定的人口集聚空间;水资源承载力劣于周边地区,人水关系紧张,流域内配水和跨流域调水已成为必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促进人口合理布局,引导人口有序流动,以及提高和增强水土资源承载力的若干建议。  相似文献   

8.
文章梳理了构筑"雄安质量"的十大绿色元素,提出推动金融创新是建设绿色雄安的战略选择,实证分析了绿色金融对雄安新区现有产业的影响。结果表明:绿色金融对雄安新区GDP的发展具有正向的影响,但对其现有产业结构影响不显著。文章创新性地提出了构建"雄安质量"的绿色金融"11223"创新路径,即制定一项战略(雄安新区"绿色金融改革示范区"发展战略);建立一套标准(具有中国特色的雄安新区绿色金融标准);发展两类产业(实现雄安新区现有产业的转型升级和绿色产业的培育发展);构建两大平台(雄安新区绿色金融信息共享发布服务平台和绿色金融风险模拟平台);优化三种工具(创新绿色信贷、发展绿色保险、发行绿色债券等绿色金融工具与产品)。  相似文献   

9.
当前我国正处于全球新技术-经济范式变革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历史交汇期,河北雄安新区作为我国的"千年大计",承担着引领我国未来新区建设和城市发展的重要使命。文章结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发展要求,从新技术-经济范式的新的一般性生产条件和新的关键生产要素的更替出发,提出了雄安新区建设要基于新技术-经济范式树立新时代的发展理念,即要从创新创业、产业、市场、社会和城区5个方面进行创新经济生态的全面营造;并提出要基于创新经济生态的这5个方面构成,研究和设计有针对性的促进政策。基于该政策体系构成,文章针对雄安新区的创新发展提出了20条框架性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0.
雄安新区在京津冀区域关系中具有平台性特征,未来协同中特别需要理顺其与河北省其他地方的关系.雄安新区产业发展应以绿色环保为导向、以助力京津冀区域供给侧改革为主线,通过引进发展高端化产业增强新区的产业引领力和辐射力,走一条与京津等重要城市产业经济"抱团式"发展的道路.雄安新区设立对于改善河北省与京津之间因科技创新能力的断崖式落差而造成的协同困境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陈劲 《中国科学院院刊》2017,32(11):1256-1259
将河北雄安新区建设成为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创新高地,是雄安新区面临的战略机遇,是千年大计、国家大事。文章认为,必须以综合集成和引领创新作为雄安的科技创新战略,并在创新主体引入和培育、创新人才集聚、创新资金投入、创新城市建设等方面做扎实的部署,尤其应在科技项目的公共性、知识产权的共享性等方面做重大的制度创新。  相似文献   

12.
中国缺少像德国汉诺威工业博览会那样能够全面反映中国科技创新、制造业和新经济成果,特别是能够引领世界产业发展方向的博览会。"雄安世界创新发展博览会"聚焦于科技创新、数字经济、智能制造、绿色制造、服务型制造等新产业革命前沿与高端制造业发展主题,旨在向国际社会展示我国科技创新、高端制造业和新经济发展的成果,宣传我国科技创新和产业发展的理念,加强我国科技和产业标准、技术路线的引领,扩大中国制造、中国解决方案的国际影响。筹划创办"雄安世界创新发展博览会"无论对于中国制造迈向中高端还是对于雄安新区建设都具有重大意义,符合雄安新区的发展定位,有成功的国内外经验可供借鉴,应从规划、建设、组织、宣传、产业发展等方面加以统筹谋划。  相似文献   

13.
潘教峰 《中国科学院院刊》2017,32(11):1177-1184
从大历史观角度来看,文明进步、发展模式、世界格局、科技创新、中国发展都处在重大转折期。全球创新活动进入一个新的密集期,绿色、健康、智能引领创新方向,人工智能、新能源技术、新生物技术等多点突破、交叉汇聚,颠覆性技术不断涌现,新科技革命加速产业变革。以人为本的人机物三元融合社会孕育兴起,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成为伙伴关系;人工智能等新科技将改变人与机器的关系,可能使机器从人类的工具和从属,逐步上升为伙伴。雄安新区因疏解而生、应创新而起、逐智能而强,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是雄安新区建设最大的变量和增量,在未来建设中,应采取"国家创新特区"的体制,充分用好新科技革命的成果,积极探索人机物三元融合社会下的未来城市新形态。  相似文献   

14.
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是对城市应急处理能力的一次大考验,信息化应用在疫情防控和保障复工复产过程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尽管新冠肺炎疫情让城市生活、生产受到严重影响,在信息化技术的支撑下,城市迎来了发展方式的转型。新型智慧城市促进了新业态的出现,激发了新城市活力。新型智慧城市建设成为应对疫情的有效措施之一,它是未来城市发展形式的重点。以新兴技术引领的第四次工业革命让城市信息化成为时代的重要特征,也让其成为我国实现现代化和提升国际竞争力的应有之义。未来,城市需要在维护日常管理与危机应对需求之间保持平衡,应将新型智慧城市的内涵与城市公共安全、可持续发展融合,着力提升城市建设管理的科学化、精细化、智能化水平,真正让城市生活更美好。  相似文献   

15.
雄安新区资源环境承载力评价和调控提升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设立河北雄安新区,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作出的重大历史性战略选择,是千年大计、国家大事。为支撑雄安新区规划建设,中科院地理科学与资源所"雄安新区资源环境承载力评价和调控提升研究"课题组,基于卫星与无人机遥感、定位观测及历史文献资料,从历史、现实、未来多个维度,开展了新区3县(雄县、安新、容城)资源环境承载力评价和调控提升研究。结果表明:(1)新区区位优势明显,土地资源丰富,但水资源短缺,地表水质污染较为严重,洪涝灾害风险较高,如维持现有的生产、生活、生态模式,新区3县资源环境承载力已接近自然上限。(2)人口与产业规模上升将显著加大新区资源环境压力,当人口规模达到500万时,城镇建设和产业用地需求分别为670和130平方公里,年用水11.6亿立方米,约一半建成区存在洪涝灾害风险。(3)实现新区建设目标,需科学调控、提升区域水资源和生态环境承载力,具体方向包括:人口规模控制在500万以内;多途径调水,适度控制湿地和森林面积;加大减排治污力度,提高生态环境质量;提高防洪标准,科学选址建设项目。  相似文献   

16.
张正斌 《中国科学院院刊》2017,32(11):1249-1255
随着我国持续的北粮(畜)南运,在人多地少的南方成为我国工业发达地区的同时,地广人稀的北方将成为我国农业发展的优势区和潜力区。河北雄安新区作为党中央深入推进实施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的重大决策部署,为实现其绿色生态宜居新城的发展定位,有必要在雄安新区成立国家绿色先进农业研究院。2017年9月,中央印发了《关于创新体制机制推进农业绿色发展的意见》;十九大报告指出,我们要建设的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中科院也在长期倡导和推进绿色农业发展。因此,成立国家绿色先进农业研究院,从而研究世界先进农业科技发展趋势,创新先进农业技术与理论,创建绿色先进农业模式,以引领我国成为世界农业科技创新强国。结合现代都市科技文明和生态农业模式,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空间格局、产业结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创建如诗如画、和谐美丽的雄安新区生态环境。加强"一带一路"农业走出去战略,不仅在地缘政治上联合世界各国,并且在经济上和粮食安全上建立全球一体化的合作共赢关系,以期为世界粮食安全和脱贫致富及绿色和平发展作出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