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李晨 《金秋科苑》2012,(19):21-21
10月13日,由中国科协主办,中国植物生理与植物分子生物学学会承办,中国细胞生物学学会、中国植物学会、中国遗传学会、中国作物学会协办的第二十次中国科技论坛在陕西省西安市杨凌区召开。  相似文献   

2.
《科学生活》2010,(11):20-21
<正>王恩多,女,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家。1944年出生于重庆,原籍山东诸城。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生物化学与细胞生物学研究所研究员。全国人大代表。分子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学术委员会主任,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常务理事,美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学会会员。现兼任全国妇女联合会第十届执行委员,上海市女科学家联谊会理事长,中国科学院上海交叉学科研究中心副理事长,《生命科学》常务副主编,《中国科学》和《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学报》编委会委员。2005年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2006年当选为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  相似文献   

3.
中国科学家:现状和差距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中国生命科学家2001年在著名杂志发表论文情况 2001年在著名杂志上,中国大陆有5篇、香港有2篇生命科学的论文:三篇在《科学》、三篇在《自然·遗传》、一篇在《自然·神经科学》。其中三篇是全部在中国科学院进行的研究、一篇是科学院和上海交通大学、一篇是中国医学科学院、二篇是香港科技大学。而中国科学院主要是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生化细胞所、生物工程中心、和神经科学所)、一篇部分是生物物理所的工作。在学科分布上,三篇是遗传学,二篇是神经生物学,一篇是分子生物学,一篇是结构生物学。  相似文献   

4.
《中国科技信息》2013,(19):172-172
达尔文主义可以分为新、旧两种。旧达尔文主义(或“经典达尔文主义”)的内容不仅包含以达尔文的《物种起源》为代表的生物学思想,而且还包括以斯宾塞和赫胥黎的相关著述为代表的社会达尔文主义思想。与之相比较.所谓的“新达尔文主义”的实质.是以细胞科学、遗传学和分子生物学的新成就为内容.以达尔文的演化论为框架,完成生物学各个门类知识的大综合。和新达尔文主义相关的哲学问题有:  相似文献   

5.
2005年,我国科学家在国际顶级杂志《细胞》(Cell)发文多篇“,就像井喷一样”,成就了我国生命科学领域的四分之一世纪的梦想——再次登上了《细胞》殿堂。早在1980年,我国的陆德如和王敖全、戴秀玉在该杂志发表了研究论文《大肠杆菌中转座子2转座特性》,成为大陆学者结缘《细胞》的初始之作,他们也当之无愧的成为“《细胞》文章中国第一人”。陆德如,苏州洞庭东山人,毕业于上海复旦大学,后进入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进行细菌遗传学的学习和研究。1976-1978年赴瑞士日内瓦大学分子生物学系进行博士后研究。回国后,开展可移动遗传因子研究,…  相似文献   

6.
20世纪50年代,包括半导体物理学、粒子物理学和核物理学等在内的物质科学继续发展,推动了通信技术和航天技术的巨大进步:晶体管计算机出现,和平利用核能;而人造卫星上天,标志着空间时代的开始。同时,遗传物质DNA双螺旋模型的建立,则标志着分子生物学的崛起,把遗传学和生物学从细胞水平提高到分子水平,使生命科学迅速成为科学发展的前沿阵地。50年代新中国的科技发展也取得了重大成就。1954年钱学森出版了《工程控制论》,1956年华罗庚在复变函数论上取得成果、吴文俊在拓扑学上取得成果,1957年汤飞凡分离培养出沙眼衣原体,1958年我国第一座原子反应堆建成,1959年我国在陆相成油理论指导下找到了大庆油田,摘掉了中国贫油国的帽子。  相似文献   

7.
中国科学院上海生物化学与细胞生物学研究所 (以下简称生化与细胞所 )成立于 2 0 0 0年 4月 30日 ,是由原中国科学院上海生物化学研究所和中国科学院上海细胞生物学研究所合并而成 ,为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的成员。该所是我国生命科学领域一流的研究机构之一 ,拥有高水平的专业研究人员 ,在生物化学和分子生物学、细胞生物学的基础性和应用基础性研究方面都有很好的工作基础和成绩。中国科学院细胞库、中国细胞生物学学会挂靠该所。总体目标 建设国际一流的研究所。机构设置 设有 55个独立课题组 ,另设有分子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相似文献   

8.
<正> 海洋生物资源经济在沿海国家具有重要战略地位。海水养殖、水产品加工、海洋药物、海水农业等海洋新兴产业的持续、健康发展,都离不开海洋生物技术的不断创新和突破。海洋生物技术把现代分子生物学(包括分子遗传学、细胞生物学、生物化学、生物物理学、地球化学、生物学等)的基础理论研究成果应用于产业和其他领域的生产实践,是海洋新兴产业发展的重要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9.
<正>专家简介:周泽奇,丹娜(天津)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兼首席科学家。1978年毕业于武汉大学生物学专业,1982年获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遗传学硕士学位,1988年获美国俄亥俄大学分子与细胞生物学博士学位,1990?1993年完成美国哈佛大学医学院博士后研究。历任美国哈佛大学医学院讲师、美国拜耳(BAYER)公司资深科学家、美国惠氏(WYETH)生物制药公司首席科学家、天津国际生物医药  相似文献   

10.
20世纪生物学最重大的成就是分子生物学的诞生,它将人类认识生物界的水平深入到分子层次。借助先进的物理和化学方法,它重新找到了生命现象的统一基础,并逐步揭示了生命遗传、进化的奥秘。遗传学既孕育了分子生物学,又是分子生物学中最核心的学科。孟德尔的再发现1866年,孟德尔发表了他的《植物的杂交实验》一文,首次阐明了生物界有规律的遗传现象。但由于种种原因,这篇划时代的论文未引起人们的注意,孟  相似文献   

11.
在高等院校生物学及其相关专业课程体系中,遗传学是一门阐述生物遗传和变异规律及其理论的学科。由于遗传学研究的对象是调控生命过程和进化的遗传物质,因此它处于生物学核心地位(张宏礼,等2003)。是学生在学习生物学整个知识体系过程中不可或缺的。结合当今遗传学领域的发展,根据高等院校本科教学大纲的要求,《遗传学》课程教学内容被设计包含有经典遗传学(三大遗传定律)、分子遗传学(中心法则)、细胞遗传学(染色体)、核外遗传(线粒体)、群体和数量遗传学基础,以及进化遗传学等六大模块内容。其各模块之间既有千丝万缕的联系又有很大区别。…  相似文献   

12.
50年前,生命科学有两项重大突破其一是著名的DNA双螺旋的发现,其二是细胞周期的发现。前者标志着分子生物学的建立,后者则开启了生命科学研究的一个热点。细胞周期以G1→S→G2→M有序进行,其过程十分复杂,其调控涉及一系列分子和事件的影响。在半个世纪的探索中,细胞周期调控吸引了来自细胞生物学、遗传学、发育生物学、生物化学以及分子生物学等诸多领  相似文献   

13.
林雪 《科学中国人》2004,(12):14-14
江三多,上海市精神卫生中心研究员。现任中华医学遗传学会精神病遗传学组组长,曾任上海遗传学会理事和同济大学兼职教授等。1964年毕业于复旦大学遗传学专业,1994—1996年赴美国新泽西州医科和牙科大学神经科学系进修访问。一直从事精神病遗传学研究。早期工作主要从事细胞遗传学、精神疾病高发家系及双生子等经典遗传学研究。  相似文献   

14.
张欣浪 《科学中国人》2006,(9):112-112,F0003
专家档案刘泽寰博士,副教授,硕士导师,现任暨南大学分子生物研究中心主任。1991-1995年,攻读华侨大学生化工程专业学士学位;1995-1998年,攻读暨南大学遗传学专业硕士学位;1998-2001年,攻读中山大学生化与分子生物学专业博士学位;2001年6月,留校中山大学医药分子生物实验室工作,  相似文献   

15.
作为医学科学王国里辛勤工作的一分子.苏秀兰教授始终坚持自己“做事先做人.谦虚谨慎、奋发进取“的格言.为医学细胞生物学、分子生物学、遗传学、肿瘤学等医学研究领域的发展.像一个永不停歇的陀螺一样旋转着,矢志不渝,倾情奉献。  相似文献   

16.
《科学中国人》2005,(4):48-55
北京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的前身是创办于1925年的北京大学生物学系。1952年集北大、清华、燕京三所大学的生物学系,合并成立了北京大学生物学系。经过几代人的辛勤耕耘,从最早设置的动物学和植物学专业到50年代初设立了植物生理学、动物生理学和动物遗传学专业。1956年以后率先在国内建立了生物化学和生物物理学专业,上世纪80年代又先后建立了细胞生物学、微生物学、环境生物学及生态学专业,  相似文献   

17.
王亚辉,男,1929年生,四川自贡市人,生物学家,1952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动物系;1962年中国科学院实验生物研究所发生生理学研究生毕业.1980—1983年赴联邦德国马普发育生物学研究所访问进修.现任中国科学院上海细胞生物学研究所研究员、所长,中国细胞生物学会理事长,《中国大百科全书》生物卷编委(细胞学、胚胎学分册副主编),《实验生物学报》副主编,国家《高技术发展计划》生物技术专家委员会委员,中国科学院生物技术专家委员会副主任.  相似文献   

18.
《青海科技》2010,17(1):F0002-F0002
<正>青海省春油菜遗传改良重点实验室拥有品质分析、小孢子培养、分子生物学和细胞遗传学共4个专业实验室,总面积超过300m2,有科研试验地30亩、活动网室10亩、温室384m2、晒场1000m2、种子仓库495m2、挂藏室400m2,拥有国内最大的杂交油菜制种基地,基地面积2万余亩,年制种面积近1万亩。  相似文献   

19.
<正>2013年初,《细胞》(Cell)杂志的一篇文章引起了学术界的广泛关注。文中首次报道了多个与乳腺癌风险位点密切关联的癌基因表达,并且证实了遗传多态性通过"顺-反作用"机制调控基因表达的分子生物学机制。《细胞》特约评论员认为,该研究"照亮了癌症易感性位点的生物学机制"。更令人注意的是,这项研究的绝大多数工作,是在计算机上完成的。  相似文献   

20.
<正>专家简介:王少林,中国农业大学动物医学院副教授,目前主要从事药理基因组、毒理基因组、微生物相关宏基因组和生物信息学方面的研究。2003年本科毕业于中国农业大学生物学院,2009年获美国奥本大学农学院分子生物学专业博士学位。2009—2010年,任奥本大学水产系鱼类分子生物学实验室助理研究员;2010—2014年,任弗吉尼亚大学医学院神经遗传学和药理基因组学实验室研究员。发表SCI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