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2 毫秒
1.
<正>年年相约谈心智,岁岁聚首话认知。全国认知科学会议来到了它的第七个年头,同时也开启了中国和世界认知科学的首次聚会。10月18日至19日,由清华大学心理学系、清华大学心理学与认知科学研究中心、科学中国人杂志社、学术界杂志社、北京语言智能协同研究院、贵州民族大学民族文化与认知科学学院联合举办,首都师范大学文学院、北京语言智能协同研究院联合承办的第七届全国认知科学会议(The 7th Chinese National Conference of Cognitive Science)暨第一届中国与世界认知科学国  相似文献   

2.
正在认知科学领域,什么工作是最具原创性的创新贡献?我们认为,要回答这个问题涉及到认知科学的学科定位:为什么认知科学是一门独立成熟的基础科学?或者说,是什么基础奠定了认知科学不可替代的学科地位?总结我们近40年从事认知科学研究的经验,奠定认知科学不可替代的学科地位有三大基石:(1)认知变量,适合描述人类认知精神世界的变量;(2)认知实验范式,适合研究认知过程的科学实验方案;(3)脑认知成像。  相似文献   

3.
<正>初冬时节春意暖,学界朋侪聚贵阳。论说认知与文化,惊雷只待一声扬。初冬时节,在温暖的冬日阳光照耀下,爽爽贵阳充满着春意。12月9日至10日,由贵州民族大学、贵阳孔学堂文化传播中心、清华大学心理学系、清华大学心理学与认知科学研究中心、世界科学出版社、《科学中国人》杂志社、Journal of Human Cognition、《认知科学》国际学术期刊联合主办,贵州民族大学民族文化与认知科学学院、贵州民族大学音乐舞蹈学院共同承办的第九届全国认知科学会议暨第三届中国与世界认知科学  相似文献   

4.
正全国认知科学会议今年迎来她的10周年,而中国第一个认知科学团队——清华大学认知科学团队建立也已届第19个年头。在这两个特殊意义交汇的日子里,2018年10月27—28日,第十届全国认知科学会议暨第四届中国与世界认知科学国际会议在北京裕龙国际酒店召开。  相似文献   

5.
初冬时节春意暖,八方名流聚独山(清华、云端)。友芝故里传佳话,文化认知谱新篇。11月26日至27日,由清华大学社会科学学院、《科学中国人》杂志社、陕西师范大学现代教学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中共独山县委宣传部和中共独山县委统战部联合主办,清华大学心理学与认知科学研究中心、贵州省独山县影山镇人民政府、贵州宜辰净心谷管理有限公司联合承办的第十四届全国认知科学会议暨第八届中国与世界认知科学国际会议在百年名校清华大学和文化古城独山县同时召开。  相似文献   

6.
首先,欢迎诸位参加由清华大学心理学系、浙江大学语言与认知研究中心、中国科学杂志社、科学中国人杂志社联合主办,由浙江大学语言与认知研究中心承办的第四届全国认知科学会议。  相似文献   

7.
认知科学研究发现,心理与逻辑作为人类大脑进行信息加工两种基本功能,是自然进化的产物。但作为人类心智统一过程的心理与逻辑,在20世纪却被心理学与逻辑学人为地分隔开来。认知科学诞生以后,心理学与逻辑学面对重大挑战,也得到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著名的沃森选择任务实验和卡尼曼面对风险决策的前景理论为我们理解心理与逻辑的关系提供了帮助。在认知科学背景下,心理学与逻辑学重新交叉融合,并共同回归于人类心智与认知的统一过程。心理学与逻辑学的交叉融合与发展需要合理的学科框架,认知逻辑就是这样的学科框架,它为逻辑学的发展提供了认知科学的背景与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在21世纪,我们要从认识自己的脑与心智开始,重新认识自己,做一个心理健全、逻辑严密的能够正确思维和有效行动的人。  相似文献   

8.
经验在认知中的作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一、背景:认知科学的发展和经验转向 从脑产生心智的过程叫认知,认知科学就是研究认知过程及其规律的科学。 20世纪70年代中期,随着计算机技术的日臻发展和完善,认知科学成为一个规范的研究领域。70年代末到80年代初,认知科学发展成为一个学科。认知科学成为一个学科的三个主要标志是(Robert M.Harnish,2002:1):  相似文献   

9.
, 《科学中国人》2012,(22):10-11
2012年10月20日至10月21日,第四届全国认知科学会议在浙江大学紫金港校区启真酒店隆重召开。会议由清华大学心理学系、浙江大学语言与认知研究中心、中国科学杂志社、科学中国人杂志社联合主办,浙江大学语言与认知研究中心承办。来自香港中文大学、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南京大学、浙江大学、中山大学、厦门大学、以及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等多所国内知名高校和研究机构的专家学者70余人参加了本次会议。  相似文献   

10.
人类进入21世纪,有两大秘密将要被揭开,一是生命的奥秘,二是心智的奥秘。美国为此正在实施“人类基因组计划”,并积极建议实行“人类认知组计划”。在这种前提下,破解人类心智的奥秘也越来越成为人们探求的目标。从而,认知科学(Cognitive Science)的研究也就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  相似文献   

11.
10月22日至23日,第八届全国认知科学会议(The 8th Chinese National Conference of Cognitive Science)暨第二届中国与世界认知科学国际会议(The 2nd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f Cognitive Science in China and World)在成都大学召开。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认知科学中出现了一种被称为延括认知假说的新认知观。按照这种观点,人类认知嵌入其中的那个语境就是认知本身的组成部分,认知主体并不是传统认为的人类有机体,而是人类有机体与其认知环境要素共同构成的那个统一体。虽然这种观点对人类认知和智能提出的一些新看法颇具启发意义,也应该给予深入研究,但这种观点存在诸多理论误区,整体上并不成立,更不足以作为认知科学的新研究范式。  相似文献   

13.
情境认知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人类的智能、认知和知识都有赖于我们和情境之间的作用关系.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情境性和具身性已成为认知科学的几乎所有领域的重要的概念.情境认知是对立于认知主义的观念发展起来的,它有着哲学思想的深刻根源,而对当代情境认知研究的充实则来源于20世纪80年代以来的发展和教育心理学、解释学、科学的历史、社会和文化研究、新的智能研究进路等.在一般的哲学意义上,情境认知的观念从认知研究的角度弥合了长久以来二元论所造成的人与自然的分裂.  相似文献   

14.
《科学中国人》2011,(21):28-33
金秋硕果满枝,艳阳高照京城,群贤会聚清华,共襄认知盛会。作为清华百年校庆活动之一,由清华大学心理学系、中国科学杂志社、科学中国人杂志社共同主办,清华大学心理学系和清华大学心理学与认知科学研究中心承办的第三届全国认知科学大会于10月15-16日在清华大学召开。来自全国各高校和科研机构认知科学学者和研究人员80多人参加本届大会。  相似文献   

15.
正脑与认知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2005年科技部批准建设,2007年通过验收并正式开放运行。在两次国家重点实验室评估中获"优"。多年来,实验室围绕"认知的基本单元""学习和抉择""视觉意识"等认知科学重大科学问题,开展了多进化层次、多认知层次、多学科层次的研究,取得系统的、原创性的成果。实验室还开展了认知的分子神经机制及认知障  相似文献   

16.
<正>十月金秋时节,花溪风光无限。大师云集民大,演讲精彩纷呈。由清华大学心理学系、中国科学杂志社、科学中国人杂志社联合举办,贵州民族大学、贵州省逻辑学会、贵州省计算机学会联合承办的第六届全国认知科学会议10月18日至19日在贵州民族大学召开。10月18日下午2时,第六届全国认知科学会议开幕式在贵州民族大学隆重  相似文献   

17.
20世纪50年代中期,西方兴起了一种心理学思潮和研究方向即认知心理学。其作为人类心理现象中的认识过程为主要研究对象的一门科学,是广义的认知科学(包括计算机科学、通讯科学、语言学、逻辑学、人类学)的一个重要分支,属于心理学、认知科学、神经科学的交叉领域。  相似文献   

18.
<正>第一部分:特邀演讲和特别推荐大数据的认知科学——彭凯平清华大学心理学系大数据的研究已经在认知科学研究中崭露头角,以社交网站,图书、传统博客、短信以及手机App为来源的大数据,为认知科学家研究人类的文化、  相似文献   

19.
人类认知五个层级划分的实际应用价值:推动自然科学和哲学社会科学领域的认知科学研究;促进我国认知科学包括清华大学认知科学和相关学科的建设和发展;语言、思维、文化层级的高阶认知研究,具有重要的文化意义和价值,对国家文化发展战略的建构和实施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20.
意义(meaning)是人类语言和各种符号系统的核心,更是人类重要的认知功能和认知过程。100多年来,哲学、语言学、心理学、信息和通信科学等都对意义进行了大量研究,提出了各式各样有关意义的理论;当前,第二代认知科学对意义问题提出了与传统意义理论截然不同的见解,信息通信技术的发展也对意义的理论研究有着迫切的需求。因此,从认知科学或更宽广的科学视角对现有意义理论及所存在的问题进行综合性的深入研究,推动意义理论在技术领域的应用研究,这将会对认知科学的进一步发展起到重要作用,也会对未来基于认知的信息通信技术发展起到巨大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