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舒伯特是浪漫主义音乐初期的代表人物,他的钢琴奏鸣曲虽不像贝多芬的那样闻名,却依旧有他自己独特的创作特色。本文从乐章分布、速度变化、曲式结构、与艺术歌曲联系密切、常见手法几个方面对舒伯特钢琴奏鸣曲的主要创作特征进行分析、探讨,最终对舒伯特的钢琴奏鸣曲有进一步的了解。  相似文献   

2.
“悲怆音乐家”柴可夫斯基,一生创作诸多作品,但他对文学、戏剧特别爱好,他一生的愿望就是能当一名莎士比亚剧中的演员,可惜他缺乏演员的才干。临终时在遗嘱中写道:“我死后把我的头颅砍下来制成骷髅骨。做《哈姆雷特》一剧中的道具,这就算我死后演上莎士比亚的戏了。”为这位艺术大师身首分家的差事没有人愿意干,所以柴可夫斯基的这一遗愿终未实现。“钢琴诗人”肖邦,临终前除要求自己的心脏运回祖国外,还希望能在他崇敬的音乐大师莫扎特的《安魂曲》声中下葬,肖邦的葬礼在法国的马格达林教堂进行,他的挚友“钢琴之王”李斯特指挥演奏了这首乐曲,另外还演奏了肖邦的杰作《葬礼进行曲》。“歌曲之王”舒伯特和贝多芬是同时代的人,两人都在维也纳,可一直无缘见面。直到贝多芬临终时才得会面,舒伯特非常遗憾。一年后,舒伯特也生命垂危。临终前舒伯特的遗  相似文献   

3.
弗朗茨·舒伯特(1797—1828)是19世纪初叶音乐名城维也纳,继海顿、莫扎特、贝多芬等伟大音乐家后,出现的一颗灿烂的新星。一说到他,大家自然会起那些脍炙人口的歌曲,如《鳟鱼》、《野玫瑰》等等,那动人的旋律,会自然地回响在人耳旁。可对不了解舒伯特一生经历的人来说,是很难想象作曲家是在怎样艰苦环境中创作这些作品的。他的  相似文献   

4.
说到经典的交响乐作品,如果不列出贝多芬的作品来,那简直是难以想象的。李斯特、莫扎特、贝多芬、海顿、舒伯特、肖邦、柴科夫斯基、勃拉姆斯等等,在欧洲古典交响乐的圣殿中群星璀璨,给人类的文化留下了永恒的光芒。然而,在这些灿烂的群星中,最耀眼的一颗明星,则非贝多芬莫属。听了他的交响乐作品,你将为他那磅礴的气势,震撼人心的思想内涵所征服。说贝多芬是人类文化史上的巨人,他的作品是交响乐世界中的珠穆郎玛峰是毫不为过的;“乐圣”这一荣誉对他来说也是当之无愧的。下面,着重评介一下贝多芬所创作的四部伟大的交响乐作品,以便粗线条…  相似文献   

5.
弗兰茨·舒伯特是奥地利著名的作曲家,他是维也纳古典乐派的继承人、浪漫乐派奠基人之一,被人们誉为歌曲之王。他的创作继承了贝多芬、莫扎特的古典主义传统,而且创造艺术歌曲这一全新的音乐体裁,对于艺术歌曲后来的发展有着直接影响。很多歌唱家都以演唱舒伯特的歌曲为自身艺术造诣的最高体现,因此,有必要对舒伯特艺术歌曲的风格及演唱技巧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6.
在欧洲音乐的发展史上,贝多芬继承了巴罗克时期和古典乐派的音乐,并过渡到浪漫乐派,而舒伯特则是继承了古典乐派的传统,给之以创新和发展,为后来的音乐家开辟了新天地,而被誉为第一个浪漫乐派音乐家。人们称舒伯特为“歌曲之王”,不仅仅因为他写了六百多首的歌曲,更主要  相似文献   

7.
张俊萍  于薇 《成人教育》2012,32(6):126-127
一个伟大的、有深刻思想的人,不是通过自学就可以成就“伟大”,他必须由附有伟大精神的人引领,才能成就“一切”.歌德被无数艺术家视为永恒的精神航标,贝多芬的艺术作品也接受歌德文学作品的滋养.海顿、莫扎特成就贝多芬,贝多芬成就舒伯特…….所以,“伟大”通过精神的传承得以延续,艺术需要物质的文明才能得以繁荣,真正的艺术家却在匮乏的物质世界里才能诞生.他通过贵族的资助实现了与大师精神碰撞的机会,但在他的世界里精神是高于物质的,也正因为这一观点贝多芬反而赢得了更多贵族的推崇和资助.  相似文献   

8.
《月光曲》一文中 ,当贝多芬弹了一首曲子后 ,盲姑娘非常激动 ,问他是不是贝多芬先生。这时文中有一个句子 :“贝多芬没有回答” ,他问盲姑娘 :“您爱听吗 ?我再给您弹一首吧。”其中“贝多芬没有回答”这个句子看似平常 ,但内涵丰富 ,一位老师抓住它设计了一个问题 :“贝多芬为什么没有回答盲姑娘的话 ?”学生们认真思考后 ,都想说出自己的想法 ,每当学生说出一个答案后 ,教师都是微笑着点点头 ,并没有马上作出评价 ,只是问还有没有其它想法。其他同学见状 ,热情陡涨 ,纷纷要求表达出自己的想法。最后归纳下来 ,答案竟有七种之多 :①贝多芬…  相似文献   

9.
有人说,贝多芬的晚期弦乐四重奏(The Late Quartets),就是晚年的贝多芬自己,他披着一件不甚华丽却很舒适的旧睡袍,夜静更深,在自己的家里,开一瓶老酒,和他的挚友,秉烛夜谈……说这话的是我的一位好友,他现在远在台湾。贝多芬的这位“挚友”,也许就是上帝——也只有是上帝。因为是挚友,故不拘束,又由于是酒醉,所以狂放不羁。全聋的贝多芬,  相似文献   

10.
19世纪是音乐艺术发展特别复杂的时期 ,许多流派与人物都很活跃 ,浪漫主义是其中最有影响力的代表。舒伯特的交响乐风格继承的是古典传统 ,但他的歌曲和钢琴乐曲却是浪漫主义的。一方面 ,舒伯特的音乐语言建立在深厚的德、奥民族民间音乐基础之上 ,保持和具备安详宁静、清彻明晰、和谐适度、完整均衡、优美而有表现力等古典因素。他的音乐技巧基本上是延续、依循古典乐派那种简洁而严整的曲式规范和结构。他崇拜海顿、莫扎特、贝多芬 ,是沿着这些古典乐派先辈的道路开拓前进的后继者。另一方面 ,他又和贝多芬一样 ,极力追求富于个性和表情的…  相似文献   

11.
《好同学》2005,(12)
师生之谊贝多芬年轻时曾从前辈作曲家海顿学音乐,可是海顿的乐曲风格比较沉静, 而贝多芬则情感奔放,彼此不很协调,因此师生之谊就不很浓重。有一次贝多芬发表自己的作品,海顿问他:“为什么不说明是‘海顿弟子贝多芬的作品’呢?”贝多芬直率地回答:“因为我没有从你那里学到什么。”从此两人失和。但是,海顿晚年有一次听到自己的宗教剧《四季》在维也纳演奏因感动而晕倒时, 贝多芬却马上去扶持,并吻他的手。  相似文献   

12.
费朗兹、赛尔夫、彼德舒伯特(1797-1828)是奥地利著名作曲家,以大量的艺术歌曲著称于世,享有“艺术歌曲之王”的称号。但是,舒伯特生前却是一位只能用美妙的艺术来安慰自己的生活窘困、穷愁潦倒的音乐家。他一生写了大量音乐作品,在他死后才被人重视。在他生前写的很多艺术歌曲中,有一部分就表达了他对自己艰辛艺术生活的感慨。 一八二七年,舒伯特用德国诗人缪勒同名诗谱写了著名的声乐套曲《冬之旅》,是舒伯特去世前一年的作品,也是舒伯特艺术歌曲代表作之一。可以说缪勒的长诗引起了音乐家  相似文献   

13.
杨秀 《考试周刊》2008,(16):190-191
在艺术歌曲领域,舒伯特是浪漫主义艺术歌曲的创始者.可惜这位伟大的天才生不逢时,他出生得太晚.不能像贝多芬那样亲身经历1789年法国大革命时期的革命风暴,感受到强烈的自由和民主的空气;他又逝世得太早,未能看到震撼整个欧洲的1830年和1848年的革命热潮.  相似文献   

14.
让心灵站立     
在贝多芬的音乐越传越远的时候,他在维也纳邂逅了李希诺夫斯基亲王。亲王发现贝多芬是一块稀有金属。在亲王的真诚邀请下,贝多芬住进了王府。对亲王一家无微不至的关爱,贝多芬自然心存感激。但是,当亲王企图通过爵位的尊严迫使贝多芬改变自己的意志时,  相似文献   

15.
(题目)年轻的贝多芬闯荡维也纳,在那儿他得到了亲王李希诺夫斯基的悉心关怀。对此,贝多芬十分感激。后来,亲王企图迫使贝多芬改变自己的意志,贝多芬勃然大怒,并宣布与之绝交。他在给亲王的绝交信里写道:“您之所以成为一个亲王,是由于偶然的出身;而我之所以成为贝多芬,却是由于我自己。亲王现在有的是,将来也有的是;而贝多芬永远只有一个!”请以“只有一个”为话题,写一篇文章,题目自拟。要求:(1)除诗歌外,其他体裁不限。(2)不少于600字,不出现真实姓名、人名。(3)书写工整规范。(2003年江苏泰州市中考作文题目)  相似文献   

16.
《暴风雨奏鸣曲》是贝多芬奏鸣曲中比较受欢迎的一首曲子。作品内容丰富多样,表现出鲜明的艺术特征。作品集戏剧性及悲剧性为一身,展现了多样的艺术风格。《暴风雨奏鸣曲》为贝多芬比较有代表性的一部灵感作品,从作品侧面体现了贝多芬的音乐创作才能。分析了贝多芬钢琴奏鸣曲《暴风雨》的创作背景、创作特点及艺术风格。  相似文献   

17.
仰视音乐     
爸爸是个画家,但他同时也喜欢音乐。记得他曾说过:美术是纸上的音乐,音乐是流动的美术。受他的熏陶,我也深深爱上了音乐———那以各种音符组合成的美妙绝伦的世界。于是在这混沌初开的年龄,便把自己丢进了艺术的王国,在那里寻找一片属于自己的天空。就在那时,我惊喜地发现它的奇妙,它的美丽。无论是巴赫的庄严,维瓦尔第的纯朴,莫扎特的轻盈,还是贝多芬的雄伟,舒伯特的甜美,柴可夫斯基的辉煌,无一不在我的心中刻下了深深的印痕。我生活的城市是一片文化底蕴很厚重的土地,还记得那次孔祥东的独奏会,我真的被打动了。入场后阵…  相似文献   

18.
"乐圣"贝多芬成名后,许多贵族拼命地想结识他。但是贝多芬性格倔强,对那些依仗权势的贵族格外鄙视。一次,贝多芬应一位亲王的邀请,参加一个音乐会,并将在音乐会上演奏自己的作品。音乐会在亲王的庄园里举行。那天天气十分寒冷,  相似文献   

19.
维也纳之旅     
音乐是维也纳的灵魂——欧洲伟大的作曲家,从莫扎特到贝多芬,从海顿到舒伯特、施特劳斯,都将它视作故乡。  相似文献   

20.
秦牧 《初中生之友》2013,(12):20-21
有一件事情是许多人都知道的,被人称誉为乐圣的贝多芬,到了晚年耳朵完全聋了,他指挥着交响乐队在演奏,自己却什么都听不到。听众向他发出雷鸣般的掌声,他也不知道,到了同伴向他示意的时候。他才猛醒过来向听众致谢。匈牙利著名的音乐家李斯特曾经在贝多芬面前演奏钢琴,李斯特接受了这位长者的命题,奏出了一串串美妙的乐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