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56 毫秒
1.
意境是一种能令人感受领悟、意味无穷却又难以用言语阐明的意境和境界,是诗词作品里渗透出来的理性内涵,是诗词作品永恒艺术魅力之所在。好诗离不开美的意境,引导学生突破语言、意象表层去体悟诗词的意境美,达到审美的深度,是诗词鉴赏教学中的重难点。  相似文献   

2.
古典诗词审美鉴赏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林喜 《现代语文》2007,(8):119-120
鉴赏是读者在阅读文学作品过程中产生的一种审美的精神活动。我们读了一首诗词,对其中所描绘的艺术形象、意境、神韵等进行感受、体验、鉴别、欣赏,激发审美再创造的积极性,获取愉悦的审美享受,这就是诗词鉴赏。  相似文献   

3.
在古典诗词的审美教学中,诗词意境美的欣赏,对学生而言是一种较高层次的审美创造活动。要真正能够使学生对诗词有自己的体会和感悟,教师只能起引导的作用,而无法将诗词的内在美直接地告诉学生。本文结合平时的教学实践,浅析了如何引导学生鉴赏古典诗词的意境美,从而提高诗词的鉴赏水平。  相似文献   

4.
汤炳正先生谈到诗词鉴赏的时候曾说:“欲知山川之美,品物之盛,则当身莅其境,心领神会,方能知其全而得其真,贵在自寻自悟,不能人云亦云。”语重心长地道出了诗词鉴赏的要诀——“入得其中,出乎其外”。走进意境,能真正领略诗词的含义和诗人所要表达的情感。所以这堂课在整体感知的前提下,通过对词中具有普遍审美意义的意象含义的把握、对意境中意蕴的迁移和挖掘引导学生走入词中。  相似文献   

5.
张文华 《语文知识》2014,(11):63-64
本文所探讨的意境,是指中国古典诗词作品中的审美对象与读者审美心境之间的高度契合,是古典诗词作品中的丰富境象与作者寄寓于古典诗词作品中的绵远情思的高度统一。其本质特征在于情景交融、心物合一,即如清代王夫之所言:“情景名为二,而实不可离。神于诗者,妙合无垠。”(《萱斋诗话》)鉴于意境是构成我国古典诗词作品诸多美学特质的重要元素之一,所以,教学时,我们有必要引导学生对之加以充分鉴赏。  相似文献   

6.
王昌龄提出的“三境说”是古典诗词教学的重要理论。观物境之形,品情境之意,悟意境之蕴,丰富了古典诗词的意境审美。内觉体验生发的哀思愁情,崇高体验抒发的家国情怀,超越体验兴发的豁达精神,构成了古典诗词的哲思审美。意境的感性、哲思的理性,深化了古典诗词的审美蕴涵。体裁声律、主题群文、文化审美等方式可打通古典诗词审美教学的新路径。  相似文献   

7.
古典诗词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创作艺术除讲究字词句章法之外,亦讲究押韵美与意境美的和谐统一。古典诗词往往含蓄凝练,因此,在鉴赏诗词作品时就有一定的难度。诗词作品大都是有感而发的,要鉴赏一篇古典诗词,除对作者的生平以及创作背景有一定的了解之外,还要对诗歌的意象意境有很好的把握,因此,这就需要一定的鉴赏技巧,从而有助于完成对古典诗词的欣赏。  相似文献   

8.
诗词鉴赏过程,是一次审美过程,是读者以诗歌为文本,通过阅读感受作者情愫,获取诗人所要表达意旨的过程,诗词鉴赏的终极目的是达到读者与文本及作者在理解层面上的高度统一。进行诗词鉴赏时,只有关注所有信息,找到有效切入点,才能达到理解上的默契。为了省时高效地贴近文本,走进作者的内心世界,笔者以为抓意象是取得这种效果的一条捷径。一、捕捉意象,研究意象,把握诗词的意象特征意象是诗歌的基本单位,是作者的主观心意和客观物象相凝聚的具体表现,是诗歌中倾注了诗人的思想与诗人主观情感的生动形象,它由情与景两个元素构成。意象是沟通诗…  相似文献   

9.
古典诗词具有意境美、情感美、建筑美、音韵美四种基本特质,因此,古诗词的教学内容应该是带领学生去鉴赏这四美。而读者鉴赏诗歌是一个透过意象进入意境以还原诗人审美体验的过程,所以,古诗词鉴赏教学设计的有效路径应该是诵读——入境——涵泳。  相似文献   

10.
谢桂华 《课外阅读》2011,(1):192-193
传统诗词以其意境优美,情感含蓄,词采华丽,音律和谐,能很好地陶冶学生审美情操,建构学生人文品格而为高考所重。在高三诗词鉴赏教学实践中,我深感诗词鉴赏教学应突出一个“品”字,含荚咀华,方能品出关感,方能有效提高学生的诗词鉴赏能力。如何品出诗词美感?本文从品意境之优美、品语言之精炼、赏表现手法之巧妙三方面加以论述。  相似文献   

11.
正古典诗词的鉴赏怎样才能有一个好的效果呢?笔者结合教学实际谈谈心得体会。一.积累诗词鉴赏的相关知识诗词鉴赏中涉及到的术语很多,首先要掌握的就是物象、意象和意境。这三者之中,"物象"是诗歌的基础,"意象"是诗意的深化,"意境"是诗情的升华。鉴赏诗词,就是要紧紧抓住"物象",分析其特点,挖掘物象内在的精神,从  相似文献   

12.
邓文 《中学文科》2009,(4):103-104
古典诗词是中学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古典诗词教学的关键在于引导学生进行诗词鉴赏?因为如果能够鉴赏的话,古典诗词对学生来说就是一首首韵律和谐、意境优美的诗歌,借此可以听到古人心灵的歌唱,他们自然会产生浓厚的兴趣;反之,则是与现代生活距离遥远的枯燥文字,学生也会觉得难学、难懂、难记。掌握古典诗词鉴赏的审美艺术,对鉴赏的顺利展开与不断深入有很大的帮助。  相似文献   

13.
古诗词鉴赏,重点是要体会诗的意境,感受诗词所蕴含的感情。诗歌鉴赏中,要以意象的分析为核心,以领悟诗心的幽情壮志为主线,以意境和风格的鉴赏为旨归。这可以分四个步骤,逐步深入,达到鉴赏的目的。  相似文献   

14.
古诗词鉴赏,重点是要体会诗的意境,感受诗词所蕴含的感情.诗歌鉴赏中,要以意象的分析为核心,以领悟诗心的幽情壮志为主线,以意境和风格的鉴赏为旨归.这可以分四个步骤,逐步深入,达到鉴赏的目的.  相似文献   

15.
古典诗词作为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代表,学生在对古典诗词进行学习和鉴赏的过程中,往往能够更好地了解我国民族的文化和特性,确保传统文化得以有效地继承和发扬。因此,新课改对高中语文教学中古典诗词的审美鉴赏做出了具体的要求。作为任课老师,如何让学生在鉴赏古典诗词的过程中明白人生哲理,提高审美能力和自身修养,成了当前高中语文教学活动的重中之重。  相似文献   

16.
"空白"作为诗词意境的重要特点,在中国古典诗词中的表现极为丰富,它拓宽了诗词的审美空间,延伸了诗词的表现力,彰显了诗词的独特魅力."空白"带给古典诗词独特的美学特质:空灵、简洁、无言之美,营造出云山烟水与冥无的美学境界.深入把握"空白"论的美学特质,不仅是我们更好地鉴赏中回古典诗词的重要基础,而且也是我们深入体验中国传统美学乃至中国传统文化独特韵味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7.
现代快节奏的社会生活下物质消费主义与商品拜物教的驱使,使得人们的心灵变得日趋冷漠麻木。诗词是真性情的流露,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说过"大家之作,其言情也必沁人心脾,其写景也必豁人耳目,其词脱口而出,无矫揉妆束之态。以其所见者真,所知者深也。诗词皆然。持此以衡古今之作者,可无大误矣"。也就是那些经典名篇的写景抒情都取法自然,发自肺腑,做到了一个"真"字,真实、真切、真诚。课本上入选的古典诗词皆是名家的经典篇章,是作家真情实感的流露。但诗词鉴赏这一最富个性色彩,最具创造精神的活动被程序化、标准化,从而失去了它原有的光彩。这样单一呆板条分缕析扼杀了生机勃勃的审美观照。如何回归文  相似文献   

18.
张琼 《考试周刊》2014,(97):29-29
诗词鉴赏是高考的必考考点,虽然教师在平时教学过程中花较多时间讲解鉴赏方法及答题模式,但学生的得分率依旧较低,以致师生谈"诗"色变。如何解决这一难题?文章认为,教师应该以"读"激活诗词的课堂教学,充分激发学生对诗词的学习兴趣,让其主动参与到诗词的寻"情"过程中,感悟诗词的情感美,从而提高诗词鉴赏能力。  相似文献   

19.
中学语文教学中的审美鉴赏,主要是对语言艺术的鉴赏.对语言艺术来说,审美鉴赏首先是"披文以入情",激发联想和想象,建构相应的新的艺术形象,从而获得审美快感的过程.本文试图通过探讨<西厢·长亭送别>那优美典雅、生动活泼、抒情意味浓郁、个性化突出的语言,体会王实甫"花间美人"的艺术风格.而后从品味唱词和诵读唱词入手,让学生领会戏曲文学作品的语言之美和意境之美,对学生进行具体的审美教学.  相似文献   

20.
诗词鉴赏过程中,读者的想象与联想是进入诗词意境的前提。朱光潜说:“作诗和读诗,都必用思考,都必起联想,甚至于思考愈周密,诗的境界愈深刻;联想愈丰富,诗的境界愈美备。”联想与想象是一种特殊的思维活动,是人们进行创造活动的必要因素,也是诗词鉴赏中必备的一种能力。除此之外,读者还需有效的鉴赏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