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为开发少数民族女性人口资源,政府特制订了一系列倾斜政策,使得宁夏高校中少数民族女大学生比例大幅度提高。开展以民族女大学生为对象的心理危机预防与干预研究,应受到学校及相关工作人员的关注。本文运用实证分析法,采用自制问卷及SCL-90,对宁夏高校290名少数民族女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进行调查分析。结果表明:其心理健康总体水平明显低于全国青年常模组,差异极显著;与汉族女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较接近,差异不显著;与回族男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持平,在恐怖和偏执两个因子上差异显著。警示家庭、学校和社会要关注这一特殊群体,采取心理预防措施,开展并实施少数民族女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  相似文献   

2.
采用SCL-90症状自评量表对就读于边疆少数民族地区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进行了问卷调查,结果表明:边疆少数民族地区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低于全国青年水平;不同性别的边疆少数民族地区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存在差异,即边疆少数民族地区男性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优于女性大学生。分析了影响心理健康状况的原因,并提出合理建议,为边疆少数民族地区的大学有针对性的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打下良好基础。  相似文献   

3.
为了解民族师专少数民族女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针对性地开展心理健康教育。随机从广西壮族自治区的柳州师范高等专科学校与桂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选择少数民族女大学生400人,少数民族男大学生300人和汉族女大学生450人作为调查对象,通过SCL-90量表测定,结果表明:民族师专少数民族女大学生在症状自评量表的各项因子分均值上除抑郁、躯体化因子外其他各项因子分均值都显著高于国内常模均值;在强迫、抑郁、敌意、精神病性因子分方面均显著高于汉族女大学生;在抑郁与恐怖因子分均值均显著高于少数民族男大学生;来自于农村的少数民族女大学生在躯体化、强迫、抑郁、焦虑因子分均值都高于城镇少数民族女大学生。  相似文献   

4.
为了探讨少数民族大学生网络依赖状况和网络心理健康状况之间的关系,为提高少数民族大学生网络心理健康状况提供依据。采用《大学生网络依赖调查表》和《心理健康临床症状自评量表》,对分层抽取的甘肃省1000名少数民族大学生进行调查。在强迫性上网及上网戒断反应、网络成瘾耐受性、时间管理问题、人际与健康问题、网络依赖得分上,不同民族大学生之间差异都非常显著,但藏族大学生比其他民族的大学生网络依赖轻;正常群体、网络依赖群体、网络成瘾群体在强迫症状因子上都存在非常显著的差异,在其余九个因子及总分上均存在极显著差异。因此,网络依赖严重影响少数民族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正确引导少数民族大学生的网络行为有利于他们心理健康。  相似文献   

5.
为了探讨少数民族大学生网络依赖状况和网络心理健康状况之间的关系,为提高少数民族大学生网络心理健康状况提供依据。采用《大学生网络依赖调查表》和《心理健康临床症状自评量表》,对分层抽取的甘肃省1000名少数民族大学生进行调查。在强迫性上网及上网戒断反应、网络成瘾耐受性、时间管理问题、人际与健康问题、网络依赖得分上,不同民族大学生之间差异都非常显著,但藏族大学生比其他民族的大学生网络依赖轻;正常群体、网络依赖群体、网络成瘾群体在强迫症状因子上都存在非常显著的差异,在其余九个因子及总分上均存在极显著差异。因此,网络依赖严重影响少数民族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正确引导少数民族大学生的网络行为有利于他们心理健康。  相似文献   

6.
为了解高职院校新生的心理健康现状,提升常态化疫情防控下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针对性和有效性,运用症状自评量表对新生进行全样本调查,分析常态化疫情防控形势下高职新生的心理健康水平、心理问题的主要特点以及人口学特征差异.结果表明,常态化疫情防控下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反而优于非疫情时期.新生的心理健康水平在性别、专业、是否贫困等方面均存在不同程度的差异.在恐怖因子的得分上,专科生显著高于高职本科生,少数民族显著高于汉族学生,农村学生显著高于城镇学生.提示高职院校应准确把握疫情期间学生的心理特点,凝聚心理健康教育合力,推进心理教育精准指导,培育积极心理品质,提升常态化疫情防控下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科学化、决策化水平.  相似文献   

7.
本文选取666名藏族、回族等少数民族大学生,采用问卷法,运用回归分析、结构方程建模等统计方法,分析了少数民族大学生的宗教认同与自尊、抑郁—幸福感的关系。结果表明:少数民族大学生的宗教认同和自尊、抑郁—幸福感之间呈显著的正相关;宗教认同能显示正向预测自尊水平,并且通过自尊对抑郁—幸福感产生间接影响;宗教认同存在显著的性别、年级和民族差异,自尊存在显著的年级差异。结论:宗教认同是少数民族大学生自我概念中的重要部分,对其心理健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8.
为了探讨生命愿景与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关系,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与生命愿景量表对不同年级280名大学生进行了调查,并用SPSS13.0软件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女大学生生命愿景整体水平略低于男生,不存在显著差异,但消极生命意义的得分显著低于男生;男女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没有显著差异;各个年级在焦虑、恐怖和偏执的因子上存在着显著的差异;大学生生命愿景与心理健康状况之间没有显著的相关,但消极的生命意义与SCL-90各因子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9.
采用中国大学生心理健康量表(CCMHS)对巢湖学院2007级4072名新生进行了心理健康普查.结果:2007级新生心理健康水平处在全国大学生的中等偏上水平.男女生心理健康状况存在显著的差异,女生的总体心理健康水平低于男生.非独生子女和独生子女的心理健康状况存在一定的差异,非独生子女的心理健康状况低于独生子女.不同专业、来自不同地区的学生其心理健康水平存在显著的差异.  相似文献   

10.
李春英 《成人教育》2012,32(1):68-69
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 - 90)和父母教养方式问卷(EMBU)对某本科院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和父母教养方式进行测查和分析.结果表明:所选取的大学生样本的心理健康水平与全国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并无显著差异,父母教养方式对子女的心理健康成长起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1.
大学生人际交往能力与心理健康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问卷法对大连市965名大学本科生进行人际交往能力和心理健康状况的调查,以了解不同群体大学生人际交往能力、心理健康的特点及其关系,为大学生健康成长、高校教育等相关工作的开展提供心理依据.结果表明(1)大学生人际交往综合能力在一年级和二年级之间存在显著性差异,一年级高于二年级;在性别上存在显著差异,女生显著高于男生.但在专业上、生源上不存在显著差异.(2)大学生心理健康总体水平在年级、性别上存在显著差异,在专业、生源上不存在显著性差异.(3)大连市大学生心理健康总体水平与全国常模相比差异极其显著.(4)大学生人际交往能力对心理健康的回归分析结果表明,大学生人际交往能力能够预测心理健康水平.  相似文献   

12.
使用Scl-90对一艺术院校的2010级新生施测,选取30名贫困生和101名普通学生作为样本,分析艺术类大学生心理健康与全国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差异,分析艺术类贫困大学生与普通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差异,分析家庭经济状况与性别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影响,结果发现:艺术类大学生在强迫、焦虑和恐怖几个因子与全国大学生相比存在差异显著;贫困大学生与普通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不存在显著差异;家庭经济状况与性别在强迫因子上存在显著的交互作用。  相似文献   

13.
本研究以SCL-90症状自评量表和肖水源《社会支持量表》为工具,对伊犁师范学院328名少数民族贫困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和社会支持水平及两者之间的关系进行了测查分析,结果显示少数民族贫困生心理适应问题较突出,主要表现在焦虑、恐怖、强迫、偏执等方面;少数民族贫困生社会支持总分、主观支持与SCL-90各因子除了敌对、恐怖因子外,均存在显著负相关。其中客观支持与SCL-90中抑郁、焦虑、偏执因子存在显著负相关,对支持的利用与SCL-90各因子无显著相关。为此,政府、高校和社会要从解决少数民族贫困大学生经济困难、重视少数民族贫困生心理健康教育、提高少数民族基础教育水平、建设多元一体校园文化环境等方面入手,以促进少数民族贫困生的心理健康和良性发展。  相似文献   

14.
心理健康理念是影响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的主要因素之一。通过自编问卷对上海市3所高校不同专业、年级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理念与心理健康水平进行调查,结果显示:大学生心理健康理念状况一般,处于中等水平;大学生心理健康理念的性别、专业存在显著差异,年级差异不显著;大学生心理健康理念与其心理健康水平有着显著的正相关,大学生心理健康理念影响其心理健康水平的程度从高到低依次为心理问题表现、心理健康内涵、心理健康调适方法和心理健康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5.
为了解少数民族大学生的群体态度、社会支持系统和心理健康的关系,本研究采用感觉温度计量表、内外群体领悟社会支持量表和一般健康状况量表对495名少数民族大学生进行了测量.结果表明:(1)少数民族大学生群体态度、内外群体社会支持和心理健康相关显著;(2)少数民族大学生的外群社会支持在外群态度与心理健康之间发挥完全中介作用;内群社会支持与外群社会支持在内群态度与心理健康之间发挥完全的序列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16.
不同资助模式下经济困难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差异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不同资助模式下经济困难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的差异.方法:采用<中国大学生心理健康量表>作为测试工具,对采用不同资助模式的大学生进行前后测试.结果:(1)经济困难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差于普通大学生.(2)二年级经济困难大学生与普通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差异减小.(3)勤工助学和助学金两种资助模式对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在多个方面存在积极作用,在偏执和依赖方面存在消极作用.(4)勤工助学和助学金两种资助模式在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的各个因子上差异不显著.结论:勤工助学和助学金两种资助模式对大学生的心理健康存在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7.
为了解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及学习倦怠状况,探讨大学生心理健康与学习倦怠的关系,为高校心理健康教育提供思路,采用《SCL-90量表》和《大学生学习倦怠量表》对丽水学院500名学生进行调查。结果显示,被调查学生心理健康水平低于全国平均水平,不同家庭经济情况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存在显著差异,被调查大学生学习倦怠水平较高,年级差异显著。相关分析表明,大学生心理健康与学习倦怠存在显著相关性,且学习倦怠总分及行为不当维度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具有显著预测作用。  相似文献   

18.
多民族大学生的民族认同、文化适应与心理健康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选取768名不同民族的大学生,采用问卷法,分析了大学生民族认同和文化适应的特点,以自尊和幸福感为心理健康的两个指标,探讨了大学生的民族认同、文化适应与心理健康的关系,结果表明:(1)民族认同能正向预测大学生的自尊水平,民族认同以自尊为中介变量,对抑郁幸福感产生影响。(2)民族认同和中华民族认同呈正相关,少数民族大学生的民族认同显著高于汉族大学生;(3)少数民族大学生的民族认同与对主流群体态度呈负相关;(4)民族认同具有情景性,随着不同民族成员之间的接触和交流,民族认同逐渐减弱;(5)民族认同影响着少数民族大学生在主流文化社会中采取的文化适应策略,采取不同文化适应策略的少数民族大学生的自尊和幸福感存在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19.
独立学院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及思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徐微 《襄樊学院学报》2006,27(6):102-106
以独立学院和普通高校一至四年级学生为研究对象,研究独立学院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结果表明:独立学院学生的总体心理健康水平与普通高校学生不存在显著差异,但在自我控制能力、自我成熟度和冲动性紧张因子上差异显著;男、女大学生,文、理科,城镇学生与农村学生,独生子女与非独生子女相比总体差异都不显著;女大学生在自我控制能力和自我成熟度上的均分显著高于男生;农村学生在疑心与妄想上的均分显著高于城镇学生,但自我控制能力上的均分显著低于城镇学生。应关注独立学院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程,设立和完善心理咨询机构,促进学生心理健康。  相似文献   

20.
采用《中国大学生心理健康量表(CCSMHS)》对福州某高校女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进行调查分析,结果表明,该校90后女大学生的总体心理健康状况要好于全国大学生平均水平,但在焦虑、强迫、依赖三个维度上得分显著高于常模。因此,要想进一步提高90后女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水平,必须通过开展调查、开设课程和构建网络的方法来整体推进,从而达到最佳的教育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