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能受副词"很"直接修饰的动作动词的特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很"所直接修饰的,除形容词、情意类心理动词以外的"支持"类动作动词的语义、语法特征进行了考察。语义上,"支持"类动词是界于动作动词和心理动词之间的兼表动作和心理的边缘类动作动词,具有强持续性和弱动作性的特点。因而使"支持"类动作动词能够直接受"很"修饰。  相似文献   

2.
现代汉语中动词与名词组合形式可以构成两种语法关系,即动宾关系和偏正关系,同时也就形成两种不同的意义。本拟就现代汉语中的“动 名”组合形式及其同形不同构的区分办法作一点试探的分析,并尝试揭示其中的规律。  相似文献   

3.
本文考察了《汉书》中表责让类双音节动词在句子中的语法分布和表义功能,从而揭示了汉语双音节词在汉代的发展状况。本文认为,双音节动词与单音节动词是同一种语法功能,却是一种新语法形式,具有更强的表义功能。  相似文献   

4.
“判断”本来是指形式逻辑中肯定或否定某种事物的存在或指明它是否具有某种属性的思维过程,而我们这里讲的语法上的判断动词仅是特指形式逻辑中用来判断主词与宾词之间是否具有等同关系或相属关系的系词,也就是有些语法著作中所说的断词、系词、判断词、联系动词。判断动词具有一般动词的语法功能,如能作谓语带宾语,有时还可受副词修饰。但它和一般动词也有区别:如不能带时态助词、不能重叠、一般不能单独充当句子的谓语(简略旬除外)等等。判断动词在判断句中的功能一是联系,  相似文献   

5.
文章从语义与语法功能、语义指向和演成情况等方面分析探讨了"共同"类总括范围副词,指出这类副词在语义上具有兼容性,兼表总括与动作、时间的一致性,句法上修饰限制肯定式动词谓语,其语义指向比较复杂,由含有[总括][共同]语义成分的动词或形容词虚化而来.  相似文献   

6.
说“副、名”组合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0、引言 本文分析现代汉语中“副词+名词性成分”这一现象。 现代汉语中,呈线性组合在一起的两个成分,在句法结构上可以表现为并列、主谓、动宾、偏正等关系,并在语义上实现为并列、陈述、支配、修饰等关系。现代汉语中的副词与名词性成分形式上以“副、名”线性组合方式结合在一起;人们在观察这一组合时,其他几种关系在认识中首先被排除,于是,这一组合中两成分间是否存在修饰关系,往往就成了观察的焦点。  相似文献   

7.
词组是汉语的四级语法单位之一,它是由词和词按照一定的方式组织起来的,是大于词又小于句子的一种语言单位。在现代汉语里,词组的组合主要是依靠词序和虚词这两种方式。词序不同,词和词之间的关系不同,如: 建设祖国(动词在前,名词在后,表示动宾关系) 祖国建设(名词在前,动词在后,表示主谓关系) 认真学习(形容词在前,动词在后,表示偏正关系) 学习认真(动词在前,形容词在后,表示主谓关系) 有些词组要用虚词的帮助才能组合起来,如“我的书包”、“伟大的祖国”中的  相似文献   

8.
1·1 汉语语法研究,长期以来受西方语法理论和语法体系的影响很大,致使我们的语法理论不能充分解释汉语的语言现象,我们的语法体系不能完全包容汉语的语言形式。从句法结构来看,汉语中不仅存在如主谓、述宾、补充、偏正等基本结构关系,而且其中还大量地存在着另一类型的结构关系,即在上述组合基础上的再组合,例如连谓关系,它是两个或两个以上谓词性结构的组合。由于我们没有充分注意,语句法结构的这一特点,混淆了不同层次的组合关系,不仅说不清两类不同组合的区别,造成了理论上和方法上的混乱,而且  相似文献   

9.
语法是研究词的变化和遣词造句的规则。修辞是一种运用语言的学问,以准确、生动和修饰为目的。语法修辞(也称消极修辞)则指的是没有相对固定格式的修饰性写作技巧,是运用语法对语言进行描写,使演讲和写作能有达意、传神之功效。具有修辞作用的语法现象一般有动词时态、虚拟语气、情态动词和非限定动词等。1、动词时态的修辞作用。就英语和汉语而论,动词时态只属英语范畴。在汉语中,动词的词形不因行为的时间而变化,行  相似文献   

10.
英汉"吃"类动词的对比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对比英汉两种语言中对高频动词"吃"类的概念化结果的异同,以及各自基本动词的具体语法表现,来探讨引起"吃"动词的特殊语法表现的可能因素,特别是汉语中该动词的复杂宾语语义角色的形成和条件,从中帮助人们更清楚的认识和理解英汉两种语言的各自特点,提高语言学习的效率。  相似文献   

11.
汉语词类跟句法成分之间并不是简单的一一对应关系。对汉语中的动词来说,它们除了固定地具有动词的语法功能外,还可以在少数情况下具有名词的语法功能,这一特殊的语法现象引起了很多语法学家的注意,其中对于"名动词"这一特殊的语法现象,语法学界各家的争议尤为强烈。  相似文献   

12.
"副名结构"作为一种特殊的语法现象,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研究者主要将精力投入到"副词修饰名词"这一争议问题中。长期以来人们普遍接受副词不能够修饰名词这一语法规则,但是四十年来学术界仍争议不。本文将就"副名结构"的研究价值展开讨论,并就各种"副名结构"格式中是否存在修饰关系进行具体分析。  相似文献   

13.
"NN"类名词由多个相关的名词性语素组成,名词性语素之间的关系具有复杂性,即"NN"之间有修饰关系、类属关系、同义关系等.这类名词与量词的搭配是否合理,与各自的语义特点和名词内部的结构有关,有很强的双向选择性.随着社会发展,这类名词越来越多,应重视这类词的语法特点.  相似文献   

14.
现代汉语“很”的组合式有两种:一种是与形容词组合,一种是与动词短语(VP)组合,前者是一般的,后者是特殊的。“很”与形容词组合,这是形容词的主要语法特征。人们经常用“很”分别与形容词、动词组合,从而区别这两类不同的词。“很”几乎成了鉴别词类的“试剂”了。本文主要以“很+VP”式作一点粗浅的语法语义分析,  相似文献   

15.
英语的一般过去时常表现出语法形式与语法意义之间的一种矛盾,即过去时态也可表示现在时间或将来时间.本文试用"距离说"理论来阐释这种貌似矛盾的语法现象,分析距离性的认知理据、距离与虚拟、距离与礼貌的内在关系,从而说明英语动词过去时的实质是距离性.  相似文献   

16.
副词的主要语法功能是修饰动词、形容词作状语。近年来越来越多的语法学者对副词修饰名词的语法现象产生了浓厚的兴趣。通过研究,从形式和意义方面总结出了一些规律性的认识。本文想就副词修饰名词的表达作用,探求彼此组合的语义条件。下面就几种情况分别讨论。(“副+数量+名”不在本文讨论范围内) 一、表达事物量的多少。这有两种情况。 1.表达事物的全量,强调量多。常用的副词主要是“净”、“光”。例如:  相似文献   

17.
动结动词作为一种典型的汉语复合动词,往往无法从形态上体现语法功能,其语法化现象难以考证。认知语法的语法化视角能有效规避语法功能在形态上的体现,从主体化和图式化两个维度确定语法化现象。本文从认知语法的语法化视角为动结动词的语法化现象提供理据。研究发现,汉语动结动词在事件融合下认知主体从最大域进入即时域,对V2事件的或然性做出选择,实现主体化特征。此外,V1的语义由最初动词的原型图式虚化为动词基本图式、由原先表征过程转向突显过程在时间维度的变化,形成了从行为域向时间域上的抽象化转变,具有图式化特征。因此,汉语动结动词不仅是一种词汇化现象,更是一种语法化现象。  相似文献   

18.
一、引言 所谓“修饰性成分”是指通常所说的偏正式合成词和偏正短语的“偏”。由于这种合成词和短语的组合方式、组合手段和组合关系基本一致,所以我们把它们放在一起来讨论。 偏正式词语是通过修饰与被修饰的关系组合起来的,后面的,语素或词是中心成分,前面的语素或词从不同的角度去修饰或限制它。(“修饰性”只是习惯说法,严格地说,应该是“修限关系”。) 这类词语在整个汉语词语中是最多的。这是因为,(1)修饰成分和被修饰成分所涉及的事物十分广泛,它们相互组合,便形成了众多的词语。(2)有些概念原来代表  相似文献   

19.
作定语是动词不定式的重要语法功能之一。动词不定式作定语时常位于所修饰的名词或代词之后,与被修饰的词之间构成以下几种关系。一、主谓关系被修饰的成分是不定式所表示的动作的执行者,即被修饰的成分为不定式逻辑上的主语,与不定式构成主谓关系。构成这种关系的不定式的动词  相似文献   

20.
丁建华 《考试周刊》2014,(33):92-92
汉语中不存在主谓一致现象,所以学生学习英语中的这一语法时存在困难。那么,主语和谓语怎样才能在"人称与数"方面保持一致呢?要学会"察言观色"。既要"察"语法一致、意义一致、就近一致,又要"观"动词时态、语态和修饰等,做到"主谓一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