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吴亚珠 《成才之路》2009,(27):68-68
一些父母常常抱怨说现在的孩子太难教育,他们尤其感到为难的是不了解现在的孩子在想些什么。在父母们的眼里。孩子的小脑袋瓜儿就好像一个神秘的世界,让父母们费尽心思也捉摸不透。还有的父母抱怨孩子与自己没有共同语言,无法与孩子做到真正的交流。在这里,我给父母们讲一个我自己的故事。  相似文献   

2.
时常有些父母跟我抱怨孩子的坏毛病太多,如不爱写作业、贪吃零食、乱花钱、整天粘着电视、沉迷网络等等。父母们还说自己几乎天天训斥孩子,孩子就是改不了。我相信父母们说的是事实,但我也相信没有一个孩子不想成为好孩子,他们之所以遭父母如此数落却难以改变,可能是被坏习惯的一道道绳索束缚住了。  相似文献   

3.
父母们喜欢挂在嘴边的一句话是:养个孩子可真贵,但愿孩子长大以后懂得孝敬父母,为父母养老送终。在美国这样一个信息开放的社会,父母们还可以获得数据,来证明养育一个孩子是多么昂贵。但据我所知﹐那些数据大多是很具体的阶段性的估算,比如每年秋季开学就讨论给孩子买学习用品的价格。  相似文献   

4.
一.问题的提出 孩子是每一个家庭的希望,“望子成龙,望女成风”是父母对于孩子的普遍心理,“高学历、好工作”是每一个父母希望孩子达到的目标。特别是在小学阶段,大多数父母都对于孩子抱有较高的期望。由于父母们对于孩子期望值较高,导致了以下情况的发生:成绩好一点的孩子家长希望他们能够考进外国语学校、重点中学,  相似文献   

5.
做个称职的父母,这是很多父母的努力目标。如何做到这一点,却令父母们困惑。要教育好自己的孩子,作为一个施教者,首先要了解自己的孩子,这一点很多父母都知道,但是做起来却不容易。 其实父母们有一条捷径可以走,那就是在解决孩子的问题的时候,让我们回到童年。  相似文献   

6.
面对自己的孩子,父母们往往宠爱有加。对于孩子的行为以及他们提出的各种要求,父母们更是千依百顺,从来不会拒绝。因此,我们的身边才会有了小皇帝、小太阳。然而,这样的教育方式是不可取的,容易使孩子形成娇生惯养、任性的习惯。一个不曾经受失望和拒绝的孩子,他  相似文献   

7.
每位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健康成长,希望孩子将来成为某一方面出类拔萃的人才。然而,充满爱心的父母们是否意识到家庭的氛围对孩子成长的重要性呢?一些年轻的父母没有注意创造一个有利于孩子身心健康发展的家庭氛围。有的家庭,每到节假日、  相似文献   

8.
走近孩子,是一个问题。因为,孩子大了,稍不留神,便走远父母:孩子开始不听话、顶撞、隐瞒、说谎……于是,父母们便感叹:孩子越来越难相处!是孩子的错吗?不是。主要责任在父母。父母与子女相处,是一种人际交往。良好的交往,必须是交往双方通畅的互动。父母与子女交往,父母常常是主动的一方,父母的交往行为(说话的口  相似文献   

9.
张备玲 《山东教育》2004,(30):44-47
当今社会,大多数家庭一般只有一个孩子,父母无不深爱自己的孩子,对孩子的培养教育空前重视。有的父母愿意为孩子付出一切,包揽一切;有的父母很早就教孩子写字、计算;有的父母强制孩子去弹琴、绘画……父母们为孩子的身体发育状况和智力开发绞尽脑汁,却忽视了孩子创新个性的培养,而这一点,我认为是家庭教育中最为重要的。  相似文献   

10.
父母们到了一起,常会议论、评价自己的孩子,孩子成长中的每个话题都是父母们乐此不疲的。但孩子会如何评说自己的父母呢?我们来听听几个孩子的心声。  相似文献   

11.
一、问题的提出 孩子是每一个家庭的希望,“望子成龙,望女成风”是父母对于孩子的普遍心理,“高学历、好工作”是每一个父母希望孩子达到的目标。特别是在小学阶段,大多数父母都对于孩子抱有较高的期望。由于父母们对于孩子期望值较高,导致了以下情况的发生:成绩好一点的孩子家长希望他们能够考进外国语学校、重点中学;成绩一般和较差的孩子家长也希望他们能够把成绩提高,从而考入较好的中学;还有的父母希望自己的孩子在某一方面具备专长,所谓“艺多不压身”。在现在的学校教育无法满足所有学生全面发展的情况下,父母们就想方设法为孩子们创造条件,让他们学习知识提高成绩和培养技能。  相似文献   

12.
取名铁事     
名字是父母送给孩子的一份礼物,凝聚着父母对孩子的希望,它将伴随孩子的一生。为了给孩子取一个响亮又与众不同的名字,父母们查阅字典,绞尽脑汁,想出了很多个名字,可是真要用到孩子的身上却总觉得有点欠缺。每一个孩子的名字背后都有一个有趣的故事。听听别人的故事,是否感到似曾相识?  相似文献   

13.
教育孩子的前提是了解孩子。当家长们面对“90后”——中国最年轻的一代。或许会感到既熟悉又陌生。熟悉,是因为他们就在您身边,也许就是自家的孩子;陌生,是因为父母们常常觉得太不了解这些孩子,他们的所思所想似乎和父母隔着一个世纪。  相似文献   

14.
为了孩子     
在父母眼里,孩子是世界的中心,是人生的目的,一切都要围着孩子转。为了孩子能顺利、健康地成长,父母们常常会作出惊人之举。这篇小说中的主角,由一个胆小怕事的人,变为见义勇  相似文献   

15.
个性与理想把孩子培养成一个能自己思考、自己行动的人父母把孩子要跨越的路上的障碍物先全部清除掉——“过于保护”、孩子每走一步都要指示一下——“过于干涉”的结果是:孩子到任何时候也不会一个人走路。父母这样做也剥夺了孩子接受挑战、从失败中学习以及获得各种体验的机会。父母们容易拿自己的孩子跟别人家的  相似文献   

16.
《人生十六七》2013,(1):18-19
我们都想成为好父母,但是很多时候任凭我们怎么努力,孩子好像总是不太“领情”。我们的问题出在哪儿?孩子们最需要的是什么?成为好父母真的有秘诀么?秘密1:家庭时光优先一 父母们总是担心自己的孩子会落在别人的后面,所以一个孩子的日程可能比他们的父母还满.音乐班、美术班、形体班……孩子变成了课程的奴隶,父母变成了孩子的奴隶。  相似文献   

17.
父母们都希望自己的孩子成为一个性格好、意志坚强、心理健康、有能力的好孩子。这需要父母努力加以教育培养。笔者认为,采取以  相似文献   

18.
前些日子,在书上看到这样一段话,觉得很是受用。“一个孩子就是一个世界。父母们都应学会倾听,倾听他们的话语,倾听他们的心声,倾听他们对世界的理解和对未来的梦想。唯有如此,才能更好地走入孩子的心灵深处。父母这样听,孩子才肯说出自己的心里话,从而进一步与父母交流。”父母需要学会倾听孩子的心声,老师又何尝不是呢!  相似文献   

19.
随着农村孩子的父母纷纷涌往城市,"留守儿童"这个词已变得不再陌生。而当生活在城市的孩子一个个在埋怨父母的唠叨和管教太多时,那些父母外出打工的留守儿童,却一个个翘盼父母的归来,哪怕像城市的父母伺候自己的孩子一样伺候自己的父母。可是,就连这样的机会也少之又少。留守儿童的童年是苦涩的,是缺少父母之爱孤寂着的。作为成人的编辑们,只希望外出打工的家长们,在给孩子争取物质的同时,也能尽力给孩子一些天伦之爱。孩子们在逐渐长大,在逐渐认识这个世界,当他们意识到自己的家庭缺憾时,他们的性格将难以健康发展。能和父母在一起吃苦和承担压力的孩子,未来极有可能也能成为优秀的人才!  相似文献   

20.
对于很多父母来说,孩子的学习成绩是他们关心的惟一问题。父母们感受到了由于社会竞争产生的压力,想让孩子成为一个学习成绩优秀的人,以在今后的竞争中获胜。于是与小朋友的交往、游戏、参加力所能及的劳动都被父母认为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