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文学作品中不乏对人类面对自然和孤独挑战时展现出不屈不挠的勇气与智慧的描绘。在《鲁滨逊漂流记》中,鲁滨逊成为挑战生活的典范。作为丹尼尔·笛福的杰作,《鲁滨逊漂流记》不仅是冒险小说的典范,而且深刻地探讨了人类面对自然和社会挑战时的生存智慧与精神追求。这部作品不仅是对人类求生欲望和智慧的描写,而且对个人自我实现、自由与文明进行了深刻反思。  相似文献   

2.
正鲁滨孙干啥最赚钱?《鲁滨孙漂流记》是英国作家笛福的一部作品,书中的主人公鲁滨孙流落荒岛,经过艰苦奋斗,把荒岛改造成了适合自己生活的家园。鲁滨孙勤奋、节俭、坚韧、有信仰的奋斗精神,也被标榜为工业革命以来西方社会资本主义精神的真实写照。历史上,许多资本家的确白手起家,勤俭节约地打拼,把事业做大,就像鲁滨孙在荒岛那样。但是在没有登上荒岛之前,鲁滨孙都在干些什么呢?如果我们重新阅读《鲁滨孙漂流记》的第一章和第二章,就会看到当时世界干什么最赚钱。鲁滨孙的父亲让他做个本分人,老老实实地呆在英国,努力工作,成为中产阶级。但鲁滨孙却热衷于出海闯荡,搭载别人的船前往非洲几内亚,初战告捷,用大约  相似文献   

3.
康明智 《科教文汇》2012,(23):74-74,79
英国小说家丹尼尔·笛福的代表作《鲁滨逊漂流记》塑造了鲁滨逊这一崭新的人物形象,精心设置了"算账"的重要主题,唤起一代又一代读者的共鸣和深思。  相似文献   

4.
《印度之行》之行是英国著名小说家E.M.福斯特的代表作.本文通过分析这部小说的现实主义和现代主义特征,说明福斯特成功地综合运用了这两种创作手法,使《印度之行》成为一部兼具"故事"与"寓言"特征的作品.  相似文献   

5.
重新解读《鲁滨逊漂流记》中主人公鲁滨逊的形象,对其拓殖民者形象进行溯源,揭示作者笛福个人的思想观念对该人物形象塑造的决定性意义。  相似文献   

6.
马菡 《科教文汇》2014,(25):117-118
重新解读《鲁滨逊漂流记》中主人公鲁滨逊的形象,对其拓殖民者形象进行溯源,揭示作者笛福个人的思想观念对该人物形象塑造的决定性意义。  相似文献   

7.
2013年6月,美国一位霸气的爸爸带着他的两个儿子,来了一次现实版的荒岛探险. 这名霸气的爸爸名叫弗莱克,他的两个儿子坦纳和达尔林今年分别为15岁和13岁.兄弟俩很小的时候,就被《鲁滨逊漂流记》深深地吸引住了.强烈的好奇心让这两个小家伙跃跃欲试,期待着也能来一次真正的探险.看着两个健壮的小家伙,弗莱克向孩子们许诺,等他们长到像自己一般高时,就带他们去荒岛探险.  相似文献   

8.
美国现实主义文学晚于欧洲,却在世界文学中占重要位置,是美国文学中一个重要流派,具有其自身的特点。虽在二战后呈衰退迹象,但其写作手法并没有消失。马克·吐温的《哈克贝利弗恩利险记》是最能显示美国现实主义写作风格的作品,该小说从多角度体现出美国现实主义。  相似文献   

9.
以后殖民批判为视角,结合18世纪英国现状重新解读《鲁滨逊漂流记》的主人公形象,通过分析鲁滨逊身上殖民主义的特征表现,总结出资产阶级种种外衣掩盖下的殖民主义的本质就是探寻、征服、扩张和统治。揭示出了殖民者的一切话语实质--就是为了论证和确保其殖民统治的合法性。提醒国人只有国家强大了才能保护、传承自己的文化,也才能弘扬自己的文化。  相似文献   

10.
欧阳桂芳 《科教文汇》2008,(30):233-233
英国作家J·K·罗琳的《哈利·波特》系列小说是集众多文学传统之大成的“混血”精灵,熔圣经文学、神话传说、魔幻主义、批判现实主义于一炉,作品多角度、多层次地映射了社会生活。正是充分吸吮了传统文学的精华才铸就了《哈利‘波特》在世界文坛上经典的地位。  相似文献   

11.
张之薇 《科教文汇》2007,(6S):145-146
《印度之行》之行是英国著名小说家E.M.福斯特的代表作。本文通过分析这部小说的现实主义和现代主义特征.说明福斯特成功地综合运用了这两种创作手法,使《印度之行》成为一部兼具“故事”与“寓言”特征的作品。  相似文献   

12.
小说《简·爱》是英国批判现实主义文学女作家夏洛特·勃朗蒂的代表作,自19世纪以来一直被公认为现实主义名著。它成功地描写了女主人公对当时的冷酷无情与不公道的社会的抗议。简机智聪明,有自己的独立见解,自强、自信、自立,不卑不亢,渴望和追求独立的真正爱情。  相似文献   

13.
田野 《黑龙江科技信息》2010,(17):190-190,189
索尔·贝娄作为20世纪最伟大的现实主义小说家之一创作了多部具有现代主义倾向的作品,在创作技巧上,贝娄成功地运用了现代主义和后现代主义手法,塑造了异化了的反英雄形象。贝娄的作品是囊括了多种不同时代风格和特点的现实主义小说。本文试图通过分析以《奥吉·马奇历险记》、《晃来晃去的人》、《赫索格》和《拉维尔斯坦》等代表性作品剖析索尔·贝娄现实主义小说中的现代主义和后现代主义特征。  相似文献   

14.
简·奥斯丁是英国19世纪现实主义作家,她独特的创作风格和反讽艺术受到了西方文学评论界的高度评价。简·奥斯丁生活在一个舒适的安逸的环境中,接触到的是农村中产阶级、牧师等人物,她以女性的敏锐和细腻感觉描绘周围小小的世界,尤其是绅士淑女间的婚姻和爱情风波。奥斯丁的小说破旧立新,一反常规地展现了当时尚未受到资本主义工业革命冲击的英国乡村中产阶级的日常生活和庄园风光。本论文主要研究了她的文学背景,分析了她在小说《傲慢与偏见》中创作风格和艺术,同时指出了她对英国小说发展的杰出贡献。  相似文献   

15.
正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鲁滨逊漂流记》这篇课文中介绍,鲁滨逊被困在一座荒无人烟的孤岛上,28年后才获救。那么,世界上有没有会"游走"的岛呢?岛屿的形成,要么是在入海口,由于江河长期的冲刷,泥沙淤积,慢慢筑成了海边小岛;要么在海底的地壳运动中,地震、火山等"造"出小岛来。这些岛,都是被海水包围着,在大海里固定不动的。然而,金丝猴从黑海回来以后,向伙伴们讲了一件稀奇事:坐着小岛能看大海。  相似文献   

16.
《德伯家的苔丝》在19世纪后期英国批判现实主义作家托马斯·哈代的代表作品,这部作品在英国文学史上是深刻的悲剧小说之一。本文通过分析苔丝的个性,通过苔丝反抗形式的表现,来探究阶级社会的不公,宗教的虚伪,道德传统的丧失和她婚姻命运的不幸。  相似文献   

17.
简·奥斯丁是英国19世纪现实主义作家,她独特的创作风格和反讽艺术受到了西方文学评论界的高度评价。简·奥斯丁生活在一个舒适的安逸的环境中,接触到的是农村中产阶级、牧师等人物,她以女性的敏锐和细腻感觉描绘周围小小的世界,尤其是绅士淑女间的婚姻和爱情风波。奥斯丁的小说破旧立新,一反常规地展现了当时尚未受到资本主义工业革命冲击的英国乡村中产阶级的日常生活和庄园风光。本论文主要研究了她的文学背景,分析了她在小说《傲慢与偏见》中创作风格和艺术,同时指出了她对英国小说发展的杰出贡献。  相似文献   

18.
吴慧娟 《科教文汇》2010,(25):73-74
英国女作家J.K.罗琳创作的儿童文学作品《哈里·波特》以其独特的文学魅力吸引了广大读者尤其是青少年读者而风靡全球。本文对小说内容进行概括分析和介绍,并从其创作视角和想象力角度探究其独特的创作思想和创作特点。  相似文献   

19.
沈祖芬翻译的《绝岛漂流记》是鲁滨逊冒险故事最早的中译本。沈译本是两万多字的缩译本,不仅仅是简单的删减,还有添增和修改。在晚清语境下,中国传统文化背景的读者的期待深刻地影响翻译的选择。沈祖芬带着晚清中国知识分子认为救亡危难需以西方为楷模的先在结构,调和中国读者对英雄的期待视野,将鲁滨逊从原著的虔诚的对上帝顺服的清教徒、冷漠的个人主义者、殖民主义者塑造为勇敢无畏者、重孝爱亲者、仁义友爱者。  相似文献   

20.
万丽萍 《知识窗》2009,(7X):56-57
《飘》中美化美国农奴制度的内容,使这部作品的地位居于一种尴尬地位,但小说和电影却在中美两国得到了相当的肯定。作品的女主人公斯佳丽是一个女性主义符号,对中国文学自身的发展具有"弥补"性的作用。但小说的女性主义与中国女性主义却是"异质同表"的现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