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刘芳 《科教文汇》2009,(20):250-250
《了不起的盖茨比》描述了在20世纪20年代一个“美国梦”破灭的悲剧故事,盖茨比满怀希望,并执著地追求梦想。然而当时社会表面的浮华和追求金钱与社会地位的本质都注定了他的梦想最终只能破灭的事实。文章从当时的社会现实与盖茨比所追求的梦想两方面入手,并指出他的悲剧来自他对生活和爱情的幻想。深刻分析了“迷惘的一代”在当时美国现状下年轻一代对所抱理想的幻灭。  相似文献   

2.
王晓华 《科教文汇》2014,(32):70-71
黛西是菲茨杰拉德小说《了不起的盖茨比》中的女主人公,她既是盖茨比念念不忘的恋人,又是粗鲁的富人阶级代表汤姆·布坎南的妻子。从其个人行为、声音音调和他人评价上可将之归属于负面形象序列,从社会、男权思维等角度深入分析其性格形成原因,她又是一个令人同情的牺牲品;这一人物既是作者悲剧人生观的体现,又是美国社会的缩影。为我们以文学的视窗观察社会、反思人生提供了样本。  相似文献   

3.
于俊波  王新宇 《科教文汇》2008,(19):222-222
《了不起的盖茨比》是一部反映关国20世纪20年代现状的佳作。主人公盖茨比是一个具有奋斗精神并为自己的理想而不懈努力的年轻人。他为实现理想而孜孜不倦追求的精神是值得我们肯定和学习的。本文旨在通过对这一精神的分析和歌颂来突出盖茨比的了不起之处。  相似文献   

4.
本文将结合心理学知识,通过美国作家菲兹杰拉德的小说《了不起的盖茨比》和以此改编的电影(2013版),从心理原因和社会时代原因两个方面研究分析尼克的悲剧命运。  相似文献   

5.
电影《了不起的盖茨比》根据菲茨杰拉德(F.Scott Fitzgerald)的同名小说所改编,由巴兹·鲁赫曼所执导于2013年在美国正式上映。主人公盖茨比的人生故事带给读者深刻的影响,本文通过电影中的艺术手法、象征手法等两个大方面来分析主人公盖茨比的感情线及人物所富有的特点。  相似文献   

6.
吴嘉平 《科教文汇》2012,(26):70-70,77
《了不起的盖茨比》(The Great Gatsby)是美国著名的"迷惘的一代"的代言人菲茨杰拉德(Fitzger-ald)的代表作。这部小说讲述了"爵士时代"美国年轻一代"美国梦"的破灭,揭示了美国社会的悲剧,是现代叙述艺术的经典之作。本文探讨作品的叙事特色及其艺术效果。  相似文献   

7.
赵金凤 《科教文汇》2008,(10):171-171
弗.斯各特.菲茨杰拉德的《了不起的盖茨比》自从上个世纪初面世以来,在许多读者眼中,盖茨比是个了不起的受害者,而众多对黛西的评论都是负面的。本文从女性主义批评角度深入分析了父权社会中男女主人公的关系,揭示出黛西的受害者本质。  相似文献   

8.
弗.斯各特.菲茨杰拉德的<了不起的盖茨比>自从上个世纪初面世以来,在许多读者眼中,盖茨比是个了不起的受害者,而众多对黛西的评论都是负面的.本文从女性主义批评角度深入分析了父权社会中男女主人公的关系,揭示出黛西的受害者本质.  相似文献   

9.
象征是一种非常宝贵的文学手法,小说家或剧作家通常采用象征手法来帮助表现人物性格或展现作品的主题.本文从色彩和时间两个方面来探讨象征手法在《了不起的盖茨比》中的运用,从而进一步领会作者的写作意图及其反映出的深刻社会意义.  相似文献   

10.
孟庆娟 《科教文汇》2007,(5X):177-178
象征是一种非常宝贵的文学手法,小说家或剧作家通常采用象征手法来帮助表现人物性格或展现作品的主题。本文从色彩和时间两个方面来探讨象征手法在《了不起的盖茨比》中的运用,从而进一步领会作者的写作意图及其反映出的深刻社会意义。  相似文献   

11.
《了不起的盖茨比》是菲茨杰拉德最优秀的一部作品。在这部小说中运用了大量的象征手法,尤其色彩的运用尤为精彩。通过颜色的象征意义来探讨象征手法在这部作品中的运用,从而领会作者的写作意图及其反映的深刻社会内涵。  相似文献   

12.
刘冬阳 《科教文汇》2014,(32):72-73
菲茨杰拉德的小说《了不起的盖茨比》是以“美国梦”为背景,生动地再现了当时美国社会底层人群为了摆脱自己落后的生活状况,为了更加美好的未来打拼,但是最终不得不向虚幻的梦想屈服的故事。这部小说具有较强的时代性,深刻地揭示了美国社会的弊端,让人们深刻地认识到“美国梦”的虚幻和缥缈,让我们看到这种梦想的无法实现性,社会的残酷和人性的扭曲,使个人命运发生了极为迅速的转折。了解小说《了不起的盖茨比》中的人物形象,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以“美国梦”为核心的时代背景下对人性的改变。本文将围绕着小说中几个主要人物对其形象进行解读。  相似文献   

13.
冷昌根 《科教文汇》2009,(13):225-226
美国作家弗兰西斯·司各特·菲茨杰拉德的代表作《了不起的盖茨比》不仅生动地描述了20世纪20年代美国社会,同时也对世人道德上的沦丧进行了真实地反映,并且深刻地揭示了金钱和享乐掩盖下的精神堕落,表露了作家对这一代人的理想道德的破灭感。  相似文献   

14.
彭丽霞 《科教文汇》2007,(8X):167-167
“酷吏”作为一个独特的群体登上历史舞台,是时代发展的需要,他们身上所体现出来的毁灭性的悲剧美,并不是个体的悲剧,而是一个社会的历史的悲剧,他们的悲剧又有别于西方作品中的悲剧人物的悲剧。  相似文献   

15.
《科学与文化》2011,(11):7-7
在史蒂夫·乔布斯设计的所有产品上都有一个被咬过一口的苹果,关于这个标识的奥秘有许多版本,其中可能与历史上的一个悲剧有关。  相似文献   

16.
王琳 《科教文汇》2009,(23):246-246,276
《苔丝》是英国伟大作家托马斯·哈代的代表作。百年来关于苔丝悲剧的原因众说纷纭,笔者认为苔丝的悲剧不仅仅是社会悲剧,更是一个男权文化中性别歧视的问题,对男性和女性给予了双重评判标准。在男权社会中,女性的权利与尊严被践踏,最终致使她们不能够自我认同,屈服于男权统治,这才是苔丝及众多女性悲剧的真正原因。女性必须正视自我并克服自身的缺陷,勇敢地从男性主义的束缚中走出来,从而获得真正的解放。  相似文献   

17.
个体的理性,并不会导致集体理性的产生;相反却会酿成"公共地悲剧"。本文建立一个分析在集体中为何产生"公共地悲剧"的数学模型,并指出,集体人数越多和个体越理性,产生"公共地悲剧"的现象就越严重。而提高对"乌合之众"危害性的认识,适度控制集体人数,提高集体意识与增强集体荣誉感则是克服领导过程中产生"公共地悲剧"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8.
1955年7月18日在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上,国务院邓子恢副总理作了“关于根治黄河水害和开发黄河水利的综合开发报”。这个报告说明了,中国人民几千年来对于治理黄河的殷切愿望,即将成为事实。每一个中国人民,对于这样一个改进黄河的伟大计划,全都感觉到无限的欢欣和鼓舞。根据邓子恢副总理的报告,中国人民不仅要使几千年来严重的黄河水害从根本上予以彻底解决,而且要从各方面来开发黄河的巨大富源,来创造我国社会主义社会和共产主义社会的物质基础,黄河综合规划包括远景计划和第一期计划两部分。远景计划规定了:黄河从青海省龙羊峡以下到海口之间共将修建46座高低不等的拦河坝,这46座拦河坝将排成一连串的梯级,使黄河成为一条“梯河”。这46座拦河坝一共可以发电2,300万瓩。此外还  相似文献   

19.
纵观整个西方的艺术史凡高是伟大的艺术家,让人肃然起敬.本文整体上从内外两个原因来诠释凡高的悲剧一生,探索他的悲剧产生根源,从他的人生经历和时代背景下手,横向和纵向来全面考虑其产生的根源.  相似文献   

20.
范会燕 《科教文汇》2007,(12S):214-215
纵观整个西方的艺术史凡高是伟大的艺术家,让人肃然起敬。本文整体上从内外两个原因来诠释凡高的悲剧一生,探索他的悲剧产生根源,从他的人生经历和时代背景下手,横向和纵向来全面考虑其产生的根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