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周莹 《内江科技》2010,30(1):161-161,179
语言迁移是指学习者已经存在的语言(母语)知识影响二语(外语)的习得和发展现象,分为正迁移和负迁移两种。而母语负迁移现象在二语习得中非常普遍。本文分析了教学中母语的负迁移现象,并提出一些外语教学的建议。  相似文献   

2.
聂金玉 《科教文汇》2012,(32):102-102,104
母语迁移一直是二语习得领域一个比较有争议的概念,同时它也是二语习得研究中的一个重要的部分.母语的迁移过程是一个复杂而且受多种因素制约和影响的过程.本文通过分析母语迁移的现象来对比研究,从而充分利用母语知识中积极的因素,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  相似文献   

3.
语言迁移是二语习得中的一种普遍现象,是指语言学习过程中学习者已有的语言知识和技能对获得新的语言知识和技能的影响。语言迁移按其影响的效果可分为两种:正迁移和负迁移。母语的正迁移有助于外语学习,而负迁移却会导致错误的产生,对外语学习起阻碍作用。一般来说,当母语的某些特征同外语相似或完全一致时会产生母语的正迁移,反之则产生负迁移。  相似文献   

4.
郑娟 《大众科技》2008,(5):158-159
母语对第二外语学习(SLA)起着正、负迁移作用,母语负迁移在高职高专学生的外语学习中有负面影响,在翻译方面尤为明显。文章以二语习得理论为依据,结合高职高专学生学习外语的特点,分析了其在汉英互译当中的常见错误,探讨了在高职高专翻译教学中,如何避免母语负迁移的策略。  相似文献   

5.
简述了语言迁移定义。通过分析认为在外语教学中,适当发挥母语的正迁移作用可以使学习者更好地完成学习任务,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率,促进二语习得。  相似文献   

6.
谭凯 《科教文汇》2014,(17):51-51,84
萨丕尔-沃尔夫假说是结构主义语言学的重要学说之一,它从人类语言的多样性出发,探究语言和思维、文化之间的关系,对外语教学与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本文将萨丕尔-沃尔夫假说运用于二语习得,分析母语正迁移和负迁移对二语习得的影响,并总结出两种迁移对二语习得的启示。  相似文献   

7.
陈琴 《内江科技》2008,29(4):18-19
在二语习得过程中存在着母语对目的语的迁移,这种迁移又有正、负之分。本文试从语言层面(语音、词法、句法)来分析英语学习过程中存在的一些正负迁移现象,旨在使学习者在正确认识这些现象的基础上,能更好地把握一门外语。  相似文献   

8.
研究者们对迁移的理解经历了相当大的变化,归纳起来有三种理论,即干扰论,弱化论和认知论。一开始,迁移被理解为“干扰”,学习困难和错误造成的主要原因是来自于学习者母语的干扰,但是到20世纪60年代末错误分析的结果对这些理论提出了怀疑,二语习得研究者也对迁移的地位持相反的意见,认为干扰错误并非源于迁移,而是“借用母语”,是一种“调解”策略。这样迁移的地位被弱化。迁移的认知论将迁移解释为先前习得的母语语言知识在二语知识结构建构之前对二语知识的影响,是对迁移较好的解释。  相似文献   

9.
研究者们对迁移的理解经历了相当大的变化,归纳起来有三种理论,即干扰论,弱化论和认知论.一开始,迁移被理解为“干扰“,学习困难和错误造成的主要原因是来自于学习者母语的干扰,但是到20世纪60年代末错误分析的结果对这些理论提出了怀疑,二语习得研究者也对迁移的地位持相反的意见,认为干扰错误并非源于迁移,而是“借用母语“,是一种“调解“策略.这样迁移的地位被弱化.迁移的认知论将迁移解释为先前习得的母语语言知识在二语知识结构建构之前对二语知识的影响,是对迁移较好的解释.  相似文献   

10.
语言迁移是第二语言习得过程中的一种常见现象.学习者在用目的语进行交际时,试图借助于母语的语音、结构、语义和文化来表达思想就会产生语言迁移现象.语际迁移主要有两种,正迁移和负迁移.凡是母语对外语学习有促进作用的,我们称其为正迁移,凡是母语对外语学习产生干扰作用的,为负迁移.一方面,母语与英语有着相通之处,可以促进对英语的理解能力,增加英语学习者对学习英语的兴趣.另一方面母语又会干扰学习者的语音、语法掌握和对英语文化的理解.学习者应利用其积极作用,同时避免其不利因素.本文从正反两方面探讨了母语对英语学习的影响,并指出学习者在学习英语的过程中,应该适当利用母语,避免滥用母语,采取有效措施避免母语的干扰.  相似文献   

11.
在二语习得过程中,母语的迁移作用不可忽视。英汉两种语言在语音、词汇、句法、语篇及语用层面上都存在着迁移;本篇文章仅在发音原理与语音方面从根本上对汉英两种语言在发音上的差异进行分析,以便以汉语为母语的英语学习者在英语学习过程中,能够更多地减少语音负迁移带来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母语在德语语音学习过程中的负迁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语言迁移是二语习得中的一种普遍现象。本文首先引入迁移的概念与分类,提出母语对德语学习负迁移的概念,然后简单分析德语与汉语之间存在的差异,继而从汉语和德语语音两方面入手具体分析母语在德语语音学习中产生的负迁移,并提出一些对策以期减弱负迁移作用,改善学习效果。  相似文献   

13.
母语的迁移广泛地存在于二语习得当中.从两个角度分析论证母语对二语习得的影响:一是从影响的方面(思维和语法),另一个是从影响作用(正面影响和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14.
王繁 《中国科技纵横》2010,(22):137-137
根据二语习得的有关理论,母语迁移是二语习得过程中普遍存在的问题之一,通过对非英语专业大学生的英语口语中的句法和两种语音典型错误及原因进行分析研究,认为学生在口语表达中出现的错误受母语负迁移影响较大,阐明了对今后英语口语教学的一些看法和建议,以供大家参考。  相似文献   

15.
欧阳升  俞红 《内江科技》2012,(8):75+161
母语迁移是指学习者已经存在的母语语言知识影响其二语或外语习得和发展的现象,可分为母语正迁移和母语负迁移。通过分析母语负迁移对英语写作的影响,从而探讨应对策略,对提高大学英语写作水平和能力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6.
基于乔姆斯基转换生成法阐述了迁移定义、产生原因及特征。通过对比分析认定母语迁移对二语习得可起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7.
传统的二语习得研究从不同角度分析了在二语习得过程中母语文化的文化干扰,忽视了母语文化对二语习得的积极作用。与传统教学方式比较,以中国文化的内容为媒介的英语教学方式使得学生学习动力增强,词汇量增大,口语交际能力提高。合理地运用母语文化(中国文化)能够促进英语学习,提高英语学习效率。  相似文献   

18.
郑桂芳 《大众科技》2010,(11):227-228,219
英汉两种语言在语音、词汇、句法、语义等层面存在些差异,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外语学习。文章从二语习得中的母语迁移理论、影响母语迁移的因素入手,认为外语教学中应认真分析这些干扰因素的成因,有针对性地采取对策,进一步提高外语学习的效率。  相似文献   

19.
第二语言习得研究表明,母语迁移是影响二语习得得重要因素之一.它会在语音,词汇,句法及语用等层面影响第二语言的学习.本文通过汉语和日语两种语言的对比,探讨汉语在中国学生学习日语过程中在语音,句法及词汇等方面的典型的负迁移对日语学习的影响,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20.
根据传统语言学的观点,母语思维对外语学习只有"负面影响".这种观点有一定的片面性,并没有反应语言学习的本质.二语习得理论认为,母语既是外语学习不可缺少的背景和基础,又是可以开发利用的资源.本文试图从语言的共同性、实证研究和重新认识"母语干扰"来证明,母语思维对二语习得有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