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倪氏源流考     
倪义省 《寻根》2006,(1):110-114
2002年夏,倪国(即小邾国)国王友的陵墓在山东省枣序市山亭区东江村的成功发掘,揭开了倪国一段鲜为人知的历史。早已湮灭在历史长河中的这段故事,重新引起了世人的注意,倪国和倪氏渊源关系的谜底也因之初步揭开。  相似文献   

2.
论早期新加坡华族的妈祖信仰童家洲妈祖作力帆船时期的航海保护神,由中国闽粤沿海传入马来西亚和新加坡,是与16世纪以后我国苦力华工出国的苦难历史紧密相连的。同时也与马六甲、槟榔屿、新加坡渚港口的兴起,及其地位消长变化不无关系。本文试就早期新加坡华族的妈祖...  相似文献   

3.
吴正格 《寻根》2012,(2):54-56
“粥”的本字是“鬻”。字中的“鬲”,为最原始的煮粥器,是猿类进化为人类的物象标志。“粥”置“鬲”上,兹证是野蛮到文明的食象标志。人以口喝粥,“人”加“口”就成了“史”。因而,这一碗粥里就装得下中国历史。  相似文献   

4.
足疗的历史     
王海 《寻根》2008,(4):103-105
俗话说“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可见,“足”在人们的生活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对于“足”字,《说文解字》解释说,“人之足也。在体下。从口止。”可见,“足”字是由“口”和“止”二字组成的会意字。清代学者段玉裁注释说:“口,犹人也。举口以包足已上者也。”对于“止”字,《说文解字》的解释是:“下基也。象草木出有址。故口止为足。”原来,早在我们的祖先眼中,  相似文献   

5.
牧野之战周军的总指挥是一个传奇色彩浓厚的人物 ,有关他的姓名叫法很多 :吕尚、姜尚、姜子牙、太公望、齐太公、师尚父以及俗称的姜太公等等。如 :《中国历史便览》云 :“俗谓‘姜太公钓鱼 ,愿者上钩’ ,说的就是吕尚的故事”。这里把“姜太公”解释为“吕尚”。《史记·周本纪》云 :“武王使师尚父与百夫致师。”《中国通史参考资料》把其中的“师尚父”解释为“姜尚”。《史记·齐太公世家》云 :“号之曰‘太公望’。”《说苑》云 :“吕望年七十钓于渭渚。”在《封神演义》中又有“姜子牙”的称呼。面对如此纷繁复杂的叫法 ,我们不禁要问…  相似文献   

6.
正五代十国,政权动荡,战事频发。“酒”依然是王公贵胄政事闲余聊以慰藉的绝佳饮品,不同的场景,可以达到不同的娱乐效果。后蜀宰相韩熙载借酒释嫌,而刺探者的描绘也成就了中国美术史上的一幅杰作——《韩熙载夜宴图》。南唐后主则借酒抒发了自己对自由豁达的民间生活的向往“:一棹春风一叶舟,一纶茧缕一轻钩。花满渚,酒满瓯,万顷波中得自由!”唉,此时无论是米酒还是葡萄酒,抑或是高粱酒,在李后主看来,在青山碧水间,如果自己能化作自由自在的白头翁,于江舟之上独钓时畅饮,那是多么畅快  相似文献   

7.
李丽梅 《寻根》2020,(1):95-97
南京龙江的宝船遗址公园大门挂着的大铜钟被称郑和铜钟,这口铜钟高170厘米,直径100厘米,重650公斤,上面刻有“风调雨顺,国泰民安”字样,这是为纪念郑和下西洋600周年而依据明郑和铜钟仿造的。在南京马府巷郑和府邸花园郑和纪念馆二楼展厅楼道处,还有一口铜钟,其尺寸远远小于宝船遗址公园的铜钟,当然,这里的铜钟也是复制品。既然说是复制品,那么原件究竟在哪里?  相似文献   

8.
日本明治时代著名女作家樋口一叶,在她短促的二十四岁零六个月的人生中,写出了不少名篇。看了《樋口一叶》这部电视剧,使人不能不感到她确实是个天才。该剧描写了她从二十岁决心以写作安身立命起直到结束生命这很短的岁月中的紧张的日日夜夜。剧本是以她的日记为依据写的,共五集.  相似文献   

9.
盖巍 《寻根》2024,(1):115-119
<正>开封市博物馆藏中姞鬲,是西周晚期青铜鬲的标准器物,器形精美,纹饰质朴,保存完好,现为国家一级文物。为研究西周时期青铜器、古代姞姓的源流以及上古姞姓诸方国,提供了有力的文物佐证,具有很高的历史价值和艺术价值。鬲原本是我国古代一种常见的炊煮器,新石器时代晚期就已出现陶鬲。鬲的形状一般为侈口(口沿外倾),有三个中空的足,类似于现在煮饭的锅,  相似文献   

10.
伯矩鬲     
时代:西周材料:青铜类别:青铜器规格:高33厘米,口径22.9厘米收藏处:首都博物馆鬲是炊粥之具,《汉书》称空足鼎为鬲。青铜鬲的出现是在商代早期,形状多作侈口,有三个中空的袋足,其主要作用是增大与火的接触面积,以便炊煮加热。到商代后期,大多数的鬲有精美的纹样,用火加热容易熏黑,影响美观。从器内15字的铭文可知,此鬲是伯矩接受燕侯的赏赐,为纪念其父而作。这件鬲全身以牛首为重要装饰,造型华丽。口略向外撇,束颈,  相似文献   

11.
《上海文化年鉴》2012,(1):179-180
12月18日,是已故电影表演艺术家孙道临诞辰90周年纪念口,为表达对他的怀念和敬意,上海电影(集团)有限公司联合上海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等共同举办了纪念孙道临诞辰90周年诗歌朗诵会。  相似文献   

12.
虢季子白盘     
<正>名称:虢季子白盘时代:西周材料:青铜类别:青铜器规格:高39.5厘米,口长137.2厘米收藏处:中国历史博物馆传世铜器虢季子白盘与散氏盘、毛公鼎并称西周三大青铜器。盘形制奇特,似一大浴缸,为圆角长方形,四曲尺形足,口大底小,略呈放射形,使器物避免了粗笨感。四壁各有两只衔环兽首耳,口沿饰一圈窃曲纹,下为波带纹。盘  相似文献   

13.
陈家墩商周遗址,位于江西省德安县城南面的米粮铺乡(现属共青城),是一个面积约为6000平方米左右的土墩型文化遗存.考古工作者在1993年到1994年的发掘中,共清理水井8口,其中商代水井4口,周代水井4口.其型制有方井、长方井和圆形井;以圆形井挖掘最隹,井口多在4米左右,井深9—11米.在发掘中发现商代井中的3号井与4号井的井口浑圆,径2.2米,井壁光滑,上下垂直度及收缩度良好.在科学发达的今天,不用说挖一个10米左右深的水井,就是盖一座百层楼房,它的垂直度也是极  相似文献   

14.
郑清森 《寻根》2020,(2):100-102
1985年3月,河南省永城文物管理委员会在永城陈集乡丁集轮窑场征集到一件青铜■,现存于永城市博物馆,为国家一级文物。该青铜■通长35厘米,高15厘米,重3.3千克。该青铜■的流较长且宽,下附四个兽形足,夔龙形鋬,龙嘴衔住器物口沿。口沿下部饰窃曲纹一周,腹部饰瓦纹。  相似文献   

15.
大山行孝记     
知道我喜欢吃榴莲,他会不时买一个,自己却只尝一口,然后就再不动勺子,凭你怎么动员。"对我来说,觉得吃一口和很多口是一样的,都是那个味道,后面的都是重复。"不由惭愧,还不如儿子,就是喜欢重复,喜欢重复那个味儿。在享受上不喜欢重复,在孝行上却永不满足,这就是儿子。妻说,上幼儿园时,姥爷姥姥到县城,儿子回来从兜里掏出两块蛋糕,说,这是阿(我)给阿姥爷姥姥的。姥姥闪着泪花说,这么大的一点人儿,咋想起来的,知道给姥爷姥姥留着吃。妻说,儿子把两块蛋糕装回来,意味着一顿没有吃主食。妻说,  相似文献   

16.
“口彩”略论曲彦斌口彩,亦作“口采”,即吉言、吉语、吉利话。清代梁绍壬《两般秋雨随笔》卷七有段议论口采的文字,言简意赅又有例证。梁氏记云。“口采,吉语也。宋高宗自建康避入浙东,至萧山,有拜于道左者。上问为谁?对曰:‘宗室赵不衰。’上大喜曰:‘符兆如此...  相似文献   

17.
大理是一个多湖泊的高原水乡.著名的滇藏公路沿洱海西岸蜿蜒北上120公里,碧波荡漾的剑湖就安卧在沃野万顷的剑川坝子中央.剑湖海拔2180m,东北高西南低,湖水由海门口注入澜沧江,辉煌的云南青铜文明的源头剑川海门口遗址就坐落在这里.……  相似文献   

18.
提起陶器,你肯定首先想到陶制日用品,其实,陶器家族岂只是盆盆罐罐,它还曾拥有一批“高雅”乐器,真可谓繁音促节、口皇口皇锵锵,为人类的精神生活做出过不可磨灭的贡献呢。约一万余年前,我国出现陶制造业。早期陶器因土质选料差,捏制工艺原始,烧造温度低,使所产...  相似文献   

19.
在我的家乡--剑川县象图乡核桃树村,有一口与众不同,富有传奇色彩的水井.   核桃树村是个300多户的大山村,虽然全村只有这口水井,但由于它不但清冽可口、水温适中,而且水源充足,一年四季都不枯竭,足够整个家乡的人、畜饮用了.……  相似文献   

20.
北岛 《世界文化》2004,(1):45-46
威士忌:苏格兰生命之水。一说起威士忌,人们脑海里就会浮现具有各式各样独特滋味和香味的琥珀色液体,它是苏格兰人引以为自豪的特产。苏格兰人称他们心爱的威士忌为“生命之水”,其金黄色泽被誉为“太阳的光芒”。英国人讲究餐前和餐后喝威士忌,席间则以葡萄酒佐餐。他们认为:品尝威士忌一定得专心致志,因此绝不能边吃边喝,要一口一口慢慢品尝享受,这样才能喝出威士忌的真正味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