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孙宝国 《声屏世界》2009,(10):11-13
在电视节目生产中,会经常涉及娱乐、娱乐化、娱乐文化这三个概念。笔者从电视节目生产的角度对这三个概念试加辨析。  相似文献   

2.
张楠 《记者摇篮》2012,(6):41-42
一、中国娱乐电视节目的表述1.中国娱乐电视节目的界定要研究娱乐电视节目,首先要明确它的定义——通过电视这一特定的传播媒体传播的,大众广泛参与的,以娱乐性、消遣性、趣味性为突出特点的电视节目。美国是电视娱乐节目的发祥地,其归纳的娱乐电视节目概念较为广泛。电视剧、访谈、体育、音乐、游戏等多种类别都  相似文献   

3.
卢佳 《新闻传播》2013,(12):218
<正>随着现代社会竞争的日益加剧,人们的生存和生活压力也变得越来越大,在这样的社会背景下,娱乐节目的收视率不断提高,与此带来的是娱乐节目品位的下降和节目格调的降低。笔者结合当前电视节目娱乐化现状来辩证分析,探讨电视节目应如何健康发展。一、界定娱乐化的概念娱乐化是通过娱乐的形式来吸引受众,而所谓的电视节目娱乐化则是在电视节目的播出形式、播出内容中加强了娱乐的功能,也可以说是随着媒体环境的变化电视节目自身的一种变化,但是这种变化却通常是一种不好的表现。  相似文献   

4.
电视节目不但通过“娱乐化”来适应观众的需求,而且通过“过度娱乐化”来引导观众走向“过度的娱乐”,这已成不争的事实[编者按]  相似文献   

5.
全民娱乐——对电视节目娱乐泛化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蕾 《新闻界》2009,(2):160-161
本文对电视节目的娱乐泛化的发展趋向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6.
电视娱乐产业概念与属性辨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学术界关于电视娱乐热问题探讨较多,但主要以电视节目为研究对象,而把电视娱乐作为产业来研究的成果目前很少,甚至对该概念尚缺乏定论。本文从电视娱乐产业概念的厘定入手,把握其内涵和外延,深入体会其属性,以期为我国电视娱乐产业的战略发展定位以及运营模式设计提供基础和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7.
电视节目过度娱乐化问题引起社会强烈反响,政府管理部门高度关注。近日,围绕电视节目过度娱乐化问题,本刊组织学术界、电视业界、教育界人士进行了笔谈,内容涉及电视娱乐节目的价值选择、电视媒体的社会责任、新闻立台的经验介绍、电视节目过度娱乐化的社会危害、电视娱乐节目低俗化问题、电视节目过度娱乐化的治理、国外对电视娱乐节目的管控、电视娱乐节目的健康发展等方面,分两期刊载,希望能带给业界启示和思考。  相似文献   

8.
21世纪以来,中国电视节目制作愈发专业化、品牌化、娱乐化。面对潮水般不可挡的电视节目娱乐化,在传媒文化迅速发展的今天,如何应对这种泛娱乐化及其产生的影响,怎样提高媒体的文化品格和道德约束力,使之既能在带动传媒产业的发展的同时也能兼顾社会大众对之寄予的文化和道德想象,不仅需要建立和提高电视节目行业的业界自律意识也需要提高来自社会监督力度。只有树立正确的文化观、娱乐观,电视节目才能在这场娱乐化风暴中获得发展和延续。  相似文献   

9.
我国电视节目的发展较欧美国家相比起步较晚,我国电视节目起始于上个世纪90年代初,历经这短短的十几年里,中国电视行业有了快速跨越式的发展,其发展方向越发向着娱乐化的方向发展,从这一点我们不难看出,中国大众喜欢日益丰富的多元化娱乐节目。面对这样的状况,中国电视节目娱乐化发展应该顺应广大观众心理,创造出具有中国特色的电视娱乐节目。  相似文献   

10.
丁磊 《声屏世界》2017,(6):49-51
当下的电视娱乐应属亲民娱乐阶段,电视综艺节目都把百姓作为主要传播对象.消费型节目《我的新衣》连续播出三季,收视率和收视份额良好,深受女性观众喜爱.但纵观这三季节目,发现其呈现逆生长态势.即通过服饰、购买终端和价格的变化,该节目不再面向普通受众,转而成为小众消费的电视节目.本文通过对节目发生的变化进行分析,探究其逆生长的原因及其导致的结果,并思考亲民娱乐语境下消费型节目的生存方向.  相似文献   

11.
一、问题提出 娱乐是人与生俱来的一种生理需求和情感需要,是人们身心放松不可或缺的一剂良药。至今,娱乐化已经是电视节目发展历程中一个重要的构成板块,自然担当起人类娱乐工具这一重要使命。由于我们生存环境与工作压力等多种因素交叉叠加的影响,能给人以释放宣泄情绪的电视节目娱乐化的强势多元发展是必然趋势。  相似文献   

12.
在诸多研究者眼中,“娱乐”隐含着“逗趣的,即时的,琐碎的,无关宏旨的,逃避主义”的美学判断,是电视的本体功能,带有一种虚妄的浅薄,无可救药地被当成某种“智力低下”(dumbing down).而在从业者眼中,“娱乐”似乎也是收视率的保障.因而,他们似乎天然地背负着“娱乐至死”的原罪:不娱乐,致死;娱乐,至死.“只能娱乐,无法深度”,这种对电视艺术表达能力的判断,是否制约了这一媒介形态的可能性?是否可以在艺术的边界上做一些探险?本文试图通过对《新视觉·香港例外》系列电视节目的文本分析,展示该节目产制过程的思维过程,以期对电视节目在“智趣”表达上的探索提供一些可参照的经验及教训,同时也为电视艺术表达形式提供一个可供参考的范例.  相似文献   

13.
电视文化的娱乐化倾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又麟 《新闻世界》2010,(12):116-117
娱乐化现象成为我国电视节目的一种新趋势,但并不是有了娱乐就有了收视的保证,过度的娱乐让节目显得内容空泛,而且低俗等问题也屡见不鲜,应该找出其中的不足,使电视节目变得更有品质。  相似文献   

14.
鲁婧 《传媒观察》2012,(7):16-18
目前,国内很多节目从样式到内容都产生了巨大的变化,体现出了娱乐化的倾向。2011年广电总局下发"限娱令",对电视上星综合频道提出提高新闻类节目播出量,同时对部分类型节目播出实施调控,以防止过度娱乐化和低俗倾向。本文在阐述电视节目娱乐化的流变历程之后,通过检视中国电视节目的娱乐化表现来引发我们对电视节目娱乐化所带来的利弊进行反思。  相似文献   

15.
本文运用PEST分析模型对中国娱乐电视节目的宏观媒介环境进行分析,认为中国的娱乐电视节目亟待建立相应的法律法规,为节目发展创造稳定的政策环境;应认识到"边际效益递减"与"口红效应"对节目市场的引导作用;要谨防节目在消费社会与商业文化中"娱乐至死";应依靠三网融合推动节目在应变中升级。  相似文献   

16.
电视节目类型、形态、样式是电视节目研究中经常用到的三个相似概念,本文试对这三个概念的细微差异加以辨析。一、电视节目类型电视节目类型是指由具有相似元素与结构的电视节目所形  相似文献   

17.
本文运用PEST分析模型对中国娱乐电视节目的宏观媒介环境进行分析,认为中国的娱乐电视节目亟待建立相应的法律法规,为节目发展创造稳定的政策环境;应认识到“边际效益递减“与“口红效应“对节目市场的引导作用;要谨防节目在消费社会与商业文化中“娱乐至死“;应依靠三网融合推动节目在应变中升级。  相似文献   

18.
经常收看电视节目的观众会发现,近几年极具市场价值的娱乐元素不仅越来越多地渗透到大量的电视节目中,连一向严肃正统的新闻节目也在引进娱乐元素。这种现象被称为是电视新闻节目的娱乐化。  相似文献   

19.
本文运用PEST分析模型对中国娱乐电视节目的宏观媒介环境进行分析,认为中国的娱乐电视节目亟待建立相应的法律法规,为节目发展创造稳定的政策环境;应认识到“边际效益递减“与“口红效应“对节目市场的引导作用;要谨防节目在消费社会与商业文化中“娱乐至死“;应依靠三网融合推动节目在应变中升级。  相似文献   

20.
一、问题提出娱乐是人与生俱来的一种生理需求和情感需要,是人们身心放松不可或缺的一剂良药。至今,娱乐化已经是电视节目发展历程中一个重要的构成板块,自然担当起人类娱乐工具这一重要使命。由于我们生存环境与工作压力等多种因素交叉叠加的影响,能给人以释放宣泄情绪的电视节目娱乐化的强势多元发展是必然趋势。自20世纪90年代电视娱乐节目出道以来,得到了广大受众极大的关注与青睐,一些如中央电视台的《正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