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地方台假日报道动态新闻资源少,在时新性、贴近性上多表现不佳。江阴电视台主流新闻资讯栏目《江阴新闻》,在拓展假日新闻舆论影响力上作了一些尝试和探索,使假日新闻成为收视新亮点。  相似文献   

2.
《新闻记者》2007,(7):9-9
第13届上海电视节“白玉兰专业论坛”上发布的《中国电视新闻节目市场报告2006-2007年指出.2006年,新闻节目占据收视市场重要地位。观众平均每天收看新闻节目22、8分钟。占其总收视时长的12.95%。而每天收看电视剧的平均时长是52分钟。新闻节目中最受观众欢迎的是综合新闻,占据58%,综艺娱乐新闻的收视份额也占10%以上。此外,新闻节目广告投放额进一步增长。去年电视新闻节目广告投放总额达到537亿元。  相似文献   

3.
一、研究背景和目的:观察群体差异 中央电视台从2009年开始,确立了“新闻立台”的战略,进行新一轮的新闻改革,改革的效果非常显著.以2010年这一改革后的效果年,对比改革前的2007年,新闻频道的收视份额增长了46%,收视率增长了46%.2011年,新闻频道的收视份额和收视率继续大幅度增长,相关研究也显示央视新闻的影响力在不断提高.但是,央视新闻频道影响力的提高是否掩盖了不同群体之间的差异?央视新闻频道提供的兼有新闻和宣传双重特征的电视新闻产品,在电视受众当中获得的反应与预期是否一致?  相似文献   

4.
李爽 《记者摇篮》2005,(8):10-10,14
今天,新闻媒体面临两大挑战:找到“最好”的新闻品质和取得“第一”的新闻收视。争取“第一”的高收视不仅代表商业回报,更是击败竞争对手的利器。近半年来,辽宁电视台综合频道推出的《新北方》最高周均收视率达9%以上.名列市网和全省城域网第一。笔者通过新闻实践,结合国内外媒体调研,得到以下启示:  相似文献   

5.
马宏杰 《视听界》2012,(6):36-38
近年来,国内电视的收视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面对日趋严峻的竞争形势,城市台上下求索,苦觅良方。这几年,无锡本地电视收视份额一直稳定在45%以上,其重要法宝即是立足本土的节目创新。一批深耕本土、张扬个性、风格鲜明的节目出世,丰富了电视荧屏,满足了受众需求,稳住了收视阵脚。  相似文献   

6.
杨妮 《新闻实践》2011,(1):63-64
长期以来,在我国城市电视台很少以收视率来考量。近10年间,电视民生新闻风生水起,时政新闻降到了“收视冰点”。而在台州,通过5年多的努力,时政新闻栏目《台州新闻》却实现了成功突围,冲破了收视“魔咒”。2007年,最高周收视率冲到了9.4,全年平均收视率达到了5.7。在2006—2010年间,平均收视率更是保持在4以上。这样持续稳定的高收视率,在全省电视时政新闻栏目中并不多见。回顾《台州新闻》的探索与实践,我们深深体会到:在坚持正确舆论导向的前提下,必须用“民生”的钻头开掘“时政”的富矿。  相似文献   

7.
《视听界》2007,(3):F0003-F0003
江阴广播电视确立奋进新目标,构筑竞争新优势,2006年实现了宣传事业新跨越。宣传狠抓导向,注重质量。《江阴新闻》节目首播收视率比上年增长了1.5倍,02年以来先后4次评为省新闻宣传先进。对外宣传量质并举,06年中央台用稿60多条,有50多个专题片在美国斯科拉卫星电视中播出。节目创优也继续保持良好态势。  相似文献   

8.
陕西电视台2002年度八个频道全新登场,涌现出一批具有鲜明特色、深受观众欢迎的新栏目,《都市快报》就是都市青春频道中一档出类拔萃的新闻类栏目,其平均收视率达到8%以上,最高时曾达到14.8%,创下了陕台新闻类节目收视的新高,受到厂各方面的关注。  相似文献   

9.
民生新闻的品质问题一直成为新闻理论和实践中探讨的焦点.2008年浙江收视市场出现了一个现象,90%的开播两年以上的方言民生新闻节目的平均收视率都在下滑,下滑幅度在13%至50%之间.这从一个侧面表现出以方言表现形式而津津乐道的民生新闻开始走向收视的疲劳期.而同样是在浙江收视市场,嘉兴广电总台的普通话民生新闻"小新说事"却保持着收视率持续稳中有升的态势.  相似文献   

10.
张旻星 《视听界》2006,(1):90-91
在观众收视心理状态迅速变化、民生新闻异军突起的传播形式下,传统的时政新闻面临着巨大压力。如何唱响主旋律,打好主动仗,在主旋律和收视率之间找到最佳契合点,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重要课题。无锡广电集团的《新闻全方位》是一档以时政新闻为主的电视新闻栏目,是无锡广电宣传市委  相似文献   

11.
区别于其他时段新闻节目竞争,早间新闻栏目有更大的发展空间。事实上,单纯靠信息量堆积、单纯追求海量信息已经不是新闻栏目发展的主流,解读、贴近、服务、娱乐,尤其要依靠主持人的魅力来谋求早间新闻的进一步发展,才是潮流。想要拥有更多、更稳定的收视群,板块化,不失为早间新闻节目收视的提升之路。  相似文献   

12.
《声屏世界》2013,(10):71-76
新闻大事件,舍我其谁新闻是中央电视台立台之本。2013年,《新闻联播》、《焦点访谈》等王牌新闻节目创新超越,收视稳步提升,由节目引发的社会热点、焦点话题持续不断;新闻频道收视高位稳定运行,特别是每次"大事件"的直播报道,更是形成了收视最高点。目前央视已建成覆盖全国及全球的新闻采编网络,拥有31个国内记者站,71个海外记者站,2个海外分台以及3000人的海外报道团队,在第一时间深入新闻现场,不断提升新闻报道的影响力、冲击力和感染力,同时在国际重大新闻报道上也越来越显示其独有的影响力。  相似文献   

13.
单云 《青年记者》2012,(8):54-55
如今各大电视台主打民生新闻,以提高节目的收视率.而作为电视台龙头节目的时政新闻,如何在这样的环境下不断调整变革,既发挥好喉舌作用又摆脱高高在上的宣传模式,以适应观众的收视习惯?有专家说,时政新闻是最大的民生新闻,领导开会的发言稿里全是具有重要意义的,并且与百姓生活密切相关的内容.把它宣传好、宣传透,就要求业内人士紧跟时代潮流,用富有时代感的生动语言、鲜活实例在党委政府与百姓之间架起一座沟通的桥梁.  相似文献   

14.
徐海东 《记者摇篮》2009,(10):11-12
2009的热播剧《潜伏》中有一句经典台词:没有人情味儿的政治是短命的。从某种程度上说,没有人情味儿的电视节目同样难以长久。CSM媒介研究2009年4月的统计数据显示,新北方平均收视率为11.55%,在辽沈地区主要频道节目收视排行上超过综艺节目、超过热播电视剧继续高举榜首。作为一个已开播五年的民生新闻栏目,新北方至今仍拥有稳定的收视群并继续保持向上发展的势头,  相似文献   

15.
题性报道是融新闻性、宣传性于一体的一种报道形式,它的宣传色彩十分浓厚。当前,无论是中央媒体还是各地方媒体,都在积极探索改进主题性报道,力求使主题性报道获得最大收视实效。在2006年4月份衢州市开展的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主题宣传报道中,《衢州新闻》的系列节目摒弃了以往套路式的报道方式,无论从内容到形式都做了些创新,收到了一定的收视效果。  相似文献   

16.
丁跃武 《东南传播》2012,(11):160-161
县级电视台时政新闻承担着本级核心宣传任务,广受领导层重视和百姓关注。但是面对观众收视需要的变化,如何突破简单化、模式化的思维,拓展时政新闻的深度?本文以基层新闻实践的体会,浅谈怎么样通过精选新闻角度、配发背景信息、策划组合报道、采写新闻评论,深挖时政新闻背后的新闻,提高新闻题材的含金量,达到时效性和思想性的有效结合。  相似文献   

17.
《视线全方位》是湖北有线广播电视台自办的一档专题新闻类节目,自1999年6月8日开播至今,每天一期,每期15分钟。节目播出三年多来,一直受到省内外广大观众的关注和好评,被誉为湖北的“焦点访淡”。根据AC尼尔森公司的收视调查数据反映,该栏目的收视率一直稳定在4%以上,最高收视点达5.7%。 一、有明确的栏目定位 我们湖北有线广播电视台一开始策划这档新闻节目时,就明确定位于:“关注寻常百姓,聆听街谈巷议,透视社会热点,聚集大千万象。”她是一档突出深度和连续性的报道;是一档及时、快捷地反映社会热点、难点…  相似文献   

18.
据CSM2010年中国电视市场收视动态调查显示,和2009年一样,电视剧在2010年观众收看最多的节目类型中排名第一,占所有电视播出时间的28%,观众收视时间的32%.而排名第二、第三的新闻/时事、综艺分别占所有电视播出时间的10%、6%,观众收视时间的13%、10%.①由此可见,电视剧依然是电视台凝聚观众的最主要的节目资源之一,同时也是媒介干预、影响受众生活方式、行为态度、价值理念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9.
崔静 《河北广播》2007,(6):86-88
央视索福瑞2005年-2006年度的收视调查显示,各类电视节目的收视状况较前些年并没有发生结构性的变化。电视剧、新闻、综艺节目依旧是引领电视收视的三驾马车。而其中电视剧由于在电视节目市场贡献了36.5%的收视份额而成为排头兵,这个数子显示出了我国观众对电视剧的浓厚兴趣,也进一步证实了电视剧在节目市场上无可动摇的霸主地位。  相似文献   

20.
赵刚 《视听纵横》2007,(5):70-71
近年来,以社会新闻为主体,以城市平民为收视定位的民生新闻作为一支生力军,在收视市场上杀出了一条血路,与娱乐节目、电视剧三足鼎立,这其中,民生新闻拼时效、拼现场、拼猎奇、拼煽情.成为各个电视频道争夺收视市场的利器。在各地的收视份额竞争中,民生新闻虽然被各种质疑的声音包围,却常常还是高居各类栏目的榜首。[第一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