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我国中小学交通安全面临严峻形势,而长期以来在对同学们进行安全教育时一般采取印发一些交通安全的传单和空洞的说教,这种方式教育效果不太理想,需要对教育方式和素材方面进行一些必要的变化.有很多资源可以经过挖掘后成为渗透交通安全意识的优秀素材.  相似文献   

2.
对交通安全教育长期以来传统的死板说教和印发宣传单效果有限,教育方式和教育素材都需要一些新的变化.笔者经过探索,认为高中物理中有很多习题可以经过拓展、挖掘成为交通安全教育的优秀素材,培养学生热爱生命的情感,帮助提高学生的交通安全意识,培养学生遵守交通安全的良好习惯.  相似文献   

3.
<正>近年来数学试卷上越来越多地出现阅读理解类型问题.直观上看,一份试卷的文字量大大超过以往,这就提醒教师有必要对学生考前作针对性的指导,教会学生一些常用的方法和策略.一、有关真实情境的几类应用题1. 统计与概率例1 某路段上有A,B两处相距近200m且未设红绿灯的斑马线为使交通高峰期该路段车辆与行人的通行更有序,交通部门打算在汽车平均停留时间较长的一处斑马线上放置移动红绿灯. 图1,图2分别是交通高峰期来往车辆在A,B斑马线前停  相似文献   

4.
1.如图1所示,质量分别为m、2m的绝缘带电小物块A、B,电量分别为+q和+2q,中间用轻弹簧相连,连接小物块A的水平轻绳另一端同定在O点,一起放在光滑的足够大的水平面上,空间存在水平向左的匀强电场,电场强度大小为E.小物块B由弹簧自然长度处静止释放后,在水平方向做振幅为x0的简谐运动.当B物块运动至最左端时剪断轻绳,经过时间t,A、B两物块的加速度第一次相同,物块A的速度为vA,求:  相似文献   

5.
少年儿童交通安全教育在当前我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但目前针对少年儿童的交通安全教育基本上还是采用效果较差的灌输式教育,其主要的原因就是缺乏有效的教育方法、手段和教育平台。利用虚拟现实技术通过创建三维虚拟交通体验场景和实现人机交互功能构建的交通安全教育训练系统,不仅让广大少年儿童能身临其境般融入到虚拟交通环境中,以体验各种交通行为来学习交通安全知识,而且还可以通过在逼真的虚拟交通环境中安全穿越马路的训练来提高他们正确过马路的技能,避免与机动车发生碰撞,减少交通事故的发生。  相似文献   

6.
例1在光滑的水平放置的直轨道上有三个滑块A、B、C,质量分别为mA]=mC=2m,mB=m,A、B用细绳连接,中间有一压缩的轻弹簧(弹簧与滑块不栓接),如图1所示.开始时A、B以共同速度Vo运动,C静止.某时刻细绳突然断开,A、B被弹开,然后B与C发生碰撞并粘在一起,最终三滑块速度恰好相同.试求在B与C碰撞之前,滑块B的速度.  相似文献   

7.
一、选择题1、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物体速度越大,加速度越大B.物体速度变化越快,加速度越大C.物体加速度不断减小,速度一定越来越小D.物体在某时刻速度为零,其加速度也一定为零2、运动员在百米赛跑中,测得6s末的速度是9m/s,12s末恰好到达终点时的速度为10.2m/s,则运动员在比赛中的平均速度是()A.9m/sB.8.33m/sC.10m/sD.5.1m/s3、关于质点,以下判断正确的是。()A.通过收看实况转播,测量宇航员聂海胜从工作舱进人休息舱的时间时.聂海胜不能视为质点。B.我国花样溜冰运动员申雪和赵宏博在比赛中,在裁判员看来,两人均可视为质点。C.只有很…  相似文献   

8.
在高中阶段求变力做功一直是教学难点.我对此作了一些探讨,总结出以下8种主要方法. 一、用动能定理例1 如图1,一根轻绳绕过光滑的轻小定滑轮,用恒力F=50 N向下拉绳子的一端,将静止在水平地面A点上质量为m=10 kg的物体(视为质点)沿地面移到B点.到B点时,物体的速度为v=4m/s.物体在A点时,绳子与水平方向所夹的锐  相似文献   

9.
正近日,南宁市西乡塘(tánɡ)区中小学"为礼让斑马线点赞"交通安全学习活动在南宁市卫国小学举行,"安全节能文明"驾驶公益学校的老师们来到现场,给小朋友们讲解各种交通安全知识。在老师们的引导下,大家认真学习如何正确穿行斑马线,怎样给主动礼让行人的司机点赞。活动中最吸引小朋友们的,是一  相似文献   

10.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初步了解马路安全的重要性,学会安全地通过马路,受到交通安全的教育。2.过程与方法:提高学生的交通安全意识,在学习童谣的过程中知道怎样通过马路,提高自我保护能力,形成从小遵守交通规则的良好习惯。通过自编童谣,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初步具有合作学习的意识、珍爱生命的意识。[教学重点]过马路的规则;交通安全教育;学生自我保护能力的培养。[教学过程]活动一:创设故事情景,初步感知“马路安全”的重要。1.杨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个小故事,想听吗?森林小学的小猫和小狗特别爱捉迷藏。有一天,他…  相似文献   

11.
交通安全是学生安全教育中的一个重要方面,本文从组织领导、安全教育、安全措施三个方面阐述了小学开展交通安全教育的方式方法,进一步深化了安全教育的途径.  相似文献   

12.
德国的《儿童过街法》规定:小孩白天戴斜披在肩上的彩带、夜间穿发光衣过街,行人、车辆见到后要让儿童先过。智利的学生上学或放学时:每个路口都要有一位值日学生站在马路中间,举起戴红色手套的左手,为学生安全过街“发号施令”,行人、车辆都要让路。美国学校对学生进行交通安全系统教育:其主要内容是交通安全规则和如何应付紧急事故等。“美国汽车协会”负责制作交通安全教育的教材、宣传画和小册子。美国的母亲推着婴儿车过街时,车上插一个菱形标记的小旗,上书“车上有孩子”,标记闪闪发光,容易引起司机的注意。加拿大的法律规定:当儿童手…  相似文献   

13.
在应用平衡条件、牛顿第二定律解题时,用整体法可以减少中间量,减少方程个数,使解题过程变得简洁,巧用动量定理的整体法,对解题过程的简化程度更明显,举例如下:例1如图1所示,水平面上一质量m1=2kg的滑块A向着静止的质量为m2=1kg的滑块B运动;两滑块与水平面间的动摩擦因数均为μ=0.1。当A的速度v0=10m/s时开始计时,A与B正碰后粘在一起又滑行了一段距离才停下来,A共历时8s,问A、B一起滑行了多长时间?(A、B碰撞时间不计,g取10m/s2)解析以A、B两物体为系统,碰撞过程动量不损失,初动量为m1v0,末动量为零,动量损失由A、B的摩擦力施加反向冲…  相似文献   

14.
学好物理,不但要掌握基本概念和规律,更重要的是在解决具体问题时训练自己的思维能力.下面略举几例巧妙思维解直线运动的例题. 一、巧选参考例1 一列客车.以速度v1=40m/s匀速前进,火车司机发现前面同一轨道上有一列货车:货车的车尾距客车200m.货车正以v0=10m/s的速度与客车朝同一方向前进,问客车司机应以多大的加速  相似文献   

15.
学习速度知识时,不少同学常常会遇到一些障碍,只有顺利通过这些关卡,方能获得成功。下面是小汉在老师指导下顺利通关的路线图。关卡1速度单位的比较例1下列四个选项中,平均速度最大的是()A.航模飞行器以11 m/s的速度飞行B.汽车以50 km/h的速度在公路上行驶C.百米赛跑中运动员用10 s跑完全程D.从30 m高处竖直下落的物体用了2.5 s小汉:这个题目主要是不好比较A和B选项中哪个物体速度大。老师:说得太对了!要比较哪个物体速度大,有两种方法,首先可用速  相似文献   

16.
第I卷(选择题共2大皿共32分)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0题,共20分) 1.如果一个物体做匀直线运动,45内通过 20m的路程,那么它前25内的速度是 A .20m/护s。B.10m/s。 C·5耐s。D.无法确定。 2.男低音独唱时由女高音轻声伴唱,则男低 音比女高音 A.音调低,响度大。B.音调低,响度小  相似文献   

17.
一、f滑s相对=ΔE系统=Q的分析、应用滑动摩擦力是物体之间相互作用的一种非常重要的形式.在相互作用的过程中,最典型的问题是将其中一部分机械能转化为内能,所符合的关系式为f滑s相对=ΔE系统=Q.例1如图1所示,平板小车C静止在光滑的水平面上.现有A、B两个小物体(可视为质点),分别从小车C的两端同时水平地滑上小车,初速度vA=0.6m/s,vB=0.3m/s.A、B和C之间的动摩擦因数均为0.1,A、B、C的质量均为m.最后A、B恰好相遇且未发生碰撞,随后A、B、C以相同的速度运动.取g=10m/s2,求:(1)A、B、C共同运动时的速度.(2)B物体相对于地面向左运动…  相似文献   

18.
城市轨道交通是一个城市乃至一个国家的重要基础设施。作为城市公共交通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城市轨道交通以其快捷、绿色、舒适等特点成为大学生重要的出行方式。因此,大学生城市轨道交通安全教育成为大学生安全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本文在分析城市轨道交通安全教育紧迫性的基础上,阐述大学生城市轨道交通安全教育主要有安全意识教育、安全知识与安全技能教育等内容,并提出通过实现“两个转变”、落实“三项工作”等策略,以推进大学生城市轨道交通安全教育的开展、提升大学生轨道交通安全意识和能力,为加强大学生城市轨道交通安全教育提供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19.
在解物理题时有时会遇到二次方程,它的两个根都有物理意义,应结合实际情景来取舍. 例1 A、B两物体在同一直线上同向运动,当它们相距S0=12m时,前方的物体A在水平拉力和摩擦力的作用下,以uA=2m/s的速度匀速运动,物体B此时的速度uB=10m/s,它在摩擦力作用下做匀减速运动,  相似文献   

20.
1.在判断中求解例1 如图1,在光滑地面上并排放有两个相同的木块A、B,长度均为L=1.0m,木块A的左上端放有一小金属块,它的质量和木块的质量相等.现令小金属块以ν0=2.0m/s的初速度向右滑动,金属块与木块间的动摩擦因数μ=0.1,取g=10m/s2,求木块B的最后速度.分析本题难点在于确定各物体最终的运动状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