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在经济全球化、市场竞争日益加剧的背景下,创新网络行为主体要适应环境的变化就必须在保证各自独立的前提下相互依赖、相互信任、真诚相待、信守承诺,这是维持创新网络长久生存并促进创新网络行为主体共同发展的基础。本研究归纳出创新网络主体间的六种信任建立机制,并以东南大学科技园和南京——鼓楼大学科技园中的创新主体为实证对象,探讨了信任建立机制以及网络成员特性对信任关系建立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网络信任危机实际上是现实信任危机在网络社会的折射.中国社会的转型使人们信任感遭到破坏,进而在网络社会中反映出来.网络社会的虚拟性必然会使原本就不结实的信任体系和信任机制变得更加漂浮不定,让人难以适从.网络信任问题包括:人与人的信任、个人主体与其它网络主体(网站)的信任、个人主体对网络技术的信任.  相似文献   

3.
大学科技园创新网络与大学创业机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论文探讨了大学科技园创新网络下的大学创业机制问题。本文对大学科技园和创新网络相关理论进行整合,提出了大学科技园区创新网络的概念,并结合我国大学创业环境的建设,提出大学科技园区创新网络是高校产学研合作创新的一种模式,是影响我国大学创业环境的一个重要因素,也是大学创业的一种现实可行的机制。  相似文献   

4.
基于演化博弈方法,研究多中心治理区域科技孵化网络多主体协同创新的内容和方式,建立多主体协同创新演化博弈模型,提出了促进多主体协同创新的政策建议。结论表明:1多中心治理区域科技孵化网络多主体协同创新有三个层次:战略协同、知识协同和组织协同;协同创新方式主要包括四个方面:资金支持、能力互补、知识技术整合和信息沟通。2为促进多中心治理区域科技孵化网络多主体协同创新,要制定合理的额外收益分配与成本分摊比例,建立有效的正激励和负激励(惩罚)机制,建立有效的网络信任体系。  相似文献   

5.
企业内部行为主体之间的互动关系与创新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方润生 《科学学研究》2003,21(1):101-106
将企业的创新活动放在组织化和网络化联系的平台上进行考察 ,分析了企业内部各行为主体在正式和非正式制度安排下可能会产生的不同行为特征 ,阐述了行为主体的互动关系及其内在机制以及在不同条件下对企业创新行为的影响 ,提出组织氛围能够有效地调节行为主体在创新中的互动关系。  相似文献   

6.
基于演化博弈方法,研究多中心治理区域科技孵化网络多主体协同创新的内容和方式,建立多主体协同创新演化博弈模型,提出了促进多主体协同创新的政策建议。结论表明:1多中心治理区域科技孵化网络多主体协同创新有三个层次:战略协同、知识协同和组织协同;协同创新方式主要包括四个方面:资金支持、能力互补、知识技术整合和信息沟通。2为促进多中心治理区域科技孵化网络多主体协同创新,要制定合理的额外收益分配与成本分摊比例,建立有效的正激励和负激励(惩罚)机制,建立有效的网络信任体系。  相似文献   

7.
区域科技孵化网络的多中心治理,可在网络各层主体间建立更多信任、互惠及认同等关系,实现社会资本在更大范围内的聚集、合理组织和有效分配,为在孵企业提供更加有效的资源获取通道。通过对天津市科技孵化网络79家孵化器的实证调查,从社会资本的信任、规范和网络三个维度,研究多中心治理模式下社会资本对区域科技孵化网络创新产出的影响机理。结果表明:多中心治理模式下,社会资本对区域科技孵化网络创新产出提升有显著促进作用。其中信任对网络创新绩效影响最显著;规范对网络整体孵化能力的促进作用大于对创新绩效的促进作用;网络化程度对网络整体孵化能力、创新绩效和就业税收都有显著正向影响。  相似文献   

8.
模块化体系结构创新的网络协调机制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以IT为代表的模块化产业体系,在不断的技术进步和网络发展的背景下,模块规模报酬递增、模块操作和网络效应的叠加形成了模块化的价值创新网络,但是受到体系瓶颈的约束,价值创造的潜力并没有得到充分挖掘.这提供了模块化体系结构创新的价值推动力,也决定了不同的创新协调机制.与模块的创新不同,模块化体系结构的创新需要整个网络的创新协同.开放的网络结构、关于创新的知识集成,以及通过开放的知识产权策略建立信任和合作机制,在模块化体系结构创新的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9.
创新网络是企业为获取创新资源,提升创新能力,通过契约关系或在反复交易的基础上以及应用互联网信息技术手段与外部组织建立的彼此信任、相对稳定、互利互动的各神合作制度安排.创新网络的本质特征决定了企业与其他机构之间联结机制既不同于组织内部科层的行政机制,也不同于市场交易的价格机制,而是建立在信息充分共享、资源充分流动基础之上的利益共享、风险分摊的具有系统特征的结网机制.因此,从结网的一般过程来研究企业在创新网络中的的结网机制具有一定的理论意义.  相似文献   

10.
建立开放式创新生态系统是企业应对激烈竞争的有效举措,信任则是开放式创新生态系统建立的基石.文中基于过程理论,探索开放式创新生态系统中信任的形成过程,分析外部环境对信任形成过程的影响机制.研究表明,通过搜索、熟悉、制度化和信任转移等机制,信任从最初的个人-组织阶段、经过个人-个人阶段、组织-组织阶段,提升到组织间-生态系统阶段;在这个过程中,边界管理者发挥着核心作用,制度、文化、技术等环境因素会对开放式创新生态系统信任的建立过程产生重要影响.研究拓宽了人际信任和组织信任的研究层次,延伸了开放式创新生态系统的研究深度,指导企业积极利用环境趋势中的有利因素,推动开放式创新生态系统信任的快速建立.  相似文献   

11.
关于大学科技园的一个网络分析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王大洲 《科学学研究》2004,22(2):164-169
大学科技园是一种以大学为依托,由社会网络、商业网络和专业网络交叠而成的创新网络。成功的大学科技园不仅意味着相关行动者之间的互动学习,同时也意味着使这种互动学习得以可能的共同知识基础和合作规范。在这里,不断衍生的企业构成了技术创新的主体和科技园网络进化的中心环节。通过他们的持续创业,大学科技园网络得以融入到区域创新网络之中,并向全球网络延伸。其中所体现的,是可扩展的自生自发秩序,是学术场域中的大学和经济场域中的企业之间的共生共荣。  相似文献   

12.
大学科技园不仅是区域创新体系的重要纽成部分,也是国家自主创新体系建设中不可或缺的产学研结合平台.在深入分析我国大学科技园产学研结合现存问题的基础上着力探讨如何建立高效的产学研自平衡运营机制,认为大学科技园能否建立起产、学、研各方自我平衡、互促发展的利益共享机制将直接影响我国政、产、学、研、金、介的有效结合以及自主创新体系建设的成效.  相似文献   

13.
协同创新以开放、信任、共享为前提,促进创新资源的整合、流动与共享,实现1+1+13的协同效应。高校、研究机构和企业等不同主体以及各主体的内部功能单元均可成为网络组织的活性结点,形成多层次的网络组织。基于网络组织这一组织形式,对研发协同创新机制进行研究,提出从战略、契约、资源、利益分享、持续改进等5个方面构建研发协同创新机制。  相似文献   

14.
提出农民专业合作组织通过联合政府、企业、高校科研院所等知识主体构建知识网络进行知识的共享和创新,从而提升自身能力。通过梳理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知识网络的构成要素,明确定位其功能和利益诉求,进一步分析知识网络的知识创新机制、学习共享机制、信任约束机制、利益分配机制4个运行机制。  相似文献   

15.
在国外大学科技园蓬勃发展的带动下,我国从上世纪80年代末开始探索建立大学科技园,经过十几年的发展,我国大学科技园已经具备了相当的规模,逐步成为各类创新要素与资源融汇的新焦点,并因地制宜地实现了发展模式的多样化,投资主体、融资渠道和服务对象的多元化。  相似文献   

16.
在分析大学科技园促进大学生创新创业路径选择的基础上,指出应建立大学科技园促进大学生创新创业的长效服务机制,完善大学科技园促进大学生创新创业的服务体系建设,积极拓宽大学生创业基金的规模和渠道。  相似文献   

17.
基于复杂适应系统理论模型,分析生物医药创新集群的聚集、非线性、流、多样性特征以及标识机制、内部模型机制和积木机制.在此基础上建立回声模型分析集群主体的互动机制和集群系统的涌现机制.研究发现,生物医药产业创新集群具备复杂适应系统的所有特征;创新集群主体通过流空间网络实现交互学习和竞争合作博弈;交互学习为集群主体间产生合作...  相似文献   

18.
高校科技创新是国家创新体系重要的组成部分。从社会资本角度来研究高校技术创新,通过对社会资本相关理论的回顾,分析其对高校科技创新与合作的意义,并指出在社会资本维度下高校科技创新的路径选择:构建合作的科技创新社会资本网络;占据社会网络结构上的战略位置;建立合作网络内的信任机制,形成共享的意识体系等。  相似文献   

19.
构建一个集群创新系统的分析框架,将集群创新系统划分为企业主体网络、营利性第三方机构网络、非营利性公共机构网络三个组成部分,并在此基础上以广东省一个典型的传统制造业集群——顺德均安镇牛仔服装产业集群——为例,详细分析这三类网络中的行为主体对集群技术创新的影响.揭示均安牛仔服装集群技术升级的成功经验,为我国大量传统轻工业集群的技术创新能力培育提供了借鉴和启示.  相似文献   

20.
网络治理问题是创新网络研究的重要内容.现实中的创新网络往往存在对网络影响力较大的成员,他们所拥有的网络权力在创新网络治理中发挥重要作用.在缺乏信任的环境中,权力对创新网络的治理作用是明显和有效率的,但权力的滥用也会损害信任关系的建立.拥有较强网络权力的企业对创新网络进行控制,能够快速、有效地处理网络运行中发生的问题,提高决策和网络运行效率,但也存在着机会主义风险和技术锁定风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