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通过使用Concapp分析软件,笔者对三种不同类型的模糊限制语在英汉两种律师法庭辩论词中的使用频率进行统计分析,对两种语言中不同种类模糊限制语的不同使用频率进行分析探讨,以便更好地了解英汉两种语言中律师在使用模糊限制语这一语言策略方面的相同和不同之处。  相似文献   

2.
基于语料库数据对政论文中模糊限制语的使用频率统计,同时基于维氏顺应论分析说话人在政论环境下选择模糊限制语可能出现的顺应性因素,以期于对政论语言研究和模糊语言学的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田玮 《考试周刊》2010,(9):28-28
语言中存在大量模糊限制语。本文分析了模糊限制语在影视剧本中的运用,并通过对比英汉影视剧本中模糊限制语的使用,得出英汉电影剧本中模糊限制语在使用类型、使用频次和种类分布上有所不同。正确掌握英汉影视剧本中模糊限制语使用的异同,对剧本写作及教学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4.
詹右琴 《考试周刊》2013,(22):92-92
模糊性是语言的基本特点之一,英语中模糊语的使用范围很广,包括商务英语、日常口语等。模糊语在商务英语应用中占有很大的比例,说话人所处的语言环境不同,模糊语的使用频率也就不同。本文根据维索尔伦提出的顺应理论,分析了顺应理论的产生背景,并得出了模糊语是由于交流人员在商务中长期顺应各种语境而产生的结论。  相似文献   

5.
英汉学术论文摘要中在变动型模糊限制语的使用上没有显著差异,这可能是两语料共有的语体和语场特征所决定的,但两者在缓和型模糊限制语的使用频率上呈现出显著差异,英语语料在提出论点时使用缓和策略的频率显著高于中文语料,从而达到了更成功地削弱观点的强加色彩、削弱断言程度、保持在读者面前谦逊态度的语用效果,进而增强了其观点的科学性和可接受性。在模糊限制语类型的选择策略上,两种语料都依赖间接缓和型模糊限制语。  相似文献   

6.
模糊限制语广泛存在于人们的日常语言交际之中,是自然语言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语言学家们对模糊限制语的研究仅限于对它的定义和分类的研究,而没有深入具体地研究某一种类型的模糊限制语。在前人的基础上对表示自我观点的这种模糊限制语进行了定义和细分,并试图在顺应论的框架下探讨了这一类模糊限制语在不同语境中的功能。  相似文献   

7.
本文研究了密歇根英语学术口语语料库(MICASE)中副词性模糊限制语的分布状况及其功能,发现MICASE中副词性模糊限制语的使用极为常见.程度副词和可能性副词的使用频率远远高于频率副词和变动范围副词,使用形式也更多样;程度副词、频率副词和变动范围副词中强势限制语的使用较弱势限制语更加频繁.模糊限制语的使用可以使发话者更好地调控话语的语势,帮助说话者赢得正面面子,或者尊重释话者的负面面子,在信息交流者之间创造有效的交际氛围.  相似文献   

8.
文章针对辩论文体中模糊限制语的使用情况进行了分析探究,并以美国总统奥巴马在2008年和2012年电视辩论为例,分析了奥巴马作为美国总统对模糊限制语使用类型、频率及其波动变化情况,同时进行了深层影响因素的分析,发现职业习惯和辩论话题内容对模糊限制语的使用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模糊限制语是科技英语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有且具丰富的表现力.根据Verschueren提出的顺应论,科技英语中模糊限制语的语境顺应性可以分为语言语境顺应和交际语境顺应.  相似文献   

10.
模糊限制语作为一种常见的语言现象,在英语课堂教学中教师不可避免地会对其进行运用。本文结合Verschueren的顺应理论分析出教师在课堂中使用模糊限制语是对师生交际双方心理世界、社交世界和物理世界顺应的结果。  相似文献   

11.
基于BROWN,LOB,CLEC三个书面语语料库,通过对比英语本族语者与中国英语学习者英语书面语中模糊限制语的使用情况,探讨影响中国英语学习者英语写作中模糊限制语使用的因素,指出学生在英语写作中应尽可能避免文化思维差异及母语迁移对写作的影响,而教师在教学中应尽量加强对模糊限制语的研究,使学生在表达中增强正确使用模糊限制语的意识,达到成功交流的目的。  相似文献   

12.
通过两个自建的英语硕士学位论文语抖库,研究者对其中出现的模糊限制语的频率、种类、分布规律等进行了定量和定性的对比分析。针对两者的差异及影响因素,本文提出切实可行的措施,期望能够在英语教学中增强中国英语学习者使用模糊限制语的意识及在英语学位论文写作中恰当运用模糊限制语的能力。  相似文献   

13.
王琴 《海外英语》2012,(7):270-272,286
该文借用Hyland关于"模糊语"这一概念的定义,首先回顾了国外近年来对学术语篇中的模糊语相关研究。接着从元话语理论、评价理论和语境理论等不同视角对学术语篇中的模糊语使用目的进行了阐述,并分析了学术语篇的语境特征,最后提出了相关研究对英语写作教学的建议。  相似文献   

14.
学术语体中的模糊限制语已经成为越来越多的语言学家和二语习得研究者的研究对象。文章从介绍模糊限制语的定义、语言体现形式入手,重点讨论了以往对学术语体中模糊限制语的功能的研究。对模糊限制语的语用研究主要体现在三个角度:对命题本身的影响;对作者与命题之间的关系的影响;对作者与读者之间的关系的影响。在讨论以往研究的基础上,作者指出不应忽视模糊限制语强化观点的功能。  相似文献   

15.
通过研究发现,在商务电子邮件写作中,不同英语水平学习者在使用模糊限制语的频数上存在显著差异。究其原因主要是产出的模糊限制语呈现出过度使用的倾向,副词性模糊限制语缺乏多样性并倾向口语化,缺乏表达可能性的副词性模糊限制语。这些构成了学习者中介语中模糊限制语使用特征,对国内相关语言研究及其教学有一定参照和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16.
模糊限制语的使用是跨文化修辞能力的重要指标之一,本文拟从跨文化修辞理论的视角,采用语料库语言学的方法,以应用语言学英语论文结论部分为语料来源,对中国学者和英语本族语学者学术语篇中模糊限制语的使用情况进行对比与分析。研究发现:总体而言,中国学者在绝大多数模糊限制语的使用频次上与英美学者未达到显著性差异;两者在各类模糊限制语的选择策略上非常相似;两者在某些模糊限制语的语言表征上表现出不同程度的差异。本研究对于提高中国学者使用英语进行学术写作与发表的能力具有一定的启发意义。  相似文献   

17.
模糊限制语是日常交际中一种常见的语言表达方式,在言语交际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在英语课堂教学中也会大量使用模糊限制语,其正确使用具有以下重要作用:保全师生面子,实现礼貌交际;提高语言表达的准确性,精确话语信息;降低学生的焦虑感,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相似文献   

18.
大学英语教师的课堂用语不仅是传递知识的工具,也是维系和调节师生关系的纽带。教师在课堂上使用什么样的语言影响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积极性。文章试图从语用学的角度探讨模糊限制语对大学英语教师课堂用语的启发意义,以期能激发学生参与课堂互动,产生良好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9.
模糊限制语是模糊语言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从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角度,以模糊限制语为例,对新闻英语中的模糊现象进行分析。定量分析表明,以精确著称的新闻英语中有相当比例的模糊现象,且在软新闻与新闻中无显著差异;定性角度分析表明,新闻英语大量的模糊语有其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0.
对96部中英文当代作品的前言就模糊限制语的使用异同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英文作者在前言中使用模糊限制语的频率远远高于汉语作者,而且在类型的偏好上存在着差异。本文从文化的角度阐释这些差异产生的原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