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天才梦     
我是一个古怪的女孩,从小被视为天才,除了发展我的天才外别无生存的目标。然而,当童年的狂想逐渐褪色的时候,我发现我除了天才的梦之外一无所有——所有的只是天才的乖僻缺点。世人原谅瓦格涅的疏狂,可是他们不会原谅我。加上一点美国式的宣传,也许我会被誉为神童。我三岁时能背诵唐诗。我还记得摇摇摆摆地立在一个满清遗老的藤椅前吟诵“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眼看着他的泪珠滚下来。七岁时我写了第一部小说,一个家庭悲剧。遇到笔画复杂的字,我常常跑去问厨子怎样写。第二部小说是关于一个失恋自杀的女郎。我母亲批评说:如果她…  相似文献   

2.
天才梦     
我是一个古怪的女孩,从小被视为天才,除了发展我的天才外别无生存的目标。然而,当童年的狂想逐渐褪色的时候,我发现我除了天才的梦之外一无所有———所有的只是天才的乖僻缺点。世人原谅瓦格涅的疏狂,可是他们不会原谅我。加上一点美国式的宣传,也许我会被誉为神童。我三岁时能背诵唐诗。我还记得摇摇摆摆地立在一个满清遗老的藤椅前朗吟“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眼看着他的泪珠滚下来。七岁时我写了第一部小说,一个家庭悲剧。遇到笔划复杂的字,我常常跑去问厨子怎样写。第二部小说是关于一个失恋自杀的女郎。我母亲批评说:如果…  相似文献   

3.
每一个时代都不缺少天才,但并不是每个时代都盛产天才。上世纪90年代中后期,一群“80”年以后出生的十几岁的少男少女在文坛上闪亮登场,如果按照“十岁是天才,二十岁是才子,三十岁是普通人”的标准来衡量,这倒可以称得上是一群“天才”,但“文学天才”的头衔放到他们的头上是否名副其实?近十年间,始终是个充满争议的话题。如果仅就“天才”的数量,而不就“天才”的质量而言,我们这个时代的“天才”不仅众多,甚至有些“泛滥”。每过上十天半月,翻开某某文学性报刊,就会至少有那么一篇关于某某“文学天才”的报道或专访。一看年龄,都不过十几…  相似文献   

4.
我为你上中文课的时候,你提到某某是天才,你不是.当时我问你什么是天才,你支吾了半天,答不上来. 天才是一个非常抽象的名词,很难说怎样的人才是天才.即使莫扎特小小年岁就成名,他真正完美的作品,也是在20岁以后才产生,可他又因为早期透支太多而早早死去.成为小天才有什么好处呢?只怕早期的虚名反而影响了他们后来的进步.  相似文献   

5.
天才     
沈荧怡 《新读写》2013,(3):33-33
现在不少新闻里说有些小孩2岁能背世界地图,3岁能算5位数的乘法,那么,这算不算天才呢?作家刘墉说,天才是在别人都放弃的时候他不放弃,天才是锲而不舍的努力、是坚持到底的热情。天才不怕打击,也不怕别人恶意批评,他只是认清自己的目标,以鸭子划水的方式,按部就班地前进。  相似文献   

6.
刚出生的宝宝会学习?有点不可思议吧!不要怀疑,做好宝宝的第一任老师……学习从零岁开始,可不单纯是一句口号,在付诸行动的过程中,你会惊喜地发现宝宝的好学精神,小小天才从零岁培养!  相似文献   

7.
天才梦     
我是一个古怪的女孩,从小被目为天才,除了发展我的天才外别无生存的目标。然而,当童年的狂想逐渐褪色的时候,我发现我除了天才的梦之外一无所有——所有的只是天才的乖僻缺点。世人原谅瓦格涅①的疏狂,可是他们不会原谅我。加上一点美国式的宣传,也许我会被誉为神童。我三岁时能背诵唐诗。我还记得摇摇摆摆地立在一个满清遗老的藤椅前朗吟“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②,眼看着他的泪珠滚下来。七岁时我写了第一部小说,一个家庭悲剧。遇到笔划复杂的字,我常常跑去问厨子怎样写。第二部小说是关于一个失恋自杀的女郎。我母亲批评说:如…  相似文献   

8.
去年,同学们总爱以"天才"自居;而今年,同学们却极烦别人叫自己"天才"。变化如此之大,是因为现在同学中流传着这样一句话:"天才,就是天生的蠢才!"我也跟着人云亦云。但自从我遇见了一位真正的天才,才发觉这句话是错误的。第一次见到"天才",是在几年前的辅导班上。那次,当我急匆匆地跨进教  相似文献   

9.
秦珍子 《云南教育》2014,(23):31-34
世界上有两个刘泽锴。 一个是所谓“天才”,另一个则是一名13岁的男孩。 前者生活在人们的目光和传闻中,开独奏音乐会,摘全国游泳大赛金牌,还老是考班上第一名。  相似文献   

10.
在狂飙突进运动的影响下,康德强调了艺术创造的天才问题。他扬弃了前人的神秘解说,认为天才是一种与生俱来的自然现象,其根本心理基础是知解力约束下的想象力,而独创性和典范性则是其两大基本特征。康德还第一次将天才与鉴赏联系起来,把鉴赏力视为天才的基础和必备条件,并以作品为中介,讨论天才与鉴赏力在主体心态上的异同。  相似文献   

11.
《好同学》2005,(11)
九月四日,是加拿大中小学新学期开学的第一天。我兴高采烈地陪着十岁的外孙去新学校报到。这是一所有天才儿童班(英文称为GiftedProgram)的学校。加拿大渥太华的中小学一般是按居住地区划片就近入学,但为使优秀学生能受到较早较好的培养,每个区选定条件较好的一所学校,每个年级开设一个天才儿童班。但我外孙能上这种班绝不说明他是天才,上这种班的学生也不都是天才。我认为这种班相当于我国学校的重点班。从我外孙进这种班级的过程,可看出加拿大与我国有不同的选拔优秀学生的方法。  相似文献   

12.
九月四日,是加拿大中小学新学期开学的第一天。我兴高采烈地陪着十岁的外孙去新学校报到。这是一所被称为天才儿童班 (Gifted Program)的学校。加拿大渥太华的中小学一般是按居住地区划片就近人学.但为使优秀学生能受到较早较好的培养.每个区选定条件较好的一所学校.每个年级开设一个天才儿童班。但我外孙能上这种班绝不说明他是天才,上这种班的学生也不都是天才。我认为这种班相当于我国学校的重点班。从我外孙进这种班级的过程,可看出加拿大与我国有不同的选拔优秀学生的方法。  相似文献   

13.
和所有的母亲一样,儿子一出生我就坚信他一定是一个天才,儿子6个月就叫出了"妈"的声音,1岁半时能从1数到10,4岁时会算两位数的加法,难道有谁还能不认为他是一个天才吗?  相似文献   

14.
记忆商店     
在青山绿水之间,繁花簇(cù)拥之地,有一个天才国。天才国的人个个是天才。尤其是老国王,他一岁就独立阅读了,又超级爱学习,自然是天才中的天才。当然,青出于蓝而胜于蓝,老国王还有个儿子,也就是王子,一个月就开始独立阅读了!只是,王子不大爱学习,更喜欢打游戏!他打游戏无师自通,整天捧着个ipad,任何游戏都能很快通关,通最难的关!  相似文献   

15.
正他被人称作天才,13岁便获"第二届柴科夫斯基国际青年音乐家比赛"第一名:他曾经在白宫演出,是受聘于世界顶级的柏林爱乐乐团和美国五大交响乐团的第一位中国钢琴家:他被美国《人物》杂志评为"最具魅力的男士"他,就是当今世界最成功的钢琴家郎朗。  相似文献   

16.
天才梦     
我是一个古怪的女孩,从小被目为天才,除了发展我的天才外别无生存的目标。然而,当童年的狂想逐渐褪色的时候,我发现我除了天才的梦之外一无所有——所有的只是天才的乖僻缺点。世人原谅瓦格涅的疏狂,可是他们不会原谅我。加上一点美国式的宣传,也许我会被誉为神童。我三岁时能背诵唐诗。我还记得摇摇摆摆地立在一个满清遗老的藤椅前朗吟“商女不知亡国恨, 隔江犹唱后庭花”,眼看着他的泪珠滚下来。七岁时我写了第一部小说,一个家庭悲剧。遇到笔划复杂的字,我常常跑去问厨子怎样写。第二部小说是关于一个失恋自杀的女郎。我母亲批评说:如果她要自杀,她决不会从上海乘火车到西湖去自溺。可是我因为西湖诗意的背景。终于固执地保存了这一点。我仅有的课外读物是《西游记》与少量的童话,但我的思想并不为它们所束缚。八岁那年,我  相似文献   

17.
他被人称作天才.13岁便获“第二届柴科夫斯基国际青年音乐家比赛”第一名:他曾经在白宫演出.是受聘于世界顶级的柏林爱乐乐团和美国五大交响乐团的第一位中国钢琴家;他被美国《人物》杂志评为“最具魅力的男士”。他,就是当今世界最成功的钢琴家郎朗。  相似文献   

18.
常艳春  郭阳 《家教指南》2006,(11):11-14
她,3岁半就能阅读中学生读物;4岁开始编创童话;5岁时已有数百本书的阅读量。她小学免读;9岁进入市重点中学;15岁以优异的成绩考取了大连理工大学。值得一提的是,在紧张备战高考的同时,她却忙里偷闲完成了自己的第一部长篇校园小说——《晴天·雨天》。她叫张玄,一个满脸阳光的女大学生,大家称她“天才女孩”,而她却平静地说“:我不是天才、神童,只是我母亲教育的科学而已。”那么,其母是如何教育她的呢?近日,记者对张玄的母亲张鹤立女士作了专访,她表示:记者问(以下简称问):您所说的“快速阅读法”是什么概念?张鹤立答(以下简称答):这是我在…  相似文献   

19.
《留学生》2006,(11)
19岁的华裔女孩吴羽洁一直在创造奇迹:13岁时连跳4级,以全美第一名的成绩考上美国加州大学;16岁时考上美国伯克莱大学攻读硕士学位,并担任大学政治研究所所长助理;17岁时又考取哈佛大学法学院攻读博士学位……不仅如此,她还被评为"洛杉矶最高荣誉市民"、"比尔·盖茨优秀学生",因此被人们誉为"天才少女"。然而,面对人们的赞誉,吴羽洁却称自己算不上天才,她的成功除了"学习努力 方法正确"之外,还有母亲的殷殷关爱……母亲是她最好的老师1987年10月,吴羽洁出生在上海市一个知识分子家庭。6岁时,她随父母一起离开上海到  相似文献   

20.
“第一个扔鞋的是天才,第二个扔鞋的就是猪头了。”这是中国网友的精到评论。类似的话我们前辈早已说过:第一个把女子比喻成花朵的是天才.第二个把女子比喻成花朵的就是蠢材了。东施效颦,本身就是个笑话。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