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羊绒,又称山羊绒;顾名思义,它取自山羊。据说,全世界的羊绒产量逐年下降,而在全球羊绒总产量中,一半来自中国。长期以来,我们一直以“羊绒大国”、“羊绒为国家换取外汇”为荣。然而,此时世界其它国家却在用行政命令限养甚至禁养山羊。原因是山羊喜食草根树皮。有些地区因产几十公斤的羊绒,山秃了,地荒了,生态环境遭到灭顶之灾。以牺徨环境为代价去换取暂时的经济利益,这种急功近利行为常常发生在贫穷的国家和地区。比如日本人为了保护自己的山林而封山,却在东南亚的原始森林中大肆砍伐——当地人听之任之,因为需要外资。欧美国家把污染严重…  相似文献   

2.
羊绒产业一直在内蒙古自治区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经过了“统——放——专——放”几个阶段后,市场日趋成熟,随着中国加入WTO,羊绒业的风险与机遇加大,同时也迎来了巨大的商机。内蒙古羊绒的生产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大力发展羊绒制品的加工和销售有着广阔的前景。  相似文献   

3.
基于增长极理论的内蒙古农畜产品加工业发展模式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于发展中国家和地区,产业的全面均衡增长是难以实现的,根据增长极理论,这些地区的经济发展只能选择具有比较优势和关联度大的产业作为增长极,通过增长极的极化效应和扩散效应带动经济的全面发展。笔者通过分析内蒙古发展农畜产品加工业的资源优势和关联效应,提出了作为内蒙古六大支柱产业之一的农畜产品加工业成为内蒙古经济增长极的原因,并提出了构建特色产业集群与特色产业链、构筑绿色品牌和循环经济的发展模式。  相似文献   

4.
山羊绒和细支绵羊毛纤维的图像识别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提出一种对山羊绒和细支绵羊毛的SEM图像进行数字化处理并识别的方法。该方法由扫描电子显微镜成像,通过图像采集卡把实时图像传至计算机,经过灰度变换等图像预处理后,用最大类间方差法求得阈值,采用阈值分割法对图像分割处理,检测边界提取其特征值,然后时羊绒和细支绵羊毛进行分析和识别。  相似文献   

5.
羊绒产业是我国近些年来的新兴产业,内蒙古是我国羊绒资源的主要产区,也是羊绒制品企业的集中地之一。近几年来,这一领域的竞争变得空前激烈,使许多绒制品企业陷入了困境,内蒙古的羊绒制品企业为了避免陷入困境,赢得市场主动,就要必要从多方面入手来加强营销工作,通过多种营销努力,不断扩展市场,促进产品的销售。  相似文献   

6.
羊绒产业在内蒙古经济发展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在近20年的发展中取得了重大成就,但是存在的问题也不少。如果能够从规范市场、在若干生产环节上实行许可证制度,从而形成适度垄断经营、调整产品结构、注重资源和产品开发创新、树立正确的营销观念、提供必要的法律和组织保障等方面入手做些工作,会使羊绒产业更加健康地发展。  相似文献   

7.
当我翻开《读者》时,《哭泣的草原》这几个大字吸引了我。于是,我好奇地一页一页仔细读了起来。《哭泣的草原》讲述了1981年之前,草原本没有山羊, 草原上到处是一片碧绿景象, 1981年,我国和某国合资建了一个羊绒集团,为了获得羊绒, 1985年,山羊开始成倍繁殖,山羊不但吃草,而且还要吃草根, 这给内蒙古大草原带来了噩梦:翠色欲流、一碧千里的大草  相似文献   

8.
构建内蒙古特色生态旅游产品体系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比较研究,提出内蒙古应把握草原生态、民族文化生态、沙漠生态、逆境与逆转生态资源的比较优势,采取逆向发展模式,以草—畜—牧业—畜产品加工业—马文化、沙漠—沙漠生物—沙产业—驼文化、森林—森林动植物—林产业—驯鹿文化三条生态链为轴,展示内蒙古自然生态与民族文化生态,构建具有内蒙古特色的生态旅游产品体系。  相似文献   

9.
小厂商与大集群:河北清河羊绒产业的发展模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河北清河羊绒产业的发展模式进行实证研究,发现,清河羊绒产业的发展呈现出如下特征:它是在零自然资源乡村社区崛起的原发型产业集群;产业主体是规模不大却数量众多的民营中小厂商,产业集群的总体产值很高;围绕着羊绒分梳和深加工,清河已经形成一个关联产业集群;厂商之间存在一定的分工与协作;厂商自发地集中在地理接近的空间区域内。我们将这种发展模式概括为"小厂商,大集群"。  相似文献   

10.
正在许多乳制品广告中,商家为了标榜自己的产品品质好,都会追溯到奶牛的质量、规模。正如这些广告所述,奶业的源头是奶牛;奶业的可持续发展也与奶牛的繁育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随着乳品加工业的快速发展,过去十年,我国奶牛数量从500万头增加到1300万头,其中繁育母牛约600万头。根据乳制品消费市场的不断扩大,预计在未来五年每年需要补充200万头以上的奶牛母犊,才能满足我国乳品加工业稳定发展的需求。如何科学、有效、保质地提高我国奶牛数量?内蒙古赛科星繁育生物技术股份有限公司总裁兼技术总监、内蒙古大学教授李喜和,用科技作出了回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