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 多年的工作实践,使我深切体会到:要做好图书馆工作,固然需要依靠图书馆自身的顽强努力,但是如果没有领导的重视和支持,也是很难做好这一工作的.我在参观军内外院校的图书馆时,同行们对此都有非常一致的看法.值得欣慰的是,笔者前不久参加湖南省高等学校图书馆馆长会议,会上馆长们普遍反映,绝大多数院校的领导同志对图书馆建设重视起来了.这是一个十分可喜的现象.然而,也有少数单位仍旧没有把图书馆工作真正提到议事日程上.我认为,要  相似文献   

2.
1999年我作为一名访问学者到美国西弗吉尼亚大学理工学院访问学习了两个月.在这两个月里,上午我主要是在外语系听课,下午在图书馆一边工作一边学习,因此使我有机会对美国高校图书馆的管理和服务有了亲身感受,同时也使我认识了一位美籍华人图书馆馆长杨肇英博士及其夫人孔渝芳女士.令我敬佩的不但是他们的那种敬业精神,而且还有他们的那种助人为乐的精神.  相似文献   

3.
中国图书馆学会于2004年11月5日至9日在浙江绍兴举办了第二届青年学术论坛,我有幸参加了本次论坛。作为到图书馆工作时间不长的一名年轻工作者,专家们精彩的主题发言,与会者围绕图书馆精神、特点、工作、信息等方面的讨论,使我有了一次难得的学习机会,感受到了浓浓的图书馆情结。我想把我的收获和体会在这里与图书馆年轻的同行分享、讨论,以促进我们青年馆员对图书馆工作发展的认识,以增加工作的责任感。  相似文献   

4.
1979年,我在富源县文化馆任会计兼职管理图书,上级安排我筹建富源县图书馆,专门到云南省图书馆购买图书馆业务用品。1980年我们正式批准建馆。1981年,全省公共图书馆馆长会在腾冲召开.我去参会的过程中两次到省馆。会议期间与省馆的领导和各位老师开始接触认识。也是这次会议贯彻中央书记处对全国图书馆工作的批示,为图书馆工作指明了方向,坚定和鼓舞了我投身图书馆事业的信心和力量,从此让我和云南省图书馆结下了三十年的情缘。  相似文献   

5.
今天很高兴可以和大家在这里交流。虽然我主要从事编目,但是我很关心一切有关图书馆的相关研究,如此可以使我的视野更加开阔,使我对图书馆的理解越来越深,对图书馆职业更加热爱。法律问题对每一位图书馆员都是切身相关的事情,应该人人关心,人人参与,而不光是图书馆馆长和领导的事情。因为,如果图书馆员不够关心我们的图书馆立法工作,将不利于我们的法律得以真正的执行。法律并不是包含和统揽一切,法律仅是一个大纲,需要其他的各种政策、规章、规定来予以保证。在美国,规定是以钱为基础的,钱是很重要的。比如我们讨论到的图书馆要多大、人员…  相似文献   

6.
赖辉荣 《图书馆论坛》2007,27(2):162-164
时间犹如白驹过隙,转瞬即逝。不知不觉进入图书馆工作,已经三个多年头了。蓦然回首,感慨良多,岁月如实地记载着我艰辛耕耘,用辛勤汗水铸就的辉煌。一千多个与图书馆相伴的日子教会了我很多很多,使我对图书馆有了全新的认识。  相似文献   

7.
毛秀清 《图书馆论坛》2002,22(3):114-116
一个偶然的机会 ,我进入了高校图书馆工作的行列 ,回顾二十几年图书馆工作的历程 ,真可谓 :道路坎坷 ,步步艰辛。1 图书馆激励我重又坐在课桌前我从事高校图书馆工作 ,也与许多同仁一样 ,纯属偶然。由于生不逢时 ,在唯成份论的沉重阴影笼罩下 ,我失去了进入高等学府继续深造的权利。与全国无数“臭老九”家庭出生的子女一样 ,小小的年纪就踏入了社会自谋生路 ,直到 1981年调入高校图书馆。由于历史的原因 ,图书馆过去被当成老、弱、病、残加照顾的收容所 ,因此人员素质参差不齐。在人员安排上 ,90年代以前是从不考虑知识结构是否合理。图书…  相似文献   

8.
刘琼 《图书馆论坛》2000,20(4):89-90
我 198 7年毕业于华中理工大学中文系 ,在做了近十年的编辑工作之后 ,于 1997年调到了武汉汽车工业大学图书馆工作。两年的时间转瞬即逝 ,两年中我的思想也发生了质的变化 ,由从前的看不起图书馆工作 ,羞于向别人介绍自己在图书馆工作 ,转变为真正热爱上了图书馆工作 ,并且非常自豪地向我的同学、朋友们宣称自己在图书馆工作。回顾两年来自己走过的历程 ,实际上是自己对图书馆事业和工作由陌生到熟悉 ,对图书馆员这个职业由鄙薄到感到神圣的职业认同过程。在这里 ,我想借“从业抒怀”这个栏目谈谈自己的经历和感受 ,也期望能得到众多同仁的…  相似文献   

9.
浅谈图书馆的自动化与非自动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期刊载的一篇文章提出的一个观点:“在从事图书馆自动化的同时必须要注意非自动化部分的工作”,向纷纷在建立图书馆自动化系统的人们提出了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建立图书馆自动化系统是大势所趋,但我们不能在搞自动化的同时,忽略图书馆的基础工作。自动化上去了,基础下去了,这不是我们搞自动化的目的。对此,我也深有体会,当初,我们在建立图书馆自动化系统和建立数据库时,把图书馆最重要的力量全抽去搞现代化,结果影响了基础工作,引起了读者不满,幸亏我的前任馆长及时提醒,平衡了两方面的工作,才使工作顺利开展下去。古的文章提出了这一问题,并作了分析,实际上,即使信息技术再发展,一些非自动化的因素总是存在,对这一问题还有更深入分析的余地。第二篇是计算机文献检索的经验交流。今后,图书馆工作的发展会越来越多地深化到文献检索,特别是专业图书馆,不能满足于书目一级的检索,要涉足文献检索领域。文献检索看起来不是很难,但真正检索得好不太容易。只有多实践,多积累经验,多接触具体的专业知识,才能做到问题一到,思路即时形成。我非常希望能多看到一些这方面典型实例的交流。  相似文献   

10.
1“校长之问”与管理维度从事图书馆职业,我相当幸运。第一个幸运发生在加拿大英属哥伦比亚大学(University of British Columbia,UBC)图书馆和信息研究专业学习期间,我获得了3次实习机会:一是在UBC人文社科馆做了两个学期的Graduate Library Assistant,兼职从事参考咨询和教学工作;二是暑假期间到英属哥伦比亚省政府的一个专业图书馆全职做了3个月的实习生,工作内容是编目;三是在东亚图书馆对中文馆藏资源质量进行评估。参考咨询、教学、编目和馆藏建设是高校图书馆的核心工作,有机会在学习期间从事相关的一线工作,这使我在最短的时间内,既在图书馆基础理论方面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又拥有了一定的实践经验。  相似文献   

11.
回归     
十二年前,作为浙江省首批图书馆学专业的毕业生,我来到杭州电子工业学院图书馆。刚到图书馆,我分在流通部工作。作为当时馆里图书馆情报学3名科班毕业生的其中之一,我充分运用所学知识,指导实际工作。我对当时馆里的借阅制度,使用单轨制还是双轨制做了借阅时间比较...  相似文献   

12.
我从事高校图书馆工作已有16个年头了。16年来,我做过采访、分编、读者工作、情报工作……从一名管理员晋升为副研究馆员。为了图书馆建设,我和同志们一道出力、流汗。有耕耘、有收获。16年来,我伴着图书馆从年轻走向成熟,走向发展,走向未来。而今的图书馆藏书数量不断增加,服务设施和服务手段不断完善,自动化程度不断提高,向着信息高速公路大步迈进!多少年来,她滋养了无数的学者,哺育着千百万青年,为培养国家的栋梁之才做出了贡献!图书馆,她是大学的命脉,知识的源泉!每逢想到这些,我都会从心底发出呼唤:图书馆——…  相似文献   

13.
前几天参加图书馆学会成立三十周年纪念活动,在会上遇见金泯先生的夫人余葭生女士,这使我想起了金泯先生。金泯先生在世时尽管学会还没成立,但他当时所在的辅导部其实是承担着学会的一部分工作和职能的,除了举办干部培训班外,还配合中心图书馆举办业余大学和北大函授班。下面我将我和金泯先生的点点滴滴回忆出来,以追忆金泯先生。  相似文献   

14.
浅论图书馆工作管理十要素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图书馆工作的服务性,使其涉及到许多程序性强的常规内容,简述了图书馆工作管理中的10个方面问题。  相似文献   

15.
我在图书馆工作18年了,今年50岁,所谓“知天命”之年,感到自己与图书馆,似乎有一种特殊的缘份G大概10岁时,我在家乡读小学,老师带我们去参观县图书馆,我马上为图书馆所吸引,随后成了一位小读者。后来到广州读中学,自然是校图书馆的常客。高中时一次暑假,我曾盗用全班  相似文献   

16.
<正> 今天有许多高校图书馆的馆长和各省、区、市高校图工委的同志们来参加会议,我想借此机会讲讲高等学校图书馆的问题。在高等学校建设和发展的过程中,图书馆工作非常重要。不管是从在教学科研工作中的地位来说,还是从整个国內外的学术交流当中起的作用来说,图书馆工作都是非常重要的。我前年會为《大学图书馆通讯》写过几句活,说图书馆对于一所大学来说,是  相似文献   

17.
试谈图书馆专业技术职称评审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高校图书馆实行专业技术职称评审工作,给图书馆事业的建设和发展带来了勃勃生机。因为这一举措不汉从客观上提高了图书馆在学校的地位,使图书馆工作强到了应有的重视,更主要的是使图书馆专业人员深受鼓舞,激发了自身的工作热情和创新精神,从而推动图书馆各项业务工作的发展。  相似文献   

18.
李花 《图书馆论坛》2001,21(6):94-95
我是广东省中山图书馆的退休职工 ,退休后又被图书馆返聘回馆继续工作至今。我馆现有藏书 4 0 0多万册 ,其中有数万册因收藏时间长、流通多、虫蛀、尘蚀而破烂不堪的历史文献。我就是每天面对着这些需要修补的烂书默默地在补、补、补……我是 1981年在一个偶然的机会进入中山图书馆的。当时中山图书馆在广东山区连平县建造了一个“战备书库” ,库内珍藏了 5 2 814册善本图书和一批珍贵资料 ,需要人员在那里从事图书保管工作 ,领导上认为在馆的我丈夫是部队转业干部 ,一向工作积极负责 ,是不怕苦 ,不怕累的好同志 ,是干这项工作最适合的人选…  相似文献   

19.
我对图书馆的感情从儿时起就产生了。我的父亲在图书馆工作,可以说我从小就是在图书馆中长大的,既受父亲的影响,也受图书馆氛围的熏陶,一直对这里怀有一份亲切感。因此经常想,自己将来也要做一名图书馆馆员。后来这一愿望真的实现了。参加工作至今,屈指算来已整整26年。26年的时间,说长也长,因为它毕竟在我的人生经历中占有很长的一段时间,我把自己的青春热血都献给了图书馆事业;说短也短,因为和图书馆的老馆员比,在工作时间和经验上还存在着很多不足。在逝去的岁月里,我对图书管理工作的认识,由浅入深,由感性到理性,虽产生过疑虑、忧思,但最终自己还是认同了这一工作的神圣性和重要性,与图书管理工作结下了不解之缘。  相似文献   

20.
高炳礼 《图书馆论坛》2006,26(6):276-280,316
光阴似箭,岁月如流。新中国成立初期的1952年8月.我考入了武昌文华图书馆学专科学校(以下简称文华),翌年全国高校院系调整,文华并入武汉大学图书馆学专修科。1954年8月,我是武大图书馆学专业第一届分配到广州工作的毕业生。1956年11月,我从广州市第二十二中学图书馆调入广东省中山图书馆。1991年底,我办理了退休手续。馆领导返聘我续任《图书馆论坛》副主编工作。到今年底止,我已在广东省立中山图书馆整整工作满50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