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文章基于图式理论和现代教育技术相结合的视角,采取随机试验设计方法,考察多媒体"视听说型"和"文本型"课件两种阅读前导对学生ESP专业文献阅读理解水平的影响。实验结果显示:1)"视听说型"和"文本型"阅读前导不仅能弥补专业背景知识缺省对阅读理解造成的不利影响,而且能帮助学生建立ESP阅读理解的概念框架,提高学生的专业文献阅读理解水平;2)在提高ESP阅读理解效果方面"视听说型"阅读前导显著地优于"文本型"阅读前导。  相似文献   

2.
王艳 《海外英语》2013,(8X):94-96
该研究在探讨了分类教学情况下,应用简报呈现阅读心得对高职学生阅读频率、阅读行为及阅读理解的影响。通过准实验研究法,以我校高职二年级共86名学生为研究对象,实验组为分类教学组,以PowerPoint简报呈现阅读心得;对照组为非分类教学组,以传统阅读心得写作,经过为期六周的阅读期程实验,再针对两组学生进行阅读行为量表及阅读理解后测,研究结果发现实验组学生在阅读频率、阅读行为及阅读理解上均优于以传统心得写作之对照组学生。  相似文献   

3.
针对技校学生在学习中精神容易分散和学习信息难接收的特点,提出通过培养学生的理解型阅读和查阅型阅读能力,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  相似文献   

4.
直观的图片材料如何呈现,才能有效提高不同阅读水平儿童的阅读效果?通过研究我们发现,图片—语音结合呈现方式对小学生(尤其对低阅读水平学生)阅读效果的提高影响最为明显,而对于高阅读水平的小学生,材料呈现方式的改进能有效降低其认知负荷水平,但不能显著改善其阅读成绩。这一结论对小学语文教材与教学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在教材设计上,插图的配置要与教学目标相一致,符合课文内容本身的特点,并与相应的文字内容保持空间位置的临近;在教学方面,则要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优化多媒体材料的呈现方式,加强对学生使用图片的指导,并充分考虑学生个体差异,针对不同阅读水平的学生采用不同的图片呈现方式。  相似文献   

5.
丁森  刘宇慧 《海外英语》2013,(4X):19-21
认知风格也称认知方式,指个体在认知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习惯化的行为模式。学生认知风格不同,获取、加工信息的方式也不同,一定程度上影响学生二语习得。目前国内外关于认知风格对学生二语习得影响的研究较少。为分析认知风格对学生二语习得的影响,该研究对比北京工业大学英语专业与非英语专业学生的认知风格,分析认知风格对于学生阅读理解水平的影响。研究结果对于教学有一定的借鉴意义,教师应根据学生的认知风格采取不同的教学策略,使学生克服认知风格方面的弱点,提高阅读理解水平。  相似文献   

6.
1∶1学习环境下开展常规化的课内阅读是否会影响学生的阅读理解水平?文章以H校小学六年级学生为研究对象,从阅读加工水平、识别校对水平和阅读迁移水平三个方面对数字班与常规班学生的阅读理解水平进行对比分析.研究发现:学生的阅读加工水平、识别校对水平都与阅读迁移水平之间存在交互作用,呈现正相关;数字班学生在阅读理解水平上整体表现强于常规班,二者之间呈现显著性差异,但在句子理解和篇章结构理解两个维度不存在显著差异;学生的整体阅读理解水平不存在性别差异,但数字班男生的阅读加工水平明显优于常规班男生.最后,围绕1∶1数字化学习在学科教学中的整合应用提供一些可借鉴的意见和建议.  相似文献   

7.
在教名著阅读时,仅靠传统文本阅读方式,易使大部分学生处于被动、低效状态,在各类考试中阅读能力大大降低。这种传统阅读方式已经成为影响素质教育在课堂教学中推进的一大障碍。利用多媒体可以培养学生阅读名著的兴趣与能力,它具有形象直观、内容丰富、动态呈现、多媒体容量大等特点,它提供的外部刺激:图像、图片、声音、文字、动画等是丰富多彩的。抓住初中学生对具体形象事物感兴趣的心理特点,利用多媒体引领学生阅读名著,有利于学生知识的获取与建构,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课外阅读能力。  相似文献   

8.
古往今来 ,各种知识的认知、理解、掌握到综合运用直至发现、创新 ,都离不开“阅读理解”这一基本环节。而阅读又是人类接受知识的最高形式 ,也是“学会学习”的基本方式。因此 ,研讨化学学科的阅读理解策略 ,优化学生的阅读过程 ,就显得十分必要和及时。本文从化学学科学习特点、知识特点与阅读理解的关系 ,化学阅读理解的途径和阅读理解的认知反思等方面加以讨论。1 化学的学习过程与阅读理解学习途径1.1 实施阅读理解学习的主要因素及其关系  所谓阅读理解是通过阅读获取信息 ,揭露事物间的联系而认识新事物的一种能力。学生、教师、…  相似文献   

9.
初中英语阅读理解教学要实现高效,就必须要在日常教学过程中多角度扩大学生的词汇量;帮助学生挑选适合学生的阅读题材;不遗余力地对学生的阅读方法进行指导,让初中生学会用正确的方法去理解英文文本,提升阅读与运用英语的水平。结合多年教学经验,提出了有效的阅读理解教学方法,建立一套切合学生学习需求的英语阅读教学模式,帮助学生解决学习困难,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和英语知识水平。  相似文献   

10.
基于图式理论的阅读理解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一个重要概念是图式.图式是表征人类一般知识的一种心理结构.在研究阅读理解的发展过程中,图式在认知研究中已经证明具有较强的解释力.把图式应用于阅读理解研究,从认知的角度探究阅读过程的本质,其重要性和宽泛程度,对于阅读理解的影响十分显著.  相似文献   

11.
21世纪以来,国内学者对工具性理解和关系性理解曾有介绍与评论,但在日常的教学实践中很少运用.对工具性理解进行本土化的解释,并提出数学理解的3个层次:工具性理解、关系性理解和创新性理解.以二元一次方程、分数的乘法、基本不等式3个内容为例进行了3个层次的剖析.给出多层次的数学理解分类:工具性理解的分类;关系性理解的分类;创新性理解的分类.  相似文献   

12.
13.
14.
15.
《双语学习》2009,(11):29-29
I.Read and choose (阅读短文做选择题)
A mother and her son are washing dishes while the father and daughter are watching TV in the sitting room. Suddenly (突然) , there is a crash of breaking dishes (碟子敲碎的声音 ) , then it is quiet in the kitchen.  相似文献   

16.
子杰 《今日中学生》2010,(10):24-25
Tom never cares for his study at all. One day he told me: " Last Friday in class our teacher opened the book and explained the text. I also opened my book and tried to follow him. The first time I found what he said seemed so easy to me. I was really surprised how well I understood it."  相似文献   

17.
阅读理解困难儿童的理解监控特点   总被引:4,自引:3,他引:4  
使用错误觉察任务,设计无意义词、经验错误和逻辑错误三种破坏文章意义的错误信息,考察阅读理解困难儿童的理解监控特点。结果发现:(1)阅读理解困难儿童只是对破坏整体意义的逻辑错误觉察水平落后,对破坏命题意义的经验错误觉察水平与正常儿童相当,对破坏解码流畅性的无意义词觉察水平反而比正常儿童高。(2)阅读理解困难儿童对无意义词的觉察水平最高,其次是经验错误和逻辑错误;正常儿童对经验错误的觉察水平最高,其次是逻辑错误和无意义词。  相似文献   

18.
The five articles in this special issue are a blend of experimental and correlational approaches that exemplify advances in contemporary approaches to assessment of reading comprehension. They illustrate how inferences about reading comprehension are determined in part by the material presented for comprehending and the format that is used for assessing comprehension of the material. In the future, the approaches to measuring reading comprehension in these articles could be further integrated by perspectives that cut across particular approaches to measurement and begin to utilize multimethod modeling of the latent variables that underlie different tests of reading comprehension.  相似文献   

19.
《教育心理学家》2013,48(4):345-376
This article presents a model of the generative processes of reading comprehension. The article begins with a discussion of the four parts of the model: generation, motivation, attention, and memory. The discussion then reviews laboratory and classroom research relevant to the model. A series of experiments by the author and his colleagues are presented to support the instructional utility of the model. The article concludes with a discussion of the model and its relation to the teaching of reading comprehension in schools.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