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编者按:此文作者胡逸民1890年出生在浙江永康县一户农民家庭。1916年北洋政府举行第一次全国文官高等考试,他考中司法官,从此走上国民党官场。胡逸民一生为国民党政府建造了三座监狱,但自己也因同情共产党、同情革命、反对滥杀和官场内部倾轧坐过三次率。胡逸民于1934年第二次坐车时因与方志敏“同囚一狱”(关押在南昌绥靖公署军法处看守所)而认识方志敏。因胡特殊的“来历”,放在监狱里“行动自由”,可以与方志敏自由交谈。当了解了方志敏高尚的人格后,胡逸民被深深地打动了,他决定尽自己所能为方志敏做点事情。于是,他通过自己…  相似文献   

2.
1935年1月,方志敏在赣东北怀玉山不幸被俘,囚禁于南昌“绥靖公署”军法处看守所,他克服了难以想象的危险与困难,撰写了《可爱的中国》等10篇文稿约13万多字.在看管极其森严的情况下,这些文稿又是怎样转送出监狱的呢?关键人物就是同牢房的胡逸民.  相似文献   

3.
方志敏与胡逸民───《可爱的中国》面世的经过1935年1月,方志敏在赣东北怀玉山不幸被俘,囚禁于南昌“绥靖公署”军法处看守所。他克服了难以想象的危险与困难,撰写了《可爱的中国》等10篇文稿,约13万多字。在看管极其森严的情况下,这些文稿又是怎样转送出...  相似文献   

4.
选入中学语文课本的唐弓生们志的信任》说方志敏烈士的遗稿是“一个陌生的女青年”转送的。语文世界》1998年10期刊胡逸民《方志敏遗稿转送经过》说方志敏烈士的遗稿是“胡逸民”转送的。《作家文摘》1998年7月1日刊洪家祥《为方志敏送文稿的奇女子》说方志敏烈士遗稿是“程全阳”转送的。为教材阅读再延伸及学习《同志的信任》作参考,特摘编成《方志敏遗稿是程全阳转送的》一文,供广大师生阅读参考。《语文世界》1998年10期刊胡逸民《方志敏遗稿转送经过》一文说方志敏烈士遗稿是他(胡逸民)转送的。可是/作家文摘》998年7月1日284期转…  相似文献   

5.
《小读者》2003,(9)
任建新同志1925年8月出生于山西襄汾县,曾就读于山西临汾师范学校,北京汇文中学,北京大学。在北大读书期间,他在地下党的领导下,参加了反对国民党专制统治,反对国民党打内战的学生运动,被国民党反动当局通缉。随后于1948年8月,在党组织的安排下,到了解放区河北平山,被分配到刚刚成立的华北人民政府工作。从此开始了他的职业革命生涯。  相似文献   

6.
南京国民政府成立之初,蒋介石醉心于个人独裁,在排除异已的过程中,使得国民党内部纷争加剧,而在国民党内部领导权的争夺中,蒋与胡汉民关系的前后变化又极具影响力。蒋通过先利用、后囚禁胡,达到了以军统国和个人独裁的目的,但此举也导致了国民党党内的严重分化,削弱了国民党自身的力量。蒋胡关系前后的变化,对国民政府政局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2006年2月11日上午,收到胡老师不幸逝世的噩耗。那一刻,是我生命中的空白。不能说什么,也不再想什么,总觉得这不是真的。2月12日下午,我和几个同志打车去北京参加胡老师的追悼会。司机问我与胡老师是什么关系,这个简单的问题竟然把我问住了。我与胡老师是什么关系呢?我们不是亲戚;我没有聆听胡老师讲课的幸运,不是胡老师严格意义上的学生;我也没有与胡老师在同一学校共事的幸运,也不是胡老师的同事;说是朋友?其实也不妥,那就对胡老师少了一份应有的敬重。想了一会儿,我对他说,我很尊崇他,他很器重我。我对胡老师的尊崇早在认识胡老师之前。…  相似文献   

8.
戴季陶早年追随孙中山,积极投身于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五四时期一度鼓吹“劳工运动”,介绍宣传马克思主义,并参与上海共产主义小组的筹建活动。但是,他终究未能成为马克思主义者参加中国共产党,而是走向了中共的对立面,并创立“戴季陶主义”成为国民党新右派的理论基础。晚年,他作为国民党蒋介石政权统治营垒的一员,为维护国民党统治和粉饰国民党政权的太平、“民主”尽心尽力。但是终不能扭转国民党蒋介石政权覆亡的命运,在国民党全国政权土崩瓦解之际,于1949年2月11日服毒自杀身亡,结束了他58年的人生旅程。戴季陶作为近代知识分子中的一种类型,他所选择并走过的路程,代表了一部分知识分子的历程,因此对戴季陶作一全面研究,不无裨益。笔者本着这一想法,对戴季陶五四时期的  相似文献   

9.
李锡九是直隶中国共产党和国民党早期创始人之一,他一生经历十分丰富,曾经参加同盟会、护法运动和护国运动等。1922年,他又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同时又是改组后的国民党的重要成员,这种身份为他在国共两党之间奔走提供了契机,他在国共两次合作及维护统一战线中都发挥了巨大作用。  相似文献   

10.
《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这篇文章的标题醒目而凝炼。闻一多先生是中国著名的诗人、学者和教授,同时又是一名英勇无畏的伟大战士。四三年后,面对国民党反动政府的反动与腐败,他积极参加争取民主的斗争,抗战结束后,他坚决反对国民党勾结美帝发动反人民的内战,四六年七月十五日在昆明被国民党匪邦暗杀。毛主席在《别了,司徒雷登》一文中赞颂“闻一多拍案而起,横眉冷对国民党的手枪,宁可倒下去,不愿屈服”,还说“我们应当  相似文献   

11.
胥茜 《家教指南》2004,(10):57-58
2003年11月12日,西川中学教导处胡老师参加了初二(2)班的家长会。开始,他一直埋头做记录,写得密密麻麻的。到后来,他不记了,因为那些场景如此生动———“像印在脑子里,很难忘记。”胡老师说,从教20余年,走过几所学校,从没有见过这样的家长会。胡老师的记录本上,有很多他的现场  相似文献   

12.
熊亨瀚同志是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湖南著名的革命活动家。他在学生时代就参加了辛亥革命。他担任过北京《真共和报》编辑,护国军第三路军总司令部秘书。五四运动以后,他从事教育事业。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他是国民党湖南省党部执行委员兼青年部长,湖南通俗日报馆馆长。后来他由国民党左派进而加入了伟大的中国共产党,成了坚强的无产阶级革命战士。他是湖南省教育会、湖南反帝大同盟、湖南省雪耻会、湖南人民反英讨吴行  相似文献   

13.
来源:经济观察网五四运动中,胡适、闻一多都是身在其中的人物,在是否坚持"五四精神"、是否坚持新文化运动一些基本理念上曾与国民党严重冲突。在这种观念冲突中,国民党对新文化运动的态度,胡、闻二人的观点及最  相似文献   

14.
中国共产党第三次全国代表大会确定了建立革命统一战线的方针以后,一九二四年一月召开的有共产党人参加的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使国民党开始转变为工人、农民、城市小资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民主革命联盟。国民党“一大”结束后,共产党人于方舟、江浩、李锡九等根据中共“三大”的决议和国民党“一大”通过的具体办法,于一九二四年二月底在天津建立了国民党直隶省党部和天津市党部,天津的共产党员和青年团员以个人资格加入了国民党,许多党、团员并担任了国民党省、市党部的领导工作。  相似文献   

15.
2001年8月,北京科学会堂迎来了一批少年,他们是经过各省评比推荐来参加“明天小小科学家终评展示活动”的。胡膗同学就是其中的一个,虽说他只有17岁,却有着参加科技活动11年的历史。是什么原因让他这么早就开始和科技活动结缘的呢?这就要说说他的父亲。大约40年前,胡膗的父亲还是一个小学生的时候,就经常到北京市少年宫参加各种课外活动,而父亲最热衷的是无线电小组的活动。尽管这段经历很短暂,却影响了父亲的一生,并极其自然地延续到下一代。从懂事起,胡膗就常常听父亲讲起在少年宫的快乐时光。喜欢动手,更是父亲4…  相似文献   

16.
抗日战争刚一爆发,郭沫若便毅然从日本回国参加抗战。国民党某大官在欢迎郭老回国的会上说:“目前的中国就像一列火车,国民党就是这列火车的火车头,蒋委员长就是火车司机。”郭老接过话头说:“问题在于司机称不称职,要是他喝醉了酒,或者他开的方向不对,全列车就跟着遭殃了。”郭老的话使得在座的国民党官员又羞又恼。郭沫若在重庆担任“文化工作委员会”主任  相似文献   

17.
爱国志士、民主先锋——邹韬奋“爱国志土,民主先锋”。这是朱德同志为著名的政治家、出版家、社会活动家邹韬奋的题词。邹韬奋原名邹恩润,余江县沙塘村人,一八九五年出生于福州,一九二一年毕业于上海圣约翰大学,一九二六年,接编《生活周刊》,以刊物作为阵地,同国民党反动派和日本帝国主义作斗争。他积极参加人民的抗日救国运动,坚决反对国民党的不抵抗主义,热烈主张抗敌御侮;他积极募捐,并在沪西创设“生活伤兵  相似文献   

18.
于普通高校全日制大学生参加自学考试问题的几点思考胡保利关目前越来越多的普通高等学校的全日制大学生参加到自学考试者的队伍中来。对于这种现象,我们应该引起足够的重视。一、大学生参加自学考试的积极意义和容易出现的问题近年来,普通高等学校全日制大学生参加自学...  相似文献   

19.
胡三省注《资治通鉴》,其成就之巨大,为现今史学界所公认。可就是这个大学问家,在他死后许久无人论及,自考据学兴,才有人偶然提到他,有的说他擅长地理,有的说他擅长考据,更有人说他在注中尽发些无聊的议论。自我国现代史学界老前辈陈垣作《通鉴胡注表微》,胡三省的思想才大白于世。胡岂但是一个地理学家、考据学家、  相似文献   

20.
正仁者管建刚管老师待人、做事,实实在在,不矫情,不浮夸,能帮的他会帮,需引领的,他义不容辞。同事胡老师参加省里音乐赛课,得了一等奖,评委让写个反思,推荐给《江苏教育》,胡老师请管老师帮忙。管老师不懂音乐,没关系,他有写作的经验,依着胡老师的内容,列提纲,提问题,反复多次修改,功夫不负有心人,"文章发表了"。别人看来,何必做这些"分外事",多累呀,有时还会"吃亏",而他说出了心里话:"这些‘分外事’,正是一个人肩负更大的责任,正是将自己的事业、学术撑大的时候。"管老师成功的秘密,这应是其一。管老师用"仁爱"赢得了大家的尊重、喜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