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关于中等职业学校加强环境教育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盛艳 《职业技术教育》2001,22(22):24-27
当前,环境教育日益受到世界各国的关注,但在我国的职业学校中,环境教育并未受到应有的重视。本文阐述了中等职业学校加强环境教育的必要性,以及如何从意识、理解、技能、价值观和态度等方面完善环境教育的内容,提出了中等职业学校加强环境教育的基本思路。  相似文献   

2.
国外环境教育的实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环境教育的提出始于20世纪60年代。1975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和环境规划署就环境教育的性质曾组织过专门会议进行探讨,环境教育开始受到全世界各国的密切关注,并开展了环境教育活动。70年代的几次重要国际环境及环境教育会议的召开,极大地推动了各国环境教育的迅速发展。日本、美国、澳大利亚等一些国家在环境教育方面积累了许多可供借鉴的经验。  相似文献   

3.
刘小龙 《教学研究(河北)》2005,28(5):377-380,388
目的性是教育的本质特征,也是教育对人的影响作用优于环境的根本保证。在现代社会,环境的影响日益强化,开放环境、竞争环境、传媒环境、多样环境从各个方面构成了对教育目的的极大冲击和挑战。发展主体性教育,实现教育的独立性、自主性、创造性,是教育应对环境挑战的对策和根本出路。  相似文献   

4.
《教育导刊》2005,(7):F003-F003
广州市东环中学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加强环境教育和环境建设,促进学校办学水平全面提高,走可持续发展之路。该校本着“增强环境意识、树立人文精神、培养环境行为”的办学理念,将环境教育融入到学校的管理和教育工作之中,树立“三从(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从小事做起)的环境教育思想,形成了“以德育活动为主线,结合文明行为、勤俭节约教育,培养学生环境素养”的环境教育特色。  相似文献   

5.
中外环境教育研究之概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环境教育从最初被提出到现在已经走过了五十多年的历程,其概念也从了解关于生物和自然界的知识到处理人与环境之间关系的教育,再到强调全球视角和可持续发展,经历了多次演变。环境教育的彤武大致有基础环境教育、大学环境教育、在职环境教育和民间环境教育等几种。这些形式各有各的独特功能,同时各自也存在着很多问题。要想真正克服这些问题,除了需要我们从上到下的广泛努力之外,还需要借鉴国外的一些成功经验。  相似文献   

6.
中小学环境教育发展现状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环境教育,实质上就是对民众所进行的旨在保护环境、协调人与自然关系的教育。随着环境问题的日益严重,中小学阶段的环境教育也越来越被人们所重视。文章借鉴了国外环境教育的一些成功经验,结合我国中小学环境教育发展现状进行了探讨,希望对我国中小学环境教育的开展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7.
20世纪90年代以来,国际环境教育出现了一些新情况、新特点和新变化。在新形势下以可持续发展观为指导,对我国中小学环境教育重新定向,检视环境教育目标,反思环境教育原则,探索环境教育的方法和途径,发现环境教育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对于更好地指导中小学环境教育实践,最终促进中小学生环境素质的提高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长哨营满族乡中心小学特别重视环保教育工作.在环境育人方面进行了积极探索和实践,开展了以“保护家乡自然资源.保护自然生态环境,为家乡人民世代造福”为主题的系列环境教育,把环境意识、环境技能、环境态度、环境参与等方面作为教育内容,采取了渗透与结合的方式.增强师生的环境意识。学校先后举办了怀柔区环保教育工作现场会和环保科技汇报会.参加过全国环境教育工作会议、全国环境教育表彰大会、中国环保高层论坛等大型会议。2001年5月学校成为联合国教科组织“环境、人口与可持续发展(EPD)教项目实验学校”。  相似文献   

9.
邓志嶺 《天津教育》2014,(23):57-58
绿色——自然的色彩,生命的象征。最初提起绿色教育,我们理解为环境教育,简言之,是一种在环境中提高学生的环境意识,养成爱护环境的好习惯,培养与环境和谐相处的人。在此基础上,我们又把绿色教育着力于和谐而充满生命力的教育。塑造尊重自然、渴望求知、不言放弃、知恩图报的人格,培养有可持续发展的人才。我校形成了绿色环境、绿色育人、绿色课堂的全面育人探趣型格局,使绿色教育成为学校发展核心价值观的主旋律。  相似文献   

10.
本综合阐述了创新教育观的基本内涵,从环境教育的价值取向,层次,方法等方面论述了21世纪环境教育向创新教育发展的现实基础及必要性,指出环境人格培养是创新教育的重要内容,并对21世纪环境教育的特征作了分析,指出环境教育是发展教育,未来教育和整合教育。  相似文献   

11.
环境教育已成为中学化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化学课堂教学是加强环境教育的主要途径,高中化学教科书(苏教版)中蕴含着丰富的环境教育内容,探索在高中化学教学中渗透环境教育,对落实新课程的教育理念、增强中学生的环保意识、提高环境教育的实效性有着重要作用,也是当前中学教育改革发展的方向。  相似文献   

12.
目前全国高等学校生态环境教育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重视学生个体环境意识的教育,但缺乏对他们作为未来环境管理者能力的培养,缺乏生态环境教育实践课程的开展。应提高高等学校生态环境教育地位,重视其师资队伍培养,并对高等学校生态环境教育课程建设进行立项研究。  相似文献   

13.
发展我国环境教育的关键是抓好高等师范院校的环境教育。环境意识从浅层次向深层次发展的过程,赋予环境教育以新的内容,对环境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推进高等师范院校的环境教育工作是适应可持续发展的需要。  相似文献   

14.
环境保护是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前提 ,通过环境教育增强人的环保意识 ,已成为全社会的共识。中小学环境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探索国内外中小学环境教育的发展与现状 ,找出适合我国国情的环境教育途径 ,是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  相似文献   

15.
对青海省三江源地区环境教育的一项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青海省三江源地区在我国乃至国际上极其特殊而又重要的生态位置凸现了环境教育在这一地区的深远意义.本文以可持续发展与西部民族地区环境教育研究为背景,通过对青海省三江源地区环境教育的调查研究,发现三江源地区由于地域、历史等原因所导致的经济落后已成为该地区发展环境教育的最大制约因素.具体表现为:没有专门环境教育的负责机构;环境教育经费极度缺乏;环境教育专业人员缺乏;环境教育缺乏资料.对此提出如下对策:建立专门的环境教育领导管理机构;开展主动积极的环境宣传工作,营造环境教育氛围;建立健全三江源地区中小学环境教育体系.  相似文献   

16.
德国是世界上环境质量最好的国家之一,德国人高度的环境意识和环境素养与其长期以来在学校教育中所接受的环境教育密不可分.德国非常重视中小学的环境教育,强调从学生的亲身经历出发,大力开展各种实践活动.文章主要通过对德国中小学开展环境教育的重要途径--融入实践的探讨,来认识和了解德国的中小学环境教育,以期对中国的中小学环境教育提供有益的借鉴.  相似文献   

17.
樊仁杰  冯纪科 《安康学院学报》2006,18(5):102-104,110
目前,环境道德教育在我国高等院校的普及与发展仍处于起步阶段。本文对环境道德教育概念进行了界定,概括了我国高校环境道德教育的兴起发展,介绍了高校环境道德教育的主要内容、重要作用,并对高校开展环境道德教育提出了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18.
环境教育关系到未来公民的素质和保护环境的意识,在基础教育阶段强调环境教育要渗透于各个学科教学之中。中学地理课程以人-地关系为主线,强调人与环境的协调发展,在很大程度上与环境教育有统一性。因而以地理课程为载体,挖掘其环境教育的价值并明确地理课程环境教育的目标,可以更好地实现其教育价值,并使得地理课程的环境教育更具有地域空间性和综合性。  相似文献   

19.
This article is based on an investigation of the implementation of environmental education in Hong Kong primary schools using a questionnaire survey and case studies. It will be divided into three parts: one focusing on the gap between rhetoric and practice in environmental education in the questionnaire results; one highlighting curriculum organisation of environmental education through case studies; and one discussing the nature and content of environmental education in these case-study schools.  相似文献   

20.
论加强高等院校环境教育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环境教育是解决环境问题的重要手段之一,是可持续发展的根本保障。高等院校是进行环境教育的重要阵地,应该受到特别重视,并采取相应措施,加强高等院校的环境教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