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56 毫秒
1.
王玮  戴鸿鸣  牟洁 《内江科技》2012,(6):132-133
沉积相是指能表明沉积条件的岩性特征、古生物特征、地球化学特征等沉积物特征的综合。由于沉积相是盆地形成、演化和消亡过程的历史产物,因此,沉积相分析既是地层和岩石类型形成条件和时空展布规律的重要途径,也是进行沉积盆地演化分析、探讨沉积构造演化史的主要依据。通过对巴喀油田下侏罗统八道湾组的沉积相特征的研究分析,无疑对于对于油气和其它资源的勘探开发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
柴北缘小柴旦地区侏罗系具有较大勘探潜力,为该区主要的油气勘探层系。本文通过对具有代表性的绿草山露头岩性组合、沉积构造、粒度特征等进行分析,明确了中侏罗统各段沉积相类型。通过对岩屑成分与含量分析对比明确了主体物源体系来自于欧龙布鲁克山,具有自东向西推进的特征,从中侏罗世早期开始,盆地沉积范围大面积扩展,发育扇三角洲-辫状河三角洲-滨浅湖沉积体系,至中侏罗世晚期,湖平面上升至最大,逐渐变化为浅湖-半深湖沉积体系,形成探区主力生烃层系。  相似文献   

3.
本文通过对准噶尔盆地车排子凸起沙湾组油气源条件、储层特征、构造特征及油气输导特征研究,认识到该区油气主要来源于四棵树凹陷的中下侏罗统烃源岩。该区沙湾组主要为浅水辫状河三角洲及滨浅湖沉积,发育较好储集层。油气输导体系起主要输导作用的为的毯砂。沙湾组油藏类型以岩性和构造岩性油气藏为主,沙湾组油藏成藏模式为外源供烃、"阶梯式"输导、耦合成藏的油气运移聚集的成藏模式,油气成藏的主要控制因素是沉积环境和断层,沟通侏罗系毯砂和沙湾组储层的断层附近的上倾尖灭岩性圈闭和构造—岩性圈闭为有利勘探目标。  相似文献   

4.
准噶尔盆地南缘自南向北发育三排构造带,垂向上划分3个油气成藏组合,随高探1井勘探重大突破,下组合成藏问题受到关注。本文在综合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通过对南缘燕山期古构造分析、各类型原油在不同构造带和不同成藏组合的分布以及燕山期古构造与烃源岩生油时间的匹配分析,预测下组合勘探方向。(1)燕山期形成了三排构造带下组合的构造雏形,喜山构造运动对燕山古构造进行了加强,喜山期构造运动强化了燕山期古构造并形成了中、上组合构造体。(2)准南发育4套有效烃源岩,其中二叠系烃源岩、中下侏罗统烃源岩以及白垩系烃源岩发育于准南中-西段,古近系烃源岩发育于准南西段。(3)南缘中-西段烃源岩生烃时间与古构造演化过程匹配程度高,南缘西段中下侏罗统烃源岩生油时间与燕山期古构造活动时间一致,有利于在下组合形成油气藏。(4)南缘中段二叠系和中下侏罗统烃源岩生油时间与第一排构造带燕山期古构造匹配较好,有利于在下组合形成油气藏,上盘地层油气较为富集。根据烃源岩展布规律及古构造演化,第二排构造带下组合可作为油气勘探的重点领域,准南西段第二排构造带下组合最具勘探潜力。  相似文献   

5.
蔡芳 《内江科技》2012,(1):134-135
为了明确库姆科尔油田库姆科尔组的有利储集相带,落实成藏主控因素及资源潜力。经过对大量取心井的岩心观察描述和测井、录井、岩石薄片鉴定资料等的综合分析,结合区域地质背景,对南图尔盖盆地Kumkol油田上侏罗统库姆科尔组的岩石类型、沉积构造、物源方向、古生物和沉积相特征进行了详细研究。落实该组发育的沉积相,沉积物源主要来自SE方向。根据沉积物源方向预测沉积相展布规律,对有利区判断及后续勘探开发工作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6.
拉布达林盆地早白垩世地层序列及盆地演化规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选择拉布达林盆地早白垩世地层序列为研究重点,总结了该盆地下白垩统的岩石地层序列,分为兴安岭群和扎赉诺尔群,自下而上共包括塔木兰沟组、上库力组、伊列克得组以及大磨拐河组四个组级地层单元。根据地质、地球物理多方面资料的综合解释,总结讨论了拉布达林盆地构造特征和早白垩世岩相古地理概况,将拉布达林盆地早白垩世充填过程划分为四个阶段,并进一步分析了早白垩世拉布达林盆地形成演化的区域构造背景。上述认识对深化拉布达林盆地的基础地质研究及对盆地的油气远景评价与勘探都有一定的意义。  相似文献   

7.
中东地区的构造发育史可以分为两个“巨旋回”,主要受三次大规模造山运动的影响,形成的构造有沉积盆地、隆起带、转换断层和正断层、褶皱带,油气主要聚集在各大沉积盆地内,褶皱带也被证明产量丰富。本文将具体介绍各个沉积盆地的构造及其油气潜力,对中东油气勘探开发具有重大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8.
勘探表明哈山地区油气均来自二叠系风城组烃源岩,由于构造改造强烈,地层展布、沉积环境等方面研究相对薄弱,区内风城组沉积环境研究一直受到制约,区内风城组生烃潜力不明,严重制约了该区下步勘探,亟需开展风城组环境研究,为沉积体系研究及烃源岩潜力评价奠定基础。本文研究在沉积构造、古盐度等特征分析的基础上,开展沉积相研究,明确了风城组沉积时期处于伸展裂陷盆地阶段,具备咸化湖的沉积背景,风城组处于原始湖盆沉积中心,发育半深湖相泥岩、云质泥岩等优质源岩,极大的提高了该区勘探潜力。  相似文献   

9.
若尔盖-松潘盆地中、上三叠统沉积剖面研究表明以陆相沉积为主,只在东北部青山峪有浅海相碳酸盐岩沉积.盆地北部出现河流、浅湖相沉积,中部以浅湖相沉积为主,局部出现深湖相沉积,南部主要为深湖相沉积.中、上三叠统地层的变形构造以冲褶席(duplex)构造为特点,表现出从北向南应变强度减弱.深部构造反映了盆地位于扬子板块大陆壳基底之上,叠覆在扬子板块北缘的前陆褶皱冲断带上.大地构造位置、沉积相与构造特点,共同说明若尔盖-松潘盆地是三叠纪碰撞造山作用时期扬子板块北部北缘的前陆盆地.  相似文献   

10.
通过对潜北复杂断裂带结构的解剖,分析区内构造样式和圈闭发育规律,开展构造演化分析,研究断裂带前缘沉积充填特征,综合构造认识、地质条件、油藏解剖等信息总结油气成藏规律,并指出区内勘探潜力及领域。  相似文献   

11.
张静  吴介 《内江科技》2015,(4):117-119
本文在层序地层学、储层沉积学、地球物理等理论指导下,应用地震、钻井及分析化验等资料,对苏北盆地海安凹陷的沉积充填演化模式、展布规律及其油气成藏特征进行了综合分析。受构造活动、物源供给和水位升降变化等多种因素的影响,海安凹陷先后发育成盆前期广盆相沉积、成盆早期滨海湖盆沉积、成盆中期断陷湖盆沉积及成盆后期河泛平原沉积的四期纵向叠置的沉积体系组合。通过上述基础研究,本文还综合分析了海安凹陷生储盖组合与地层沉积体系的分布配置关系,化分三套有利的生储盖组合,各组合的空间配置关系各异。  相似文献   

12.
加蓬海岸盆地是一个裂谷盆地与被动大陆边缘盆地叠加的中新生代复合型盆地。该盆地油气资源丰富,勘探程度低,该区的沉积演化和沉积模式等问题亟待研究。研究从研究区地层特征入手,通过对北加蓬次盆的地层发育特征研究,以岩心为主要依据,开展主要含油气层段的沉积相研究,目的层P.C.组、Anguille组主要发育浊积扇和三角洲沉积。在沉积相特征及沉积相平面分布规律研究基础上提出了水下浊流沉积模式,并总结了加蓬海岸盆地的沉积演化过程。  相似文献   

13.
敦煌盆地整体叠置于塔里木板块东部的敦煌地块上,整体呈北东东走向。盆内经历了多期次的构造演化运动,盆内地层发育特征比较复杂。由于盆地内部勘探程度很低,主要通过盆缘露头和钻井资料对敦煌盆地基底及沉积盖层发育特征进行研究,结合地震资料指导本区的石油及天然气勘探。  相似文献   

14.
王海丰 《内江科技》2010,31(12):141-141,174
江陵凹陷位于江汉盆地西部,是江汉盆地第二大生油凹陷。晚白垩系沉积时期,气候干旱,构造活动频繁,致使该时期沉积体系发生较大的变化,早期为冲积扇沉积体系,中期为河流相沉积体系,晚期为浅湖相沉积体系。冲积扇相主要表现为扇中和扇端亚相,河流相主要表现为河床亚相,堤岸亚相,漫滩亚相,浅湖相主要表现为滩坝亚相,浅湖亚相。其河流相及冲积扇相是主要的勘探目的层位。根据沉积体系特征将晚白垩系地层划分为渔三段、渔二段、渔一段。  相似文献   

15.
滦平盆地是燕山构造带内一个具有代表性的早白垩世伸展盆地.对盆地内沉积岩相和相组合的详细分析结果显示,盆地内部发育不同的沉积相带并显示明显的空间变化.盆地北部和西部边缘以冲积扇砾岩和扇三角洲砂岩、砾岩沉积为主,盆地中心为湖泊细粒沉积.河流相砂岩和砾岩主要分布于盆地的东南部.古流向和物源恢复结果证明,盆地沉积物主体来自于北部和西部老变质岩基底,仅少部分沉积物来自盆地的东南缘.盆地构造沉降和沉积充填过程主要受北缘和西缘张性断层的控制,断层下盘基底岩石的抬升与盆地边界正断层活动相关,从而成为盆地主要的物源区.滦平盆地的演化可划分为三个阶段:即早期火山喷发阶段、中期强烈断陷阶段和晚期填平阶段.滦平盆地代表了早白垩世燕山构造带其它同类盆地的发展过程,它们皆以小型独立的盆地发育为特征.  相似文献   

16.
《内江科技》2019,(11):22-23
江西中部某盆地冷水坞组地层烃源岩丰富、总有机碳含量高,具有非常好的油气勘探前景。但由于该盆地多为红层覆盖、地面条件复杂,深部火山岩分布广泛,导致地震资料品质较低,目的层埋深、厚度、构造等信息不清,将二维地震资料重新处理解释,应用于该盆地油气勘探,理清了研究区地层展布、厚度及埋深等相关的关键信息,落实局部构造,为页岩油气、致密油气参数井提供有利靶点。  相似文献   

17.
“中国西北地区构造体系控油作用研究”由西北石油地质局副总工程师康玉柱主持实施,系统开展了中国西北地区构造体系特征及其复合关系研究,探讨构造体系控制含油气盆地成生发展的机理,揭示构造体系控制油气分布的规律,指出油气聚集的有利区带。该项目一方面丰富和发展了地质力学和油气地质理论,另一方面在评价优选的一级区内发现5个大油气田、10多个油气田,对油气地质理论研究和油气勘探都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8.
周波  王洪辉  熊歆睿 《内江科技》2011,32(11):133+142-133,142
鄂尔多斯盆地白豹油田白×井区长6、段发育一系列的深湖滑塌浊积扇岩心观察发现典型鲍马层序,同时多段的砂砾岩突变接触或砂泥混杂等突发沉积的现象都给予其滑塌浊积充分的证明浊积扇中扇亚相中发育的辫状水道微相沉积厚而孔渗好的大面积浊积岩体,与低部深湖烃源岩镶嵌接触.湖盆边缘斜坡古地貌形成单斜鼻状构造,具有良好的生、储、盖和圈闭配置组合,油气勘探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19.
<正>吐哈盆地位于新疆东部,四面环山,地势北高南低,东高西低,平均海拔300~800 m。地处北天山缝合带与克拉麦里缝合带之间,从区域构造位置看属于缝合带间盆地,从地貌上看为天山山系内一个山间盆地(图1)。环抱盆地的克拉乌成山、博格达山、哈尔里克山、觉罗塔格山的构造变迁直接影响着吐哈盆地的形成演化[1]。吐哈盆地侏罗系地层是重要的含煤地层,下侏罗统主要出露与吐鲁番-哈密盆地的西部及三道岭一带。八道湾组,本组以哈密三道岭为代表,厚度455m。与上覆下侏罗统三工河组整合接触,与下伏上  相似文献   

20.
文章以大陆动力学、构造地质学和沉积学理论做指导,以盆地构造—沉积分析技术为手段,根据地质、地球物理和地貌等资料,系统分析了吐哈盆地中部与博格达造山带之间的形成演化,剖面构造样式及平面构造分布特征,认为吐哈盆地演化可分为周缘前陆盆地、早期再生前陆盆地和晚期再生前陆盆地等三个演化阶段,这阶段都与博格达山的阶段隆起相对应,两者具有非常明显的耦合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