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学生积极的思维是课堂教学成功的关键,而有效的课堂导入则是学生积极思维产生的起点。所谓"一石激起千层浪",教学设计"好的开始"将意味着教学"成功了一半"。作为语文教学,新课导入方式的作用更加凸显,其关乎学生的思维取向能否迅速进入教学情境。因此,对语文课堂教学的导入形式进行探讨,对提升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具有的重要意义。一、音乐、影视作品导入基于当代中学生普遍喜爱音乐的心理特征,用歌曲导入新课能使学生的注意力迅速进入文本情境,是一种高效的课堂教学引入形式。如在教学《别了,不列颠尼亚》时,我让同学们听《澳门岁月》主题曲《七子之歌》,学生在深情而又悲壮的音乐声中体会到了中华百  相似文献   

2.
俗话说得好:"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英语课堂教学也是如此.巧妙而高效的导入方式,不但能让课堂绽放出异样的光彩,还可以使学生很快进入学习氛围,更能拨动学生的心弦,激发学生强烈的学习愿望.下面就英语课堂导入谈一点自己粗浅的认识. 一、英语课堂导入设计存在的问题 1.导入设计粗糙,形式呆板,单调乏味.导入是教师在新的教学内容和活动开始前,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的行为方式.  相似文献   

3.
课堂导入方式,就是教师上课前经过精心构思而采取的引导学生尽快进入新课学习的手段,是教师直面学生讲授新课的预设过渡环节.精彩的导入能像磁铁般牢牢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从而有效地消除上节课的延续思维,为新课的展开营造适宜的课堂气氛,让学生顺利进入新课学习中.一堂优质的地理课固然由很多因素生成,但良好导入的"造势""铺垫"作用绝对功不可没.因此,教师必须重视地理课堂教学导入方式的设计,提高地理课题堂教学效率.常见的导入方式有下面几种.  相似文献   

4.
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教学工作也是如此,导入得好,能迅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为课堂教学打下良好的基础,结合十多年的教学实践,我总结出的导入方式有温故式、故事式、朗读式、谈话式、图画式、情景式、设疑式共七种。"教学有法,但无定法。"每个教师都可以根据教材的内容、学生的实际情况而灵活地选择不同的导入方法,使学生尽快把注意力投入到课文内容中来,为课堂教学的顺利进行开拓良好的局面。  相似文献   

5.
<正>组织教学首先要抓好教学的开头,使教学有一个良好的开端。教师在课前采用何种方式导入,对集中学生注意力,激发学生学习新知识的兴趣至关重要。我认为以下几种课堂导入的方式非常可取。一、设置悬念设置悬念指教师在课堂导入时有意识地卖关子,激发学生对新课的求知欲和好奇心,产生一种非弄清不可的探究心理,激发其思维,然后自然地将新课成功导入的一种方式。这种导入方法常用于小说、戏曲、报告文学以及通讯报道等课文,在具体应用时主要做到"精、新、奇"三字,从而快速地击中学生的兴奋点,使学  相似文献   

6.
<正>一、设计精彩导入,激起学生兴趣教育家第斯多惠说:"教学成功的艺术在于使学生对你所教的东西感到有趣。"上课伊始,学生会有着各种各样的心理。因此,课前的导入教师应该在短时间内安定学生情绪、吸引学生注意力、打开学生心扉、使学生思维的齿轮运转起来。导入的类型颇多,有听曲、猜谜语、讲故事、设悬念、开门见山、温故知新、看课文插图等,面对不同的课文采取不同的导入方式,使课文的导入起到先声夺人的作用。如我在教学《狼和小羊》一文时,先板书"狼",问学生狼是什么动物;再板书"小羊",让学生讲小羊是什么动物;然  相似文献   

7.
《考试周刊》2017,(27):67-68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一段构思巧妙、设计精彩的导入,能使学生未入其课而先知其境,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引导他们自觉地、主动地去探究问题,提高了教学效率。但在实际课堂教学中,课堂导入这一环节还存在很多不足,课堂导入往往方法单一,缺乏趣味性,其效果并不理想。所以在初中数学教学过程中应加强导入设计,本文从初中数学课堂知识导入出发,探究导入设计的策略。  相似文献   

8.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一堂课如果导入设计得好,有个好开端,不仅可以使学生兴趣倍增,印象深刻,还可以使教师很快找到讲课的感觉,达到预期的课堂教学效果。如何设计才能使语文课导入既自然又吸引人呢?以下是教学实践中一些语文教师设计的导入方式,现将其加以整理,以供大家参考。一、妙解课题,质疑导入古人云:"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在一  相似文献   

9.
<正>"用典"是一种重要的"诗法"。它使诗词内涵丰富,意蕴含蓄,表达精炼。"用典"类别多样,技巧丰富。古诗词用典的手法精彩纷呈,通过探幽发微,复活古诗词的艺术生命,能让学生深入领悟作品的魅力。用典教学不应是单纯地解释源流和含义,典故在教学中可派上多种用途,巧妙设计,典故会有助于使诗词教学趣味横生。一、典故用于教学导入古代诗词教学的导入方式很多,对一些用典突出  相似文献   

10.
多年的教学工作,使我在教学中积累了以下几种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的做法。一、巧设导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导入技能是引起学生注意、激发学习兴趣、引起学习动机、明确学习目的和建立知识间联系的教学活动方式。俗话说"好的开头就是成功的一半。"好的导入能够将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特定的教学任务中,调动学生的兴趣,有助于后面教学活动的顺利开展。  相似文献   

11.
导入是教师引导学生做好学习新知识的心理准备、认知准备,并让学生明确教学内容、学习目的、学习方式以及产生学习期待、参与需要的一种教学行为。导入在英语课堂教学中可以起到集中注意力,带入情境和铺垫的作用,教师要充分设计好每一节课的导入,使学生能迅速进入学习状态。  相似文献   

12.
导言,就像歌剧中的序曲、乐曲中的前奏一样,它的结构虽小,但却是音乐教学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何设计和运用每节课的导言,对于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引导学生进入音乐的特定情景,起着决定性的作用。笔者现就音乐课导言的设计,浅谈几种方法,以期抛砖引玉。一、直接导入式在音乐课的导课中,我经常利用感情导入和新旧教材过渡导入这两种方式。在感情导入式中,以直接介绍为主,态度要诚恳,使学生有一种亲近感。例如我在教歌曲《春天在哪里》一课时,设计了一段这样的导言:"一年之计在于春,春回  相似文献   

13.
王娟秀 《考试周刊》2013,(38):43-44
良好的课堂导入,可以使学生消除"为了学习而学习"的疲惫,还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如何优化导入呢?可以从"激趣"、"激情"、"创新"、"回顾"四个方面尝试。课堂导入并没有一种固定的格式,而教师设计的种种导语,目的都在于让学生更好地学习。课堂导入是一种艺术,也是一种创造。这四种导入方法能很好地优化知识结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活跃课堂气氛,让学生带着轻松快乐的心情学习语文,感悟语文,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相似文献   

14.
导入法是体育教学中教师有目的、有计划地围绕教学内容所设计的一种引导方法 ,是引起学生探究性反射的重要方式之一 ,因而在体育教学过程中 ,只有通过良好的导入 ,才能使学生产生良好的动机效应 ,达到提高教学效果的目的  相似文献   

15.
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说过:"教学成功的艺术在于使学生对你教的东西感兴趣。"教学艺术在于激励学生,引导学生。而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就要发挥好教师的"主导"作用,讲究"导"的艺术。导入新课是一种教学艺术,它融知识性、趣味性、思想性、艺术性于一体,一个成功的导入可以有效地引起学生的注意,激起他们的兴趣和求知欲望,活跃课堂气氛。所以,精心设计历史课的"导入语"是中学历史教学不可  相似文献   

16.
在高中英语课堂教学中,教师在设计导语时可以根据学生的心理特征,紧密联系课文内容,依据教学目标和任务,巧妙而艺术地设计各种导入方式,不同题材的语言材料针对不同的学生可以采用不同的导入方式。英语课堂教学的导入,是整体教学的"序幕",起着吸引注意力、激发学生的求知欲的作用,同时为新课的顺利进行起着良好的铺垫作用。  相似文献   

17.
正"导入"是音乐课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一个精彩的导入不仅能引发学生学习的兴趣,点燃求知的火花,更能使一堂课的教学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音乐课的导入方式很多,归纳起来,大致有如下几类:复习导入法、故事导入法、谜语导入法、演示导入法、随机应变导入法、旋律导入法、节奏导入法、音乐形象导入法等等,选用何类导入方式比较合适、恰当,这就要求教师在备课时根据新授内容去认真研究,精心构思、设计。  相似文献   

18.
"物理教学只有导入设计得趣味横生,才能激发学生的兴趣,集中学生注意力,使学生主动探求知识,把学习看作是一种精神享受.通过多年的教学实践,笔者尝试了多种趣味导入法,现浅谈如下:  相似文献   

19.
在音乐教学过程中,教师根据实际情况设计更具创意、更灵活的导入。音乐课中恰当地设计导入是课堂教学的第一步,虽然简短但却不容忽视。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如何使学生一上课就怀有浓浓地兴趣,这就需要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注重对导入环节的设计,科学、合理地运用不同的导入方式,去有效地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促使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到音乐课堂学习中,激发学生欣赏音乐的欲望。  相似文献   

20.
导入是课堂教学的第一步,虽然简短但却不容忽视。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如何使学生一上课就怀有浓浓地兴趣,这就特别需要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注重对导入环节的设计,科学、合理地运用各种不同的导入方式,去有效地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促使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到课堂学习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