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2 毫秒
1.
刘放在《中山诗话》中认为,晏殊词与冯延巳词一样具有可歌性,而不是晏殊词继承冯延巳词风格;晁无咎《评本朝乐章》中晏元献一句出现晏几道的词句,当确为评论晏殊而非晏几道,只是其后的词句将晏几道词误记为晏殊词;李清照《词论》中批评晏殊词有“以诗为词”和“不协音律”两项,前一项已确证,而后一项可能事实并非如此。  相似文献   

2.
刘开为桐城派大家姚鼐弟子,文名重于一时。有关他的生卒年,存在多种说法。近有学者根据刘开文集中的自述,得出刘开生于乾隆五十四年,卒于道光四年,享年三十六岁的结论。笔者经过考辨,认为文集中的自述是不可信的,刘开生于乾隆四十九年,卒于道光四年,享年四十一岁。  相似文献   

3.
姜夔,字尧章,别号白石道人,鄱阳(今江西波阳)人。约生于宋高宗绍兴25年(公元1155年),卒于宋宁宗嘉定14年(公元1221年),是南宋格律派(又称婉约派)著名词人。现存词80首,有夏承焘《姜白石词编年笺校》。  相似文献   

4.
1986年到2006年,中国各种学术期刊共发表有关晏几道及其词的研究论文70余篇,许多文学史类著作中也有相关研究的章节,这些文章主要包括对晏几道其人的研究、晏几道与其他词人的比较研究、对《小山词》题材、意象、抒情形象以及艺术技法的研究等多方面内容,但也存有诸多薄弱之处。  相似文献   

5.
晏几道是小令这一词体的忠实捍卫者与传承人。独特的生活经历及狷介狂放的性格,使他在词作中呈现出独特的艺术风貌。笔者以1055年、1074年为界,将晏几道的一生大致分为前、中、后三期;同时,结合《小山词》中的部分作品及代表性词句,从内容及艺术特色两方面对小山词作分析,并简要探讨其成因。总之,《小山词》是晏几道一生心路历程的形象再现,也是其性情的真实书写。  相似文献   

6.
因晏几道生平材料过少,以"知人论世"的方式来研究其词,无疑会面临着很大的困境.文人词作为乐府的一种延续,主要体现在"主题契约"上,这一点对晏几道词创作有着深远的影响.同时,对晏几道而言,"为赋新词强说愁"的创作经验也不能忽略.  相似文献   

7.
晏几道是北宋著名词人,以小令闻名于世。其词普遍被认为是着重抒发细腻的爱情与个人内心的幽微感情。因为这种精神内蕴不是中国传统主流诗学所倡导的,所以晏词往往属于被边缘化的,非主流的一类型词。在审美取向日益多元化的今天,我们发现晏几道的小词总在有意无意之间具备着可以被更深层次解读的文本潜能,表现出精微深邃的独到特质。以晏几道的一首《临江仙》为例,从其复合深层的境界,谐婉柔美的音律入手,对晏词的精微深邃特性进行分析探索。  相似文献   

8.
曾彩华 《柳州师专学报》2010,25(1):43-45,49
谢道韫既身居女性文学史之要位,其生卒年却一直悬而未决,本文钩稽各方史料,认为谢道韫当生于成康元年(335年)左右,卒于义熙元年(405年)或之后。  相似文献   

9.
顾广圻的生卒年一直是个争议问题,有必要考实.陈其弟撰《顾广圻生卒年考》(刊《文教资料》1995年第3期),该文列出顾广圻的生卒年两说:一说生于乾隆三十一年(1766)、卒于道光十五年(1835),另一说生于乾隆三十五年(1770)、卒于道光十九年(1839),并引李兆洛《涧(艹宾)君墓志铭》定顾广圻卒于道光十九年,以卒年70推得顾广圻生于乾隆三十五年.  相似文献   

10.
葛洪,字稚川,丹阳句容(今江苏句容县)人,号抱朴子。他是我国晋代最杰出的医药学家之一。关于他的生卒年代,学术界目前有不同看法,一种认为他生于261年,卒于341年;另一种认为他生于284年,卒于364年。葛洪少年时家境贫寒,但他刻苦攻读,博览群书。他一生到过许多地方,著述很多,其中《西京杂记》记录了珍贵的历史资料,《抱朴子》则记载了许多炼丹的原料和方法,并首次记录了由硫化汞制水银的化学反应。葛洪对道教颇有研  相似文献   

11.
熊禾是宋代建阳"七贤"之一,宋末元初著名的闽学传人。常用的几种诗(词)文总集、工具书记载其出生年份及享年多有分歧。据其《本传》及郭沧边《跋退斋熊先生乡贡程文草册》可知,熊禾生于1247年,卒于1312年,寿六十六。  相似文献   

12.
熊禾是宋代建阳"七贤"之一,宋末元初著名的闽学传人。常用的几种诗(词)文总集、工具书记载其出生年份及享年多有分歧。据其《本传》及郭沧边《跋退斋熊先生乡贡程文草册》可知,熊禾生于1247年,卒于1312年,寿六十六。  相似文献   

13.
陶行知,生于1891年,卒于1946年。本名陶文,因欣赏王阳明“知行合一”学说改名知行,后认为“行是知之始;知是行之成”,遂改名行知。现代中国著名教育家。  相似文献   

14.
曾慥《乐府雅词》作为现存的一部宋人选宋词,其所选甲乙与后世公论不甚相符,尤其是不选苏轼词,引起了后人的广泛质疑和不同理解,且现代学术界看法不一。文章在《曾慥〈乐府雅词〉不录苏轼词之探测》一文的基础上,再对晏殊、晏几道、黄庭坚、秦观几人词的落选原因进行探析,认为晏殊、晏几道二人词的落选和柳永词落选的原因相似,乃因其词作不符合曾慥的"雅词"标准所致;而不选黄庭坚、秦观二人词和苏轼词落选的原因大致相同,并不是曾慥本人的主观想法,而是受当时的选源所限。  相似文献   

15.
晏几道是北宋后期词坛上的一位纯情词人,他的词给当时的词坛带来异样的风采。与其他婉约派词人相比,晏几道的词更富风韵美感。当然,这都源于其特殊的出身与生活经历。他用灵动的笔调抒发了纯真的内心世界。晏几道在词中刻画了许多确指的苦恋对象,也侧面展现了词人的自我形象。他是率性狂放的贵族公子,是苦苦追寻爱情的痴情人,是被生活无情抛弃的悲剧者。他以其敏感真挚的心灵,造就了《小山词》的独特魅力。  相似文献   

16.
辕固生、申公、韩婴、毛公为汉代《齐》、《鲁》、《韩》、《毛》四家《诗》创始人,本文认为:辕固生约生于秦始皇十三年(前234年),卒于汉武帝建元元年(前140年),享年约95岁左右;申公约生于秦始皇二十三年(前224年),卒于元光元年(前134),享年约90岁左右。韩婴、毛公年龄不可确知,约生于秦始皇二十三年(前224年)前后,应与辕固生、申公同龄,故毛公为河间献王博士时约70岁左右;韩婴为文帝博士时约40岁左右,为常山王太傅时约80岁左右。  相似文献   

17.
晏几道是北宋前期重要的词作家,由于其个人独特的人生经历和体验,创作了大量自叹身世遭遇和同情妓女命运的作品,词作中处处流露出伤感的情调,被前人称为“古之伤心人也”。笔者认为,晏几道《小山词》大多抒写作者个人爱情离合和人生聚散无常的哀伤,情调凄婉,体现了“伤心词”的面貌,所以其思想性不强,格调不高。但作品中对妓女命运的揭示和同情,有深刻的现实意义,是婉约词发展过程中的一个进步。同时,晏词婉转含蓄的艺术风格和高超的艺术才能以及词中表露的真情实感,值得肯定,也值得后人借鉴。  相似文献   

18.
《小山词》反复出现一个主题;回忆。回忆这一心路历程转而成为《小山词》创作的心理态度。晏几道在回忆中寻找和反省生命的寄托和意义,自我放逐于感伤的回归之旅。这使得晏几道的精神特质及小词创作都具有了个性化魅力。  相似文献   

19.
晏几道令词时空表现艺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在令词的创作发展中,“逐弦吹之音,为侧艳之词”的温庭筠是将令词导向成熟的作者,南唐后主李煜则以其人生悲欢离合的抒写使今词“眼界始大,感慨遂深”,“变伶工之词而为士大夫之词”,而晏几道的创作则“把令词推向顶点”。晏几道,字叔原,号小山,与其父  相似文献   

20.
独特的人生经历与特殊的性格,使得晏几道的时间意识指向对往昔的留恋。这样一种滞后的或后向式的生活方式与态度,决定了小山词的发展方向。时问意识的滞后,使得晏几道于现实全然采取了逃避的策略;时间的后向,使得晏几道专注于内心世界的冥想与开掘。小山词时空交错与逆挽式的表现手法、梦境的着力营构、凄迷感伤的抒情基调,莫不由此而奠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