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青南洼陷位于东营凹陷东部,具有多方向物源、多样式沉积及多类型油气藏等特点,主力含油层系为沙四纯上亚段。该区钻遇沙四纯上亚段的探井有15口,通过对实钻井的分析,认为青南洼陷沙四纯上亚段储层空间横向上变化大,单层厚度薄,岩性组合复杂。由于对沉积类型认识不清,导致储层展布情况不明,是制约该区勘探的主要原因。本文针对该区的勘探难点,分析了沉积特征与成藏条件,明确了储层展布特征以及成藏主控因素。  相似文献   

2.
孙波  黄克  王传忠 《内江科技》2006,27(4):154-154
埕913砾岩体油藏勘探开发从成藏的角度探讨了成藏地质条件,以储层压裂改造为核心的注水开发模式,实现了埕南断裂带砂砾岩体油藏勘探开发上的突破,为沾化凹陷、车镇凹陷的陡断裂带砾岩体的勘探开发提供了良好的借鉴。  相似文献   

3.
C66块位于车镇凹陷北部陡坡带西段,其主力油层为沙三下砂砾岩体,油层具有油气藏埋藏深,岩性复杂,储层物性差的特点。本文在总结分析该区块的地层特征、储层物性以及试油试采特征的基础上,评价该块储层改造工艺和试油效果,对指导该区下步勘探开发具有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4.
胜利油田东营凹陷、沾化凹陷等古近系泥页岩油气储层存在有机质丰度高、成熟度低、页岩厚度大等特点,有机质成熟度跨度大,高成熟度泥页岩面积相对局限,页岩油、气勘探开发不均衡,文章通过对L69井、Y21井、FS1井、LS101井等胜利油田不同类型泥页岩油气藏区块岩心的岩石抗张强度实验、三轴压缩实验、断裂韧性实验等,了解岩石矿物组分、储层脆性指数、可压性评价、岩石开裂剪切状况、裂缝延伸状态、网络状裂缝形成条件及难易程度等储层改造关键因素,为下步储层改造奠定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5.
东营凹陷北带深层裂解气藏为凝析气藏和纯气藏,沙四下亚段高成熟烃源岩是其成藏的物质基础;膏盐岩、泥岩及碳酸盐岩是该区的三套优质盖层;发育在大断裂背景上的各种砂砾岩扇体储层是油气成藏的储集层。东营凹陷北部断裂陡坡带具有这种有利成藏组合条件,是深层天然气富集和分布的区带,也是天然气勘探的重要方向。  相似文献   

6.
郝德峰  韩光明  胡潜伟 《内江科技》2011,32(11):138+147-138,147
本文主要从天然气的储层、盖层和烃源与运移务件入手.分析莺歌海盆地乐东区中深层的区域成藏条件通过上述四个方面分析,乐东区底辟周缘莺二段的水道砂~海底扇体系和凹陷内部的黄流一梅山组低住滨海~三角洲体系是天然气成藏的有利区带,可以作为下一步勘探的重点  相似文献   

7.
洪斌 《科技风》2013,(9):129
本文对东营凹陷王5X区块储层特征,进行了系统研究,包括基本地质特征,沉积体系及储层分布规律以及储集层物性,成藏规律研究取得了显著成果。  相似文献   

8.
孙启龙  李超 《内江科技》2011,32(6):126+138-126,138
辽河西部凹陷齐家地区太古界火成岩发育,油气资源丰富。与常规沉积岩油气藏相比,火成岩油气藏具有复杂多样、火成岩岩性和岩相变化快、储层非均质性强、成藏系统复杂及勘探难度大的特点。针对以上特点,采用叠前弹性阻抗反演的方法对该区进行储层预测,并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9.
古峰 《中国科技纵横》2011,(10):343-343
青东凹陷位于济阳拗陷的东侧,东营凹陷和莱州湾凹陷之间,凹陷主体在浅海区域,该区块沙一段至东营组大部分区带很薄甚至缺失,成油层位基本在沙三段、沙四段储层,且油水层都比较薄而且间隔距离近。青东地区在钻进就存在井壁不稳定性,易发生坍塌的问题,固井质量更是难以得到保障。青东区块现已成为油田增储上产的能源接替板块,为了更好的保障原油开采,急需一套适合该区块的成熟的固井工艺。  相似文献   

10.
李明金 《内江科技》2015,36(6):46-47
锦25-32-26块位于辽河盆地西部凹陷西斜坡欢喜岭油田西部,区块于楼油层原油粘度大且油层薄,利用直井开发油汽比低,无法实现经济有效开发,区块自2004年至今一直处于低效开发状态,目前开井只有2口,日产油5 t,采油速度只有0.55%,区块处于基本停产状态。针对区块存在的问题,通过油藏精细描述、油藏工程等方法,在精细构造研究及精确储层预测的基础上,对锦25-32-26块薄层稠油利用水平井开发的可行性进行研究,确认该块适宜采用水平井开发,共部署完钻水平井2口,取得了良好的开发效果,提高了区块的储量动用程度。  相似文献   

11.
黎洋  刘登 《中国科技信息》2011,(9):20+19-20,19
江陵凹陷可分为7个次级构造单元,白垩—第三纪沉积了约9600m的砂泥岩地层。凹陷富烃,烃源岩生烃能力中等,储层物性较好;下第三系两个沉积旋回造就了两套含盐系和两套含油气岩系,加上白垩系潜在的含油气岩系共3套,生储盖组合配置良好。凹陷已发现的圈闭均为构造圈闭,改造和保存条件总体较好,具有良好的成藏条件。  相似文献   

12.
胡贤淑 《今日科苑》2010,(14):39-39
草13块位于东营凹陷南部斜坡带,该区块岩性为粉砂、粉细砂岩,储层胶结疏松,地层出砂严重。针对该区块存在的问题,2007年加强了工艺攻关,在解堵防砂工艺技术、预充填防砂工艺技术、割缝筛管高压充填防砂技术的研究与应用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并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基本上改变了草13区块严重出砂的局面。  相似文献   

13.
林璐 《内江科技》2019,(3):73-74
研究区块位于大王北油田的南部,构造位置处于济阳坳陷车镇凹陷中段大王庄鼻状构造带西北翼,本次研究主要是以取心井的岩心资料、测井资料和分析化验、测试资料为基础,明确了研究区目的层段的构造特征、沉积与储层特征和油藏特征。通过测井资料精细解释,确定了有效厚度、有效孔隙度和含油饱和度测井解释模型等,以此为基础进行储量参数研究,并采用容积法进行了研究区块地质储量的计算。  相似文献   

14.
随着国内天然气供需矛盾日益突出,超深层(埋深超过6000米)天然气资源逐渐受到重视。但该领域储层致密化、成藏过程复杂,目标难以识别,工程施工难度大,高效勘探是世界公认的难题。受此制约,元坝探区长期未获突破,是四川盆地最后一个被登记探矿权的区块。2006年以来,中国石化以元坝探区为重点,依托国家、企业科研项目开展攻关,创新超深层生物礁优质储层发育与成藏富集机理认识,形成超深层地震勘探、钻井及测试三项核心技术,在6500~7000米的深度发现了我国首个超深层生物礁大气田。中国石化勘探南方分公司郭旭升研究团队完成的“川东北海相勘探元坝勘探子项目”获得中国地质学会2011年度全国十大地质找矿成果奖。  相似文献   

15.
史翠娥 《内江科技》2013,34(4):159-160
孔店组是潍北凹陷的主力油层,利用孔店组储层流体包裹体均一化温度分布特征,探讨孔店组油藏油气充注期次,结合孔店组油藏特征和成藏条件分析,总结了潍北凹陷孔店组油藏成藏模式:孔店组油藏至少存在两期油气充注历史,主要发育近源自生自储成藏模式、近源下生上储成藏模式、远源阶梯状输导成藏模式和新生古储成藏模式等四种成藏模式。  相似文献   

16.
地质背景 黏土矿物是东营凹陷碎屑岩储集层中普遍存在的,其成岩变化与油气的生成、运移和富集以及储层的孔隙演化有着密切关系。东营凹陷位于渤海湾盆地济阳坳陷东南部,是形成于晚侏罗世一古近纪时期的断陷复合体。由北部陡坡带、南部缓坡带、中央隆起带(中央断裂背斜带)等构造单元构成。东营凹陷古近系自下而上发育孔店组、沙河街组和东营组。孔店组发育湖泊杷河街组主要发育深湖一半深湖相、三角洲相、河流相及水下扇相;东营组发育河流一三角洲相。  相似文献   

17.
施新月 《内江科技》2010,31(8):118-118
王龙庄油田位于金湖凹陷西斜坡南端,目前主力含油层系是E1f4、E1f2,E1f3呈零星含油格局,从成藏规律分析,该地区E1f3油藏有整体联片舍油可能,已发现E1f3油藏储层物性好,初期产能较高:本文通过构造重新认识和综合地质研究,特地针对E1f3油藏开展滚动开发研究。  相似文献   

18.
张磊 《内江科技》2012,(4):154+131
草桥北坡位于东营箕状盆地南部缓坡带的南端,构造特征和沉积规律非常复杂。本文应用地质、钻井、地震资料研究本区馆陶组及沙河街组地层构造,利用多元层位标定技术精细标定层位,分析地层速度,研究其构造特征和反射特征,分析油源条件、储集层、盖层及油藏类型,在此基础上,利用相干分析、测井约束反演等物探新技术预测储层,分析成藏条件,寻找有利钻探目标。  相似文献   

19.
研究区位于泌阳凹陷北部斜坡中段,区块内涉及了杨楼、王集、柴庄油田部分,西部为付湾油田。文章从油气成藏条件出发,通过对研究区生、储、盖、运、聚、保以及时空匹配关系的分析来推断成藏期次和过程。分析表明研究区核三下段地层为主要烃源岩,储层为高孔高渗,物性好,从上到下发育多套生储盖组合,断层和层间砂体为油气运移的主要通道,组成了油气运移的空间网络,构造与时间、空间配置关系良好。  相似文献   

20.
徐闻6块是迈陈凹陷东部取得工业油流并投入开发的首个区块。随着勘探程度的提高,对该块主要的目的层系涠洲组的成藏认识也在不断深入。通过徐闻6块涠洲组油气藏的解剖,结合区域构造及沉积特征上的认识,对涠洲组成藏主控因素进行了分析,认为涠洲组油气主要受控于盖层发育程度及侧向封挡条件,构造背景、长期活动的断层则控制了油气的富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