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低渗透油藏渗流规律呈现非线性渗流特征,目前对低渗透油藏单相渗流实验的数据处理有很多方法,但还使用Excel的基本函数进行曲线拟合。本文使用工程制图软件Origin,轻松实现单相渗流的非线性曲线拟合,得到岩心的流量-压力梯度公式,并求得启动压力梯度。  相似文献   

2.
李露 《内江科技》2015,(4):44-45
低渗透油藏中,流体流动存在着启动压力梯度,为保证低渗透油藏的有效注水开发,需确定合理的注采井距。根据压裂水平井产能公式及注水直井的产能公式,得到注水井与采油井极限距离接连处的最大压力梯度的计算式,并结合启动压力梯度与渗透率、粘度关系建立了确定低渗透油藏压裂水平井合理注采井距的确定方法,绘制了不同粘度级别下,不同渗透率以及不同裂缝条数下、不同水平段长度的合理注采井距图版。实例结果表明,计算结果与油田实际情况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3.
实验表明低渗透油藏渗流存在非达西渗流,即存在启动压力梯度!同时还有些低渗油藏存在压敏效应.所以在低渗油藏的开发中,启动压力和岩石的压敏效应必须考虑。同时常规的达西渗流下的产量公式也已经不适合低渗油藏的开发:结合考虑压力敏感和启动压力梯度的低渗油藏产能公式进行产能特征分析,进而确定合理的生产压差和极限井距。  相似文献   

4.
孙剑 《内江科技》2010,31(6):50-50,7
应用高精度微量泵和高精度差压传感器实验测定了不同渗透率级别的砂岩样品在不同含水饱和度下的油水两相最小启动压力梯度。对比单相启动压力梯度,发现试验状态下,油水两相最小启动压力梯度与空气渗透率呈幂函数变化关系;油水两相最小启动压力梯度比单相启动压力梯度高数倍。针对储层渗透率、流体粘度、驱替压力梯度、油水界面张力等影响启动压力梯度的具体因素分析了改善低渗透油藏开发效果的措施。  相似文献   

5.
杨文新 《内江科技》2011,32(8):126-127
由于低渗透油藏渗透率低、开发效果差,采收率低(平均20%左右),本文研究了低渗油藏的启动压力梯度、应力敏感性等特征,开展了注水、注CO、注、气水交替等不同提高采收率方式室内实验,结果表明,单一的驱和水驱后的气水交替方式提高低渗透油藏采收率最高,同时在矿场进行了气水交替先导试验,并取得较好的效果。2N2CO2  相似文献   

6.
考虑启动压力梯度和介质变形系数的影响,建立了低渗透油藏垂直裂缝井双线流模型。根据此模型可得到不同地层参数条件下的油井指示曲线。计算结果表明:随着介质变形系数的减小,指示曲线的斜率逐渐增大,随着启动压力梯度的增大,指示曲线逐渐向下平移。  相似文献   

7.
叶文波  李长胜 《内江科技》2006,27(5):158-158,154
低渗透油藏一般具有启动压力和天然或人工裂缝,其开发效果的好坏主要与上述两个因素密切相关,通过对低渗透油藏启动压力对井距的影响研究,以及开发井网对裂缝的适应性研究,进行了坪北油田SP199井区井网部署,对于同类型低基透油田采用合理的井网进行有效开发提供了借鉴。  相似文献   

8.
熊川  杨立  张弦 《内江科技》2012,(8):133+137
对低渗透油藏技术井网密度计算方法主要有采油速度法、水驱控制程度法、有效驱替压力梯度与井距关系法、极限井距法等,本次研究主要选择了在宝北区块应用效果较好的两种方法计算合理技术井网密度,为该油藏下一步井网调整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9.
研究表明,特低渗油藏的产能预测,必须考虑启动压力梯度、渗透率变异系数及地层原油脱气对产能的影响;结合前人对低渗储层渗流特性的研究~([3-5]),并结合实例对主要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产能随启动压力梯度和渗透率变异系数的增大而减小,启动压力梯度的大小并不影响IPR曲线的形状,而是使曲线发生平移;渗透率变异系数的增大,使IPR曲线变得更加弯曲;井底流压相同,启动压力梯度及渗透率变异系数越大,产能越低;随井底流压降低,地层原油脱气形成油、气两相流,降低了原油的流动效率,产量出现最大值后降低。  相似文献   

10.
低渗透气藏产能影响因素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田海川  刘峰  王昕立 《内江科技》2011,32(5):18+10-18,10
在低渗透气藏开发过程中,由于启动压力梯度、应力敏感,滑脱效应的存在,使得气体的渗流不符合经典的达西定律。在考虑启动压力梯度、应力敏感和滑脱效应综合影响的基础上,对低渗透气藏产能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应力敏感的存在将使气井的产能大幅度下降;滑脱效应改善了气体的渗流能力,增加了气井产能;启动压力梯度的存在将使气井的产能下降,不过下降幅度较小。因此,低渗透气藏开发中必须充分考虑各种因素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郑华  张运军  李永寿 《内江科技》2010,31(6):110-110,116
启动压力梯度是油气在低渗透储集层中渗流规律偏离达西定律的主要原因之一。基于非线性渗流实验结果,本文运用幂律函数表征了非线性渗流段,建立起了在低速情况考虑启动压力梯度下渗流定律单相数学模型,完整地表征了低速渗流规律,得出了一维、二维及三维稳定渗流模型下产能及压力表达式,为低渗透开发研究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2.
提高低渗透油藏开发效果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低渗透油藏开发是一大难题,但要实现稳产增产目标,必须正视开发低渗透油藏面临的问题,了解低渗透油藏开发的难点,寻求相应的改善低渗透油藏开发状况的思路,找出解决低渗透油藏开发的有效途径。只有这样,才能让这类难动用储量成为现实的石油产量。  相似文献   

13.
考虑启动压力梯度的低渗透气藏不稳定渗流数学模型解法十分繁琐,主要原因是控制方程具有强烈的非线性。利用气藏压力分布半解析解表达式,结合物质平衡原理,计算了定产量生产时不同启动压力梯度下的采出程度和供给半径的关系。计算结果表明,采出程度和供给半径近似成指数关系,启动压力梯度阻碍了地层能量传播和流体运移,消耗了部分地层能量,启动压力梯度越大,供给半径越小。供给半径的计算可以为气藏井网部署提供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14.
仿水平井注水开发技术是高效开发低渗透油藏的一种新兴技术手段。为了合理开发低渗透油藏,本文利用数值模拟的方法,建立低渗透储层仿水平井注水开发排状井网模型,对相关裂缝参数和井网参数进行优化分析,可知不同的裂缝与井排角度、半缝长、裂缝导流能力,以及井距大小,对该技术开采效果具有影响。同时根据剩余油分布,对比仿水平井注水开发与直井、水平井的区别,直观上得知仿水平井在低渗透油藏开发中的优势。此次研究对完善仿水平井注水开发技术在低渗透油藏中的理论具有重要的意义,为实现其在低渗透油藏中的规模性运用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5.
油藏数值模拟作为油田开发的重要技术手段,在低渗透油藏开发调整、剩余油分布研究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本文针对低渗透油藏数值模拟特点,论述了历史拟合方法及侧重点,并列举了实例;对开展低渗透油田数值模拟工作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6.
任海宁 《内江科技》2011,32(7):104-105
随着低渗透储层勘探储量的不断增加,近些年来,低渗透油藏开发技术有了长足的进步。滨南油区低渗透油藏主要为沙三段油层,属于复杂断块油藏。本文依据低渗透油藏的特点,以滨660、滨5块为代表,对低渗透油藏的开发技术进行了较为系统的分析,结合目前的开发现状探讨了压裂工艺研究及低渗透油层损害、保护,并提出滨南油田低渗透开发技术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7.
本文按照矢量化井网开发的思路,以井网适应性研究为切入点,深入探讨营11沙三低渗透油藏井网形式、井距、排距与储层非均质性、地应力方向的匹配关系,找到了一套改善营11沙三低渗透油藏开发效果的途径,取得了较好效果。  相似文献   

18.
随着外围低渗透油藏的不断开发,低注入量的水井数量也在逐渐增多。为了更好的监测油藏吸水情况,本文对低注入井五参数测试过程中遇到的一些问题进行分析,并相应提出一系列行之有效的解决方法。  相似文献   

19.
据相关统计数据显示:我国现阶段已探明低渗透油藏的石油地质总体储量达到了52.1×108t以上,且低渗透油藏的动用率达到了50%比例以上。可以说,低渗透油藏在我国油气资源开发中占据着重要地位,提高其最终采收率也有着相当可观的社会与经济效益。本文依据这一实际情况,以低渗透油藏最终采收率的提升为研究对象,分别从完善网井、注水调配、以及压裂改造这四个方面入手,对其展开了较为详细的分析与阐述,希望能够引起各方工作人员的关注与重视。  相似文献   

20.
贾元元 《内江科技》2013,34(1):137-138
低渗透油田储量在我国油藏储量中占有相当大的比例。低渗透油藏由于其储层物性差、渗流机理复杂,因而单井产量低、开发难度大、采收率低。本文在查阅大量相关文献的基础上,通过分析低渗油藏低产原因,总结了在现有技术条件下国内各低渗透油田提高单井产能方法的增产原理及增产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