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中国德育》2013,(18):82
重庆市西彭园区实验小学创建于2004年8月,位于省级经济技术开发区—重庆市西彭铝产业区,现有教师83名,学生近1600人。学校以教师发展、学生发展、学校发展为根本;以科研兴校、凸显特色、争创名校为目标;以重庆市"十一五"科研规划科研课题"农村小学实施责任教育的实践研究"为抓手,充分挖掘"展责任双翼、铸靓丽人生"的责任内涵,打造以"责任铸就靓丽  相似文献   

2.
教育科研管理是学校发展的助推器,为充分发挥教育科研的重要作用,学校日益形成了"基于问题,立足校本"的科研文化,营造了"问题即课题,实践即研究,成长即成果"的科研氛围;创设了基于实践的研究模式,即"打造常态化的学习组织、营造常规化的研究氛围、构建规范化的管理体系";学校借助评价契机创新了满足教师各方面需要的特色激励机制;通过教育科研引导下的潜能教育实践探索,为学校发展开辟了一条意义深远、特色鲜明的科学发展之路,实现了学校的内涵发展、教师的专业发展以及学生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3.
<正>伴随着新一轮课改的推进,学校教育发展越来越突出了"科研促教"、"科研兴校"的重要 作用,调动广 大教师、校长 参加群众性 科研,做一名 具有一定科 研素质和研 究能力的新 型教师,成了 新时期教育 的最基本要 求.  相似文献   

4.
景盛 《中国教师》2014,(12):78-79
<正>多年的教科研实践告诉我们:只有克服教育教学和教育科研"两张皮"的现象,让教育科研融入教师日常的教育生活,教育科研才能成为教师发展的优质燃料,使得教师的成长走上幸福的快车道。一所好学校,首先必须有一批好的教师。我们于2010年成立了教师专业发展学校,2011年成功申报"根植于明道文化的教师发展学校实践研究"省级立项课题。依托这一平台,我们强化"三贴"服务,即以贴心服务帮助教师学会关心,帮助教师学会上课,帮  相似文献   

5.
<正>多年来,梨树县实验小学的教育科研工作按照上级科研主管部门的要求,切实可行地进行贯彻和落实,工作中,结合自身发展的实际情况,以提高教师的专业化素质为目标,鼓励教师创新,强化科研意识。在实施中,以学生所用、教师所求为科研工作的突破口,用"平凡、实用、有效"的校本小课题来拉近教师与科研之间的距离,提出"工作即科研"、"问题即课题"的校本科研发展方向,激励并引领全校教师走学校内涵发展之路。一、科研重实效,创新求发展1.做到人人有科研小课题,全面提高教师科研水平。教师的发展,学校教育、教学管理水平的提高,离不开科学的学习,科学的研究。我们看到:国家对优秀  相似文献   

6.
山东省荣成市蜊江中学成立于1995年,现有34个教学班,130多名教职工,1780名学生。学校始终坚持"为每一位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基"的办学宗旨,注重内涵式科学发展,秉承"学校科学管理、教师无私奉献、学生勤奋好学"的校风,先后获得山东省规范化学校、山东省素质教育先进单位、山东省绿色学校、威海市课程改革先进集体、威海市教育科研先进  相似文献   

7.
2005年4月,台州市椒江区教育学会和区教科所组织部分中小学名校长、星级教师到椒江大陈实验学校进行科研扶贫。本次活动以对话交流和课堂教学的形式,先由李承龙主席代表区教科所向大陈实验学校捐赠科研书籍,再由部分名校长和大陈实验学校校长畅谈学校管理和校本培训。云健小学林土法老师围绕课题研究进行课堂教学。教学活动后区教科所徐晓东所长为大陈实验学校全体教师作“学校发展与教师专业化成长”专题讲座。台州椒江组织名校长、名教师到大陈岛科研扶贫@潘金珏  相似文献   

8.
教师专业发展之策略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刘芳 《教育探索》2003,(9):102-104
在世界教师专业化和专业发展的潮流下,我国教师迫切需要提高其专业自主性,参与教育研究,转换教师角色。为实现教师专业发展,教师应该树立教育研究意识,提高研究能力,改变过去自己只是教育理论的消费和教育科研的旁观的角色,积极做一名教育科研的参与、研究,并在自身专业发展中运用反思方法,提高专业水平。同时,重新认识学校在教师专业发展中的地位,通过校本培训和建立教师发展学校,将教师任教学校建设成教师专业发展的基地。  相似文献   

9.
《考试周刊》2017,(28):16-17
学校发展的关键在于教师,在于教师的专业发展。如何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打造一支理念先进,业务精湛,具备较强的科研能力的"学者型""专家型"教师队伍,是每一所学校亟待研究、解决的问题。实践中,我们探索、研究了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有效途径与具体的操作方法。  相似文献   

10.
为了提高中小学教育科研的实效性和教师从事教育科研的积极性,有专家提出了五点建议。(一)树立"大科研"观念。中小学教育科研至少包括三类研究:课题研究,常态研究,学校发展研究。要正确定位中小学教育科研,以推动实践、解决问题、提升教育教学水平为主旨,以教师在学校现实场景中从事教育实践问题的研  相似文献   

11.
靖江市实验学校创办于1998年,是江苏省首批符合"四独立"改制要求的九年一贯制学校。学校坚持"科研兴师。名师强校"的战略,以教师发展为本,师资综合素质稳步提升:229名专职教师中  相似文献   

12.
五里河镇中心小学是一所山区农村镇级小学。现有教师48人,18个教学班,学生768人。这所学校坚持走科研兴校之路,转变了教师的观念,提高了教师的素质和能力,推动了学校工作的整体发展,使学校从一所普通的山区小学跻身于先进校行列。一、转变传统观念,强化“科研兴校”意识作为一所农村小学,对于教育科研的重视是有一个过程的。前几年学校领导认为,教学都抓不过来,还抓什么科研。一些教师也认为科研是专家搞的,对一名普通教师可望而不可及。所以,多数教师不敢搞教育科研。即使是参加研究的教师,对课题研究也深感陌生,不知从何做起。面对这种情…  相似文献   

13.
大安市慧阳小学是一所地处城乡结合部的小学,在教育发展的进程中,学校的教科研发展成为了工作的核心任务。因此,我校本着"立足学校现状,凸显科研本位,提升教师素质,构建科研型学校"的发展为原则,加大力度开展教育科研工作,走科研兴校的办学之路。学校确立"以全体教师参与教育科研为源头,以青年教师参与教育科研为重点,以骨干教师推动教育科研发展为主流"教育科研发展模式。一、树立教育科研观念,形成良好的科研氛围  相似文献   

14.
曹文 《现代教学》2007,(9):F0002-F0002
学校的发展离不开教育科研,科研团队的建设更是学校可持续发展中的重要环节。上海市长宁区江苏路第五小学的科研团队都是由一线的教师组成。在多年的科研实践中,学校总结出以下经验:只有基于"共同体"的教师研究,才能使教师真正地在研究过程中为共同追求的领域,通过持续不断地相互作用而发展自己的知识和专长,从而达到共同进步的目的。因此,在"凝聚、碰撞、分享"中,通过合作的校本教育科研、教师协作学习、教师同伴互导等有效的途径,能有效地建设科研团队。  相似文献   

15.
学校科研骨干培植,可以通过"润泽式""催生式""引擎式""精装式"等方式,以触动心弦的层递性、立体化的四维实施路径,萌发教师的科研志气,磨炼教师的科研锐气,点燃教师的科研灵气,激发教师的科研霸气,让教师怦然心动、内外兼修、破茧成蝶、绚烂绽放。由此培植一批乐于研究、善于研究的"笔杆子",提升学校的科研品位。  相似文献   

16.
靖江市实验学校创办于1998年,是江苏省首批符合"四独立"改制要求的九年一贯制学校。学校坚持"科研兴师,名师强校"的战略,以教师发展为本,师资综合素质稳步提升:229名专职教师中,有省市优秀班主任5人、泰州市优秀教  相似文献   

17.
《中小学管理》2012,(7):65-68
学校坚持"育人为本,教师为先"的理念,形成了一支教育、教学和科研三位一体的优秀队伍。学校现有教职工136人,其中专任教师124人,专任教师学历达标率91.33%,专任教师中具有中学高级职务教师25人,中学一级职务教师48人,中高级职务的教师占专任教师人数的57.48%。学校有41位获得国家、省、市级荣誉称号的骨干教师,如有全国基础教育研究先进个人1名、苏州市学科带头人3名、苏州市(市区)学科带头人8名,苏州市优秀教育工作者5名、苏州市优秀德育工作者6名、苏州市(市区)优秀班主任8名。  相似文献   

18.
正校本教科研是学校深化教育改革、提升教育质量、实现内涵发展的必然选择,把日常教学工作与教育科学研究融为一体,是解决教学中所出现问题的惟一途径。学校要树立"科研兴教、科研兴校、科研兴师"的思想,在实践中进行探索与反思,以提升教师的教学水平和科研能力,从而提高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凸显学校的办学特色。一、校本教研为课题研究提供载体教师做研究并不是搞发明,只是针对教育教学的困惑及问题找  相似文献   

19.
所谓"校本教研"是植根于学校自身教育教学实践,由学校教师参与,旨在改进学校教育教学实践的一种研究。学校如何为教师专业发展铺路搭桥,让教师不断提高自身专业水平,实现教育观念、教学方式和教学行为的转变?依据学校"科研引航,品牌战略,文化建校,团队精神,有效服务"的发展策略,在积极探索  相似文献   

20.
<正>编者按北京市海淀区教育科学研究院(以下简称"海淀教科院")作为基层教育科研机构,拥有多年广泛组织和带领教师参与"群体教育科研"的经验。近年来,又创立了"海淀区教育科研种子教师研究专项"(以下简称"种子教师研究项目"),这一新型教师专业发展模式,旨在引导教师在学校实践现场中,通过一次又一次的教育研究活动,在充分表达、共同分享、相互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