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新课改已经全面启动,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角色发生了显著的变化,教师要成为学生学习活动过程的引导者、组织者和参与者。课堂上学生喊出了“我是这么想的!”我认为应该这样!”,使我们真切地感受到来自学生心灵深处的声音。然而很多时候,我们却在大意与匆忙中忽视了与学生的沟通,让课堂留下了遗憾。如果我们留意这份心声,一定会让课堂迸发出喜人的光彩!一、重视“嘀咕”上课时学生之所以会小声嘀咕,缘于他对自己的某些想法不能确定,因此不敢大胆地表露心声。这时,作为引导者的老师,如果稍稍停留一下,说一声“你有什么不同的看法可以说出来,让我…  相似文献   

2.
庄如梅 《辅导员》2009,(13):74-74
不知从何时开始,我们的课堂教学流行这样一种模式:孩子们迫不及待地抢答,“我来!我来!”的喊叫声充斥着整个课堂,甚至有时还会出现“学生争着上台,教师欣然下台”的情景。可在这一问一答、小手如林的热闹场面背后,学生讨论时老是跑题,大多数学生只急于表达自己的意见而不愿意倾听,惟我独尊,课堂乱糟糟的,不仅影响讨论效果,还使讨论无法深入。笔者认为,倾听远比发言更加重要。因此,在教学中,我们应该努力创设让每个学生都能用心倾听、安心发言的课堂。  相似文献   

3.
如何处理“教研”与“科研”两者的关系是基层教师的一大困惑。“让教师成为研究者”对广大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的主阵地在课堂上,教师的研究最终也要落实到课堂上。但在与基层教师的探讨中,常听到这样的话: “课题研究好是好,可对我的教学帮助不大!”“我们校长要的是分数,而课题研究到底能帮我提高多少分!”“科研太繁琐了,不如教研实用!”  相似文献   

4.
刘帮平 《湖南教育》2002,(14):26-26
突出学生主体,让学生在课堂上动起来、活起来,这已在广大教师心中形成了共识。广大教师把引导学生自学、讨论、操作、说理、评价等当做了课堂教学的重要环节,极大地发挥了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然而笔者却发现:有的教师为了片面追求学生在课堂上的“活”与“动”,盲目地设计一些目的不明确、重点不突出的活动;有的教师在教学中该让学生动的时候没让学生动,不该让学生动的时候又强迫学生去动,导致课堂高耗低效。我认为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设计学生的活动一要有“机”,即把握好学生活动的有利时机,要在知识的疑难处、重点处、转折处、…  相似文献   

5.
课改为我们的语文课堂教学带来了新的生机,新的活力.课改使语文课堂百花齐放,但万变不离其宗,就是让我们的课堂生态化,让我们的课堂活起来,让我们的课堂充满阳光.首先教师要充满“阳光”,要让我们的课堂活起来,不仅我们教师要阳光,更重要的是让我们的每个学生都“阳光”起来,激发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积极性,培养学生掌握知识,应用知识的态度与能力,使学生在课堂中“活”起来,让学生变得更“阳光”.  相似文献   

6.
“让我们的课堂和谐起来”,是教师努力的方向。“和谐”涉及教学的方方面面:教师与学生、教材之间的和谐.学生与教材、教法之间的和谐等等。我主要想从三维目标入手,结合一些课堂上的具体例子,来谈谈如何让课堂上的各个细节都操作到位,让“到位”来帮助我们进一步构建和谐课堂。  相似文献   

7.
现在的课堂上,常常可以听到学生说出“我是这么想的!”“我认为应该这样!”的声音。教师真切地感受到这是来自学生心灵深处的声音。然而很多时候,教师听到这种声音时,却在大意与匆忙中忽视了与学生的沟通.以致课堂留下了遗憾。如果教师留意这些心声,一定会让课堂进发出喜人的光彩。  相似文献   

8.
还给学生精彩的“舞台”,就是把“精彩的课堂还给学生”,让课堂真正成为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的地方,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人。这应是教师课堂教学的第一追求!努力实现课堂教学的“自主化”,大力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为学生终身学习打好基础,应成为我们教师教学的奋斗目标。实现课堂教学自主化的直接保障是解决好一个“还”字问题。将课堂还给学生,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这是新课改的重要一环。[第一段]  相似文献   

9.
作为九年级教师,我们都有这样一个朴素的心愿:通过打造有效复习课堂,帮助学生夯实知识、提升能力,进而实现中考梦想。但每每提及复习课,不少教师总会感叹:“课难上,复习课更难上!”如何才能让复习课唱响“好声音”?我一直在学习、尝试与反思。  相似文献   

10.
<正>新课改全面启动,面对教育的更新,教师角色发生显著变化,课堂教学中,教师开始成为学生学习活动过程的引导者、组织者、参与者,由此,课堂上学生喊出"我是这么想的!""我认为应该这样!",使我们真切地感受到了来自学生心灵深处的声音。然而很多时候,我们聆听到了这份心声,却在大意与匆忙中忽视了与学生的沟通,让课堂留下了遗憾。如果我们留心留意这份心声,一定会让课堂迸发喜人的光彩!  相似文献   

11.
“让生命感受自由!”这是一种饮料的广告语,电视画面中一群朝气蓬勃的年轻人喝着饮料,激情飞扬地又唱又跳,让人充分感受到一种生命的活力。每次看到这个广告,我就会联想到语文课堂,新教学理念欢呼“新课堂”,要求从“知识课堂”走向“生命课堂”。语文课应该是学生学习我们中国语言.领悟中国的语言文化的场所,充满活力的“生命课堂”。  相似文献   

12.
《河北教育》2007,(12):6-7
日常的学生习作评改耗费了教师大量的时间和精力,以至于有教师大声哭诉:“我用了几乎全部的业余时间批改作文!我都改得快要发疯了!”但遗憾的是,我们教师花费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进行学生习作评改却并没有起到应有的作用,不仅如此,我们有些评改甚至给学生造成了迷惘,让他们不知所措——本案例中李纯纯同学遭遇到的迷惑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  相似文献   

13.
一天,我在给四(6)班上50米快速跑的课。为了激发学生的练习兴趣,我准备加入到学生队伍中去,和他们一起进行比赛。“同学们,谁愿意和老师在一组比赛啊?”“我愿意!”“我愿意!”……学生们的喊声越来越高。可就在这时,忽听有人喊了一声:“老师,我抗议!”循声望去,原来是殷飞。“你是老师,年龄比我们大,个头比我们高,我们当然跑不过你啦,这不公平!”“对!这不公平!”“不公平!”……更多的学生跟着起哄。这时,班长施周好喊道:“老师让我们比,我们就比,老师的话怎么也不听了!”瞬间,嘈杂的课堂平静了下来,学生们不再吭声,但从表情中可以看出他…  相似文献   

14.
课堂是教师的生命舞台,然而课堂教学的博大精深、千变万化,又总是让我们陷入一个又一个的困惑之中。叶澜教授近年来大声疾呼“让课堂焕发出生命活力!”创造出神奇的高考成绩的衡水中学李金池校长说:“没有激情的课堂教学不是好的课堂教学”。创造“激情课堂”,就是要使学生对知识有一种寻根问底的热情,在挑战自我、挑战权威的过程中,享受创造的快乐,感受智慧的力量。  相似文献   

15.
1.教师的“三抓”。1.1抓课堂:课堂是教育教学的主战场,谁抓好了课堂,谁就掌握了教育教学的主动权。因此课程改革的突破口必须选在课堂上。根据新课程改革的要求,把学生的权利还给学生,在教学中要让学生自己观察,让学生自己思考,让学生自己表述,让学生自己动手,让学生自己得出结论,明确提出把长期以来学生服从教师,“学”服从“教”的观念变为教师的“教”服从学生的“学”。变注入式教学为启发式教学,变学生被动听课为主动参与,变单纯知识传授为知能并重。  相似文献   

16.
为了检查每位教师写的“周随笔”,我认真阅读那一篇篇“从课堂中来到学生中去”的透着师生心灵对话情韵的随笔内容,我已被深深地打动了,我变成了一个忠实的读,一个虚心的学生!  相似文献   

17.
柳中平  赵梅 《湖南教育》2004,(11):18-18
现在的课堂上,屡屡可以听到学生说出“我是这么想的!”“我认为应该这样!”的声音。教师真切地感受到这是来自学生心灵深处的声音。然而很多时候,教师听到这种声音时,却在大意与匆忙中忽视了与学生的沟通,以致课堂留下了遗憾。如果教师留意这些心声,一定会让课堂迸发出喜人的光  相似文献   

18.
长期以来,陈旧的教学观念影响着教师的教学行为.我们的课堂忽视了学生个性的发展,过多地强调知识的记忆、模仿,压抑了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最终使教学变得机械、沉闷、缺乏生命活力.在课程改革轰轰烈烈的今天,如何让课堂真正活起来,让我们一起走进新课改!一、让教师在课堂中“活”起来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和引导者,所以教师是课堂活跃的关键,由于教学时间和教学任务的矛盾,经常出现老师讲学生听的现象,课堂气氛呆板,抑制  相似文献   

19.
语言学大师吕淑湘先生说:“成功的教师之所以成功,是因为把课教‘活’了。”因此,在英语教学中,我们必须改变原来沉闷的、呆板的课堂教学,采用启发式、开放式的课堂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充满生气的课堂中,让学生在乐中学,在学中乐,变“要我学”为“我要学”。  相似文献   

20.
李冰 《考试》2009,(7):77-78
“学历史就是‘贝多芬’(背多分)”!“历史是副科,随便学一下就行了!”这是很多人在学习历史时的观点。这种观点在初一学生中也是很普遍的。因此,怎样在这种大环境下怎样改变学生的这种学习态度,就成了摆在我们历史教师面前最棘手也是最需要解决的问题。将活力注入历史课堂,让课堂“活”起来,让学生“动”起来,或许能成为解决这一问题的“突破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