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以浙科版高中《生物学·必修1·分子与细胞》第1章第3节“酶”的教学活动为例,阐述将猜想反驳法灵活运用于高中生物学课堂教学,形成新型课堂教学模式,让学生在提出问题、进行猜想、论证或反驳和发现新问题中体验科学的发展历程,提升其质疑、批判等高阶科学思维。  相似文献   

2.
诗意语文是实现自我的语文。诗意体验,是一种生命的高峰体验。自我实现的人,常常伴随着这样的高峰体验。让学生在“每有会意”处体验生命的灵动、自由和独特,是诗意语文的旨趣所在。诗意语文关怀的是在引领学生掌握知识、发展能力、养成习惯的过程中,启迪其智慧,陶冶其性情,滋润其心灵,达成生命的自我实现。语文教学的诗意境界是依据语文文本的诗意创造的境界,它丰富多彩,各具风姿,韵味  相似文献   

3.
现实中的诗歌课堂教学容易俗套,缺少诗意。例谈了让诗歌课堂教学"诗意"起来的四种做法:诗意的导入;诗意的朗读;诗意的表达;诗意的想象。让诗歌课堂教学的"诗意"灵动起来。  相似文献   

4.
为构建高中生物学理想课堂,提升高中生物学教学水平,以“免疫系统与免疫功能”为例,简要分析故事化情境教学的相关概念,以及在高中生物学课堂教学中创编故事化情境的教学价值,并提出高中生物学课堂实践中应用故事化情境的策略,旨在优化生物学教学流程,保障高中生物学课堂教学质量,为我国教育事业的健康发展提供助力。  相似文献   

5.
正古诗词的教学是高中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有效的古诗词教学要让学生感受到诗意,感受到诗的美感,这样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让学生获得情感的体验、心灵的共鸣和精神的陶冶。诗意的古诗词教学,由课内学习和课外鉴赏两个部分组成的。首先,一个充满诗意的课堂,必是教师和学生共同完成的。诗意的古诗词课堂教学,重在读。新课标指出:诗  相似文献   

6.
优秀的文学作品常常散发着诗的气质,能营造出诗意。在诗意中我们感受文学的魅力,感受人性的真善美。学生写作,也需要学会诗意表达,使写作更贴近人的本真需求,展现一个真诚、自我的精神世界。一、关于诗意“诗意”一词,早在唐代就已出现。如王昌龄的《诗中密旨》即云:“诗有二格:诗意高谓之格高,意下谓之格下。”朱庆余《送吴秀才之山西》一诗中也有“东湖发诗意,夏卉竟如春”之语。这里的诗意,或指诗歌品位高下,或指行诸于文的美感体验。今人张思齐在《宋代诗学》中对“诗意”的范畴界定,则比较明确和直接。  相似文献   

7.
富有诗意的语文课堂,能使师生在对话的互动中认识自我、提升自我,使课堂充满灵动、充满情趣、充满个性。本文从“创设诗意的情境,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营造诗意的氖围,培养学生的诗意语言”和“享受诗意的感动,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三方面入手,来建构精彩的语文“诗意”课堂。  相似文献   

8.
诗意语文是实现自我的语文。诗意体验,是一种生命的高峰体验。自我实现的人,常常伴随着这样的高峰体验。让学生在“每有会意”处体验生命的灵动、自由和独特,是诗意语文的旨趣所在。诗意语文关怀的是在引领学生掌握知识、发展能力、养成习惯的过程中,启迪其智慧,陶冶其性情,滋润其心灵,达成生命的自我实现。语文教学的诗意境界是依据语文文本的诗意创造的境界,它丰富多彩,各具风姿,韵味独特,各擅其妙。语文教学的诗意境界还要引领学生由课内向课外延伸,由文字向心灵拓展,让生命与诗意结伴同行。一个富有诗意的语文教师应该关注学生的生命成长。我们学校在语文教育中孜孜不倦地追寻着这种充满诗意的生命化教育,让生命在语文教育中诗意地栖居。  相似文献   

9.
以高中生物学“习题讲评”类课堂为研究实例,基于层次分析法构建指向核心素养的高中生物学教学评价指标体系,构造判断矩阵,计算高中生物学教学评价指标权重,并进行选择题和非选择题长空的课堂教学设计的实践初探,以提高教学评价的科学性,促进高中生物学教育的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10.
严文井是继叶圣陶、张天翼之后最具有中国特色的童话作家之一。他的童话作品具有浓郁的诗意。诗意是严文井童话创作的有意追求。这种诗意来自优美纯净的语言、生动的艺术形象、真挚的情感以及灵动的幻想。这四个方面共同构建了他富有诗的意境,诗的美感,洋溢着动人诗情的童话世界。  相似文献   

11.
对美国高中生物学主流教材执(第2版)中有关“光合作用”的内容进行分析,从本节预览、核心概念、正文、插图、习题等方面入手,挖掘美国教材中可用于我国高中生物学教学的素材,探讨对我国生物学教学的启示,以期为我国生物学课堂教学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蒙庚阳 《生物学教学》2007,32(10):25-27
本文讨论了壮族传统文化中的"那"文化、壮族医学、宗教文化和饮食文化以及这些文化里蕴涵的部分高中生物学基本知识。在课堂教学中,利用壮族传统文化作为实例和背景,结合壮族地区学生的生活体验,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相应的生物学知识,可进一步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13.
尝试“翻转课堂”下的生物学概念教学,以寻求课堂教学时间和空间的突破,达成最佳的教学效果.基于“云教育”理念下的课前网络教学,学生可以“微视频”点播,提出“真问题”,绘制“概念图”,“翻转课堂”的课堂教学则通过有效的活动,在“体验”、“解构”和“合作”中深入学习生物学概念.  相似文献   

14.
教育,应该具有诗意和美感,具有滋养人性的功能。什么时候教育丧失了诗意和美感,失去了愉悦人心的魅力和滋养人性的功能,说明教育一定是出了问题。不管素质教育怎样“教”,课程改革如何“改”,呼唤诗意的回归,都应该是题中应有之义。———题记  相似文献   

15.
伴随着“研学后教”课堂教学改革的浪潮,“研学后教”的教学模式不断成熟。“研学后教”主张把语文课堂还给学生,把学习时间还给学生,把问题意识还给学生,让学生成为学习的真正主人。程少堂老师认为,“语文味”是指在语文教学过程中,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丰富学生的生存智慧、提升学生的人生境界和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为宗旨,主要通过情感激发、语文品味、意理阐发和幽默点染等手段,让人体验到的一种个性文化气息,令人陶醉的诗意美感与审美快感。  相似文献   

16.
本文就人教版高中生物学教材中“与社会的联系”板块内容展开分析,结合相关章节中具体实例探讨其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以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7.
张年逢 《生物学教学》2009,34(12):17-18
本文结合两个高中生物学问题的解答,对课堂教学中出现的“主体”内和“主体”间认知冲突,分别给出了3种处理策略。  相似文献   

18.
生物学课程作为提升学生健康素养的重要载体,可通过高中阶段“人类遗传病”跨章节内容的重新整合,以“杜氏肌营养不良症”作为单元教学主题,基于高中生物学单元教学设计及实施路径的四个阶段,构建课堂教学的系列教学活动,有助于建立生物学学科与学生健康生活之间的有机链接,综合提升学生群体的健康素养水平。  相似文献   

19.
语文课中的“语文味”是什么?我认为,语文课中的“语文味”是通过情感激发、语言品味等,让学生体验到的一种富有教学个性与文化气息的,同时又令人陶醉的诗意美感与自由境界。1.读出“语文味”中学语文教学中,受教学目标更多指向阅读理解的影响,诵读开始减少,但是,诵读不应该被遗忘。  相似文献   

20.
希沃白板5中的“课堂活动”“思维导图”“学科工具”等功能具有强大的交互性、生成性和便捷性,可为教师备课和课堂教学提供丰富的资源和全新的方式,有利于实现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对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突破学习难点、打造灵动高效的生物学课堂具有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