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讲起希腊神话人们首先注意到的是它的系统性,几乎所有的希腊神话都和宙斯有关,并形成一个以宙斯为中心的神话系统。“神国”中秩序井然,分工各异。中国上古神话虽有“盘古开天辟地”,“女娲造人”、“大禹治水”等片断独立的神话,却理不出一个神的网络。神们自有所主,各行其事,显得散慢、零乱。当然,流传至今的我国少数民族神话却另具一格,各民族的神话体系相当完整。  相似文献   

2.
与神说话     
从古至今,无论是诗歌、雕塑、绘画还是现代的小说、游戏、电影,古代神话一直是一个宝库,里面盛满了黄金般珍贵的故事、闪闪发光的思想、苦干坚毅的精神以及珠光宝气的幻象。“神话”二字,从字面上看,意思是“神的话”,我们阅读神话,就是“听神说话”,再加上我们自己的独立思考,融会贯通,就是“与神说话”。  相似文献   

3.
变形神话是各民族在上古时代(或原始时代)的生活和思想的产物。神话所述者,是“神的行事”,但是这些“神们”不是凭空跳出来的,而是原始人们的生活状况和心理状况的产物。该文试图从原始人的心理特点揭示变形神话形成的动因。  相似文献   

4.
十二个月份的英文名称其实全都不来源于英文,而是来源于拉丁文,其中部分来源于罗马神话。January(Jan.):一月。Janu原为古罗马神话中的司门户或开端的两面神“雅努斯”,-ary是名词后缀,因其是可开端的神,故将其作为一年之始的第一个月的名称。  相似文献   

5.
《山海经》中"窫窳"与蚩尤形象各异,从"帝桎梏者谁""窫窳者谁"窫窳与蚩尤的关系等几个方面加以考辨,与王孝廉先生"窫窳和蚩尤实是同一神的分化"的观点相商榷,以分析中国古代神话中"一神多圣、一圣多神"现象,借此阐释中国神话衍变的复杂性。  相似文献   

6.
一、磨“创造” 《盘古开天地》这个神话神就神在盘古创造了天地,创造了美丽的宇宙,“创造”是这个神话的神奇之处,课应该从创造出发再回归创造并升华创造,这样才能突出盘古的神力和神话的魅力。于是乎找中心句、中心词,理解“创造”的意思;围绕“创造”质疑,解疑;挖掘“创造”品读,想象。于是乎“创造”的设计之路就这样诞生了。  相似文献   

7.
论文分为五部分,主要着眼于神话主义和原型批评的一些基本概念。前四部分分别介绍了“新神话主义”、“纯真神话”、“神话与神幻故事及英雄史诗”和“原型批评”,最后一部分“结语”阐释了神话学的意义及缺陷。  相似文献   

8.
论文分为五部分,主要着眼于神话主义和原型批评的一些基本概念。前四部分分别介绍了“新神话主义”、“纯真神话”、“神话与神幻故事及英雄史诗”和“原型批评”,最后一部分“结语”阐释了神话学的意义及缺陷。  相似文献   

9.
希腊开辟神话有关太古时期的天地观念与中国神话相似;中希神话中人的诞生都经历了一个原始血婚时期;都存在对动物的崇拜——图腾崇拜,并以主神为中心形成了一个神的统治集团。但希腊神话构成了一个以宙斯为中心的神话系统,而中国神话的重要神缺乏婚配和子嗣的亲缘关系,形象创造一般呈兀自分散状态;中希神话还有“感生”与“感性”之别;中希开辟神话中神的形象的发展和演变,是与社会的发展、变革同步的,人们的目光逐步由神转向人、由自然转向社会、由神灵转向人生,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规律。  相似文献   

10.
中国上古神话时代,始于伏羲氏,终于商代晚期。伏羲至少皞为“民神不杂”时期,少雌世衰为“神民杂糅”时期,颛顼“绝地天通”(禁绝蚩尤下凡)后又恢复“民神不杂”时代。商代晚期武乙前后,天帝开始远离人王,到商周之际中国上古神话时代正式结束。  相似文献   

11.
《楚辞ˇ涉江》中的“昆仑”究竟在何处,一直是学术界孜孜以求而未解的历史悬案。从古文字结构和先秦时期湘西之濮神话信息分析,上述“登昆仑”应指神话学中的“昆仑”,神话中的昆仑山神应指伏羲兄妹。神话学“昆仑”山当在楚“南郢之邑”附近,其对应的现实中的山体是今湖南桃江县的浮丘山。  相似文献   

12.
神话与历史的杂糅,是神话演变过程中,呈现出的一种极为普遍的现象。中国上古神话,由于中国式的“将神话本身化为历史传说”①的神话历史化的影响,分离为原始神话与古史传说两个部分。虽说原始神  相似文献   

13.
《山海经》的神祗形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神话是以神的形象和神的故事为支撑的.作为中国当之无愧的“神话资料宝库”,《山海经》中活动着各种各样的神祗.可能是因为故事性与神话体系化的同步性,而中国神话的体系化过早地被神话历史化扼杀,或者是因为地理志的笔法缘故,神的故事得不到充分发展,神的形象便成为《山海经》的重要内容,而神的故事则是对神祗形象的补充.在神祗的形象中,先民积累着对外物的认知,储存着对外物的种种体验和解释.神话源于信仰,而信仰又是经验的产物,因而神祗的形象反映了远古  相似文献   

14.
弃子母题是一个在世界许多民族中都广为流传的神话母题。由死亡意识观照希腊神话中的弃子现象,可以看出不可抗的“神示”是“弃子”的理由;死亡意识则是“弃子”的根源;神话与人类现实交际才有了“弃子”的终结。  相似文献   

15.
古代西域长时间信仰萨满教,萨满教文化内容大量反映在民间文学中,而萨满教神话是萨满教文化中一个重要部分。雏吾尔英雄史诗《乌古斯传》中蕴含着萨满教神话,如:关于“狼族”、“狼生”“狼祖”的神话反映了狼图腾文化;关于“树生”神话,大树也是古代雏吾尔先民崇拜的对象,并视为白己的始祖神加以膜拜;还有关于乌古斯的奇异诞生神话。  相似文献   

16.
伊邪那岐与伊邪那美是日本首部文学作品《古事记》上卷神话中出现的一对兄妹神,二神奉天神之命生成日本诸岛和诸神.从“二神结婚”至“黄泉国”之战,二神所表现的人物性格反映出父权和母权的某些冲突和特征,并从侧面流露出二神性格中的“罪”与“恶”.  相似文献   

17.
假如让你猜猜上面这两幅图片的名字,相信你一定会脱口而出。但是,不知你是否深入地思考过,这些或超凡脱俗,或机智可爱的神话传说人物,是否在历史上真有其人?“神话”、“传说”与“史实”之间到底有多大的距离呢?那现在就借你一双慧眼,去明辨“神话”、“传说”与“史实”之间的关系吧!历史不会因为你的伟大而偏向你,因为它始终是公平的。“神话”、“传说”与“史实”既有区别,又有联系。神话是流传在古代人民中间的一种口头文学创作,都是一些关于天神、异物,以及人神之间奇异的事。单就这些神话故事的内容看,它是不真实的,只不过是人们的…  相似文献   

18.
《圣经》开篇是上帝创世的记载,但前后是两次风格迥异的创世神话,分别简称为“创世神话”和“伊甸园神话”,二者记述了不同的创世过程。按照传统的JEDP底本系统分析,两次创世源于不同的底本记述有异。笔者在传统四底本理论的基础上,结合文本内容及以色列周边地区宗教神系等方面的研究分析,认为二次创世也与古希伯来民族的多神崇拜传统有密切关联。  相似文献   

19.
《搜神记》中的魏晋民间故事刘守华《搜神记》在中国民间故事史的研究上占有十分重要的位置。袁珂先生说:“如果说《山海经》是保存中国神话材料最丰富的一部书,那末晋代于宝的《搜神记》,其保存神话材料的丰富,就要算第二了。”①袁珂先生是从神话的角度来讲的,如果...  相似文献   

20.
该文从汉字解释的角度,依次对“示”、“柴”、“神”、“禅”、“社”的神话意义进行了描述,在与古希腊及日本神话的参照下,指出中华民族曾经有过漫长的神话时代,这些神话的故事文本虽然消失了,但它们的意蕴却通过汉字保存了下来。本文对中国古代神话的存在及消失的可能性进行了简要的勾勒。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