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论科学主义对教育研究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科学的巨大成功引发了科学主义的哲学思潮,科学主义是对科学盲目崇拜和信仰的一种狭隘的科学观。受这种思潮的影响,教育研究领域也出现了科学主义的倾向,其中体现在方法论上,表现为刻意追求数学化,一味强调自然科学方法的移植,片面注重系统科学方法的运用等。本文简要叙述了教育研究中的科学主义产生、发展演变的历程,并分析了对教育研究所产生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论科学主义与科学精神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科学主义与科学精神是科学史上两个比较重要的概念,它们都源于科学,但是又都对科学的发展产生了不同的影响和作用。从本质上看,科学主义不但不符合科学精神,而且与科学精神相抵触。弄清它们的本质及差异,有助于我们克服极端科学主义的缺陷,弘扬科学精神,促进科学事业向人类有利的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3.
科学的巨大成功引发了科学评论的哲学思潮,科学主义是对科学盲目崇拜和信仰的一种狭隘的科学观。受这种思潮的影响,教育研究领域也出现了科学评论的倾向,其中体现在方法论上,表现为刻意追求数学化,一味强调自然科学方法的移植,片面注重系统科学方法的运用等。本文简要叙述了教育研究中的科学主义产生、发展演变的历程,并分析了对教育研究所产生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科学主义在中国的诞生和发展有其深刻的社会历史背景,这种社会历史背景主要就是鸦片战争的失败和中国割地赔款的耻辱。中国人在认识到西方科学的巨大实用价值的同时,也自然地产生了对西方科学的过分崇拜和颂扬,从而导致了科学主义思潮的出现。科学主义诞生后对中国近现代教育产生了直接的、决定性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把自然科学原理或旧唯物主义哲学等用于解释分析文艺现象和本质而形成的各种各样的文艺理论都可以被称为泛科学主义文论。以摹仿说为核心的古、近代科学主义关于文艺本质论、典型论和文艺真实论启示并催生了马克思主义科学文艺观。西方近、现代科学主义文论实际上是古典科学主义文论的延续和变异。随着文艺创作的发展和对文艺认识的深入。科学主义文论的局限性也应正视和超越。  相似文献   

6.
科学主义在中国的诞生和发展有其深刻的社会历史背景,这种社会历史背景主要就是鸦片战争的失败和中国割地赔款的耻辱.中国人在认识到西方科学的巨大实用价值的同时,也自然地产生了对西方科学的过分崇拜和颂扬,从而导致了科学主义思潮的出现.科学主义诞生后对中国近现代教育产生了直接的、决定性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科学的巨大成功引发了科学主义的哲学思潮,科学主义是对科学盲目崇拜和迷信的一种狭隘的科学观。在这种思潮影响下,教育研究领域也出现了科学主义倾向。因此,揭示这一倾向的实质和表现并进行反思是很有必要的。  相似文献   

8.
论教育研究中的科学主义倾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科学的巨大成功引发了科学主义的哲学思想,科学主义是对科学盲目崇拜和迷信的一种狭隘的科学观。在这种思潮影响下,教育研究领域也出现了科学主义倾向。因此,揭示这一倾向的实质和表现并进行反思是很有必要的。  相似文献   

9.
对20世纪以来教育目的观的哲学思考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20世纪以来,基于科学主义、人主义和科学人主义三种化思潮,形成了科学主义教育目的观、人主义教育目的观和科学人主义教育目的观。它们有各自不同的哲学基础和基本特征,也在不同的历史阶段起了主导作用。然而,科学主义与人主义的对立,导致了科学教育与人教育的对立,也导致了对教育目的的片面追求和教育的失衡。当今世界与社会发展越来越强烈地要求,必须坚持统一的教育目的观,构建一种完整的教育。因此,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人学和系统整体论为指导,使科学主义教育与人主义教育走向融合。  相似文献   

10.
崇拜科学的唯科学主义并不具备真正的科学精神,真正的科学精神恰恰是合理性的怀疑.本文简要分析了唯科学主义的产生渊源、其对伪科学的传播所产生的影响,以及我们对此应采取的措施.  相似文献   

11.
科学主义问题在哲学和社会科学内的争论很多。本文从科学哲学的理论发展中提出了科学主义问题提出的根源,在中国科学主义问题争论在从研究科学文化学者和科技工作者的双方的角度,来看这场哲学和科学关于科学主义和反科学主义的争论。  相似文献   

12.
科学主义问题在哲学和社会科学内的争论很多。本文从科学哲学的理论发展中提出了科学主义问题提出的根源,在中国科学主义问题争论在从研究科学文化学者和科技工作者的双方的角度,来看这场哲学和科学关于科学主义和反科学主义的争论。  相似文献   

13.
科学与人是科学主义和人本主义谈论的主要论题,也是现代教育“问题中的问题”。20世纪60年代以来,科学主义和人本主义逐渐渗透到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这些理论对现代教育的发展有深刻的影响,现代教育发展所应解决的依然是科学与人的问题。  相似文献   

14.
科学人文主义教育观是建立在科学人文主义之上,以科学主义为基础,以人文主义为价值方向的教育观。这种观念的构建具有一定的哲学基础,其一是矛盾论,人的发展与社会发展的对立统一决定了科学主义教育与人文主义教育的有机整合;其二是价值论;按照价值选择中统一性与偏移性相结合的方法论;以科学主义教育为在点,实现科学主义教育与人文主义教育的价值统一。  相似文献   

15.
牛顿以来的科学所取得的伟大进步,改变了传统世界的面貌,人类社会从此进入了一个史无前例的物质发展时代,这是近代科学带来的伟大成就.与此同时,科学的无限扩张也给人类带来了新的困境.对科学的极度崇拜,发展为唯科学主义,这一结果大有消解科学之外的、人类有史以来累积下来的一切明成果之虞.因此,发展科学的同时坚决反对科学主义是我们对待科学的正确态度.  相似文献   

16.
科学主义与人本主义思潮作为一种文化观对课程文化产生了深刻影响。它们之间由矛盾冲突最终走向融合,形成了科学与人文相结合的科学人文课程文化观,成为现代课程发展的必然趋势。  相似文献   

17.
科学主义与人本主义思潮作为一种文化观对课程文化产生了深刻影响。它们之间由矛盾冲突最终走向融合,形成了科学与人文相结合的科学人文课程文化观,成为现代课程发展的必然趋势。  相似文献   

18.
科学主义取向的儿童发展理论是学前教育理论与实践的重要基础,但如果陷于对科学主义的崇拜,将无法解释和适应学前教育的复杂性。主张学前教育走向生态,不是要完全取代科学主义,而是要实现科学理性与实践理性的平衡,加强学前教育政策、幼儿园课程、教师专业发展、学前教育研究方法等方面的研究。  相似文献   

19.
中国佛教是在近代科学主义流行的历史时期步入复兴之路的。近代中国佛教界关于佛教与科学的关系有以下一些基本看法:佛教重视科学;佛法不违背科学;佛法可以与科学互补;佛法高于科学;佛教非宗教非哲学。这些观点反映了佛教与西方一神教的差异,但基于时代的原因,当时的佛教界尚不能认清科学现象和科学精神的区别。中国佛教接受了科学主义的洗礼未必是坏事,但现代人间佛教还必须从科学主义的阴影中走出来,才有可能找到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  相似文献   

20.
科学主义与人主义作为人类化的悖论性思维前提,科学主义是近代科学发展的产物,而人主义则有较长的历史,但无论科学主义还是人主义都是对人的本质的片面理解。科学主义反映和确证了人的自觉本质,而人主义则反映和确证着人的自由本质,结果是,它们都在占有人的本质的企图中最终失却了人的本质。人学化作为人的存在方式,是人的“自由的自觉的活动”的本质的反映,它规定了科学主义和人主义思维悖论的人学维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