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医院非在编员工人事档案是一个宝贵的人才资源信息库,可以反映这些员工教育背景、执业资格、业绩能力、诚信记录等方面的信息.医院属事业单位,受编制的限制,医院存在着大批非在编医务工作者.因受档案只能户籍地管理规定的限制,这部分人的档案托管部门不明确,甚至尤档,给医院在聘用医务工作者时考察其个人执业经历带来一定难处.  相似文献   

2.
媒体人事档案的功能拓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钢 《新闻前哨》2002,(4):38-39
长期以来,人事档案深藏于库房之中,默默无闻。“说起来重要,排起来次要,用起来需要,忙起来忘掉”。甚至还认为,人事档案工作就是收收发发、装装订订、粘粘贴贴,一个登记本、一个装订机、一个铁皮柜就够了,实际上远非如此。随着人事制度的改革,媒介在用人方式上开始多样化,即正式职工、聘用人员、临时工等多种形式并存,且聘用人员的档案不由聘用单位的人事部门管理,这些都为媒体档案管理提出了新课题。  相似文献   

3.
有的人喜欢干红红火火的事业,也有的人甘愿在默默无闻的平凡岗位上做出奉献,朱朝梅同志就是选择了后。她已经在档案员的工作岗位上默默奉献了18个春秋,她以一个共产党员的高度责任感,凭着一股无私奉献的可贵精神,在档案员这个重要又平凡的岗位上干出了突出成绩。她负责管理的档案室,1995年被评为“全国人事档案管理先进单位”,1996年被评为“河南省人事档案管理先进单位”,多次被评为“周口地区(市)干部人事档案管理先进单位”,2003年3月又通过了“国标一级档案室”的验收。她本人多次被评为周口地区(市)干部人事档案管理先进工作,2000年获周口地区“五一劳动奖章”,2002年获周口市“三八红旗手”称号。  相似文献   

4.
李玮  孔庆松 《山东档案》2015,(1):53-54,58
普通本科院校作为事业单位,拥有独立的人事管理权限,其人事档案一般由人事部门或组织部门保管。高校实行人事代理制度后,人事档案管理不仅涉及到学校档案管理部门,而且涉及到当地人才交流中心[1]。由于人事档案管理存在在编职工和新聘用人员不一致的情况,在档案存放和档案使用方面增加了很多渠道和方式,造成人事档案管理工作的复杂局面。再加之,普通本科院校人事档案管理信息化工作处于起步阶段,在档案管理  相似文献   

5.
伴随着《劳动合同法》的实施,高校建立编制外聘用人员档案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文章分析了目前高校编制外聘用人员的结构、档案管理现状和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和措施,旨在促进稳定、和谐的劳动关系的构建,维护编制外聘用人员的合法权益,促进高校人事档案工作,为高校的改革发展服务.  相似文献   

6.
流动人员是在我国改革开放的实践中,随着人事制度的改革、个人择业自主权和单位用人自主权的逐步落实而出现的新生事物。流动人员的人事档案管理是人事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中组部、人事部《流动人员人事档案管理暂行规定》(以下简称《规定》)第二条规定,流动人员人事档案是指:(一)辞职或被辞退的机关工作人员、企事业单位专业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的人事档案;(二)与用人单位解除劳动合同或聘用合同的专业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的人事档案;  相似文献   

7.
人事档案管理工作是一项为单位选拔、聘用、晋升及为员工本人服务的工作,有着不可替代的地位。因此,人事档案部门应坚持"以人为本",树立"以人为本"的人性化管理理念,把为人服务当作人事档案管理工作的根本任务和目标,以推动人事档案管理工作健康、协调、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8.
人事档案是我国人事管理制度的重要特色,它记述和反映个人经历和德才表现,它是个人身份、学历、资历等方面的证据,与个人工资待遇、社会劳动保障、组织关系紧密挂钩,具有法律效用,是组织人事部门识人、用人和育人的重要依据,也是个人参与社会活动的文字记载和个人现实情况的真实反映。目前事业单位全面实行人员聘用制,建立了公开招聘、竞聘上岗、按岗聘用、合同管理、定期考核、解聘辞聘等制度,人员的频繁流动及隶属关系的不断变化,事业单位人事档案管理工作面临更加严峻的考验。岗位  相似文献   

9.
9月优异策划     
《政府走来临时工》,《半月谈》,9月10日,2013年第17期
  简介:“临时工”是一种极具中国特色的用工方式,本是计划经济时期的概念,而当下国人所熟知的临时工群体则多分布于公安、城管等政府部门,名曰协管员、辅警、联防队员等。《半月谈》杂志记者在皖、鄂、赣、湘、晋等地的调研采访了解到,一些地方政府部门在编制外大量使用临时工,已成为当地财政的巨大负担。如安徽省宿州市2012年共招聘专职治安辅助人员6000余人,每人每年工资为13500元(含社保),人均办公培训经费1500元,全部纳入财政预算,仅此一项,每年财政负担逾亿元。另外,在一些部门大量招聘临时工从事艰苦工作的背景下,在编人员“二线化”现象值得关注,如郑州汝河小区6名在编环卫工聘用临时工为自己代岗,这些在编环卫工以每月几百元的工资雇用临时工代岗,自己不用上班、每月坐收3000元。这一专题由《政府临时工身份之惑》《、临时工现象折射体制之病》、《政府改革亟须再加力》三部分组成,既报道了当前一些地方临时工的用工现象,又采访了相关方面的研究人员,探讨了解决之道。  相似文献   

10.
一、国外人事档案利用的特点 对比国内现行人事档案有关法规规定:“任何个人不得查阅或借用本人的档案”(《流动人员人事档案管理暂行规定》、《干部档案工作条例)1990年修订),你会发现国外人事档案利用具有较为鲜明的特点。这些特点可以概括为“积极利用与审慎开放相结合”,国外人事档案利用在服务对象、利用实施方式和利用程序等方面均有明显体现。  相似文献   

11.
杨玚 《兰台内外》2022,(27):58-60
2021年12月,《流动人员人事档案管理服务规定》的颁布和实施,进一步详细规定了流动人员人事档案的内涵、主体、管理服务机构及职责、日常管理内容,以及接收、转递和服务利用等,为新时代流动人员人事档案管理服务提供了根本遵循,有力促进了就业大局稳定和人力资源顺畅流动配置。本文分析了《流动人员人事档案管理暂行规定》实施以来,流动人员人事档案管理服务取得的成绩,以及新出台的《流动人员人事档案管理服务规定》实施原则,及其与《流动人员人事档案管理暂行规定》相比,存在的新特征,并就落实新的流动人员人事档案管理服务规定提出了相应的对策措施,为做好新时代流动人员人事档案管理服务提供有益探索。  相似文献   

12.
论人才竞争对人事档案工作的影响与对策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随着人事制度改革和人员流动政策的逐步放开,人才竞争日益加剧,流动人员的数量与日俱增,由此也使流动人员人事档案管理工作出现了一些新的问题。本文分析了人才竞争对人事档案工作的影响,以及出现的“弃档”、“死档”与“重建档案”现象,并就如何加强人事档案管理提出具体的措施。  相似文献   

13.
《中国青年报》最近报道,根据人事部全国人才交流中心、北京市人才服务中心、上海人才市场等人才交流中心的不完全统计,截止2002年12月,全国至少有60万“弃档族”。众所周知,人事档案重如身家性命,出国、升学、评职称、结婚、生育、调动、晋升等等,没有它几乎寸步难行,但就是这样“性命攸关”的东西,为何现在有人弃之如草芥?一、中国的人事档案中国人事档案制度产生于20世纪50年代中期。它记载人的家庭出身、本人成份、社会关系、学习经历、工作过程等历史资料,堪称一个人存在社会的“印迹证据”。在计划经济体制下,单位管理约束一个人的重…  相似文献   

14.
1988年中组部、国家人事部印发了《关于加强流动人员人事档案管理工作的通知》。各地按照文件要求加强了流动人员人事档案管理工作,各级、各类人才流动中心、劳动服务介绍中心、劳务市场应运而生。流动人员可以毫无顾忌地将档案转递到这些管理部门,也为用人单位解决了保管上的困难,在社会保障体系不断完善的今天,流动人员的社会保障有人管了,人可以自由地选择和从事各项工作,大大促进了人才合理流动。档案流动起来了,可是流动人员档案的管理也随之产生了不少问题。作为改革开放的新事物、新产业——各类人才交流服务中心良莠不齐。有调查发…  相似文献   

15.
近日,河北日报社出台了以实施“五定”(定岗、定编、定责、定权、定利)和全员聘任制,压缩富余人员,减人增效为主要内容的人事制度改革。 “五定”的具体做法是各部门根据工作任务确定应设的工作岗位,在核定各岗位工作量的基础上确定各类人员(含专业技术职务)编制,明确各岗位人员的责、权、利。决不因人设事、因人设岗、设班。对于工作任务不固定、时间短、工作量小的岗位,不设专职人员,实行一人多岗,一人多职,一人多责。 在“五定”的基础上,全社职工实行双向选择,聘用上岗。 专业技术职务实行评聘分开。专业技术职务的聘用…  相似文献   

16.
在计划经济时代,人是隶属单位的,人事档案是单位管理和约束个人的很重要的手段。随着经济体制改革和人事制度改革的进一步深化,人的社会性逐渐增强,以“双向选择”为特征的人才流动,打破了计划经济时代人员合理流动的禁锢,形成了大量的流动人员。本文所指的流动人员是指无人事档案接收单位或所在单位无权保管人事档案的个人。一、流动人员人事档案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1.档案管理机构不统一,管理人员岗位不确定,管理工作不规范。《流动人员人事档案管理暂行规定》中规定,流动人员人事档案管理应遵循“集中统一,归口管理”的原则,其管理机构…  相似文献   

17.
对死亡人员人事档案进行价值鉴定是管理人事档案必须面对的现实问题。当前对死亡人员人事档案价值鉴定的理论与实践中,存在重“精英人物”轻“普通人物”的现象,对于普通人物人事档案,往往只考虑到其对亲属的现实利用价值而忽视其“记忆”价值。本文从档案记忆观的视角,论述了死亡普通人物人事档案在构建社会、组织和家庭记忆中的重要价值,提出死亡普通人物人事档案可永久保存,吸收社会力量,构建国家档案馆、组织和家庭三级保存网络的建议。  相似文献   

18.
中原油田档案处为建立有效竞争和激励约束机制,进一步加强人才队伍建设,2008年5月初,出台了《专业技术岗位竞聘管理实施细则》。6月底,根据细则的要求完成了新一轮的聘任,全档案处共有99名专业技术人员获聘。其中2人获聘一级师岗位、6人获聘二级师岗位、49人获聘三级师岗位、37人获聘技术助理岗位、5人获聘技术员岗位。  相似文献   

19.
试论“人档分离”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首先对“人档分离”现象在人事代理制度推行前就存在进行了阐述 ;其次分析了新形势下纳入法制轨道的“人档分离”体现着人事档案管理社会化的程度 ,符合人事管理集约化的内在要求和人事档案管理的正确发展方向 ;从而进一步论证了“人档分离”不是对传统人事管理中“人档统一”管理原则的否定 ,而是在人事档案保管与利用基础上的继承和发展  相似文献   

20.
流动人员人事档案管理的问题及对策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人事档案是历史、全面地考察了解,正确评价和使用人才的重要依据,流动人员人事档案是人事档案的重要组成部分。据统计,全国流动人员数量从1993年的7000万增加到2003年的1.4亿,10年内翻了一番[1],随着国家各项改革的深入推进,流动人员数量会继续增多,搞好这些人员的人事档案管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