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71 毫秒
1.
通过对温州市民办教育发展现状的调查,本文认为从社会经济发展与社会结构整体转型角度认识与理解民办教育,是制定民办教育发展策略的思想基础。  相似文献   

2.
本文从社会分层的视角,以浙江省温州市为例,对民办教育的发展策略作了新阐释,提出了社会中间阶层是民办教育的服务主体和发展策略定位所在的观点.同时,对社会中间阶层的教育诉求作了明晰的勾勒,进而提出民办教育发展的基本策略和自律机制的构建,并对公共教育政策介入民办教育提出行动建议.  相似文献   

3.
舒志定 《教育科学》2004,20(3):35-39
促进与规范民办教育的发展,得到全社会的关注,但有必要研究小城镇的民办教育,研究区域民办教育发展空间。从浙江省慈溪市民办教育发展状况的考察与研究,可以看出民办教育与我国城乡社会、经济变化之间的密切关系,由此能够阐述民办教育产生与发展的社会基础,而不仅仅是经济基础。由于我国的城乡产业结构正由传统向现代过渡之中,企业经营者的素质尚待提高,自然也影响了民办教育的进一步发展,因此寻求更有效地提高民办教育质量的策略显得十分的重要。  相似文献   

4.
民办教育是教育事业发展的重要增长点和促进教育改革的重要力量。我国民办教育在快速发展的同时也面临很多问题。为促进民办教育健康发展,贯彻实施《纲要》“大力支持民办教育发展”的精神,应采取“促进民办教育与公办教育的共同发展、给民办教育进一步完善的时间和空间、以社会需求为民办教育发展与创新的动力、建立民办教育投资办学的基本制度保障、鼓励民办学校立足优质特色和培养模式创新”等策略。  相似文献   

5.
民办教育是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民办学校的办学策略、办学理念、教育特色需要创新超前、跨越式发展。民办教育要立足于当前,放眼未来,精心设计自己的发展蓝图。民办学校首先应准确定位学校的发展目标,借鉴各家之长,结合本校实际,走有特色的发展之路。民办教育的发展必须依赖政策的支持,获得政策的保护,这样才能确立民办教育机构的独立法人地位。研究制定适合本地区的民办教育政策,是促进民办教育发展的基础性工作,是保证民办教育规范发展的前题条件,也是民办教育发展的外部动力。政府要鼓励民办教育机构的发展,真正把民办教育纳入地方教…  相似文献   

6.
民办教育作为社会主义教育事业的组成部分,正逐步被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但与其他教育相比,民办教育发展较为缓慢,有些混乱,其发展与其他教育相比也有其自身的特殊性,认真研究我国民办教育问题,总结其发展规律,制定合理有效的措施,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7.
浙江、广东两省民办教育的良好发展,为两省经济社会的发展和教育本身的改革与发展做出了历史性贡献,也积累了重要的经验。同时,实践中也还存在着合理回报的政策及民办教育的税收、民办学校的产权不明晰、教育虚假广告的发布得不到有效制止等民办教育发展的共性问题。为此,我们提出把民办教育纳入政府教育事业发展的总体规划;明确民办教育的发展重点,制定配套政策措施;依法管理,为民办教育营造公平竞争的环境;加大对民办教育的扶持力度;营造环境,形成有利于民办教育发展的社会氛围等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8.
一、关于制定《民办教育促进法》的意义制定《民办教育促进法》的意义,归根到底,就是为了发展我国的民办教育事业。这些年我国民办教育发展虽然很快,但在国家教育体系中的总体比例较小,民办教育与国家和社会发展的需求差距较大,民办教育办学和管理等方面还存在不少问题,社会上对民办教育重要性的认识还不一致,侵犯民办学校合法权益的事情时有发生。因此,为了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促进民办教育事业的健康发展,维护民办学校和受教育者的合法权益,依据《宪法》和《教育法》,制定了《民办教育促进法》。本法的制定对于发展民办教育,不仅具有现实意…  相似文献   

9.
关于制定地方民办教育管理条例的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民办教育促进法及其实施条例的出台对于促进我国民办教育的发展具有重大意义。但是,由于我国地域辽阔,各地经济和社会以及民办教育的发展差异很大,单靠国家层面的法律无法解决全国不同地区民办教育发展所面临的各自问题。因此,地方民办教育管理条例必须重视上位法尚未解决的核心问题,必须重视本地区发展需要的适用性,切实制定出适合本地区民办教育发展的具体实施办法,使国家法律和地方法规紧密结合起来。  相似文献   

10.
教育振兴和民办教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世纪之交,中国民办教育面临新的机遇和挑战,政府对民办教育实行积极鼓励的政策,社会对教育的需求日益增长,我国教育交形成公办和民办共同发展的格局,要制定有利于吸纳社会资金办教育和民办学校发展的优惠政策,民办教育也面临种种挑战,要加强自身建设,不断提高质量和效益,探索适合中国国情的民办教育的模式。  相似文献   

11.
对河南而言,加强新型城镇化建设,必须以中原经济区战略为契机,带动全局的协调发展。河南的民办高等教育要在此过程中优化自身资源配置,保持快速健康发展的势头,必须解决教育规模与新型城镇化不相适应、区域分布不均衡、高校学科设置不均衡、服务地方经济社会机制欠缺等问题,建设优质河南民办高等教育资源,为河南新型城镇化建设积极发挥人才培养和高层次人才吸附功能。  相似文献   

12.
民办教育发展与政府管理的新任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政府对民办教育的管理策略,必须要研究民办教育对社会经济发展与社会结构转型可能产生的影响,这是我国特殊的教育国情。一直来,我国教育中存在着的城市教育价值导向是显而易见的。因而在研究民办教育管理策略的时候,应该把民办教育看作是把广大农村沉重的人口包袱变为巨大的人力资源的重要途径,也由此推进我国的经济发展、社会进步。  相似文献   

13.
新中国成立60年来,党和国家对民族教育的认识日益深化。在民族教育价值论方面,党和政府不仅重视民族教育对于实现民族平等、增进民族团结和维护国家统一的意义,而且强调了其对于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价值,将其视为促进民族地区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和谐发展的基础性工程;在民族教育方法论方面,强调民族教育的改革与发展要实事求是,从民族和民族地区实际出发,因民族、因地区制宜;在民族教育发展战略思路方面,强调要加大对民族教育的投入与扶持力度、实施"低重心"的发展战略、大力发展民族师范教育培育合格民族师资、加强对民族教育的组织领导。新中国建立以来民族教育观念的创新与更新,为新中国民族教育的发展提供了认识基础。
Abstract:
In sixty years after the founding of New China,the Party and the state have deepened understanding of ethnic education.In value theory of ethnic education,our party and the state not only attach importance to significance of ethnic education in realizing ethnic equality,enhancing national unity and protecting national integrity,but also lay stress on its value in economic and social development of ethnic regions and regard it as the basic project of promoting harmonious development in politics,economy,culture and society of ethnic regions.In methodology of ethnic education,stress is laid in carrying out reform and development according to reality of ethnic groups and ethnic regions.In development strategy of ethnic education,the emphasis is put on increasing input and support for ethnic education,implementing development strategy of"low barycentre",developing ethnic normal education to cultivate qualified ethnic teachers,and strengthening leadership for ethnic education.Since the founding of New China,innovation and change in ethnic education concept have provided basic understanding for the development of ethnic education in China.  相似文献   

14.
This paper explores the complex relationship between social justice and education in the public and private spheres. The politics of education is often presented as a battle between left and right, the state and the market. In this representation, the public and the private spheres are neatly aligned on either side of the line of battle, and social justice is commonly seen as the prerogative of the public sphere. This paper challenges this representation. It shows how the language of what counts as public and private in education is historically specific, culturally contingent and ideologically loaded. Through drawing on a range of education policies and practices, the paper demonstrates that ‘public’ and ‘private’ are not simple opposites. Moreover, it argues that social justice can be conceptualised in ways that have complex and multi-faceted implications for public and private sphere involvement. The paper concludes that if we are to enhance our understanding of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social justice and education we need to recognise the multi-faceted nature of what counts as private, what counts as public and what counts as justice.  相似文献   

15.
我国私立"贵族"学校教育的兴起,在一定程度上弥补我国优质教育资源的不足,满足了新兴阶层对优质教育的需求,并对公立学校有一定的借鉴作用。但在发展的过程中,也存在一些问题,既不利于教育公平发展,易助长孩子的攀比心理,削弱孩子的社会承受力,同时也带来了某些社会负面效应等。为促进私立"贵族"学校教育的良性发展,社会、政府应给予关心和支持,而贵族学校自身则必须在办学理念、课程结构、学校管理等方面进行改革,突出教育特色。  相似文献   

16.
Parents in many cultures invest significant proportions of household incomes in the so-called shadow education system of private supplementary tutoring. Parts of the literature attribute intensive tutoring to East Asian cultural traditions and to so-called tiger parenting. Based on a mixed-methods study in Shanghai, this article examines tiger parenting through a socio-economic lens to show the roles of shadow education in achieving parental goals. The study shows that tiger parenting is most evident in middle-class families. In order to transmit or increase social advantages inter-generationally, such parents use private tutoring to prepare their children for successful academic trajectories in mainstream education. The strategy is driven by anxieties related to social status in the rapidly changing risk economy. Shadow education has provided parents with new means to increase family cultural capital which not only facilitates school performance but also reinforces class dispositions. The study highlights the importance of understanding tiger parenting in the culture of class, in addition to other cultural factors. It challenges the simplistic attribution of tiger parenting to Confucianism by revealing dimensions that run counter to the Confucian conception and tradition of parenting. It also extends the conceptualization of family cultural capital by unpacking the processes of tutoring as externalized parenting in the era of global expansion of shadow education.  相似文献   

17.
教育优先发展战略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实践的重大战略举措,新时代教育优先发展向"高质量发展"问题转向,一是基于对社会主要矛盾认识变化的结果,二是教育发展经验的积累和社会经济发展条件改善的必然要求.新时代教育优先发展战略的实践特征体现在:价值取向上先导性价值更加明显、服务对象上人民性特质更加鲜明,以及教育影响上治理方式现代化特征更加突出且教育内容更具丰富性.从愿景看,新时代教育优先发展战略是对教育优先发展理论与实践的传承和深化,蕴含着高质量发展定位优先、高素质教师队伍建设优先、高标准学生发展优先、高水平教育治理优先的发展愿望.  相似文献   

18.
高等教育具有鲜明的文化属性和强大的文化功能,能够在社会的文化建设中发挥传承、创新、辐射和示范作用。为了建设创新型国家,高等教育应当成为创新文化的中心,充当创新活动和创新体制的前提与基础,发挥相应的文化引领、精神支持与价值引导作用。因此,创新型国家建设迫切需要高等教育实施创新文化发展战略,其内容包括以下四个方面:一是深刻认识高等教育在创新型国家建设中的文化意义;二是通过高等教育导引社会文化发展的方向;三是发挥高等教育对于社会改造的参与和评论作用;四是发扬“和合”文化促进社会的和谐发展。只有切实采取以上这些战略措施,才能确保高等教育文化创新功能的实现。  相似文献   

19.
从结构性约束看大众化阶段我国高等教育公共政策的选择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随着高等教育大众化阶段的来临,我国财政性教育经费和高等教育成本补偿政策均面临着诸多的结构性约束问题。为妥善处理好这些问题,促进我国高等教育的健康发展,应完善我国高等教育的公共政策选择。即强化政府财政责任,确保法定经费足额到位;弥补市场失灵,完善国家助学贷款体系;健全捐赠税收优惠政策,拓宽多元化融资渠道;允许民办高校合法营利,强化民办高校的分类监管。  相似文献   

20.
本文从社会资本理论的视角,探讨了我国民办高等教育的社会公益性。首先,通过剖析相关理论,阐述了民办高等教育社会公益性的内涵;其次,通过分析社会资本在民办高等教育发展中的作用,论证了我国民办高校坚持社会公益性的必然性;第三,通过国际比较,探讨高等教育的公益性与公共财政投入之间的内在联系;最后,在相关论证的基础之上,阐明无论客观环境与主观条件如何变化,坚持社会公益性,必将是我国民办高等教育永恒的主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