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为应对严峻就业形势,旨在缓解大学生就业压力以及帮助大学生自我成长,将EPA计划引入校园,形成大学生帮助计划。通过调查、宣传、培训、咨询和评估一系列手段,提升大学生职业社会化的能力。  相似文献   

2.
“就业是最大的民生”。大学生就业问题一直受到全社会的高度关注。受到经济下行压力和疫情叠加的影响,今年高校毕业生面临的就业形势将较往年更加复杂和严峻。在此背景下,需要采取针对性措施,多管齐下,精准发力,稳定大学生就业。  相似文献   

3.
受新冠疫情冲击,高校毕业生呈现就业去向日益多元化、体制内就业偏好显著增强、就业期望同质化问题突出、“慢就业”和“NEET族”有所增加等现象。新冠疫情对经济和就业影响深远,供给叠加竞争压力倍增,毕业生合法权益维护问题日益凸显。政府、市场、高校三个层面齐抓共管,打好“组合拳”促进高校毕业生稳定就业。  相似文献   

4.
陶龙风 《成才之路》2022,(12):10-12
受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的影响,一些高校的教学、招聘等工作以及具体开展的形式都有了很大的变化,如何解决好大学生的就业问题也成为各高校的重要工作之一.文章分析疫情防控背景下大学生的就业现状,探讨疫情防控背景下大学生就业压力大的主要影响因素,指出疫情防控背景下要解决大学生就业问题,就要三方配合,做好大学生就业心理疏导,进行科...  相似文献   

5.
新冠肺炎疫情给2020届毕业生的就业工作增加了压力,做好疫情期间高职毕业生的就业工作尤为重要。以天津海教园某职业学校机电专业为例,对全部毕业生的就业状况进行了摸底调研,通过与往年就业数据对比,分析疫情下未就业学生、报考本科和入伍学生数量增加的原因;通过对已签约学生就业数据的对比思考,从订单班制度、就业单位性质、就业地流向等角度,肯定成绩的同时也指出与其他院校的差距;从思想观念教育、订单班制度、招聘方式等方面提出相应的建议。  相似文献   

6.
2020年10月,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站在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历史交汇点上顺利召开,为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阔步迈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了擘画了蓝图,定好了向标,吹响了号角。全会提出,"十四五"时期要实现更加充分更高质量就业,强化就业优先政策。受经济下行压力加大和新冠疫情不确定因素叠加影响,我国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依然严峻,如何学深悟透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结合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充分发挥社会组织纽带性作用。  相似文献   

7.
本研究通过对多重压力叠加下的"后疫情"时期大学生就业特点进行分析,梳理"后疫情"时期支持大学生就业的政策,在政府、企业、地方高校和个体层面提出河北省地方高校大学生就业成效提升对策,为提特殊时期政策制定提供一个新的研究视角,为有效缓解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投资要点业绩受疫情负面影响逐渐淡化,职业教育、K12培训涨幅居前。1、高校毕业生将持续创新高,加剧就业压力。2019-2030年,预计16-59岁就业人口中大学生占比将从19%提升至36%。2、职业教育考试培训将受益各项扩招。研究生:扩招创新高,仍有较大空间。2021年全国硕士研究生考试报名人数高达377万人,同比增长10.6%,再创历史新高。  相似文献   

9.
刘曈 《高教论坛》2022,(10):114-118
全球疫情给高校毕业生境外留学带来了困境,也给高校就业工作带来了新的挑战。本文通过问卷调查实证研究,对疫情背景下高校学生境外留学意愿(变化)、境外留学目标区域(变化)、境外留学影响因素及困难等进行调研,进而对后疫情时代高校毕业生境外留学的趋势变迁进行展望。在此基础上,针对高校就业工作面临的压力和挑战,初步探索应对策略,构建高校就业工作的新格局。  相似文献   

10.
由于新冠肺炎疫情影响,近几年市场就业需求进一步紧缩.大型线下招聘活动受阻,大部分转为线上招聘,学生整体就业形势令人担忧.本文基于大学毕业生就业压力现状以及就业压力源与择业焦虑的相关研究,从学生个人素质和对就业市场现状认识不清晰两方面思考如何在专业课教学中培养学生市场敏感度和应聘技能,从而使之更好地面对就业压力.作为人力...  相似文献   

11.
大学生就业问题一直是社会关注的热点,“最难毕业季”在网络上引发热议。疫情冲击下的大学生就业备受重视。高校大学毕业生的就业受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其中包括但不限于经济、社会和文化等。越来越多的毕业生对于就业感到无能为力,这也给寒窗苦读的莘莘学子带来巨大的压力和严重的影响。文章旨在分析后疫情时代大学生就业情况,并提出对策,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  相似文献   

12.
“三支一扶”计划大学生个体障碍因素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三支一扶"计划很好地发挥了引导高校毕业生面向基层就业的示范作用,有效缓解了当前高校毕业生的就业压力。但在积极推进的同时,也面临着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和困难。理性分析当前就业困境下"三支一扶"计划大学生个体障碍因素,不但能为全面提升大学生主体面向基层就业的主动性和竞争力提供有益借鉴,而且将有利于"三支一扶"计划的顺利开展和整体推进。高校毕业生应正确认识当前的就业形势,走出就业观念"误区",树立全新学习理念,锤炼扎根基层作风,全面提升面向基层就业的主动性和竞争力,唱响基层就业创业主旋律。  相似文献   

13.
目前,随着高校毕业生就业压力日益加大,高校师范类毕业生就业形势不容乐观,就业面临严峻挑战。各级政府高度重视,并采取措施解决师范类毕业生就业问题。由于受农村学校教师待遇、编制、培训机会等因素的制约,很多师范类毕业生不愿到农村任教。通过落实师范生免费教育政策,实施"师范本科生计划"和"师范类毕业生农村从教计划",引导和鼓励高校师范毕业生到农村任教,可以有效缓解师范类毕业生就业压力,提高农村学校教育教学水平。  相似文献   

14.
“西部计划”与大学生就业体系并轨模式初探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认真做好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工作,鼓励大学生积极参加志愿服务活动,深入研究志愿服务西部计划同大学生就业的内在联系和机制,弘扬奉献、互助、友爱、进步的志愿者精神,进一步加强青年思想道德修养,拓宽就业渠道.缓解就业压力.  相似文献   

15.
张强 《教育评论》2020,(5):封3-封4
近年来,在高校扩招的背景下,大学生就业压力持续增加。偏远地区条件艰苦、"冷门"专业社会需求不足、部分大学就业相对较为容易、男女就业不均衡等现实问题存在,大学生就业急需专业指导。新冠肺炎疫情期间,正值毕业生求职关键时期.  相似文献   

16.
张华  张莉 《高教论坛》2022,(8):58-60
经济发展、产业结构、就业供求关系是影响高校毕业生就业状态、就业结构、就业趋势的重要因素。新形势下广西高校毕业生就业既具备良好的经济发展条件和完备的工作机制条件,也面临就业总量压力增大、疫情防控常态化背景下就业供需服务体系有待完善、“慢就业”加剧等挑战。在就业工作推进上,要在就业政策、就业路径、就业服务体系、人才培养与就业指导上完善政策措施,提高高校毕业生对经济社会发展的贡献度。  相似文献   

17.
在分析后疫情时代我国本科毕业生就业形势的基础上,对G大学2020届与2021届本科毕业生进行问卷调查,旨在以大学生为主体深度探究疫情防控常态化背景下的大学生就业形势。研究发现:受疫情的持续影响,大学本科毕业生就业形势更加严峻,毕业去向落实率下降,但“研究生扩招”“公招考试”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就业压力;学生们普遍认为就业形势不容乐观,相比薪资水平和发展空间,更加看重工作的稳定性,倾向于在家乡就业。因此,为进一步落实“稳就业”,应多从大学生角度出发,加强对考研的支持力度,重视就业观引领,并指导大学生尽早进行职业规划。  相似文献   

18.
新冠疫情给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带来前所未有的挑战,主要体现在就业机会的紧缩、工作方式的革新、就业渠道的转换、求职心态的调整等方面。全球疫情仍在肆虐,我国疫情防控阻击战已取得重大战略成果。疫情防控常态化和毕业生总规模高位攀升,是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必须面临的两大课题,“云就业”模式将成为毕业生就业工作的重要形态和主要方式。本文提出,当前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重心,要从应对系统性风险转向适应常态化防控,聚焦需求端、供给端和服务端,创造性地做好云求职、云招聘和云服务,以更坚定的决心推进就业工作,以更有效的举措开展网络招聘,以更优化的流程改进就业服务,以更精准的指导推动生涯规划。  相似文献   

19.
资讯看板     
《新高考》2009,(1):62-62
我国将严限就业压力大的学科的招生规模新华网:日前教育部和国家发改委联合下发的《关于编制2009年全国研究生招生计划的通知》中,两部  相似文献   

20.
动向     
《教育》2009,(2)
教育部、发改委:限制就业压力大专业招生日前,教育部和国家发改委联合下发《关于编制2009年全国研究生招生计划的通知》,明确指出:坚决限制毕业生就业压力大、社会需求不足的学科和专业的招生规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