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招生考试通讯》2013,(3):29-30
《考纲》风向标 对比2012年、2013年的课标版历史《考试大纲》《考试说明》,关于考试性质、考试内容(包括考核目标与要求和考试范围)的表述完全相同,《考试说明》中的样题也没有变化。它体现了近几年高考历史“在稳定中求发展”的命题原则。考生应紧密结合《考试大纲》《考试说明》中的考点对主干知识进行复〉-3,同时逐一核实知识点,避免出现知识漏洞。  相似文献   

2.
《2015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大纲(理科)》(以下简称考纲)已经公布,如何根据考纲进行有效备考?笔者对其进行了认真研读。一、2015年考纲有关化学学科的几个新观点1.强调考核目标和要求考纲提出化学科的考核目标是“在测试考生进一步学习所必需的知识、技能和方法基础上,全面检测学生的化学科学素养”,要求考生具备如下化学学习能力:接受、吸收、整合化学信息的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解答)问题的能力,化  相似文献   

3.
从’95高考语文试题与《考试说明》(即《考纲》)要求的对照中(见附“表”),我们可以看出’95高考语文试题具有以下几个特点:第一,忠实地全面地贯彻了《考试说明》:1.命题所涉及的知识点,能力点,几乎覆盖了《考纲》“考试内容”所布列的5大项30个知识能力点。2.命题要求更紧扣《考纲》要求。3.命题的思想性也是充分体现《考纲》的精神的。第二,’95高考语文试题比’94  相似文献   

4.
《招生考试通讯》2013,(3):37-39
《考纲》风向标2013年全国新课标版政治《考试大纲》《考试说明》的“考核目标与要求”、“考试范围”与2012年一致。可以看出2013年政治高考试题总体上依然会保持稳定。根据对近几年高考试题的分析,结合国家当前对教育的要求。考生在复习中应该更加注重掌握基础知识、主干知识,不必追求偏题和难题。在时政热点问题的复习中。考生应着眼于对教材知识的理解与活化,重在形成能力。避免追求大而全,反而忽略了向教材与《考试大纲》《考试说明》的回归。  相似文献   

5.
笔者在教学实践中,觉得人教版教材古诗文的一些注释不够准确完美,特举几例,纠正于方家。例1“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列子《愚公移山》,初语二册)注释为“连魁父这座小山都不能削平。曾,用来加强否定语气,常与‘不’连用,可译为‘连……都……’。”释义是准确的,但注中将“曾”注音为zēng,这就不当了,查《文言虚词汇解》“曾”字:“用在否定副词前,借以加强否定语气,可译为‘还’‘、竟’、‘竟然’等。”注音céng。所举例句,赫然就是“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①再查《古代汉语常用字字典》“,曾”字读céng音时义项有三…  相似文献   

6.
《高考文科综合考试大纲》对于“明清时期的文化”的学习,要求掌握以下两个方面的知识点:一是明清时期文化的特点,二是明清时期文化的主要成就。这与现行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教科书《中国古代史》选修教材第六章第七节的子目完全一致。学习本节课的内容,笔者认为应该做到既牢固地掌握基础知识,又能运用它解决一些实际问题。一、根据考纲要求,阐析教材内容(一)明清时期文化的特点  相似文献   

7.
于小江 《广西教育》2015,(12):29-30
我区从今年起正式进入新课程改革后的高考模式,《2015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大纲》(以下简称考纲)与以往相比出现了一些变化,下面,笔者谈谈语文学科的情况及备考建议。一、增加了“探究”能力的考核在语文考核目标与要求中,2015年高考语文要求考查考生识记、理解、分析综合、鉴赏评价、表达应用和探究六种能力,即6个层级;而往年的大纲版考纲中没有提到“探究”能力的考核。探究指的是“对某些问题进行探讨,有见解、有发  相似文献   

8.
一处理好考试大纲与教学大纲、教材的关系总复习的主要依据是考试大纲(以下简称《考纲》)。它体现了国家对考生的要求,因此必须十分重视对它的钻研,明确各项纲目所要求的广度和深度。但是我们认为,单凭《考纲》还是不能做到这一点的。必须把《考纲》跟《教学大纲》(以下简称《大纲》)以及教材(目前有些地方还只有“征求意见本”),三者加以对照,逐条弄清具体要求。否则必将出现遗漏或者给的份量过多,增加学生负担,影响对主要问题的掌握。这里拟以1979年《考纲》中《中国近代史》部分“中国资本主义的产生”这一节为例,作一说明。  相似文献   

9.
张家如 《考试》2014,(4):34-37
<正>一、找准切入点:以新《考纲》为导向,灵活构建知识结构一方面,《考纲》(或《考试说明》)是二轮乃至冲刺复习的方向。一轮复习时,考生们大多是依据上一年的《考纲》复习备考的。虽然每年高考《考纲》具有相对稳定性,但由于经济社会的发展变化以及考试政策的微调,《考纲》对高考的要求也会作出相应的调整,如考点范围、题型示例、参考例卷、模块分值等,考生应依此相应调整复习内容与应对策略,把握目标方向,做到有的放矢。另一方面,知识是能力的基础。一轮复习时,考生们大多采用具体的、微观的知识点梳理方法,从"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样)"的角度梳理知识,侧重于建构知识间的纵向链接,这一做法有利  相似文献   

10.
国家教师资格考试的实施对培养合格中小学教师具有深远的意义。《地理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高级中学)试题与考试大纲的一致性体现了该科目考试命题的有效性,也影响着考生的考试结果。采用SEC模式分析发现,2014-2018年的10套试题和考试大纲具有显著的一致性,且试题与考纲的"水平要求"维度的一致性要低于"内容主题"维度。原因在于试题中"记忆""理解""评价""技能"内容的比例低于考纲要求,而"应用""分析"内容的比例高于考纲要求,"创造"内容的比例与考纲要求基本一致。建议完善考纲,加强考纲的可操作性、基础性、科学性与时代性;基于考纲进行命题以进一步提高质量;考生备考应兼顾考纲与真题。  相似文献   

11.
《招生考试通讯》2011,(3):35-37
2011年政治新课标《考试大纲》与2010年乃至2009年相比。考核目标和要求均未改变,考试范围基本稳定,符合高考内容总体保持稳定的特点。政治考试范围包括必修课程的252个知识点,外加时事政治。其中《经济生活》考点82个.考生需要注意的是第九部分征税与纳税中“纳税人、负税人”两考点在教材中没有详细介绍,考生不要忽视。《政治生活》共51个考点,考生要注意的是第一部分公民的政治生活中的“我国政府关于人权问题的观点”,书中仅以小字部分出现,且介绍的比较简单,考生需要适当拓展。《文化生活》考点42个,《生活与哲学》考点77个,均没有任何变动.  相似文献   

12.
在高校汉语言文学的基础课中,古代汉语历来是本科生普遍反映学习难度较大的一门课程,高等教育的成教生、自考生更觉如此。主要原因大约是由于这门课程的知识层面较多,理论系统较复杂。由郭锡良、李玲璞两位教授主编的全国高自考教材《古代汉语》是采用文选、常识、常用词三结合体系编写而成的。其中“常识”共有二十二节,主要包括语音、文字、词汇、语法、修辞等属于古代汉语学科本身的基础理论知识,但也兼有与其他学科相关的知识内容(如诗词格律)。这个“常识”是教材内容的主导面,体现了教材的语言课程性质和特色,所蕴含的知识点相当多,理…  相似文献   

13.
一、《学前游戏论》1.命题依据范围以全国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指导委员会2003年3月制定的《学前游戏论自学考试大纲》为依据,以《学前游戏论》(丁海东主编,辽宁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教材为内容。命题覆盖《学前游戏论》规定的十章学习内容,其考核知识点、考核要求及考核重点完全按照考试大纲的要求。  相似文献   

14.
试论“所……者”式中“者”字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所·动词(或动词性词组)·者”这一结构形式是古代汉语中常见的形式,我们姑且称之为“所……者”式。对这种格式中的“者”字的作用,一般的古代汉语语法论著和教材很少论及,虽有少数几家谈到它,但也只限于提出结论性的意见。吕叔湘先生所著《文言虚字》指出“者”字“具有称代作用”。王力先生主编的《古代汉语》认为“‘者’字指代行为的对象,‘所’字起着指示行为对象的作用。”南开大学古代汉语教研室编辑的《古代汉语读本》认为:“如果‘所’字所指代的动作行为的对象不必明言或不可明言,可以用一个指示代词‘者’字代替,这时,‘所’字也只起指示作用。”尽管各家对为什么要加“者”  相似文献   

15.
钻研考纲,立足基础,回归教材 考生要明确《考试大纲》要求的知识点,准确地把握其要求层次。近年来,高考物理试题特别注重立足基础知识的考查,绝大多数考题,都是由考生日常练习的题目改编而成,所以,在复习时,考生应立足基础,回归教材,按照章节来复习教材,夯实基础,注重知识的覆盖面,踏实地复习好每一个知识点,不要偏快、偏难和偏异,要做好笔记,建立习题改错本,收集整理有价值的练习题、试卷、模拟题等。  相似文献   

16.
释“贰”     
《左传·隐公元年》:“既而大叔命西鄙北鄙贰于己。公子吕曰:‘国不贰堪。’……大叔又收贰以为己邑。”一连用了三个“贰”字。对此,王力先生主编的《古代汉语》(修订本)第一册第10页注[13]、[15]、[21]分别解释为:“贰,两属,属二主。贰于己,一方面属于庄公,一方面属于自己。”、“国家受不了两属的情况。”、“贰,指前两属的地方。原先该是两属,现在段则正式收为自己所宥。”释“贰”为“两属”,“属二主”,这是采用晋人杜预的注(《十三经注疏·春秋左传正义》:“既而人权命西鄙北鄙贰于己”杜注:“贰,两属。”又“大叔又收贰以为己邑”杜注:“前两属者,今皆取以为己邑。”)。 对于《古代汉语》教材(以下简称《教材》)的这一注释,我有如下三点看法:(一)《教材》这样注是有旧注为据的;(二)《教材》的注释又是错误的;(三)《教材》释三个“贰”为一义亦是不妥当的。下而说说自己的意见: 关于第一点,《教材》编写《凡例》五去:“注释一般采用传统的说法。某中有跟一般解释不一样的。则注明‘依某人说’。但不兼采众说,以免增加学生负担。特别是  相似文献   

17.
严侠华 《新高考》2005,(7):122-123
地理《考试大纲》(以下简称《考纲》)是高考地理命题的主要依据,也是考生复习迎考的指南。因此,《考纲》的变化备受关注。那么,2005年的《考纲》在内容和要求上作了哪些变化?如何充分利用《考纲》提高地理复习成效?下面就来重点探讨这两个问题。  相似文献   

18.
江苏省普通高校单独招生 (以下简称“单招”)语文考试复习大纲 (以下简称“考纲”)是以原国家教委、省教委公布的中等职业学校教学用书为基础 ,同时兼顾培养目标所需要的文化基础知识要求制定的 ,是单招考试命题的依据 ,也是命题人向考生公开透露的准确权威的信息。考纲规定了单招考试的性质、复习考试的内容范围、形式要求及能力层级。基于这一点 ,笔者的体会是 ,单招的语文复习考试要“以考纲为依据 ,以课本为中心 ,以能力为根本”。一、以考纲为依据———单招语文考试复习大纲的构成及其内容、要求按常理说 ,考纲的制定、教材的编写应依…  相似文献   

19.
一、认真研读《考试大纲》。同时关注新课标。在备课之前先阅读《考试大纲》,按考纲的要求研究教材内容,认真梳理每个考点所涉及的知识点,做到完整、准确、有的放矢,实现教学进度、重点难点、作业设计与讲评、习题的精选与设计、单元过关、补充材料“六统一”。特别是重点难点,根据所教学生的实际,讲出用什么方法,用哪个典型例题来突破,以往高考中这个知识点是如何考查的,从中归纳出技巧、方法。备课前一定要对考纲中要求考查的知识点做到心中有数。如《清朝的建立和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强化》一节,考纲要求如下:“满洲的兴起和建国:清军入关和统一中周;议政王大臣会议和军机处:文字狱”。这样就可以明确该节在高考中的地位了,然后去备课。  相似文献   

20.
<正>本文就如何高效系统复习提出几点建议:一、注重基础把,握考纲,以动词为主线串联复习只有拥有扎实的基础知识,考生才能从容应对高考,而《考纲》词汇又是我们备考的总依托。《考纲》所测单词均为《考试大纲》词汇,选词突出基础词汇。现以2012年甘肃高考对语法和词汇知识的考查,梳理出考纲基础知识点与复习链接线(:顺序依次为题号、语法点、链接线、词汇)6、交际用语:建议的应答It’s up to you;7.冠词(1)特指(2)再一次The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