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三张全家照     
我曾在甘肃省档案馆看到过两张民国时期甘肃饥民的照片,是在冬天,地上残留着积雪,乞食的灾民们挤在一起取暖,最触目惊心的是两张照片上都有几个人如沙蚀了一般,只留下了几个似乎被风吹走后残存的一点影子,更增加了照片的悲凉,似乎饥饿连他们留在照片上的样子都夺去了。我面前的这张全家照也是一副饥民图。讲究宗族制的中国历来喜欢拍全家福,以显示祖孙几代几世同堂繁衍生息子嗣不断,穷人富人都如此。而这一张不是全家福,照片上除过苦难还是苦难,甚至连“全家”都谈不上,因为女主人已死去。照片摄于1910年(清宣统二年)。这一年,…  相似文献   

2.
曹国厂 《现代声像档案》2007,9(1):I0035-I0035
黑龙江游客佟先生在南戴河某彩扩部冲洗数码照片时,因经营者操作失误,不慎将相机卡上的220张照片全部丢失,内容无法再现。其中包括30张建筑工程照片和190张家庭旅游照片,而且这些建筑工程照片是准备用于工程验收的。照片上的内容无法再现,佟先生精神上和经济上受到了伤害和损失。  相似文献   

3.
毕洪 《北京档案》2004,(2):39-41
展现在读者面前的这张上海美术专科学校第十七届西画系的师生与模特儿的合影,时间虽已过去了半个多世纪,但照片所传递的信息,仍然给人以巨大的冲击力。这张照片所传达的历史信息是如此丰富,但它同时也就像一个谜团,躲藏在历史的深处,等待人们去破解。上海师大美术学院刘大鸿教授开始注意搜集与这张照片有关的一切东西。中央电视台《探索·发现》栏目也对这张照片产生了浓厚兴趣,决定和他一起来追寻这张照片背后的故事,要弄清楚这张照片是如何诞生的?揭开这张历史照片背后的秘闻。  相似文献   

4.
微博能让我们更出名吗?该死的Iphone——当地时间5月16日,‘奋进号’航天飞机在佛州肯尼迪航天中心最后一次升空。无数摄影记者长枪短炮拍出来的照片却都输给了一个叫Stefanie Gordon的女人。她当时正在从纽约飞往棕榈滩的飞机上,用手机透过窗户拍下了最后这张照片,用Twitter发布后迅速被NASA转推,然后那帮记者就都白忙活了……  相似文献   

5.
一、新闻切入——美国利用虚拟现实技术实现月球漫步[1] 2016年11月11日,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 与阿波罗计划档案馆在USA Today 网站上发布了一个名为VRtually There 的每周系列视频,进入这一板块就可借助虚拟现实(Virtual Reality,简称VR)技术,让人们360 度直观体验身处月球表面的感觉.早在2015 年,阿波罗计划档案馆公布了超过8400 张未经处理的、高分辨率照片,这次虚拟现实体验就是将其中的25 张照片拼接起来,形成一个令人惊叹的月球全景,让体验者仿佛与美国最后两位登月者——尤金·赛尔南和杰克·施密特一起站在月球表面上,在月球的低重力环境中穿着宇航服穿梭,并把美国国旗插在月球上.  相似文献   

6.
在我从事的上千万卷档案资料的保管利用工作中,有一张珍贵的照片,这张照片,随着岁月的流逝,更加鲜明和清晰。这张照片,记录着共和国总书记与一个苗家山寨的创业故事!  相似文献   

7.
我的相册中保留着一张发黄的老照片,它摄于60年前的9月2日.乍看这张照片很平常:在一个杂乱的小院中,居于照片中心位置的是一位坐在椅子上30多岁脸容消瘦的妇女,她怀中抱着一个1岁多的婴儿,左右两边还站着两个女孩,一个不满10岁,另一个5岁多点.这是一张十分普通的母子合影.可对于我来说,这张照片却是十分珍贵的.  相似文献   

8.
在我军的军史资料中,有一张弥足珍贵的照片《朱德总司令在机枪训练班上讲话》。去年10月26日.上午,在北京由中国新闻学会军事摄影委员会以《传统与现实》为题的我军老、新摄影工作者座谈会上,这张照片的作者、83岁高龄的红军老战士(我军最早的摄影家,原四野副参谋长、中将)苏静向我们讲述了该照片从拍摄到冲出胶卷、洗出照片历时三年余,经历了25000ffi长征的曲折教事。1933年2、3月,红军开始了第四次反“围剿”。红一方面军在周恩来、朱德指挥下,采用大兵团伏击战法,在大龙评消灭了国民党第52、59两个师,击毙放一师长、生俘敌一…  相似文献   

9.
原新华社记袁克忠,退休以后利用空闲时间,将几十年拍摄的照片整理成册。在“淮海战役”那一册照片资料中,他特别选出两张照片向我们介绍,一张是“露宿老乡门口”,一张是“冒着炮火冲锋”。摄影门金中在他拍完“冒着炮火冲锋”这张照片后就与他失去了联系。关于门金中,他只知道他的名字,家是哪里?年龄多大?他都一无  相似文献   

10.
徐斌 《新闻实践》2014,(1):F0003-F0003
看到这张照片,第一反应是忍俊不禁,第二想起的是一句古话:老虎头上拍苍蝇。谁胆大包天,敢拍这只胆大包天的苍蝇?这张照片被列为路透社2013年度最佳照片,我对它有三层意思要说。第一是反差。反差导致的戏剧性,是一切艺术引人入胜效果的法宝。这张照片的反差首先来自两个主体“身份”的悬殊:一个是世上最有权势的人,是森林里的“大老虎”,一个是最卑微最猥琐、人人可举手消灭的小苍蝇。  相似文献   

11.
闲暇无事,翻看老照片,我的视线停留在两张照片上.记忆的闸门打开,往事像清澈的小溪潺潺流淌…… 一张是发黄的老照片,照片上有三个人,妈妈和我姐弟俩.妈妈穿着双排扣的外套,蹲在地上,深情地看着我俩.我俩看上去睡眼惺忪,我穿着双排扣的制服棉袄,头上扎个小花,头发梳理得不是很整齐.弟弟则是皱着眉头,一副很不情愿的样子.三人的表情很有意思.后来妈妈告诉我,这张照片摄于1950年初冬的一个早晨,当时我和弟弟还没睡醒,正巧有个同事带一架照相机,妈妈急忙把我俩晃醒,匆忙中没有精心打扮,才留下这张珍贵的照片.拍摄地点是吉林省通化专署院内.  相似文献   

12.
飞雨 《北京档案》2007,(2):41-41
答:照片排列是指照片在照片册中的排列顺序。排列时,要注意先排组.后排张。一组照片是指有密切联系的若干张照片,如一次会议、一项活动、一个项目等形成的若干张照片。组与组的排列是按该组产生的时间顺序而定。每组的顺序确定后,就要进行组内每张照片的排列。一组照片应按图像所反映的重要程度结合照片形成的时间顺序排列。如一组会议的照片共归档了5张,第一张应是大会会场的照片,第二张是大会主席台的照片,第三张是大会主持人的照片,第四张是领导人讲话的照片,第五张是大会群众场面的照片。[第一段]  相似文献   

13.
云南,是我去过的最美丽的地方。在那里拍下的照片,也是我认为拍得最好的照片。可每次打开云南之行的作品时,心里都有一种愧疚、有一种痛。因为我拍的照片,因为照片上那一张张憨憨的笑脸。  相似文献   

14.
最近,意外得到了一张珍贵照片。我已经找了它20多年。此时,只能用两个字来形容我的心情:狂喜。  相似文献   

15.
相逢张家口     
辛颖 《航空档案》2005,(10):81-82
读者看到这两张珍贵历史照片,均摄于59年前即1946年春张家口航空站。第一张照片为徐昌裕所摄,照片中的人物是周恩来、贺龙与聂荣臻。这期间周恩来、聂荣臻因参加美国,国民党、共产党三方组成的军事调处执行部的工作而经常去北平。而此时的张家口在我军控制之下。1945年8月,八路军晋察冀军区接收了日本侵略军在张北、灵丘以及张家口的两个机场、2架飞机和一批航空器材、油料,还有几十名日军飞行、机务人员。  相似文献   

16.
在朝阳市档案馆的馆藏照片中,有一张微微发黄的老照片。这是著名战斗英雄张立春与他的妻子刘月英在1954年的一张合影。照片上的张立春胸前挂满军功章,英武中透着帅气。……  相似文献   

17.
一张没有照片的版面无疑象人没有眼睛一样,少了灵气与活力,没有立体感和层次感。这里就要闻版图片的处理谈几点建议。 首先说一说当只有一张照片时版面上照片位置放置的两忌。 一、切忌溜边。不要将照片处理位置安排到版面的最边缘,这样容易造成版面失调,使整个版面看来残缺了一块,缺少整体感。 二、如果不是特殊需要,仅有的一张照片不要安排在报眼,报眼上放照  相似文献   

18.
于秀 《青年记者》2005,(8):62-62
前几日,在一家发行量己超过百万的某都市报娱乐版的醒目位置上,笔看到了一张令人十分不舒服的照片。那是一张台湾某当红女歌星的走光照片。  相似文献   

19.
一 1985年出版的《出版史料》第四期,为了配合庆祝开明书店创店六十周年,刊载了一组纪念性质的文章和图片,其中有“半个世纪以前摄下的一张照片”,这张照片是开明的编辑部同人暨家属的合影。同年出版的《我与开明》那本书中,也收辑了一张五十年前的张照片,题为“部份编辑及作者合影”。这两张照片,都配有文字说明,虽经收辑者努力采访照片上的本人或家属,但对照片拍摄的具体年月,全部人名以及因为什么缘故才  相似文献   

20.
前不久,本刊记者从广州出差回来,兴奋的拿出了一张在羊城晚报报业集团拍摄的照片给编辑部的几个同志看。大家都被照片上那座气势宏伟的建筑迷住了,整个建筑设计独特,俨然一个艺术馆,有专门的与生产场地隔离的参观长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