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在文学领域做出的巨大贡献使得托妮·莫里森于1993年荣获诺贝尔文学奖,作为第一个获此殊荣的美国黑人女作家,其小说创作不仅旨在继承传统的遗产而且力图开拓新领域,创造出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本文从盖茨的喻指理论中意象的喻指入手,分析解读莫里森《最蓝的眼睛》中替罪羊意象在非裔美国黑人语境下的重复与改写.替罪羊喻指意象的使用在莫里森的小说中被赋予了新的生命力,有着强大的召唤作用.  相似文献   

2.
托妮·莫里森在文学领域做出的巨大贡献使她于1993年荣获诺贝尔文学奖,作为第一个获此殊荣的美国黑人女作家,其小说创作不仅旨在继承传统的遗产而且力图开拓新领域,创造出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本文从盖茨的喻指理论中意象的喻指入手,分析解读莫里森<最蓝的眼睛>中母爱意象在非裔美国黑人语境下的重复与改写.母爱喻指意象的使用在莫里森的小说中被赋予了新的生命力,有着强大的召唤作用.  相似文献   

3.
刘丹 《海外英语》2012,(15):174-175
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黑人女作家托妮.莫里森在其作品《最蓝的眼睛》和《所罗门之歌》中,用其细腻的手法塑造了一系列内心丰富、个性复杂的人物形象,该文将用荣格的原型意象理论剖析人物形象的潜意识意象,分析人物性格与环境之间的关联,使读者更深刻地理解莫里森笔下的人物。  相似文献   

4.
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黑人女作家托妮·莫里森在其作品《最蓝的眼睛》和《所罗门之歌》中,用其细腻的手法塑造了一系列内心丰富、个性复杂的人物形象,该文将用荣格的原型意象理论剖析人物形象的潜意识意象,分析人物性格与环境之间的关联,使读者更深刻地理解莫里森笔下的人物.  相似文献   

5.
托妮.莫里森的小说《秀拉》通过对女主人公秀拉和黑人社区“底层”的描写,探讨了关于黑人女性寻求自我和黑人群体重建种族文化的话题。这一主题的表达有赖于作品中众多象征性意象的运用,着重分析这些意象的隐喻意义,并发掘莫里森文本的民族寓言特质。  相似文献   

6.
疾病不仅是社会学、医学、心理学等学科关注的一个焦点,也是文学作品中广泛出现的一个符号意象。鲁迅小说中出现的众多疾病意象,在特殊历史语境下与中国社会的病态、文化的痼疾相互契合,构成了一种整体性隐喻。本文从疾病意象隐喻文化和启蒙思想的可能性、鲁迅小说中的疾病意象表现及其文化喻指、疾病意象与启蒙主题三个方面来解读鲁迅小说中疾病这一独特意象背后深邃复杂的隐喻涵义,从而深刻地揭示鲁迅作品中蕴涵的隐秘民族文化心理和厚重的社会历史思索。  相似文献   

7.
莫里森作品中对待死亡的态度反映了其对黑人群体精神上和生活上需求的关注,显示了作者的人文主义关怀和生死观。结合作者的成长经历和社会环境,尝试就莫里森的几部代表性小说中频繁出现的死亡类型和意象进行分析,探究黑人如何完成对个人价值和生命意义的探索,从而更清楚地解悟莫里森如何借死亡的书写来再现黑人不堪回首的悲惨历史,重构黑人民族记忆,明晓莫里森主张多元文化融合的思想以及赋予死亡的意义和情感指向,以期为研究与莫里森有相似政治际遇和生活经历的其他美国少数族裔小说家的作品提供一个新的视角。  相似文献   

8.
托尼·莫里森《宠儿》中的重要意象——树,长期以来未得到研究者们应有的重视。莫里森借助这一意象关注了非洲文化在美国这一异文化环境中的命运,使得黑人文化在奴隶制下的创伤、黑人文化的强大生命力、黑人文化对黑人子民的召唤和黑人对非洲文化的向往与回归都在树这一意象上得到了集中体现。  相似文献   

9.
托妮·莫里森名作《所罗门之歌》蕴藏了一个神秘的喻指世界,从转义性和暗讽性的语言喻指到人名和地名的命名喻指,莫里森将人物无法言说和禁忌的语言隐藏在似是而非,模棱两可的表达之中,体现了非裔美国人的智慧和幽默.  相似文献   

10.
托尼·莫里森是第一位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非洲裔美国黑人女性.她的第五部小说<宠儿>是她的不朽杰作.莫里森选择了种族和性别双重压迫下的女性为自己的民族英雄史诗的主角,承担为民族寻找自我、塑造形象的重任,体现了她一贯的女权主义思想.在<宠儿>中,莫里森大胆地运用了很多意象和象征主义的表现方式.她以诗化现实主义的手法将丰富的象征和隐晦的意象与黑人历史文化和主人公的心理真实地结合起来,虚实相衬,巧妙地深化了全书的主题,重现了一部黑人的苦难与奋斗的历史画卷.  相似文献   

11.
概念隐喻视角下汉语古诗意象的英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汉语古诗意象与隐喻具有相同的认知特性,意象也是一种概念隐喻,意象的英译应该力求实现汉语隐喻意象和英语隐喻意象的"映射对等"。结合古诗意象英译的实例,提出了采用英语的对应意象源域译出;转换汉语意象源域为英语的意象源域;英语的对应意象源域加汉语目标域;英语的对应意象源域加注释等实现"映射对等"的古诗意象英译策略。  相似文献   

12.
在语言哲学层面,意象是一种隐喻的话语方式。意象天然带有“文学性”气质,它必然是一种智性的运思、情感的节制。在中国新诗史上,“现代派”是营造意象的高手。镜子,在中西诗学中都是重要的象征物。“现代派”通过笔下众多的镜子意象,发掘了中国古典诗学的精髓,也与西方的“现代派”诗学主张达成契合。镜子,成为中西诗学交汇的节点。  相似文献   

13.
动物歇后语可由单个动物意象构成,也可由两个动物意象构成。当由两个动物意象构成时,这两个动物意象的表现形式、位置关系和意义关系都是不同的。根据认知语言学有关隐喻映射的理论,我们将动物歇后语中的隐喻映射分为动物特性映射和文化背景映射两大类,并且发现这些隐喻映射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形成了一个纵横交错的系统。基本层次范畴的动物词语在动物歇后语中占了很大的比重,印证了这个层次是最容易被人们感知和认识的。  相似文献   

14.
《钟》是英国当代女作家艾丽丝·默多克的一部力作。以“钟”为统领的意象性构造,使作品具备了“诗性”韵味与感染力。意象手法的成功运用,不仅真实形象地展现了人物复杂的内心世界,而且深化和拓展了小说的主题与想象空间,从而使小说具有了永恒的艺术魅力。  相似文献   

15.
意象是狄金森诗歌中的主要艺术手法之一。狄金森诗歌中的意象主要包括比喻意象、象征意象、具体意象、抽象意象、动觉意象、视觉意象等。狄金森诗歌中的意象丰富了其诗歌的内涵和意蕴,给读者留下了极为深刻的印象。意象使狄金森的诗歌产生了极强的艺术效果,有效地表达了诗人的主观情思,展现了诗人丰富的内心世界。  相似文献   

16.
apple的源流及词汇变迁反映了人类社会文化、生活习惯和思想观念的变迁。apple具有褒贬两种语义色彩和多重象征意象,这些象征意象折射了人类的生活经验、文化传统和思维形态。apple的象征意象具有任意性、国别性、隐喻性和心智性特点。任意性特点揭示了语言发展中约定俗成的规律,国别性特点表明语言的演进受社会、文化与环境的制约,隐喻性特点指出了象征和隐喻生发和建构的“相似性”,心智性特点体现了人类象征意象活动的思维轨迹。  相似文献   

17.
索尔·贝娄的小说《更多的人死于心碎》中运用了丰富的意象,从冰河、缎子及卡通片、爱尔兰花呢西服及橱窗、贝恩舅舅的公寓,到雷诺克邸宅及乡村小旅馆。小说通过这些意象的使用及其隐喻、象征意义.表现了“情感的消逝”这一主题,表达了当代人类精神和心灵的迷失、人际关系的异化.凸显了从传统价值观到消费社会及工业文明下的拜金主义、实用主义这一人类价值观的变迁。贝娄通过这些意象表现了对人类“消逝的情感”的惋惜,对未受工业文明和消费主义污染的前工业社会的伊甸园生活的缅怀和祭奠。对那些似水年华的追忆恰恰表明了贝娄是当代人类精神家园的守望者。  相似文献   

18.
小说《围城》中色彩瑰丽、新奇独特的隐喻,构成了钱钟书独特的写作风格,但同时也向翻译工作者提出了挑战。茅国权在翻译此部小说时,对其中的诸多隐喻进行了传神达意的翻译,赋予了读者极大的阅读享受。但是,由于译者忽视了英汉文化间的细微差异,某些意象翻译出现了误差。从概念隐喻理论来看,《围城》英译中的意象误差主要有两种情况:隐喻认知的偏离和隐喻认知的缺省。有可能导致译语读者对原文理解的偏差,难以领略小说原文的艺术价值。  相似文献   

19.
朱耷的绘画语言呈现出明显的隐喻特点:求生保命是隐喻形成的心理动因,“白眼向人”式形象构成隐喻风格的形象系列,简约是隐喻画风的主要表现。  相似文献   

20.
习语是一种特殊的语言形式,大多数习语采用比喻形象,喻事明理,是一门形象化语言。习语意义并不是其所构成词汇意义的简单相加,而往往是字面意义引申出来的隐喻意义。因此,习语语言表现力在于其深层隐喻意义的准确传达。根据语用翻译观点,语用效果等值翻译是传达习语隐喻意义的一条重要准则和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