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烂尾楼,蜗居地。就像“城市实际上是农民工建的一样”,商品房也是经农民工的手盖起来的。民工是建设图纸的实现者,但他们毕竟只是按工取酬的打工者,只赚取一点低廉的工钱:如果这点工钱还不能及时兑现的话,那么,他们就要讨薪了,年关讨薪早已成了常态,讨薪讨上一两年、三五年也不鲜见。可是,谁能想到,有一大批人讨薪要驻扎下来,讨上15年的?  相似文献   

2.
感慨于媒体报道传递的信息,有人惊呼:民工形象被"妖魔化"了! 跳楼秀、赌博、强奸、抢劫、裸奔、讨薪、性饥渴、自慰、偷窥、械斗、口吐秽言、馋嘴、手脚不净--民工一出现在媒体报道中,通常相连的都是这些不雅的行为.信手拈来一份报纸就可以看到这些新闻标题:"在京民工长期性压抑,一年多连续奸杀四名女子""赵薇浑身脏兮兮像民工""为200多元工钱讨薪民工锤杀工头家人""八成建筑工人有自慰习惯,性教育课堂首次进工地",等等.  相似文献   

3.
刘兆福 《新闻世界》2006,(2):36-36,37
每到年底,民工讨薪便成为热门话题,然而,在温州,一位名叫叶胜康的民营老板,不惜花费巨资,挽救民工垂危生命,谱写了一曲感天动地的人间真情?[编者按]  相似文献   

4.
2016年1月13日,37岁的四川籍民工李家富因讨要工钱而客死西安(2016年1月18日《华商报》A3版《农民工讨薪时追着包工头出工地 十多分钟后路边身亡》),为这个刚刚到来的新年增添了一抹悲凉. 反观近年媒体对农民工讨薪问题的报道,直接报道具体讨薪事件的新闻很少,而多以“死亡”、 “跳楼” (包括跳桥)、“堵路”、“拉条幅示威”等为主要新闻点出现,在这类报道中,媒体关注的焦点不在于追问具体讨薪事件本身,更在于讨薪所造成的能刺激受众眼球的比较极端的表面后果.  相似文献   

5.
灵君 《新闻天地》2004,(2):46-48
这次的主角依然是民工,依然是农民的生计问题,“讨薪农妇”熊德明一句话竟然牵动温家宝总理一片心。总理亲自过问农工讨工钱问题后,从中央到地方,各有关部门都切实行动起来了,下大力气为农民工讨说法。记者在采访过程中亲眼目睹了这些民工艰难谋生的境况。  相似文献   

6.
曾经看过一则笑话:一人往观武场,飞箭误中其身,迎外科治之。医曰:“易事耳。”遂用小锯截其外杆,即索谢辞去。问:“内截如何?”答曰:“此是内科的事。”笑话不过是笑话,读过之后一笑也就罢了,谁也不会当真。不过,在看了北京市建委在2005年11月10日作出的将严厉制裁“恶意讨薪”行为的表示之后,我不由得拍案称奇:原来世界上果真有这样施行“锯箭疗伤”的庸医啊!按照北京市建委的说辞,所谓的“恶意讨薪”行为,指的是这样一些现象:一是通过“民工讨薪”解决工程各方合同纠纷,怂恿民工以群体性讨薪为名,施加压力,甚至阻断国道交通,以达到尽快解…  相似文献   

7.
2010年2月3日,河南郑州市圃田乡乡政府大院内发生民工讨薪被包工头杀死案件。这个事情是因包工头克扣民工工资引发的,那两个民工去找包工头要钱,包工头说自己没钱,三人就发生了口角。口角中,包工头不知从哪里拿的刀,将他俩杀害。目前,包工头已被刑拘。  相似文献   

8.
徐佳丽 《今传媒》2007,(4):22-24
近几年来农民工为了"讨薪",为了收回自己用血汗换取的尊严屡屡采取极端行动,媒体对此类"新闻事件"进行了大量报道,一时间"民工问题"成为一个急迫的社会问题.  相似文献   

9.
一篇名为"警察打死讨薪女民工"的报道让周秀云与王文军这两个名字迅速被广大民众熟知,继而关于警察与民工孰是孰非的争论也在网上广泛展开,在很多知名论坛关于此事的讨论贴也是持续升温。毫无悬念的是,这一事件与此前的城管打人等官民对立事件一样呈  相似文献   

10.
2003年12月我采写的一组系列报道《讨薪记》获得了2003年度人民日报精品奖。人民日报副总编辑梁衡在“值班手记”中称赞这组稿件“抓住了群众最关心的问题,问题开掘得深,为批评报道提供了一个范例。”这组报道所以能引起较好的反响,我认为:一,与找准了“结合点”有关,即找准了社会焦点,找准了政策依据,找准了典型事件。二,较好地把握了批评艺术。找准“结合点”才能开掘得深这些年,每到年底,有关民工讨薪问题,就成为社会的焦点。据全国总工会提供的资料,截至2003年10月底,全国进城务工的民工被拖欠的工资在1000亿元人民币左右。其中建筑施工…  相似文献   

11.
陈睿姣 《东南传播》2016,(12):116-119
我们的时代,正在从文字传播向图像传播转变。这种转变也反映在我国农民工讨薪方式上。为了讨回自己的血汗钱,农民工们绞尽脑汁,从利用网络流行元素讨薪、到制造"奇观"现象讨薪、再到运用身体符号讨薪、运用弱者眼泪讨薪,具有理性和创意的讨薪方式无奇不有。然而,在实施过程中不少行为却是低效、甚至是无效的,这势必会影响讨薪效果。为此,笔者根据视觉修辞讨薪的特点与优势,梳理、归纳出一条基于视觉修辞讨薪的路径。其具体步骤是:议题策划、实施讨薪、媒体报道、舆论关注、政府介入、公司屈从。  相似文献   

12.
冯瑄  杨鲜 《新闻前哨》2007,(11):41-43
从农民工形象"妖魔化"说起曾几何时,"民工"变成了一个1昧的词。"欺骗、自杀、跳楼、爬塔吊、赌博、卖淫、强奸、抢劫、裸奔、讨薪、性饥渴、手脚不净……"成为媒体报道中描述民工形象的常用语。民工属于社会的弱势群体。可是,在新闻媒体的许多此类报道里却包含着一种刻板的成见:民工永远不可能如城里人那样文明。这种偏见潜意识地支配着媒体在社会语境内捏造可怜、无知、没有教养、邋遢、低人一等的  相似文献   

13.
刘上峰 《传媒》2003,(4):13-13
时下,农民工工资被拖欠已经成为某些地方突出的社会问题。许多媒体也抓住这一热点问题,开展各种形式的“民工讨薪特别行动”。这些行动无疑具有一定的阶段性的社会效果,譬如一些“老赖”企业因为怕曝光,就部分支付民工工资或口头承诺支付。然而,倘若每到岁末年关,媒体“讨工钱”总是新闻“亮点”,乃至成为“惯例”的话,我认为倒不是一件好事。  相似文献   

14.
今年1月,河北省兴隆县发生了服毒讨薪事件.新华社1月30日发出了通稿,原题是<"服毒讨薪"的警示>,副题为<河北一农民工讨要工资被拒服毒自杀事件调查>.稿件于1月31日见诸于各家报纸.这样的通稿,各家报纸或保持原题,或自己拟题,都是允许的.不料有一家报纸,把标题改为<农民工"服毒讨薪"一命呜呼>.  相似文献   

15.
《声屏世界》2013,(5):79
《生存之民工》漫漫讨薪路上,大家遍体鳞伤。影帝汇集,精彩不容错过。主要演员:陶泽如/高秀敏/雪村/黄渤《火线三兄弟》聚集三位影帝开启电视剧首次启用三位金马影帝的先河。1.75亿元投资,制作精良,电影级战争大片,未播先火片花赢"高收视"。主要演员:张涵予/刘烨/黄渤/孙宁/黄小蕾/李梦/迟蓬  相似文献   

16.
在讨论之前,我们先看两个典型案例: 案例一:被成为“武汉最牛跳楼秀导演”的章和进自从2008年初以来,为讨薪无门的农民工策划过多起“集体跳楼”讨薪事件,每次都预先向多家媒体和有关部门报料,结果大多数策划都取得预期目的。章和进总结成功的经验,认为记者的报道是关键。  相似文献   

17.
张齐  王璐瑶 《新闻窗》2005,(2):16-17
作为生活在城市里的年轻一代,在我们的印象里,民工是告别妻儿、远离故乡,置身于城市底层的一群人,他们大多来自农村,从事着建筑、商业、服务等劳动强度大、收入报酬低的工作。因为接下了追讨拖欠民工工资的采访任务,让我们有机会走近了这一社会群体,了解他们的充满辛酸的追薪历程和平凡人生。  相似文献   

18.
在讨论之前,我们先看两个典型案例:案例一: 据《新京报》2009年6月10日报道,被成为"武汉最牛跳楼秀导演"的章和进,自从2008年初以来,为讨薪无门的农民工策划过多起"集体跳楼"讨薪事件,每次都预先向多家媒体和有关部门报料,结果大多数策划都取得预期目的。章和进总结成功的经验,认为记者的报道是关键。  相似文献   

19.
媒体点评     
维权报道需要理性把握 去年12月20日,某报以《民工苦讨血汗钱》为题,报道北京某建筑工地许多民工因讨不到工钱滞留在没有任何取暖设施的工地上,生活费几近花光,每天只能两顿饭充饥。  相似文献   

20.
采访律师时福茂,我希望他给我讲几个农民工讨薪的案子,尽量是曲折些、难办些的。时福茂犯难了,在他看来,几乎每个农民工讨薪案子都不容易办,涉及到一些纠纷和变故,有时判决下来了,执行还特别难。但他从来不轻易放弃,总要想尽所有办法,做所有尝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