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2004年高考语文出现了一种新题型--对联题,全国卷和各省市自主命题卷中,有7份试卷考查了对对联,普遍反应良好。因此,对联题是我们今年必须备考的题型。  相似文献   

2.
一、对联赏析题对联作为一门雅俗共赏的艺术,蕴含着丰富的人文性。由于它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以及对语言运用的严格要求,是考查学生语文基本功的好题型,倍受命题人的青睐。有的考查对联中蕴含的文学知识,有的考查其中的修辞方法;有的从修改方面来考查;有的从撰写方面来考查……随着新课标的颁布,语文课改的实施,赏析对联题将会在中考语文试卷中频频亮相。  相似文献   

3.
在新课改的大背景下.语文中考试题的题型可谓丰富多样,多姿多彩。其中,对联题频频亮相于许多省市中考试卷,成为一个热点。中考对联题.其分值一般在2分至4分之间,从形式上看.比较简单,常见的有对联链接、对联匹配、对联撰写、对联赏析等类型;从内容上看,相对复杂一些,有的结合课文、名著考查,有的从语言、语境角度考查.还有的联系地域特征来考查。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各地中考语文试题中涌现了不少新题型,其中对联题就是值得关注的一种题型.这类题的考查方式主要有以下几种.  相似文献   

5.
近几年来对联考查题成为考查学生语文能力的新题型。这种题型能够考查学生的阅读能力、表述能力和理解分析能力,符合《中学语文教学大纲》中提出的“重视积累、感悟、熏陶以及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的原则。下面结合近两年一些省市的中考题举例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6.
写对联可看作是句式仿写、句式变换或句子排序等题型的又一新形式,既可以综合考查考生的修辞知识及简明连贯得体地语言运用能力,又能够使考生在写对联时贴近生活,贴近时代,深入而广泛地表现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因此可以说,对联题是一道以综合知识考查为重点并侧重能力命意的典型试题。鉴于此,笔者认为,对联考试方兴未艾,今后仍会继续成为高考试题中的常客;而命题形式也不会一成不变,将会呈现出多姿多彩的新样式。一般说来,对联题可有如下几种考查形式:一、出联对句式这种题型最为常见,要求根据出句写出对句。比如,出句:“扫千年旧习”,对句…  相似文献   

7.
<正>对联,俗称对子,是一种雅俗共赏的文字艺术,长期流传下来,已成为各阶层文化生活的共同习俗。近年来,随着《语文新课程标准》的实施,对联题成为中考语文的一大亮点,它既可以测查学生的阅读能力、表达能力,又可以考查学生的理解、分析能力。综观近些年中考试卷,对联题的考查形式主要有以下几种:第一种题型:对联链接。即把对联与名句默写、名著阅读等结合起来考查。例1.(2014年四川省绵阳市)一位对联爱好者以"风景这  相似文献   

8.
对联是我国人民喜闻乐见的传统文学样式,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它短小精悍,能表达复杂的内容,说明深刻的道理。近年来,对联题已成为考查学生语文能力的重要题型之一,它可以考查学生阅读、理解、分析、表达等多方面的能力。但是对联在现代语文教学中一直是个盲点,鲜有语文教师在教学中重视对联,故学生对对联知之甚少。对对联这一传统文学样式进行渗透教学,就显得十分必兽.  相似文献   

9.
近两年来各地的中考语文试卷上,虽有拟写和评析对联、标语、广告语等考查狭义的语文实践活动的新题型,但对广义的综合性的语文实践活动的考查几乎还是空白。我们  相似文献   

10.
周远喜 《初中生》2010,(3):9-11
对联是中华民族文化的一朵奇葩,也是初中学生必须掌握的知识点之一。要做好对联题,先要了解对联的特点:对联由上下两联组成,上联称出句,下联称对句,上下联必须字数相等,词性相对,意义相关,结构一致。近年来,各地中考对对联考查的题型主要有六种形式,下面一一简述。  相似文献   

11.
近两年来,无论是全国卷,还是地方卷大都采用了编拟对联(主要是春联)的考查方式。对联这一语言表达形式可谓雅俗共赏,能较好考查高考考点中规定的修辞能力和仿用句式的能力,更重要的是,在分省命题的创新题中方便表现地域特色。因此,尽管对联作为高考题型早已出现,但仍然不失为一种较好地真实显现学生语言运用水平的考查方式。下面本文在有关对联的答题方面给同学们一些指导。  相似文献   

12.
走进对联     
代兰艳 《文教资料》2007,(24):186-187
近几年的高考试卷都有撰写对联的题型,可以说2004年高考试题的亮点之一就是对联的撰写。对联试题的出现,意味着高考在考查我们的语文能力和素养方面又开拓了一片新的天地,而对联作为中华民族一种古老而传统的文化载体,其含义及特点,甚至最基本的解读,都不为学生所熟知,因而我们必须让学生了解对联的特点,学会创作对联。  相似文献   

13.
运用新材料,创设新情境是近年来流行的高考题型。这类新情境题灵活多变,既考查基础知识,又考查考生能力,很符合新课程理念,在今后高考中将会成为主要的题型。在选材方面,诗文(这里所指包括诗歌、对联、民谣等)史料因语言简洁而又意蕴深刻,成为新情境题创作的  相似文献   

14.
对联作为中国传统的优秀文化之一,已经成为中 考语文学科中的常见题型。如何有效备考这类题型成为语文 教师探讨的焦点问题。本文以语文中考为切入点,探讨分析对 联题型在中考语文的考查规律和备考策略,希望为初中语文教 师提供一些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15.
对联题,是高考语文试题中的一个亮点,也是一个难点。如何应对它,我想从两个方面来谈谈:一、预演题型,做到心中有数对联题,是2004年高考语文出现的一种新题型,因其新,故题型单一(只有“对句式”)。随着考查的深入,考试的题型定会趋向多样化。笔者在教学中搜集整理出以下题型,以供学生演练。1.修改式。设题示例:鄂西山区有一个故事。有户姓卓的人家,大儿子娶媳妇,请一位乡间学究写一副对联,或许是招待不周,这位学究写下一副丧气的对联:“流水夕阳千古恨,春露秋霜百年愁。”乡亲看了无不摇头,新娘下轿看了也很不高兴,幸亏她急中生智,毅然将上下…  相似文献   

16.
对联是传统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句式整齐,意蕴丰富,音韵和谐,读起来朗朗上口便于记忆,历来为人们喜闻乐见,具有广泛的实用性和欣赏价值。 对联考查学生的表达应用能力,可以涉及仿写、修辞、语段压缩、图文转化等多种题型,能力层级为D。  相似文献   

17.
钱士宽 《学语文》2004,(6):30-31
近几年各地中考试卷中的对联题很多 ,高考要求考生对对联 ,今年还是第一次。包括全国卷和自主命题卷在内 ,今年共有8份高考语文试卷考了对联。上海卷题型较为特别 (把对联与古诗鉴赏结合起来考查 ,对联内容与诗歌内容密切相关 ) ,广东卷对联内容较为新鲜 (岭南水果入联富有地方气息 )。其他6份试卷题型都较单一 (上联对下联 ) ,内容也较简易 (多数联句属于春联 )。考生如果有一定的语法知识和文化素养 ,关心生活 ,注意观察积累 ,对出下联 ,应当不会太困难。试以广东卷对联题为例。上联 :荔枝龙眼木瓜 ,皆是岭南佳果可对的句子很多 ,如“鹿茸…  相似文献   

18.
<正>"仿用句式"是《高考考试说明》规定的一个考点。仿用句式指的是依照给定的例句仿写一句话或几句话,它有效地考查学生的分析能力、想象创造能力、知识迁移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因此成了近年来语文高考的热点。仿写题不时出现了拟写对联这种题型。对联属于正确运用常见的修辞手法考查范围,也属于仿写句式考查范围,是语法知识、文化知识和思想积淀的综合体  相似文献   

19.
写在前面:对联是我国特有的一种语言文学艺术,也是一种最常见最广泛的应用文。对联知识是语文知识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课本虽没有把它列入语文知识的范围,但近两年的中考已有几个省市考查对联。这种新题型的出现,使很多同学觉得很茫然。其实,只要摸到了规律,掌握了方法,这类题并不难做。不信,请看下文。  相似文献   

20.
对联是我国文学百花周中的一朵奇葩。中考通过对联检测学生对“对联”知识的把握以及结合语境运用词语的能力,不仅可以充分展现汉民族语言得天独厚的优势,还能较好地考查学生的阅读能力、表述能力、理解分析能力、创新能力与语言实际运用能力。这样的试题.能有效地引导学生充分认识语文与社会生活的密切联系,深刻感悟到“语文就在我身边”,激发起他们爱国爱乡的感情。从各地的中考试题看。对联的考查方式形式多样,要求宽泛,不拘一格,真正体现了课改的精神。现结合2009年各地的中考题,来具体地谈谈这一题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