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犤技能训练场犦1.给下面加点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空旷(kuāngkuàng)·投来一瞥(piěbiě)·裹(gǒuguǒ)2.写出下列词语的反义词。离别()清晰()沉重()坚实()3.请你写出5个和“瞥”意思差不多的词。4.文章通过动作描写表现了“我”对父亲依依不舍的心理:当父亲脚步声停住时,“我悄悄地翻身下床”;当父亲离开家门时,“我”;当父亲身影渐渐地远去时,“我”。快乐阅读教室玩玩练练·游艺厅5.如果把加点的“移到”换成“到了”好不好?为什么?。6.加点的词“轻轻地”写出了父亲;第二节中这一词语同样有这…  相似文献   

2.
闻声 《教学随笔》2010,(10):35-35,21
基础知识积累与运用 1.请在括号里填入被省略的字。 ( )见渔人,乃大惊,问( )所以来。( )具答之。( )便要( )还家,设酒杀鸡作食。  相似文献   

3.
[原文] 昔者公孙龙①在赵之时,谓弟子曰:“人而无能者,龙不能与游②。”有客衣褐带索而见曰:“臣能呼。”公孙元顾弟子曰:“门下③故有能呼者乎?”对曰:“无有。”公孙龙曰:“与之弟子之籍④。”后数日,往说燕王,至于河下⑤,而航在一汜(6)。使善呼之,一呼而航来。故曰:圣人之处世,不逆(7)有伎(8)能之士。 (摘自《淮南子·道应训》) 【训练】 1.下列句中的“而”与“人而无能者”中的“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有客衣褐带索而见 B.而航在一汜 C.一呼而航来 D.诸君而有意,瞻予马首可也 2.下列句…  相似文献   

4.
①那么,··烛之武是怎样巧舌··如簧,劝说秦伯退兵的呢?(2000年第11期《中学语文教学参考〈烛之武退秦师〉言语策略简析》)巧舌如簧,也作“巧言如簧”,《诗经·小雅·巧言》:“巧言如簧,颜之厚矣。”簧:乐器里的发声器,形容口齿伶俐、能说会道。多含贬义。烛之武退秦师乃爱国之举,无可非议,不能用“巧舌如簧”贬损他,可改为“能言善辩”。②他们对名家作品中的观点··提出大胆的质疑。(2001年第4期《中学语文教学·与学生一起成长》)对此现象,一些不愿给孩子请家教或经济上无力请家教的学··生家长提出了质…  相似文献   

5.
娱乐城     
1.故人西辞□□楼,烟花三月下扬州。(唐·李白《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2.大□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唐·李白《上李邕》)3.□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唐·岑参《逢入京使》)4.泥融飞□□,沙暖睡□□。(唐·杜甫《绝句》)5.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北朝民歌《敕勒歌》)6.西塞山前□□飞,桃花流水□□肥。(唐·张志和《渔歌子》)7.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深树鸣。(唐·韦应物《滁州西涧》)8.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雪纷纷。(唐·高适《别董大》)9.东风染尽三千亩,□□…  相似文献   

6.
一、拼音·字·词·句1.读拼音,用“”标出整体认读音节,在拼音下面写汉字。wēifēnɡchuīfúzheliǔzhī,xìyǔshīrùnledàdì。2.把加点字的音节补充完整。·讨论l·担负d·树林l·当前d·均匀j·丰收f·金色j·分数f3.读拼音,写汉字。záoyánmùshèn开()蜿()爱()谨()ɡuǐcāohuòchè()计粗()疑()清()xuánqū()崖崎()4.把成语补充完整,并写出后两个成语的意思。千()一发丢盔()甲调兵()将()重其事自不()力心()诚服5.根据字的音、形、义组词。xīnɡ()殖()当“分离”讲()兴…  相似文献   

7.
《诗·王风·黍离》各章之首分别为:”彼黍离离.彼稷之苗”;“彼黍离离.彼稷之穗”;“彼黍离离,彼稷之实”。旧注“离离”来释.另于《诗·湛露》“其实离离”.毛传:“离离.垂也。”分句间的关系.毛传于第二、第三章下分别注:“诗人自黍离离见稷之穗.故历道其所更见”;“自黍离离,见稷之实。”显然.毛传将各章的“彼黍离离”都当成诗人刚离家之所见.而将“彼稷之苗”、“筱稷之穗”、“彼稷之实”诸句当成时间推移过程中的路途之所见。此实为强为之解.难以服人。  相似文献   

8.
请看下面三句:①以上所论世故,用“学问”概括有失偏颇,但世故之学,毕竟有大学问的。(2001年第3期《语文新圃·世故的学问》)②一番“学历不等于能力,文凭不等于水平”的高论,把学历视成一张废纸,这是有失偏颇的。(2002年2月4日《中国青年报·假文凭当然要打》)③我认为,把语文素质教育的生命力仅仅寄托在考试改革上,有失偏颇。(2002年第5期《中学语文教学参考·“指挥棒”开始转向……》)以上三句中“有失偏颇”应当改为“失之偏颇”,或者改为“有失准确”。“有失”和“失之”都有一个“失”字,但这两个…  相似文献   

9.
第一组训练1.根据句意,默写《秦风·无衣》中表现战士们同仇敌忾,步调一致,奋起作战的句子。(1)我同你一样仇恨敌人(2)我同你一起行动起来(3)我同你一起上战场2.写出屈原《离骚》中诗人坚持真理,献身理想的两句。3.写出《孔雀东南飞》中刘兰芝、焦仲卿第一次分别时,用蒲苇、磐石比喻忠贞爱情的四句诗。4.写出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的结句。5.《琵琶行》中“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这两句诗,从侧面烘托,说明周围船上的人都沉浸在“余音绕梁”的境界中,这种表现手法诗中还有哪些?6.依次写出杜甫《登…  相似文献   

10.
一词多义     
请指出下列短语中“发”字的不同含义,将正确解释的序号填进括号里。11.·让人发笑()12.·树叶发黄()13.·按时发稿()14.·朝发夕至()15.·手脚发麻()16.·火力发电()17.·揭发问题()18.·发扬光大()19.·种子发芽()10.·一发子弹()11.·恭喜发财()12.·发人深省()13.·积极发言()14.·百发百中()供选答案:A.出发B.量词,颗C.显现D.表达E.揭露F.送出G.感到H.启发I.流露(感情)J.获得K.提倡L.交付、送出M.射击N.产生一词多义@顾履诚  相似文献   

11.
《诗·王风·黍离》各章之首分别为:“彼黍离离,被稷之苗”;“被黍离离,彼稷之穗”;“彼黍离离,被稷之实”。旧注“离离”未释,另于《诗·湛露》“其实离离”,毛传:“离离,垂也。’汾句间的关系,毛传于第二、第三章下分别注:“诗人自黍离离见稷之穗,故历道其所更见”;“自黍离离,见稷之实。”显然,毛传将各章的“被黍离离”都当成诗人刚离家之所见,而将“被稷之苗”、“彼稷之穗”、“被稷之实”诸句当成时间推移过程中的路途之所见。此实为强为之解,难以服人。王力先生主编的《古代汉语》于“彼稷之苗”下注云:“这两句…  相似文献   

12.
马说 韩愈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相似文献   

13.
说“赋”     
在中国文学史上,“赋”既是诗的“六义”之一,又是一种特殊的文体,故特受学人重视。班团说:“赋者,古诗之流也”(《两都赋序》),又说:“不歌而诵谓之赋”(《汉书·艺文志》);郑玄说:“赋之言铺,直铺陈今之政教善恶”(《毛诗笺》);刘勰则说:“赋者,铺也.铺采离文,体物写志也”(《文心雕龙·诠赋》);而朱熹又说:“赋者,敷陈其事而直言之也”(《诗集传》)凡此种种,释义不一。然则“赋”字本义如何?它与诗之“六义”和文体之“赋”有何关系?看来仍是一个需要认真研究的问题,下面让我们从“赋”字本义谈起.一、…  相似文献   

14.
一、知识积累与运用1.给下面加点的词注音·忍俊不禁()·凶神恶煞()·相濡以沫()·惴惴不安()2.补全下面词语稍纵逝枯无味丰充实枕待旦相以沫夺目天海角前顾后3.请模仿下面的两个句子中的任意一个写一句话。例句(1):每一朵盛开的花像是一个满了的小小的帆,帆下带着尖底的舱,船舱鼓鼓的。例句(2):这里除了光彩,还有淡淡的芳香,香气似乎也是浅紫色的,梦幻一般轻轻地笼罩着我。4.仿照例句,再写出三个你对“语文”理解的比喻句。例句:语文是滋味甘醇的美酒,让人回味无穷。仿句:语文是,让我;语文是,让我;语…  相似文献   

15.
一、形训推断法即通过字形结构分析来解释词的本义。A君径造·袁所寓之法华寺B若少屈,冀得一归·觐(1998年高考)A句“造”的义符为“辶”,联系下文“袁所寓之法华寺”,就可推测与处所关联的词义应是“到、去”的意思。B句“觐”为形声字,义符为“见”,联系下文推断为“拜见”之义。二、声训推断法(通假推断法)找到通假关系,用本义去解释借义。A甲兵顿·弊而人民日以安于佚乐B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A句“顿”与“钝”读音相近通假,“钝”的含义是“不锋利”,那么“甲兵顿弊”就是“甲弊兵钝”,意思是“长期放弃战备,铠甲破弊,兵器也不锋…  相似文献   

16.
<正>一、探千里马之“不可得”(PPT显示)是马也,……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师:我们齐读屏幕上这句话。前四个短句急如雨点表达控诉,接着用长句、反问句强烈诘责千里马连“常马”的效能都达不到,却奢求其“日行千里”的乖谬。联系前后文,想想千里马“不可得”的究竟是什么?  相似文献   

17.
“人各有好尚,兰苣荪蕙之芳.众人所好.而海畔有逐臭之夫。”曹植给杨修的信里这段话最后一句的出典是《吕氏春秋&#183;遇合》:“人有大臭者,其亲戚兄弟妻妾知识,无能与居者,自苦而居海上,海上人有说其臭者,昼夜随之而弗能去。”更进一步,就有人嗜食人身上的疮痂,以为味道像鳆鱼(见《宋书&#183;刘穆之传》)。  相似文献   

18.
考试妙答录     
考生实乃世界第一聪明搞笑专家。君若不信,请看:语文试题:“清水出芙蓉”,下半句是什么?答一:碧血洗银枪。(这位老兄应该是个古龙小说迷)答二:乱世出英雄。(有气魄!)语文试题:“奇文共欣赏”,后半句是什么?答:好酒同品尝。(要么本身就爱喝两口,要么是广告看多了。)语文试题:“天若有情天亦老”,下一句是什么?答:人不风流枉少年!(此乃“新鲜人类”的心里话。)语文试题:“不畏浮云遮望眼”,后一句是什么?答:飞来峰上有晴天。(若不知正确答案为“只缘身在最高层”,似乎此答案也还蛮像那么回事。有意思的是,经…  相似文献   

19.
张淑霞  杨辉祥 《化学教学》2000,(1):36-37,38
1999年上海市高考化学第七题(32题、33题)是两道计算题,这两题在选材、立意、设问上均有特色,值得回味.下面对这两题从命题意图、解题思路等方面作以评析,请读者明鉴.一32题:美国《科学美国人》杂志在1971年7月刊登的“地球的能量资源”一文中提供了如下数据:到达地球表面的太阳辐射能的几条主要去路直接反射52000×109千焦/秒以热能方式离开地球81000×109千焦/秒水循环40000×109千焦/秒大气流动370×109千焦/秒光合作用40×109千焦/秒  请选用以上数据计算:(1)地…  相似文献   

20.
教学内容:义务教育六年制教科书(人教版)第九册 教学过程:一、紧扣俗语。自主探究 师:请大家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找找你最喜欢哪些语句?谈谈体会。(生自由学习) 生:我最喜欢“棒打狍子瓢舀鱼,野鸡飞到饭锅里”这句俗语。它用夸张的手法写出了草塘的物产丰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