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2 毫秒
1.
走马观花     
也作“走马看花”.本义是形容十分得意,心情非常愉快.语见唐代·孟郊《登科后》诗:“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明代.  相似文献   

2.
春风得意这个成语出自唐代诗人孟郊《登科后》一诗:“昔日龌龊不足夸,今朝放荡思无涯。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孟郊46岁才得中进士,他自以为从此风云际会,龙腾虎跃一番了,满心  相似文献   

3.
高考语文考试说明中要求考生能从形象、语言、表达技巧三个方面鉴赏古诗词。抒情方式即属于表达技巧范畴,现就此问题粗略地列举几种情况,以便广大考生识别掌握。直抒胸臆这种抒情方式最直截,无须借助其他事物,而是直接将胸中“块垒”倾吐而出,淋漓酣畅。请看下面一首诗:登科后孟郊昔日龌龊不足夸,今朝放荡思无涯。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诗人孟郊40岁进士及第,他自以为从此便可别开生面,龙腾虎跃,大展鸿图了,满心按捺不住得意惊喜之情,便写下了这首诗。诗一开头便直抒胸臆,以往在生活上的困顿与思想上的局促拘谨再不值一提了,今朝…  相似文献   

4.
趣话科举诗     
古代的读书人没有“高考”,但科举考试的竞争却远比今天的“高考”残酷,许多故事也因此而发生,这从前人的“科举诗”中可见一斑。科举考试能使一个潦倒的穷书生在一夜之间变成大贵人,所谓“一登龙门,身价倍增”,唐代孟郊在《登科后》一诗中写道:昔日龌龊不足夸,今日放荡思无涯。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从诗中可以看出,一旦登上进士榜,多年的努力和艰辛顿时一扫而空。孟郊“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是何等愉悦而近轻狂!而与此成为鲜明对照的,则是落第者的垂头丧气。宋代的温宪因屡试不第,曾写过一首《不第诗》,以抒发心中的…  相似文献   

5.
北京之美     
我想谁都会对“首都”有向往,有憧憬;谁都会因“京华”有故事,有回忆。小作的采,不禁使人浮想联翩:是杜甫梦中的“冠盖满京华,斯人独憔悴”;是孟郊登科后的“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是春雨初霁后陆游眼中的临安……[编按]  相似文献   

6.
孟郊诗简论     
唐代诗人孟郊(公元七五一——八一四年)生前就颇有诗名,其名篇名句,至今犹传诵人口。但历来评论的人,常受苏轼说的“郊寒岛瘦”的影响,认为孟郊的诗“憔悴枯槁”“局促不伸”而加以否定。近来读孟郊诗集,觉得其中有不少同情人民、反映社会生活的好诗,特别突出的是,集中刻画了封建社会里穷愁潦倒的知识分子的悲惨生活,抒发了愤世疾俗之情,呼喊出正义之声。确有其独特的艺术造诣,不愧为韩孟诗派的杰出代表。金人元好问是鄙薄孟诗最激烈的一个,他说:“东野穷愁死不休,高天厚地一诗囚”。如果从正面来理解,这两句诗倒也概括了孟郊的生活和精神面貌,突出了孟诗的特点。在广阔的祖国大地  相似文献   

7.
《岁暮归南山》素来被认为由孟浩然所作。唯韦庄《又玄集》署名孟郊。从《又玄集》成书年代与坊间孟郊已知刻本年代之比较、唐人诗互窜、“南山”争论、“不才明主弃”之辨看,此诗著作权当属孟郊。  相似文献   

8.
佚名 《初中生之友》2013,(11):38-39
唐代诗人笔下的“马蹄”,很值得品味。 先看孟郊笔下的“马蹄”: 登科后 昔日龌龊不足夸,今朝放荡思无涯。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  相似文献   

9.
在宋初八十余年时间里,宋人很少论及孟郊及其诗歌;至宋仁宗庆历至北宋末,学孟郊、论孟郊的逐渐多起来,相关诗风批评也随之而来,基本上确立了其“寒苦”的诗风特征;迨至南宋,孟郊诗始获得正确认识,“格致高古”、“古淡自足”,似为南宋人对于孟郊诗之印象。但从整体上看,宋人对孟郊及其诗歌的评价并不高,这一状况与宋人根于心性中和的诗学理想有关。  相似文献   

10.
古代诗人中,以“苦吟”知名的,当首推唐代的孟郊、贾岛。欧阳修《六一诗话》;“孟郊、贾岛皆以诗穷至死,而生平尤喜为穷苦之句。”苏轼在《祭柳子玉文》中称他们为“郊寒岛瘦”。他们为什么苦吟?一说是因为他们一生命运多舛,穷困潦倒,只有以苦吟写其穷愁。一说是因为他们“气象如此,宜其一生跼蹐。”(瞿佑  相似文献   

11.
文章在孟郊诗歌风格论综述的基础上,通过对孟郊山水诗歌的基调分析以及语言特色的概括.对孟郊山水诗风格特征进行了探讨。文章认为“寒苦”是孟郊山水诗的基调,“奇险瘦硬”是孟郊山水诗的语言特征,自造新语、简古概括、改造典故和以方言口语入诗是孟郊最常用的避熟避俗的艺术手法。  相似文献   

12.
宋敏求所编《孟东野诗集》是今天所见一切孟郊诗集的祖本,其存疑诗亦复不少。其与聂夷中重出诗中,《劝酒》“白日无定影”和《君子勿郁郁士有谤毁者作诗以赠之二首》其二“日往复不见”两首,作聂夷中诗为是;其《怀南岳隐士二首》为僧贯休所作的可能性更大;《感怀八首》所述多有与孟郊生平不合处,其二、其六当为孟云卿之诗;与顾况重出的《婵娟篇》,却不可轻易否定,它可能是孟郊早年受吴中诗派影响,学习吴楚民歌的结果;《读张碧集》虽非孟郊所作,但孟郊推尊李白、主张风雅的一贯主张并不会因此而坍塌。目前辑补的孟郊诗只有《望远曲》与《观音岩》两首较为可信。孟郊共有组诗28题155首,宋敏求《孟东野诗集·后序》云得孟郊诗“五百一十一篇”,可今天所见各本均不足此数,原因很可能在于组诗的拆分计数上。  相似文献   

13.
从孔子至汉儒建构的"儒家诗教",搭架起了中国传统文理之主要框架。诗教重委婉规讽劝刺政教,强调诗歌社会功能,奠定了两千年来的中国诗学主流思想,影响巨深。唯历来学者多聚焦论述唐诗之审美特色,冷落了其对诗教观念之接受。现依据诗文本,论析诗教对孟郊创作的正负面影响,并重估诗人之复古诗教观。从中唐险怪诗派者对诗教之接受角度,论证诗以教化非元、白之专利,亦窥探了中国诗学主流话语对后世诗歌创作之巨大影响。  相似文献   

14.
韩愈与孟郊是驰名贞元、元和年间的著名诗人,当时有“孟诗韩笔”之誉。韩愈是诗文兼长的大家,文坛上交游极厂—,诗歌唱和者也很多。但诗中知音,却无如孟郊者。《旧唐书·孟郊传》称:“韩愈一见,以为忘形之契。常称其字曰东野,与之唱和于文酒之间。”翻检韩孟诗集,自贞元八年(792)到元和九年(814,是年孟郊去世)之间,韩孟之间的赠答诗有二十余首,联句十余首,共三十余篇。是同期中唱和最多的。 本文拟从考察韩孟交游入手,对他们各个时期的唱和诗进行考证与分折,以期为探索韩孟诗派的形成、队伍、风格等做些资料准备与初步尝试的工作。  相似文献   

15.
教学片断苏教版国标本五年级上册第9课《推敲》。师:同学们,有一个词语老师一直想不明白是什么意思,我被它搞得吃不好、睡不宁的,能不能请同学们帮助解决一下?生:(急不可待地)快点说,哪个词?师:这个词就是——“郊寒岛瘦”。(板书:郊寒岛瘦)生:老师,我知道:“郊”是孟郊,他是唐代有名的诗人。师:你读过他的诗吗?生:我学过他的《游子吟》。师:能背给老师听一下吗?生:(不约而同地)“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师:还读过他别的诗吗?(无人应答)老师记得他还写过一首《登科后》:”昔日龌龊不足夸,今日放荡思无涯……”生:(接)“春风得意马蹄疾,…  相似文献   

16.
春风得意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一首《游子吟》牵动了多少华夏儿女的心!孟郊也因此被世人所铭记。孟郊(751~814)唐朝诗人,字东野,湖州武康(今浙江德清)人。其诗作力避平庸浅率,追求古淡清寒。与贾岛齐名,有“郊寒岛瘦”之称。也许其诗作过于清寒,所以后人广为传吟的并不多。其中有一首却一扫一贯风格,写得奔放、洒脱,读之回味无穷。那就是——昔日龌登龊科不后足夸,今朝放荡思无涯。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诗意是:过去遭受的冷眼、屈辱还算什么!如今,我憧憬着如花似锦的未来,思想就像脱缰的野马,飞腾奔驰,无边无涯。浩荡春风中,我…  相似文献   

17.
中唐诗坛,流派众多,名家辈出。在这群星璀璨的诗歌的银河系中,有两位诗风相近、并作联句之作,工力相敌的诗人——韩愈和孟郊,时称“韩孟”,又有“孟诗韩笔”之说。韩愈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地位当然早已为后世推重。而孟郊也曾以一首柔情似水苍凉蕴藉的《游子吟》而使千古读者心醉。毫无疑问,孟郊在中唐诗坛上应该占有一个不容忽视的重要地位。事实也确实如此,历代以来较权威的文学中著作都很慷慨地为孟郊留下了一席之  相似文献   

18.
《辅导员》2011,(13):24-24
【闲言碎语】唐代诗人孟郊时常以作诗为乐.作不出诗则不出门.有“诗囚”之称。他早年漂泊无依.一生贫困潦倒。对于这位颠沛流离、居无定所的游子来说.最值得回忆的,莫过于母子分离的痛苦时刻了。  相似文献   

19.
韩孟诗派之奇崛生新的美学追求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韩孟诗派在创作中都各自追求一种怪奇的美学风格。韩愈追求新奇生硬之美 ,贾岛以清苦奇僻为美 ,孟郊很喜欢萧索清峭之美 ,李贺追求清幽凄艳之美 ,卢仝以朴拙雄浑为美 ,刘叉则以狂劲直为美。韩孟诸人打破了古典抒情诗的和谐优美和种种程式 ,开拓创新 ,并各自成家 ,大大地拓宽了中国文学的审美视野 ,成为中国诗史上一个奇特而罕见的诗歌流派  相似文献   

20.
《江苏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7,18(6):F0002-F0002
《诗国之辉煌与诗星之璀璨——唐诗研究》系盐城市广播电视大学李军教授继《李贺诗歌研究》之后出版的又一部新著12007年9月三秦出版社)。该书分为“初唐卷、盛唐卷、中唐卷、晚唐卷”4章37节,分别对虞世南、李百药、上官仪、王绩、“初唐四杰”、陈子昂、贺知章、孟浩然、王维、王昌龄、岑参、崔颢、李白、杜甫、刘长卿、韦应物、李益、戎昱、刘宗元、刘禹锡、卢仝、孟郊、贾岛、李贺、杜牧、杜荀鹤、来鹄、罗隐等诗人进行深入研究,其选题不求全面,多是选择一个角度或侧面对相关问题作深入的探索,形成了以散点透视为主的研究特点和“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