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高荣伟 《声屏世界》2013,(12):71-72
近期发生了多起精心策划、媒体热炒的所谓"爱心"事件。2013年3月,深圳最美女孩单膝跪地给残疾乞丐老人喂饭。90后女孩的爱心善举感动了无数路人和善良的读者。8月1日,《新快报》发表了一篇讲述一名女清洁工中暑后,一头栽倒在路边昏迷不醒。一名跟妈妈路过、看上去纯真无暇的小女孩停了下来,她用自己的雨伞遮住了女清洁工,并用稚嫩的声音喊道:"妈妈,  相似文献   

2.
陈少华 《新闻实践》2014,(8):102-104
43年前,金华老火车站票房厕所边一名弃婴凄厉的哭声,引起了正在附近拾破烂的张洪斌的注意,后他与妻子楼小英商量,决定收养这一弃婴。其弃婴就是今天的张美仙。此后,两位老人先后收养了20多名弃婴。这对靠拾破烂维持生机的善良老人的事迹,曾感动了无数人。中央电视台《焦点访谈》将这对以捡破烂为生的爱心夫妇称为"中国希望工程第一人"。  相似文献   

3.
代晓利 《新闻世界》2014,(11):178-179
近年来,媒体在对城管和扶老人事件的报道中,以负面报道为主,"城管"和"老人"的媒介形象被负面化、污名化。公众对"城管"和"老人"的偏见的形成与媒体报道的引导有着密切的关系。  相似文献   

4.
在北京很多个十字路口,都曾经出现过这样一幅场景:一位步履蹒跚的老人推着自行车慢慢地走着,却突然在一些慢行车辆后,动作麻利地摔倒在地。司机下来搀扶他,老人却怎么也站不起来……这个老人就是被网友戏称为"碰瓷专业户"的孙林。如今,孙林已经记不得自己重复上面的动作多少次了,从第一次真被汽车撞得骨折到把"撞汽车"当成养家糊口的生计,孙某用了10年的时间。  相似文献   

5.
被"出租"打工,"以院养院",去世不销户……湖北省竹山县福利院的这些养老方式,凸显中国农村养老制度的困局 胡辉国把2000元钱交给院长,从福利院领走了两名"长工"。"长工"之一叫全克明,53岁;另一个叫贾宏安,61岁,二人都是湖北省竹山县竹坪乡中心福利院的五保老人。正月初五刚过,胡辉国就与福利院院长但玉堂签订了一份《用工雇用(佣)合同》,达成如下协议:  相似文献   

6.
纪嫣然 《大观周刊》2010,(30):10-10
还没见到何浩(Mona)和蒋海明(Joe)这两位主创.记者便被这部长约12分钟的原创动画短片《夏花》所蛊惑了。故事讲述一名军官在战后的废墟与一名哥特式的女孩邂逅,并将其带回自己的国家.  相似文献   

7.
爱心托起新的生命———唐山电视台救助活动纪实沈明娥今年四月底的一天,唐山电视台新闻评论部“热点透视”节目部来了一位老人,怀里抱着一个脸色苍白、嘴唇青紫的女孩。原来,徐国珍老人五年前收养了一名弃婴,取名徐玉。小徐玉体质极弱,经常生病,比同龄孩子矮一头,...  相似文献   

8.
魏永征 《青年记者》2009,(19):62-63
如果有人对我说,你对这些陈谷子、烂芝麻的事情有知情权,那么,我宁可不要这种"知情权"。人们应该记得,两年前甘肃兰州一位迷上歌星刘德华的女孩杨丽娟由于未能达到结交刘德华的目的而导致其父在香港跳海自杀的悲剧,这件事被内地和香港的媒体炒得太热了。  相似文献   

9.
有时不得不佩服一些都市类媒体,常能“抓”住一些冲突性极强、极富故事性的新闻。四川某报3月28日报道的一条新闻光标题就足以迷死你:女孩拒给老人让座遭男乘客钞票抽脸。说青岛某辆公交车上,一个坐在老幼病残孕专座上的年轻女孩不给70多岁的残疾老人让座,被旁边一愤怒的中年男子用100元的钞票抽脸,边抽边骂:“你让座,100元钱就是你的,让不让?让不让……”周围乘客一致叫好。报道称这件事在网上引起激烈争议,并摆出“挺抽派”和“反抽派”的观点。  相似文献   

10.
周帆 《新闻前哨》2011,(8):48-50
女性在媒体上的形象,通常被描摹为一种依附于男性、被观看的刻板印象,即便在互联网世界中也是如此。本文通过北京外国语大学"香水女孩"的网络走红,分析互联网媒体对女性形象的建构与消弥。  相似文献   

11.
有时不得不佩服一些都市类媒体,常能"抓"住一些冲突性极强、极富故事性的新闻.四川某报3月28日报道的一条新闻光标题就足以迷死你:女孩拒给老人让座遭男乘客钞票抽脸.说青岛某辆公交车上,一个坐在老幼病残孕专座上的年轻女孩不给70多岁的残疾老人让座,被旁边一愤怒的中年男子用100元的钞票抽脸,边抽边骂:"你让座,100元钱就是你的,让不让?让不让……"周围乘客一致叫好.报道称这件事在网上引起激烈争议,并摆出"挺抽派"和"反抽派"的观点.  相似文献   

12.
《吴菊萍,一个真实的平民英雄》,是浙江卫视《新闻深—度》记者历时三个月跟拍创作的人物报道。不同于以往先进典型人物"感天动地"的报道风格,这则电视专题"非主流"地纪录了平民英雄吴菊萍徒手接住坠楼女孩妞妞后,从一位平凡的普通人到享誉全国的道德楷模的心路经历,展示的是吴菊萍在那段特殊时期光环背后的"琐碎点滴",呈现的是一个真实普通人的所思所想。在2011年浙江新闻奖评选中,被评为电视新闻专题类一等奖。  相似文献   

13.
唐呤 《新闻实践》2012,(5):24-25
《救人后"求表扬"炫善行为应提倡》是笔者于2010年采制的电视新闻评论节目,围绕"八旬老人救人后,对被救人提出要向市政府汇报、向媒体说明的要求,引发被救人不解,甚至引发社会多方质疑和批判"一事,展开了关于"炫善行为"的评论。该作品有幸荣获了2010年度中国广播影视大奖。回首这则新闻评论的采制过程,笔者对如何采制多媒体融合时代的电视新闻评论有一点粗浅的认识。2010年的7月28日,杭州电视台《我和你说》栏目的记者在网上发现被救人女儿的一个帖子,说自己母亲寻找救命恩人,结果却被对方要求"要上报给市委领导和新闻媒体”,她很不理解。  相似文献   

14.
2009年的7月15号,在瑞典首都斯德哥尔摩召开的瑞典青年盲人协会年度会议上,来自中国江苏的23岁盲人女孩吴晶,全票当选瑞典青年盲人协会副会长,成为这一协会成立以来唯一的一名外国人。让我们一起来认识吴晶,感受这名盲人女孩不同寻常的亮丽人生。  相似文献   

15.
王有良 《记者摇篮》2004,(3):15-15,18
去年9月16日,鸭绿江晚报在丹东地区独家刊登了一篇关于3名晨练老人在制止3名女子摘花过程中遭暴打的新闻。这篇新闻及其之后的追踪报道陆续见报后,在丹东地区引起强烈反响。市政府领导批示,数百名市民通过电话及书信表达心中的义愤,丹东市委宣传部、市文明办在授予3名被打老人为文明市民的同时,又在全地区开展了为期一个月  相似文献   

16.
19岁的女孩贾晓涵,在她暑期打工的第一天后,再也没回到家。她不是这场洪灾中唯一的罹难者失踪68小时的贾晓涵,终于在当地人称为北河的河道中被发现。7月24日下午,两位帮忙寻找孩子的老人,在陀头桥和石楼桥之前的河岸边,找到了贾晓涵的遗体。距离这个19岁女孩失踪的时间,已经3天了。在这3天里,房山区每一条街道上先是被山洪卷来的淤泥覆盖,又被辗作黄尘,跟在疾驶而过的车辆后面,漫天飞舞,似乎是在为这场灾难中的死难者举行一场特别的葬仪。暑期工的第一天7月21日,是贾晓涵在一家古玩公司打暑期工的第一天。  相似文献   

17.
广西桂林市曾发生一起轰动一时的特大抢劫案,一名境外商人被3人合伙抢走130多万元巨款,导演这起劫案的竟是他的小情人——一名还不到18岁的"90后"女孩。令人不解的是,3人抢得130多万钱财后,她却只分到1万元。  相似文献   

18.
王馨 《新闻世界》2013,(11):243-244
近期,天津多家医院被媒体曝出新生婴儿的"第一口奶"事件。奶粉企业通过贿赂医院人员,在家长不知情的情况下,给初生婴儿喂自家品牌奶粉,让孩子产生依赖,达到长期牟利的目的。这变了味的"第一口奶"凸显了当前部分医院的医德缺失的严重问题。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不断深入推进,我国原有的个人价值观和价值标准正受到严重的冲击,"第一口奶"事件正是在"拜金主义"、"一切向钱看"、"一切以利益为重"等实用主义思想冲击下,由于部分医疗机构、医务人员在观念作风上出现了偏差,重经济利益、轻社会效益才发生的。类似事件的出现直接导致医患关系紧张,使医务人员的整体形象受到严重的损害。  相似文献   

19.
"5字班"年龄最小的学生 1959年9月,来自全国各地的2079名学子走进清华园,进入12个系的33个专业学习。其中,年仅16岁的胡锦涛被分在了水利工程系。由于这一届学生在1965年毕业,因而被称为"5字班"。包括胡锦涛在内的"5字班"的学生,应该算是"幸运的一届"。因为他们前面避开了1957年的"反右"和1958年的"大跃进",后面躲过了1966年开始的"文革",得以完整地接受了6年制本科教育。  相似文献   

20.
晓方 《新闻前哨》2011,(8):79-80
据报道:山东滕州市"6.7绑架婴儿案",经专案组民警连续奋战60小时,被抢儿童王硕被安全解救出来,两名犯罪嫌疑人被抓获。报道简介了事情的经过,还有几张图片,有高举"人民警察万岁"标语牌的,有"被解救婴儿的亲属感谢民警"向警察下跪的,还有拉着"感谢信"、"人民保护神"、"公安干警辛苦了"标语的人群。这是令人欣慰的消息。警方破案神速,可说真正是急群众所急,及时为群众排忧解难,值得表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