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教师在进行作文教学时要采取各种行之有效的方法,引导学生从"要我作文"转变成"我要作文",在以表达自己的真实思想和心理情感为中心的写作中发展提高写作能力和思维水平。  相似文献   

2.
教了二十年的语文,我发现在作文教学中普遍存在着"教师批改作文,学生只看评语"的不良现象.很多时候学生错误地认为自己的任务就是写作文,至于修改作文那是教师的事,作文其结果是学生不仅得不到修改、推敲方面的锻炼,还养成写完作文了事的敷衍习惯. 鉴于此,我认为要真正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教师首先要转变观念,主动培养学生自评自改作文的能力,变"替学生改作文"为"指导学生自己修改作文",把作文教学的着力点放在培养学生自己修改作文的能力上.  相似文献   

3.
指导学生作文要研究学生心理,这已引起普遍重视;而对指导学生作文的教师的心理,我以为也有必要研究。在作文教学中,教师只有掌握自己的心理,才能更好地去指导学生作文。下面试就作文批改来剖析教师的心理。  相似文献   

4.
1.消除学生对作文的畏惧感,树立写好作文的信心.   心理学告诉我们,只有相信自己,才有可能成功.可是,有不少学生缺乏写好作文的信心,对作文有一种畏惧心理,害怕写作文,不愿写作文,讨厌上作文课.有些学生日记写得特别好,洋洋洒洒数百言,可是一写起作文来便无从下笔,无话可说,这关键还是对作文缺乏正确的认识.怀有畏难情绪.因此,首先要帮助学生消除对作文的畏惧心理,树立信心,使他们认识到“言为心声“,作文就是把自己平时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感用文字记录下来.……  相似文献   

5.
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教师一定要转变传统的作文教学观念,应变"重写前指导"为"重写后修改";变"替学生修改作文"为"指导学生修改作文",把作文教学的着力点放在培养学生自己修改作文与欣赏作文的能力上.  相似文献   

6.
中小学作文教学心理包括教师教学心理和学生写作心理两方面的内容。要改变当前作文教学难的现状,就要从学生写作心理出发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拓展学生写作的思路;同时,教师也要调整自己以宽容、欣赏的心态引导学生写作。这样通过教与学的和谐,可以改观作文教学费力多、收效微的现状。  相似文献   

7.
我国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作文要说真话,实在话,说自己的话……"这就是强调作文要写出真情实感.我从事小学中、高年级语文教学多年,在指导学生写作中,我感到无话可说是小学生作文难的重要原因.作为教师,首先要确立"用自己的语言写出自己的感受的文章就是好文章"的观点,着力指导学生写真人,叙真事,写真情.  相似文献   

8.
语文学科创新的重要方面是作文,作文教学教师要引导学生摆脱"无话可说,无文可写"的困惑,教师自己要摆脱"高投入,低产出"的困惑,要把生活的泉水引入学生作文的园田,这样使作文教学更好地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9.
现在的中学生普遍都害怕作文,觉得没什么内容可写,也不知道怎么写,教师也觉得作文教学是一块难啃的"骨头",尽管花费很多精力,但就是收效甚微.我认为导致学生都作文有畏惧情绪的原因就是学生缺乏写作的兴趣. 一、寻找生活体验,积累写作素材 写作要有真情实感,要写出自己的真实的心理或真确的体验,反对假话、空话、套话.那么,如何变"假话"、"空话"、"套话"为"真话",甚至妙语连珠呢?无疑,让学生走出课堂,用生活的信息充实写作材料的容量,让课外的阅读资源丰富写作材料的底蕴,不失为明智之举.  相似文献   

10.
现在常挂在学生嘴边的一句顺口溜“作文难,作文难,听说作文就心烦”,可以看出学生害怕作文的心理。怎样才能消除学生这种害怕作文的心理,使学生从厌作文到爱作文呢?1.扩大命题范围,使学生有话可写。小学生的生活丰富多彩,兴趣爱好也非常广泛。消除学生害怕作文的心理,要从小学生的生活和兴趣出发,改变过去那种老师单一命题的呆板方式为现在的师生共同命题、老师命题、学生命题三结合的灵活方式,充分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这样,学生有机会大胆地把自己身边的人和事写进作文,作文时自然有话可写,有感可发。2.更新指导方法,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相似文献   

11.
"作文难,怕作文"的问题一直困扰着学生,特别是农村的学生。学生写作时感到无话可说,无从下笔,找不到素材可写;由于知识面窄,表达能力弱,学生写作时往往词不达意;或是学生写作不是表达自己对生活的体验和感悟,而是为了"任务"和"分数",生搬硬套或随意编造。在新课程改革下,我们农村教师,要敢于突破,改变学生"作文难,怕作文"的心理负担,使学生学会写作文,愿意写作文,乐于写作文。  相似文献   

12.
教育心理学认为:期望值越高,心理负担越重。心理负担越重,学生的作文就愈加失去灵性和创造性。"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高妙的作文之道往往在不知不觉中"悟"出来的。因此,要让学生在生活中学作文,潜移默化渗透作文,不知不觉提升学生作文素养,使学生不再怕作文。  相似文献   

13.
作文是语文教学中的重点与难点,不少同学提到作文就皱眉头,每周一次的作文课成了他们的一个包袱.究其原因:无话可写,不知如何去写.久而久之对写作就产生了厌烦、畏难心理.那么如何才能使学生由"怕"到"爱",由"畏惧"到"喜欢"呢?怎样使学生的作文能力提高上去呢?针对这一问题我谈谈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14.
<正>教学实践中,学生一直以来都对作文有着畏难,甚至恐惧的心理,写出来的作文大多是"任务式"的作文,更甚至是"套路式"作文,用机械的习作模式进行套写。多数学生不会在作文中说自己的话,写自己的情,更没有了自己的思想和个性,成了一个"空心"的人。这样的情况恰恰违背了作文"我手写我心,我文表我情"的意愿。那么,作文教学中怎样让学生书写真情、张扬个  相似文献   

15.
一直以来,作文教学都是语文教学中的重头戏,却也是"老大难"问题。目前中学生的作文状况让人十分担忧,学生没有写作热情和兴趣,写作动力不足,大多数学生被动写作,因而对作文产生畏难心理、厌烦心理和敷衍心理。这反映出作文教学中普遍存在着的低效现象。本文旨在利用教材、创设情境、教师"下水文"和作文评语来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促使初中生从"要我写"走向"我要写",提高写作积极性,改变学生被动写作的尴尬局面。  相似文献   

16.
不少学生一提到作文就头疼,畏惧作文,讨厌作文。由于对习作产生消极心理,习作言之无物、内容空洞、缺少真情实感的现象比比皆是。因此,帮助学生形成一种健康的习作心态,有利于开发学生的潜能,激发学生的习作兴趣,提高学生的习作能力。一、减轻学生的压力苏霍姆林斯基说:"只有学生把教育看成是自己的需要而乐于接受时,才能取得最佳的教育效果。"因此,教师要让学生明白"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是学习语文的目的,认识到作文能力的高低影响自  相似文献   

17.
正作文教学是启发、联想、领悟、写作相统一的过程。创新个性和创造性思维训练可以融会贯通于作文教学的全过程。作文教学一般有作文训练方式的选择、作文指导、作文批改和作文评讲四个环节,这里仅从作文训练方式的选择、作文指导两个环节谈谈作文教学如何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一、作文训练方式与创造性思维训练教师要恰当地选择作文训练方式,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1.在命题作文中训练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教师命题时应有所突破,必要时在时空上给学生留下"空白",把学生思维引向无限。全命题作文要"心理学化"。命题要充分考虑学生的心理因  相似文献   

18.
古人云:"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它道出了作文的真谛:写作离不开生活实践和阅读积累.生活是"源",阅读是"流".开"源"就是要开掘作文的源头,把作文训练跟生活实践结合起来,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引"流"就是要引导学生多阋读、多积累,把作文训练跟阅读结合起来,让学生学会具体明确、文从字顺地表达自己的意思.只有"源"和"流"一起抓,才能进行有效的作文训练.  相似文献   

19.
万学花 《教学随笔》2022,(3):125-127
写出真情实感是优秀作文的重要衡量标准.指导学生写"真情作文"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是学生习作提升的重要途径.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抓住"真情作文"的特点,积极开展教学指导工作,帮助学生在习作中融入自己的真实情感,提升学生习作的质量.  相似文献   

20.
不少学生视作文为负担,一提到要写作文,便产生“厌烦”心理.究其原因是多方面的,但笔者在多年实践中深感学生产生“厌作”、“畏惧”心理的主要原因是学生对作文不感兴趣,老师强迫他们表达自己无动于衷的事物.因此作文教学应该注意激发兴趣,优化学生习作心境,优化作文指导过程,让学生“心有所思,情有所感,而后有所撰作”.一、激发兴趣,优化学生习作心境教育家赞科夫说过:“只有在学生情绪高涨,不断要求向上,想到自己独有的想法表达出来的气氛下,才能产生出儿童作文丰富多彩的那些思想、感情和词语.”兴趣能使学生萌发强烈的求知欲,能激发学生习作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我在作文教学中,正是利用这一点,抓住时机,引发学生的习作兴趣,克服“厌作”、“畏惧”心理.其方法有三.①针对学生习作信心不足而产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