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中国成年人潮气量正常参考值与地理因素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收集了中国83个单位测定的6546例健康成年人潮气量正常参考值,应用SPSS统计软件,运用相关分析和回归分析的方法,研究了其与8项地理因素指标的关系,为制定中国成年人潮气量正常参考值的统一标准提供科学依据.结果发现成年人潮气量正常参考值与中国地理因素之间有很显著的相关关系(F=16.74,P=0.000〈0.01),用向后回归分析的方法推导出了一个回归方程:Y=773.85—0.1210X,±33.25.在以上的回归方程中,P是成年人潮气量正常参考值(ml),X7年降水量(mm),33.25是剩余标准差的值.由此得到结论:如果知道了中国某地的地理因素值,就可以用回归方法估算这个地区的成年人潮气量正常参考值,依据成年人潮气量与地理环境的依赖关系把中国分为8个区.  相似文献   

2.
通过收集88个单位测定7815例成年人血浆内皮素(ET)含量参考值,应用SPSSl9.0统计软件,运用相关分析和回归分析的方法,研究与7项地理因素指标的关系,以为制定中国成年人血浆内皮素(ET)含量参考值的统一标准提供科学依据.结果发现成年人血浆内皮素(ET)含量参考值与地理因素之间有显著的相关关系(F=2.232,P=0.041).用逐步回归分析的方法推导出了一个回归方程:Y=33.422+0.008Xl-0.001X2-0.005X4+0.004X5+0.073X6+3.720X7±0.988.在以上回归方程中,Y是成年人血浆内皮素(ET)含量参考值(pg/mL),X,是海拔高度(m),如是年日照时数(h),墨是年平均相对湿度(%),墨是年降水量(mm),X6是气温年较差(℃),玛是年平均风速(m/s);0.988是剩余标准差的值.如果知道了中国某地的地理因素,就可以用回归方程计算这个地区的成年人血浆内皮素(ET)含量参考值.依据成年人血浆内皮素(ET)含量参考值与地理因素的依赖关系,把中国分为8个区.  相似文献   

3.
为制定中国新生儿脐动脉血碱剩余正常参考值的统一标准提供科学依据,收集了中国各个单位用血气分析仪器测定的1976例新生儿脐动脉血碱剩余正常参考值,运用了相关分析和回归分析的方法,研究了其与地理因素的关系.结果发现新生儿脐动脉血碱剩余正常参考值与中国地理因素之间有很显著的相关关系(F=1222.741),并得出一个最优回归模型:Pa=1.769-0.00296X4±0.353.据此,如果知道了中国某地的地理因素指标,就可以用该方法估算这个地区的新生儿脐动脉血碱剩余正常参考值(依据新生儿脐动脉血碱剩余正常参考值与地理因素的依赖关系把中国分为东北区、华北区、晋陕内蒙古区、长江中下游区、东南区、西北区、西南区、青藏区八个区).  相似文献   

4.
为制定中国男性儿童血红蛋白正常参考值的统一标准提供科学依据,收集了中国92个单位用氰化高铁血红蛋白(HiCN)法测定的14 751例男性儿童血红蛋白正常参考值,运用相关分析和回归分析的方法,研究了其与地理因素的关系.结果发现男性儿童血红蛋白正常参考值与中国地理因素之间有很显著的相关关系(F=15.96).用逐步回归分析的方法推导出了一个回归方程:^Y=129.5 0.003192X1-0.7180X4 0.006202X5±16.3.如果知道了中国某地的地理因素,就可以用回归方程估算这个地区的血红蛋白正常参考值.依据血红蛋白正常参考值与地理因素的依赖关系把中国分为青藏区、西南区、西北区、东南区、华北区、东北区.  相似文献   

5.
考虑到空间因素对空气污染的影响,本文将空间自相关模型与多层线性回归模型融合,构建了空间效应多层线性回归模型,选取2003至2016年29个省级面板数据进行空气污染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结果表明:48.32%的二氧化硫排放强度变化来自地区的差异;空间因素显著地调节了经济规模效应、结构效应、技术效应、环境规制效应对二氧化硫排放的影响,且它可以显著抑制结构效应、技术效应对二氧化硫排放强度的正向影响;且验证了新模型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6.
使用中国统计年鉴以及中国卫生统计年鉴为来源的2002—2015年面板数据,利用Arcgis空间分析工具分析了中国各省份人口健康的空间分布状况以及社会经济影响因素。结果表明:在2002年至2015年间,我国人口健康状况的分布存在着一定的空间集聚性,以省际为单位计算的全局自相关Moran’s I指数呈现出先减小后增大的趋势。局部空间自相关分析结果显示,"热点"区域主要集中在河南、河北、山东、山西、安徽、湖北等中部地区,与全国相比,这些地区人口健康状况处于劣势,且呈现出集聚趋势,相似度也较高。空间回归结果显示,人均GDP、医疗设施状况、环境污染状况以及相关人口学特征都对健康有着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基于湖北省2007—2018年12个主要城市的面板数据,分析高等教育人力资本集聚对技术创新的空间效应。研究发现,湖北技术创新水平在市际尺度具有显著的全局和局部空间自相关特征。考虑空间相关性后,无论使用相邻矩阵还是地理反距离矩阵,静态和动态空间杜宾模型回归结果表明,高等教育人力资本集聚对技术创新水平存在显著正向空间溢出效应;动态空间杜宾模型回归结果及其空间效应分解结果表明,城市高等教育人力资本集聚显著促进了本地城市发明创造类技术创新水平的提升。此外,城市经济发展水平、政府投入和产业结构也是影响技术创新水平空间差异的重要因素。因此,政府应激发基础产业技术创新水平,鼓励跨区域人才合作与协同创新。  相似文献   

8.
利用数据包络模型以及面板Tobit回归模型对我国四大区域高等教育发展效率的空间差异及影响因素进行测度,结果显示:中国高等教育发展效率值总体处于0.9以上的区间范畴内,且东部地区远超全国平均水平,东北地区明显低于其余三个区域;中国高等教育发展纯技术效率、规模效率均处于非有效区间;对于全国而言,经济发展水平、教育政策、产业高级化程度对高等教育发展效率产生负向影响,对外开放程度、高等教育办学规模、政府影响力对高等教育发展效率产生正面影响;四大区域受不同的因素制约。  相似文献   

9.
基于农民收入增长结构调整的现实问题,利用1998—2018年中国29个省(区、市)的面板数据,运用空间滞后模型、空间误差模型、空间效应分解模型进行实证检验.研究表明:七大影响因素对农民总收入、家庭经营性收入、工资性收入、转移性收入、财产性收入都具有显著空间效应;收入来源结构在空间地域上相互作用,农民收入提高受其他地域经济发展环境影响.基于以上结论,研究提出未来一段时间内要全面提升农业规模经营水平、提高农村市场经济水平、优化地区产业布局、提升地区工业化水平、破除制度障碍、发挥政府效能、完善各类涉农政策等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0.
利用2015年全国城市PM_(2.5)监测资料,通过全局最小二乘(OLS)和地理加权回归(GWR)分析影响PM_(2.5)浓度的社会经济和自然因素的空间异质性。结果表明:市区人口对PM_(2.5)浓度有正向影响,而年降水量与PM_(2.5)浓度呈负相关。由于地区经济发展水平不同及地理环境的差异,工业用电量和年均气温对PM_(2.5)影响具有明显的空间差异性特征。相比OLS模型,GWR模型可以更好地揭示社会经济和自然因素对PM_(2.5)浓度影响强弱及作用方向。工业用电量在工业化水平相对较低的云贵高原市域呈现正向影响,年均气温在南方城市具有负向影响。因此,可根据不同因素对PM_(2.5)影响的空间差异性特征,制定具有针对性污染治理政策。  相似文献   

11.
本文主要采用中国综合社会调查(CGSS)2010年的数据,利用多元线性回归模型检验居民个人经济收入、受教育程度等客观社会分层变量对居民自感健康的影响。研究表明:居民个人经济年收入、受教育程度等客观社会分层变量与其自感健康水平显著相关。  相似文献   

12.
本文运用主成分分析对当前中学生身体素质9项指标测试数据进行研究,建立回归模型,分析出影响中学生身体素质的关键因素,并对影响因素进行多元统计分析。研究结论表明:在各影响因素与体质健康的相关研究中,体质健康与身体素质等级指标有显著相关。最后本文在此基础上从各个方面提出了改善与提高中学生身体素质的解决途径。  相似文献   

13.
基于全球41个地区的2008—2010年数据,论文建立各地区股票指数与经济增长、通货膨胀、货币供应量、利率水平、汇率、国际储备、贸易总额之间的空间计量经济模型,从全球视角对影响股票价格指数的宏观影响因素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发现,股票指数具有显著空间集聚作用,与制度空间因素具有显著相关关系等结论。  相似文献   

14.
基于2009~2018年30个省域面板数据,构建科技金融指标评价体系,并运用个体固定效应模型和面板分位数回归模型,实证检验了科技金融对地区经济增长的影响效应.得出如下结论:以全国样本来看,科技金融显著地提高各省市经济发展水平,但这种关系是非线性的,即在经济水平越高的省份科技金融对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越明显;分地域来看,东部地区科技金融和经济发展水平较高,科技金融能够显著推动经济发展,但在科技金融发展水平低下的中、西部则效果不明显.  相似文献   

15.
根据二十字总要求构建乡村振兴评价指标体系,运用熵值法、核密度估计、空间β收敛模型测度和考察2012—2021年中国乡村振兴及5个维度发展水平、动态演进和空间收敛特征。研究结论表明:基于熵值法测度结果,中国乡村振兴发展水平整体较低但考察期内平稳上升,不同地区乡村振兴发展水平存在较为显著的空间分异特征,东部地区发展水平高于中西部地区,5个维度指数大小依次为产业兴旺、治理有效、乡风文明、生活富裕、生态宜居;基于核密度估计结果,全国与中部地区呈现高水平集聚、西部地区呈现高低水平集聚、东部地区未呈现明显的高低水平集聚现象,不同地区乡村振兴水平绝对差异逐步缩小,全国分布极化现象不断改善,不同地区内部存在一定程度的两极分化;基于空间β收敛结果,全国及东、中、西部地区乡村振兴存在明显的空间β收敛,并存在显著的正向空间溢出,所控制的差异化经济特征变量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乡村振兴发展水平的空间收敛。  相似文献   

16.
基于2010—2019年中国大陆30个省(市、自治区)面板数据,构建了中国碳金融发展水平衡量体系,在此基础上,通过运用空间杜宾模型对影响碳金融发展的因素进行实证检验.结果表明,中国碳金融发展存在显著的空间自相关性,一个地区碳金融发展会对周边地区产生正向促进作用;政府财政支出、产业结构升级以及环境规制对本地区碳金融发展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同时会对周边地区产生正的空间溢出效应,说明碳金融发展受产业结构调整和政策作用影响较大;现阶段科技水平对碳金融发展的促进作用并不显著,而工业增加值的增加会在一定程度上抑制碳金融发展.  相似文献   

17.
我国东中西部二氧化碳排放的驱动因素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STIRPAT模型为基本框架并对其进行拓展,利用面板数据,对全国和东中西部地区的碳排放驱动因素进行深入考察。总体分析表明,人口、富裕程度、第二产业的发展和能源强度都会对碳排放造成影响,而城市化水平、第三产业的发展对碳排放的影响并不显著,EKC曲线不适用于中国的碳排放和经济发展水平。而区域对比分析发现,中部地区的碳排放驱动因素在影响程度和方向上与东西部地区存在很大的不同:中部地区人口对碳排放影响为负,东西部为正;能源强度对东西部的碳排放有显著影响而对中部无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18.
基于2003—2011年中国31个省份面板数据,运用超效率DEA模型分析中国高等教育效率的空间差异及演化特征,并建立空间计量模型回归分析全要素生产率各分解指标对高等教育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从时间序列来看,高等教育效率整体变化为增长趋势,从空间分布来看,高等教育效率的地区差异显著,东部地区居三大区域之首,中部地区次之,西部地区最低;高等教育效率具有显著的空间集聚效应;高等教育全要素生产率逐年增长,技术进步是高等教育生产率增长的主要动力;高等教育效率的提高依赖于全要素生产率的改善,技术效率的增长对高等教育效率的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19.
以辽宁省大连地区D大学2013年本科毕业生为例,通过对大学生的社会资本、人力资本与择业观念进行定量分析,运用二项分类logistic回归模型与定序对数比率回归模型,找出影响大学毕业生就业的影响因素,为大学生自身就业和公共决策提供相关依据。社会资本在就业中能为大学生提供就业信息,有很大的运作空间;人力资本在就业中也发挥重要作用,工作经历等因素对大学生就业机会的获得以及就业质量有着显著影响;择业观念同样也有不可忽视的作用,就业声望观与择业代价观都对大学生就业有着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20.
为了解不同自然环境下成年人体质变化特征,研究其变化规律,将2005年河北省国民体质监测成年人的数据按平原地区,沿海地区,西北部山区,南部地区进行划分.数据处理按国家成年人体质监测标准设计、编制的软件进行查分并用SPSS统计软件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One—Way ANOVA)处理.研究结果表明河北省不同自然环境的4个地区之间成年人身体形态、机能和身体素质的多项指标存在显著差异,不同的地理条件、自然环境对人体体质的影响巨大:南部地区成年人在身体形态、机能、素质几个方面很多指标均低于其它地区.建议重视自然环境对居民体质带来的不利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